马玉隆
北面五里许的仇犹山阳,相传为春秋时期仇犹国君与智伯军血战的地方。至今,在位于盂县县城北庄一带仍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四夷交侵,中国历史发生了剧烈变革。一方面,周王朝的霸权政治开始动摇,统治区域日渐缩小。另一方面,诸侯国家的地方势力日益强盛,八百诸侯的局面逐渐形成。作为中山国之附属国的仇犹国,此时亦鼎立于华夏大地。
仇犹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国之北境,高山险峻,沱水泽惠;国之东域,土地广袤,物产丰美;国之南疆,森林遍野,细水湍流。仇犹国民,耕作为生。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倒也安居乐业。仇犹边境,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倒也相安无事。这时的仇犹国,真可谓是社会安定,物阜民康。
仇犹都城位于国之南端。城南细水回澜,城东沃野千顷,城西松柏凝翠,城北仇山如屏。整座城池背山面水,景色秀丽,堪称风水宝地。
仇犹城周长九里六十步,在当时可称得上规模宏伟。高大的宫殿,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仇犹国君为拥有这样的皇宫而陶醉。同时,仇犹城亦为外域之族所垂涎。
春秋末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神州境内,群雄四起,诸侯割据,战争频仍,天下大乱,仇犹国那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太平景象自然也是好景不长,在战争的烽火中烟消云散了。
周贞定王十二年,野心勃勃的晋国重臣智伯发动了一场消灭仇犹国的战争。
智伯名瑶,乃智武子之孙、智宣子徐吾之子。此人善射御,多技艺,性格强毅果敢。但其性贪残不仁,对内打击排除异己势力,对外恃强侵扰别国疆土。他曾向韩、魏二国索要土地,韩、魏无奈,被迫割让万家之邑与智。智贪心不足,又向赵氏索地,遭到了赵的拒绝。恼羞成怒的智伯便胁迫魏驹、韩虎共同围赵于晋阳。由此可以看出智伯其人的狼子野心。
仇犹国虽是小国,但它的强盛和富饶,不能不勾起智伯的贪欲。这样一块肥肉,岂容你仇犹君独吞?但是,他又觉得图霸仇犹并非易事。一是仇犹境内莽林茂密,涧险沟深,道路不通,部队难以攻进;二是仇犹国力雄厚,兵多将广,直接对阵,难操胜券。这下可难坏了智伯。经过久久的苦思,智伯终于想出了一条奇谋妙计,即今人所谓的“智伯献钟”。
智伯认为,诉诸武力,不如诱敌上钩,以献钟为名,迷惑对手,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原来想到的诸多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到那时,仇犹国就唾手可得了。于是,智伯令工匠在短日内铸就大钟一口,并专门修造了一辆大方车,以便让仇犹国君把路开得宽一些。同时,挑选了大批精兵强将,准备“护送大钟”。一切就绪后,智伯立即派人到仇犹国报讯,让仇犹国君开通道路,迎纳大钟。
这一计果然很灵。糊涂的仇犹国君听到是大国臣子亲自前来献钟,顿时觉得这正是自己莫大的尊荣,于是乎乐不可支,急不可耐,立即传旨臣民,垦伐林木,塞谷填沟,为迎纳大钟开通道路。
虽然仇犹国君下令开通道路以迎大钟,但臣僚们对此意见却不一。当时,国内一位很有远见的大臣叫赤章蔓枝,他在听到智伯献钟的消息后,就觉得事情大为蹊跷。他想,晋、仇过去没有什么往来,他为什么要无端献钟?既然献钟,为什么又要开通那么宽的大路?赤章蔓枝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其中有诈。于是,他拿定主意要上书劝谏仇犹国君。他对国君言道:“智伯这个人贪婪而不讲信用。他早想征伐我国,但苦于无路。今天,他献钟是假,侵吞我国是真。他在送钟的同时,大兵必随钟而至。到那时,我们的国家就保不住了”。此时的仇犹国君一心想的是要得到大钟,因而对赤章蔓枝的忠谏置若罔闻。赤章蔓枝不甘心国家轻亡敌手,于是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再次犯颜直谏。然而,仇犹国君求钟心切,丝毫也不意识献钟之诈,反而对赤章蔓枝言道:“晋国给我们献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你却极力反对,这是不吉利的举动,请你离朝去吧!”听了国君之言,赤章蔓枝的心情无比焦虑而沉痛。他感到已无力回天,不禁抚心长叹道:“为人臣的不忠贞,是臣子的罪过;然而尽了忠却不被重用,这就不能怨臣子不忠了,只好远身去吧。”于是,赤章蔓枝无奈之下挥泪别国,乘车往齐国去了。
赤章蔓枝走后,仇犹国内再无人敢向国君进谏。仇犹国君遂调集更多的人马为智伯献钟开通道路。不数日,道路开通了。仇犹国君遂带领文武百官,准备到仇犹国与晋接壤处去迎钟。当行至西距皇宫二里多的地方,大队兵马旋风似的冲杀过来。仇犹国君自知寡不敌众,立即掉转马头,落荒回城。智伯军将仇犹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仇犹国君只得紧闭城门,以守为攻,但智伯岂肯罢手?智伯军对此早已做了准备。他们架起云梯,很快就冲开缺口,攻上城楼,打开城门,众兵蜂拥而入。这时候,仇犹国君看到大势已去,不得已带兵突围,从北门弃城而逃。
本来,仇犹国君的兵力足可与智伯军抗衡,但由于智伯军将都城围困,仇犹国君无法将散驻于外地的军队调集起来,因而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其次是仇犹国的无备之军去对付智伯军的有备之师,只能是被动挨打了。因此,仇犹国君采用“走为上”的策略也真还是急中生智。他带着侍从部队一口气跑了三里多地,逃至都城以北的一块坪地长出了一种藤蔓植物,俗名“牛解渴”,自然生成一座小庙,人们管它叫“马王庙”。
仇犹国君死后,仇犹国被智伯军占据,仇犹国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为了纪念仇犹国君英勇御敌、以身殉国之举,后人把战场之北山起名“仇犹山”,并在山顶建造“仇犹庙”。清康熙年间,后人又将此庙移建于仇犹山麓。每年七月初一,仇犹子孙登高祭祀,以发思古之幽情。
现在,人们在古战场一带劳动时,尚偶尔发现一些兵器、盔甲残物及尸骨残骸。这大概就是当年血战的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