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怪事
有这么一个村子,大概有200多户人家,其中有几家大户,有的是因为家里人多,所以算大户,有的是因为家里非常有钱,当然更算是大户。
人口多的家庭以钟家为代表,家里一堆人,人口多,人均收入也不高,家里还有人吃不饱饭、上不起学;而家里最富裕有钱的大户,以梅家为典型,家庭财富全村第一,富得流油,住豪宅乘豪车,天天锦衣玉食,每个家庭成员到哪里都是吃香的喝辣的,衣着光鲜,红光满面……
看样子,这钟家一定是天天要向梅家借钱才能生活了,要不然怎么能维持呢?
然而,现实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原来,村子里欠债最多的家庭根本不是钟家,而是梅家——更让你眼珠子都要掉下来的是,梅家所欠的外债,绝大部分是钟家借给他的。换句话说,虽然家庭财富号称全村第一,可梅家同时也是村子里欠债最多的一个家庭,而最大的债主恰恰就是穷得家徒四壁的钟家!
没什么怪异的,这个村子叫做“地球村”,钟家是中国,梅家是美国,你要问梅家欠了钟家多少钱,可以去查美国财政部年度国债持有人数据报告——根据最新数据,梅家欠钟家至少1.2万亿美元!
前文曾经说过,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其核心问题都是债务问题——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2010年到现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主权债务危机”,听起来挺新鲜的一个词儿,不过它可绝对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
债务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而主权债务的起源,也要从现在被主权债务缠身的希腊说起。
众所周知,古希腊文明是依赖着城邦国家而崛起的,而这些城邦之间也经常相互开战。当公元前431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和其同盟城市就因为缺少金钱而直接从奥林匹亚的神庙里借钱——这些金银理论上是资助祭祀礼仪和维持宗教开支的;在相反的阵营,雅典公国在这场战争中逐渐破产,他们也不得不求助于名为波利亚(Polias)、耐克(Nike)和阿尔特米斯(Artemis)的三位祭司,同样是以主权的名义借款。
根据小亚细亚流传下来的碑文记载,古希腊的米莱托城(Miletus)在一次筹款行动中允许居民购买有价证券,而发行这些债券还需要经过议会批准,每一份债券的发行价为3000德拉赫马Drachma,古希腊银币单位。
,其中首付不得低于2/3,剩余部分可以年底付清,利率为每年10%,按月支付。
罗马时期的国王或者执政官,当无法通过征税手段获取必需的资源维持战争之时,他们也会以国家的名义借债,然后用战后掠夺的战利品来偿还,甚至,因为不能偿还叙拉古岛(Syracuse)国王的债务,他们干脆强迫这个岛国归顺了罗马。
文艺复兴前后,意大利的城邦国家崛起,为了掠夺财富,佛罗伦萨、威尼斯、比萨和锡耶纳经常处于战争状态,连年争战使得各城邦财政收支陷入危机。为了解决堆积如山的债务,政府不得不发行国家债券强迫市民购买,后来西方国家大都效仿这一途径解决政府财政赤字(不过,不强迫购买),“国债、公债(public debt, national debt)”一词由此而来。
实际上,西方语言中的“国库(treasury)”这个词儿就产生于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以前是拜占庭帝国的附属国,687年建立共和国,10世纪末的时候获得完全的独立,选举出来的领导人被称为“总督(Doge)”。由于控制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海上通道,威尼斯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商业国家。1298年~1382年,威尼斯共和国同热那亚共和国之间连续进行四次海战,击败这一贸易竞争对手,从而成为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强国。威尼斯共和国直到拿破仑时代才被奥地利吞并,存在时间长达111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久的共和国。
。当时为了和热那亚进行战争,威尼斯政府委托了一个机构来管理政府财务,这就是国库。战争,那可是很花钱的,威尼斯总督为了鼓励人们,尤其是富有的贵族能够积极“为国捐钱”,为所有借给政府的钱规定了5%的年利率,同时禁止威尼斯的有钱人在威尼斯以外投资。
效果很显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威尼斯支撑战争的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是威尼斯的政府债务也直线上升,债券堆积如山,当时的人们就称之为“债山(Debt mountain)”。这些债券正常的情况下还本付息支付的还算正常,而一旦爆发战争,利息支付就被停止,这常常导致债券价格大跌,极端的时候跌价达70%!
既然威尼斯这么搞效果很显著,当时的另一个城邦国家——佛罗伦萨共和国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始发行公债,随后,热那亚共和国也如法炮制……
直到1381年,佛罗伦萨和热那亚债务缠身,再也借不到钱来资助他们和威尼斯的争霸战争,于是不得不承认威尼斯在地中海和黑海周边的霸权地位。
就这样,国债逐渐变成了主权国家的持续行为,而那个借款的凭证(债券)也变得可以互相转让和交易,利息则变成了主权政府筹款的成本和借贷者应得的合法利益。
如果某个政权很有信用,借债之后能够做到“还本付息、有借有还”,那么下次借款自然就是“利率低廉、再借不难”。反之,如果一个政权信用很糟糕,动辄拒绝还款甚至屠杀债权人,其结果自然就是下一次借款不那么容易,而且要支付特别高的利息。
为什么2009年底以来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哪个国家利息暴涨,就证明这个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大家对你能够按时还款的可能性表示怀疑了,你必须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吸引一些人冒险将钱借给你。
可问题是,“欧洲五国”本来就是因为国债太多而爆发债务危机的,投资者要求他们支付更高的利息,无疑是把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更加收紧了,最后形成债台高筑的恶性循环,直到这个政府不得不选择违约——实话告诉大家:“我根本还不了这个债!”
那么,从“国债”出现之后,古代欧洲国家有没有出现“欠债不还”的先例呢!
当然有,而且还很多,非常多——比方说,1223年,法国王室欠下巨额债务,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就觉得,还本付息多麻烦啊,直接把债权人抢了不就得了?说这么干,他就真的这么干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好榜样还是坏榜样!
法国王室由此开了一个很糟糕的先例,到了新的继任者以及继任者的继任者上台,知道上一届领导都这么干过,于是也都如法炮制,后来甚至连遥远的英国王室也学会了这一招,包括后来强大一时的西班牙王室,都屡次干过这种“欠债不还”的不要脸事儿。
由此也导致了一个结果,除了后来信誉慢慢恢复的英国王室外,法国王室和西班牙王室倘若借款,利息要远远高于意大利城邦国家。在17世纪有一段时间,无论法国王室还是西班牙王室,甚至没有人愿意借给他们钱——而同一时期还款信用记录极其良好的荷兰政府,却能够以3.75%的利息轻松实现国债融资。
冰岛的“国家破产”
在200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伯仁茨特恩(Borensztein)和潘尼扎(Panizza)曾经指出,从1824到2004年,拉丁美洲国家有126次政府违约,非洲国家有63次违约,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发生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
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发生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
那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让人类跨入了信用纸币时代,当人类打开这个“潘多拉盒”之后,关于债务方面的妖魔鬼怪都要出来混江湖了!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到整个20世纪完结,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的债务深渊到遍布整个非洲的债务枷锁,从俄罗斯国债违约到东欧国家转型阵痛,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一两年前的津巴布韦政府破产,归根结底都是国家(政府)没有能力支付债务,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政府)借钱太多了,还不了或者还不起了!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主权债务危机与以往债务危机的重大区别就是:以往的主权债务危机都是发生在那些所谓的“不负责任”或“赖皮”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像苏联和东欧那样的转型国家,而本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核心却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
更让人纳闷的是,还不是一个两个发达国家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而是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除了德国和法国稍好一些之外,其余的无一幸免。
别看现在“欧洲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闹得红红火火,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一个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不是希腊,而是冰岛。只是因为这个国家人口太少,GDP总额不大,影响没有希腊、爱尔兰以及后来的意大利、西班牙闹得大而已。
冰岛是北欧的一个岛国,全国人口仅有32万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受惠于自由开放的金融政策,冰岛银行业红红火火,国家赚钱如流水一般哗哗哗地往里进,普通人收入水平也噌噌噌地水涨船高,成了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模范生”。
2008年初,冰岛GDP达194亿美元,人均收入排名全球第四,还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一个童话般的冰雪世界,实在令人艳羡不已!
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冰岛银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全国最大的三家银行全部宣告破产,被政府接管。
政府一算,好家伙,就这3家银行,所欠外债已达1380多亿美元,将近达到冰岛GDP的7倍,再加上其他负债,冰岛的总外债高达GDP的9倍!
怎么办?
一个人所有财富只有100亿元,欠款1000亿元,你说怎么办?
赖账呗!
2008年10月6日,冰岛总理称:“结果会是国家破产。”10月9日,德国和英国分别采取措施,冻结冰岛主要银行在本国的资产,保护本国储户;10月11日,冰岛政府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相应形式确保两国个人储户能够取回遭政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
没有想到的是,2010年3月7日,冰岛通过全民公决,否认了原来政府所达成的向英国和荷兰偿还巨额赔款的协议。
这意味着冰岛将拒绝偿还其国家所欠的债务。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冰岛欠债不还,就成了所谓的“国家破产”!
也因为拒绝了外债偿还义务,所以现阶段的冰岛不能再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贷款了!
冰岛毕竟是一个仅有30万人的国家,其主权债务违约事件对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冲击有限。即使冰岛人民,对国家破产似乎也不以为然,反正已经享受过一把了,没有了金融业,渔夫、教师、工人、护士等普通职业再度受到人们的尊重,原来运转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依然存在,太阳照常升起,人民生活依旧。
甚至,据说在冰岛“国家破产”之后,因为人们减少了那种追求金钱的强烈欲望和一夜暴富的浮躁想法,少了那些利益上的钩心斗角,人们之间的相处反而更加紧密、更加融洽、更加富于人情味了,甚至原来一些移民到国外的冰岛人现在都开始返回国内——人们尊重劳动、鼓励工作、承认付出,冰岛依然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希腊的“技术性违约”
虽然违约,冰岛人的确足够“浪漫”,可希腊的债务危机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先来看看希腊主权债务问题怎样一步步演变为“危机”的。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有关文件,为了保证欧元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欧元区内各成员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而国债与GDP的比例则应该保持在60%以下——这也是欧盟其他国家加入欧元区的两个重要标准。
当时的希腊急切渴望加入欧元区,享受欧元区资本自由流动和低利率的好处,然而当时希腊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相比那个3%和60%的标准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怎么办呢?
“救命恩人”出现了——这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投行,高盛投资银行!
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法就是让希腊发行一笔价值100亿美元、为期10~15年的国债——有了这笔现金收入,希腊的国家财政预算赤字一下子“靓丽”了很多,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实际是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