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生之“盐”是作者对大自然博爱的向往。众所周知,在蔚蓝色的海洋里,有着我们人类需求并取之不尽的人生之盐,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所以,作者的“人生之盐”,也寄托着对大海胸襟和博爱的向往。如果我们的民族,都有这样的领悟和胸襟,那该多好啊。
可惜,在这欲海横流的今天,人们的这种向往,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怪不得作者会引用清朝龚自珍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未济终兮心缥缈,万事翻从阙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馀情绕!”但是,作者并没有消沉,他用“人生虽然充满了缺陷,但总有永恒的希望如晶莹的圆月,是它招引我们走向明天”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语。其实,作者的这种情结,在其《自题寄梦楼》诗中也有含蓄的表露,那诗道:“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何处觅踪迹?我把梦寄在这楼里,连同我的诗。有一天我将离去,回到不可知的原始,带走我如诗的梦,留下我如梦的诗。”
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根据这则典故,后人就用“高山流水”的比喻来形容知音难遇,或乐曲的高妙。
我与作者在一年的春节曾经邂逅,不论是身份、关系还是年龄,按理说我都不便写这篇文章,何况在《陈侣白文集》第三卷中,有不少的篇幅还都是头面人物评述陈侣白的文章。但是,人生在世,知音难觅,作者“盐”中的真情,应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解得了,不然的话,在文集的后记中作者何必还要说:“文集的封面照片是蓝天、白云、沙滩,还有两把观景的靠背椅。椅上无人,是虚位以待知音。凡是看了文集而感到与我有共鸣的,我都愿意与他同坐观景之椅,无言地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现在,笔者就来到了这“蓝天白云之下的沙滩”,不过不是想与陈老同坐,乃是想找同样喜欢“海滩拾贝”的读书人,说说自己对“盐”的浅见,若能觅得如此知音,则足慰平生之愿矣。
是非曲直说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现代人常说的话。为什么现代人会说生命在于运动呢?因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而生命也是物质,所以生命也都在运动。
笔者曾仔细地玩味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其实它含有三层含意:一是生命的健康离不开运动,二是生命的表现在于运动,三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这三层意思的前两层是不须解说的,但第三层有必要说一说,为什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呢?因为会运动的生命才有意义呀,试想,不会动的植物人还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那为什么一个人一旦被众人所唾弃,就会有人骂他为行尸走肉呢?
运动的形式有各式各样,有圆有直还有拐弯抹角的。不过,各式各样的运动虽然各有千秋,但唯有圆的运动最好,要不,怎么宇宙间所有星球的运动,都无非是旋转而已呢?
瞧,太阳系诸星球,除了皆以太阳为中心外,还都相互维系着一同围绕太阳旋转,所以从亘古到今天,它们就都一直存在着。但其中也有一些小星星,他们老想着挣脱太阳中心的束缚,突破与其他众星的系带,盼望着直行独往的行动,有一天,它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小流星,但它们很快就消亡了。
其实流星就是各种星系中远离中心的个别星球,因为不甘心围绕中心周旋,又不愿意与各星球共同在轨道中的运行,于是破坏规则,挣脱束缚,脱离整体,最后才成为流星的,成了流星后,当然可以任意孤行了,但其结果就是消亡。
看微观世界也一样,那原子内部的运动是:围绕着原子核周旋的电子,都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大多数愿意“委屈求全”的电子,就都紧紧地靠近原子核心旋转,因此也得以稳固地与原子核共存,那些不肯“委曲求全”的少数电子,就跑到离核心较远的层面运动,所以它们也很容易受外力的引诱,结果只要一有外力影响就变成了自由电子,但它们常被人类所利用,人类要它点灯,它就点灯,用它炸臭豆腐,它就炸臭豆腐,不用了,就让它歇凉,它根本就没有了自我。
不过,所谓的旋转,是对物质世界说的,如果对于人事,那就应该叫作周旋。人生处世的道理与此相同,也必须要与世俗周旋才行,如果一意孤行,准会失去维系,很快也会自取灭亡。只要认真观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我们就不难会发现:周旋则存,直动则亡。
善良的人们啊,宇宙间“曲是而直非”现象中普遍而深刻道理,都在告诉我们,凡事都必须“曲说”才能圆满,圆满了事情才能“顺直”。如果你直说了,不但事情不能圆满,有时还会被人反“歪曲”。那原子中“委曲求全”的电子原理也在告诉我们,凡事不得“我行我素”,如果不肯安分守己,最终都会失去自我。瞧,水珠虽然既柔和又圆润,但却能滴水穿石,而刀剑固然坚强锋利,但抽刀断水水自流,如果遇刚还容易折。
当然,阳刚和阴柔各有各的长处,做人,既不能一味阳刚,也不可一概唯柔,遇事到底应该阴柔还是阳刚,要视其对象和情况而定,灵活掌握。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阳刚不须他人教导,人的天性都是好强的,而阴柔却要刻苦学习方能获得。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恨圆滑,就连圆柔也反感,其实,圆滑与圆柔是两回事,为人圆滑者,多欺世之徒也,处事圆柔者,乃藏其锋芒也。我们也不能因喜欢自由,就不肯受委屈,其实,受得委屈才有自由,懂得安分才有自我。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告诉我们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要掌握好阴柔,除了要明白“是非曲直”的奥秘,学会与他人周旋并相维系于中心的功课,还必须受得了委屈才行。要不,老子怎么在说完了上面那些话后,还接着告诫我们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可见,如果要问这曲直的是非答案,那是显而易见的,即:曲是而直非!
难得糊涂
汉朝《大戴礼记》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谓水太清了,鱼便不能活,所以人对物也不可有过高要求,这确是至理名言啊。
“水至清”了为什么会“无鱼”呢?因为“至清”就是不包容呀。也就是说,不仅不能包容水以外的任何一件东西,就连不清的水也不能包容,否则“至清”就保持不了,但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包容,当然也就容不下会吃也会拉的鱼儿了。还好,世上根本就没有“至清”之水,哪怕是当今高科技制造出来的纯净水,其实也并不纯净。同样,这世上也没有什么“至察”的人,所以才人人都有朋友,世上不仅有良师益友,也有酒肉朋友,有患难之交,也有狐朋狗友,可见“人至察则无徒”也只是用来说理的话,要是真有其人,那可就孤苦伶仃得很了。
回想自己的一生,最开心的日子,就是二十来岁“难得糊涂”那几年。那是在矿山当矿工,矿工嘛,生命在井下哪一天遇到塌方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不管是老乡还是他乡,也不管是好人还是歹人,都与之共事、共吃、共聊天,红白两道的朋友都有,如果遇见有人捣乱,如小偷小摸什么的,我还会“路见不平一声吼,吼了无效就动手”,甭说,那日子还真有点痛快。说来也奇怪,只要我开口劝说,就连“坏仔头”都会听劝。
后来我返回了省城,因为是在省级文艺团体从事艺术工作,担心自己有差距,就拼命地读书学习,经过十多年努力拿到了两个专业的文凭,谁知在不知不觉中就渐渐地疏远了朋友,所以朋友就少了。当然,有失也有得,愿意听我瞎蒙的学生却多了些。
其实,我知道自己距离“至清”的水准还差得远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敏感地觉察到了人性的自私、卑鄙和邪恶,于是,真有了一点“孤家寡人”的感觉。为了解决这“至察”的毛病,我重温了《厚黑学》,没有用,再读了《糊涂学大全》,还是没用。天呐,人一旦被真理唤醒,真的就难得糊涂了。
谦卑与智慧
“你不要这么幼稚好不好?”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种话。不能认为这都是自以为是的话,有的人这么说是出于好意,虽然经常弄巧成拙,平添诸多麻烦。当然,有的人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智慧,故意嘲笑别人幼稚。
其实,觉得幼稚不好是一种错觉,因为人的幼稚是既普遍又客观存在的,智慧是遮掩不了人性的,不论什么年纪的智者,也一样会在自己身上保存着与生俱来的幼稚。然而,人的幼稚乃是惹人喜爱的天性,不但无损于个人的智慧形象,而且还真实可贵,相反,世间有许多矛盾的源头都是出于人的“智慧”。
我们先来看看孩子吧,孩子是幼稚的,尤其是婴孩,但是没有人不喜欢孩子,福州有句俗话说得好:三岁孩儿多人疼,七十老人众人嫌。许多老人听说这句话时总是很难受,但如能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孩儿为什么会惹人疼?老人为什么会遭人嫌?这问题搞清楚了也许会有好处,因为人人都会老,人生如梦,岁月如梭,我们自己也很快会老的,如果希望自己老了不至于遭人嫌,就不能再嘲笑孩子的幼稚,恰恰相反,还是童心未泯更好。
什么叫作智慧?听听古人怎么说吧,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这“知”并不是“知道”的意思,乃是“智”的通假字,应当解释为:“只有知道自己并不智慧的人才是上等的智者,而那些自以为很有智慧的人其实是一种毛病。”说得多好啊,真是“道可道非常道”。
其实,从“智”字的构造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奥妙,只要将“智”字拆解,就是“矢口”在上,“日”在下,这仿佛是在告诫我们说:智就是利口如箭遮天日。这不是已经把“智”的恐怖性给暗示出来了吗?
人类虽然很有智慧,但所知毕竟有限,而未知的世界却是无限的,岂可在无限的世界中炫耀自己那点有限的智慧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下凡已经做父母的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爱孩子的父母也有多种,本文可述说三种。
第一种是愚昧的自我牺牲型,这一类型的父母,凡事都为子女考虑,只要子女满意,他们可以忍受一切的痛苦,除了天上的月摘不下来,其他能做到的都愿意去做,为了让子女幸福,哪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二种是投资养老型,这一类型的父母,生养子女是有目的的,根本就不是真的为了子女才这么做,他们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需求才做的,因为只要有了孩子,既可以满足自己年轻时的亲子欲望,又可以解决自己老有所靠的问题,子女只不过是他们最可靠最不会亏本的投资而已。
第三种是善良的生儿育女型,只有这样的父母才堪称伟大的父母,他们既愿意为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又事事能以正道为准绳,他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从不抱怨,也不是为了将来让孩子替自己养老,其实,真正有爱心的父母都会觉得,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就等于是为自己而做,只有这样的父母才堪称伟大的父母。
我们人人都是父母的子女,也都是子女的父母,即使现在还没有做父母,将来总有一天也会为成父母的,所以,父母是不是真的都那么伟大,只要看一看我们自己,再反思一番已经度过的岁月,然后扪心自问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也许你也会惊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说话与听话
午餐时跟孩子说话,孩子听不懂,不能怪孩子,因为说话如果没有学问,所说的话并不合理,那听话的人不听话却是合理的,反之,说话的人有学问,那听话也必然要有学问才行,如果认为听话不需要学问,那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人类话语的奥妙。
做小孩,要听父母的话,如果不听话,有时不但乖孩子的待遇会丢失,还会挨揍。当然,要想让孩子听话,大人的话也要合理,要了解孩子,最少也要有方法。做学生,要听老师的话,可听老师的话并不如听家长的话那么容易,有时听不懂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就难以做到听话,所以孩子在学校读书期间难免有失误。而有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却不听父母的话,直弄得有得有失,这些都是因为不知道听话的学问。
工作后,要听领导或老板的话,可这时候人的个性变丰富了,有不少人开始听不正经的话却不听老板的话,殊不知这时候听话更是有学问的,因为有时不听话会毁了自己的将来。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也要懂得听高人、贤人的话,谁是高人、贤人呢?如果自己没有听话的学问,分辨是非好歹是难以实现的呀。何况名人的话、贵人的话、伟人的话,千万不要一听就用纸把它包起来哟,真正成才,要懂得分析辨别好歹才是真正的听话。如果做了大人,更要学会听话才好,下要听懂孩子的话,上要听懂老人的话,中要学会包容庸人、闲人、坏人的话,会听还不够,还要学会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