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有大美而不言,只有你去了,用眼睛看,用心情看,你就能体会。如果还有机会,我还会前往,那一定还是在秋天。达古,最近的遥远,正散发着迷醉的风情。趁着还没立冬,为了邂逅绝美藏地达古的秋韵秘境,赶紧出发,去达古撒欢。
《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它以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巨、文化及寺藏之丰著称于世。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萨迦寺的外墙绘有象征文殊、观世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道不同的颜色,成为萨迦派寺庙独特的标志,故有“三色成花”之说,因此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南约180公里萨迦县境内。公元13世纪中叶,这里曾是萨迦王朝的首府,是西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萨迦寺是西藏正式并入元朝的历史见证。元太宗时阔端王与萨迦寺法王萨班1247年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议”,议定西藏归顺蒙古汗国(元朝)的条件。至此,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
昆氏家族与萨迦寺
公元1073年,萨迦派创始人昆·贡觉杰布在冲曲河北岸山上,建了一座白宫——后人称为古城寺,因该寺建在灰白土山旁,故人们用藏语“灰白土”——“萨迦”命了寺名,这就是现在破壁残垣、依稀可见的萨迦北寺。萨迦的地名也源于此。公元1288年,根据八思巴的授意,本钦·释迦桑布建了萨迦南寺,以后,历代昆氏子孙,都对寺庙进行扩建,形成今天萨迦寺的规模。
萨迦王朝统治者是昆氏家族。昆氏家族的祖先是昆帕吉。1200多年前,昆帕吉的后代昆·巴乌杰,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物,他曾为吐蕃王朝的大臣,声威不小。其子昆·鲁益汪波,又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批派到桑耶寺出家的7人之一。这样一来,昆氏家族既有在政界的地位,又有在教界中的名望,影响遍及全藏。从此这个家族便世代相传下来,一直传到现在,已有50余代。
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出资修建萨迦北寺以后,他信奉的佛教新密得以传播,到他儿子昆·贡嘎宁布的时候,“萨迦新密”已自成体系,人们称之为萨迦教派,昆·贡却杰布也被尊为萨迦派创始人。萨迦教派一度是西藏占统治地位的教派,其领袖人物都出自昆氏家族。昆氏家族是吐蕃时期的老贵族世家,传说在赤松德赞时期,昆氏家族的人做过内相。
萨迦派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5人做出了特殊贡献,史称萨迦五祖,第一祖是继承传播祖先佛教新密的昆·贡嘎宁布;第二祖是推崇新密、广收门徒的昆·索朗则姆;第三祖是索朗则姆的弟弟扎巴坚赞,他精通显密二宗。以上这三祖虽然信佛,但可以娶妻生子,所以后人称为白衣三祖。萨迦五祖的后两祖是出家持戒、精通佛教经典的贡嘎坚赞和八思巴,这二祖又称“红衣二祖”,贡嘎坚赞广学博览,知识渊博,被尊为“班智达”(即大博士)。到八思巴时期,萨迦教派最为强盛,建立了以萨迦为基地的萨迦王朝,成为当时全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是在萨迦王朝时期。13世纪中叶,元朝统一了祖国,派兵入藏平息了自吐蕃王朝以后近400年政权割据的局面,支持掌握西藏地方较大权力的萨迦派统一了西藏。以贡嘎坚赞、八思巴为首的萨迦派,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接受元帝的谕旨,两次去内地磋商归顺元朝中央政府事宜。西藏归元朝中央统管,由贡嘎坚赞、八思巴相继完成。元帝加封八思巴为“国师”、“大元帝师”,赐予玉印,令统释教,并批准八思巴做西藏地方政权的首席执政官“本钦”,确立了萨迦派在西藏的领导地位。至此,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正式形成。
萨迦寺是西藏正式并入元朝版图的历史见证。适值风雨飘摇之时,不满10岁的八思巴跟随伯父萨迦寺法王萨班于1247年与元太宗时阔端王举行了“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议”,议定西藏归顺蒙古汗国(元朝)的条件。萨班去世后,八思巴于1260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任命其为所有僧众之统领”,1270年又因创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被升号为大元帝师。自此,萨迦派10多代法王皆充任元朝帝师,由此形成了一种帝师制度。
元朝为巩固对西藏地方的统辖,先后对西藏采取了许多重大改革措施。主要有:设立总制院掌管西藏佛教和行政事务,设驿站屯扎驻军,“遣元使”3次清查西藏户籍,把西藏划分为13个万户府,“列土分官司、设郡县而治之”。整个西藏置于元朝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西藏自此纳入祖国的版图,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元朝帝师们的“家”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经令马可·波罗心驰神往;元朝将一个个西藏高僧先后尊为帝师,更令人惊奇不已。这些700多年前走下雪域高原、以寺为家的帝师们的“家”——萨迦北寺,其当年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目前相关机构正在进行考古发掘。
萨迦北寺最初是由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贡却杰布于1073年修建在仲曲河北岸的温波山南坡,经元代的大发展成为拥有拉康(佛殿)、贡康(护法神殿)、颇章(宫殿)等的建筑群,后毁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少数建筑已得到修复,包括在旧址上修复的八思巴的讲经堂。
一处名为得确颇章的宫殿遗址位于北寺的偏西侧位置,其内建筑大致分3组,分别是萨迦法王的寝宫、护法神殿和藏药作坊,它们的年代最早可至唐代中晚期,主体应是宋、元时期的。因墙体多为石砌,建筑毁坏严重,但出土的部分文物具有明确的汉藏交流特点,如一枚金刚铃上铸造着汉文与藏文的两行明确纪年‘明永乐年制’。
据悉,拥有“几室几厅”的法王寝宫已成断壁残垣,但建筑中的鎏金铜无量寿佛像确是元朝的文物,尤其是寝宫中央的一个巨大天井,石头砌面,透露着与内地天井相同的生活意趣;护法神殿里则排列着六七座护法神的塑像残部;而众多的石臼、石磨盘、石磨球等表明这是一处藏药作坊。
登上1米多高的用西藏特有的酥油等打制的“水泥地面”,这是位于藏药作坊西北角的法王居住的地方,历经千年仍十分平整。考古显示这是一座高台2层楼建筑,法王就站在里面监督藏药的制作情况,并随时对制药过程进行指导,当藏药做好后他必须给予开光,然后藏药用于救世济人。上2楼的楼梯已毁,八思巴等帝师们于此可看到山下的整个萨迦南寺。
尤为珍贵的是,考古人员在多间房屋内发现了残存的佛教壁画。在历代法王们处理政务的乌孜大殿旁的一间壁画房屋内,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的萨迦寺民管会副主任萨迦·洛珠嘉措说:“这些壁画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它们具有萨迦派的特点,一眼即可看出……”
考古人员称,目前正在对乌孜大殿(即中心大殿)进行发掘,根据一座24柱殿(即4乘6的柱殿,柱间距约3米)的情况看,它的时代与法王寝宫的时代基本一致,相当于宋、元时期。作为法王处理政务的主要地方,帝师八思巴当年很可能就是在这里做出了修建新寺——萨迦南寺的决定,至少他在这里对修建新寺做出过重要决定。
专家介绍,元代有10多位帝师,皇帝、皇后、皇子接受西藏萨迦派高僧法戒、灌顶仪式的记载甚多,譬如皇帝即位前,由帝师授戒9次才可龙袍加身。鉴于萨迦派在西藏的重要作用,元朝皇室还通过封赐联姻的方式来加强同萨迦昆氏家族的关系。
《元史》记载,八思巴受封帝师后,地位崇高。他主管的宣政院是主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其为(院)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出帝师辟举,而总其政于内外者,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
汉藏文化一体的萨迦寺
700多年前西藏萨迦寺的一个个高僧曾走下雪域高原被元朝皇帝们尊为帝师。萨迦南寺是“萨迦五祖”之一的大元帝师八思巴委派人修建的。作为由萨迦寺走出的第一位元朝帝师,八思巴不仅使西藏顺利纳入祖国版图,还总领全国的佛教事务,在西藏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八思巴跟随元朝皇帝忽必烈长期在汉地生活,因此,他创建的这个南寺吸收了内地平原城市的建筑特色。
萨迦南寺是一组典型的元代城堡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它的样子十分特别,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四角 有碉楼,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
萨迦南寺基本上仿照汉区古代城池样式,是具有很好防御性能的坚固城堡,城堡内为殿堂僧舍。萨迦寺的主殿叫“拉康钦莫”,意为大神殿,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个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径有1.5米。当地人给它们起了一些风趣的名字 ,如最粗的那根叫“加纳色钦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民间流传着“皇帝赐柱”的故事,传说八思巴兴修南寺时,皇帝听说了,便赐予他这根直径4尺的柱子,那柱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无法运往西藏。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萨迦。没料到,那柱子竟出现在寺北的仲曲河上。这个传说,被人们讲得煞有其事。另外3根粗柱子为猛虎柱、野牛柱、黑血柱,分别又称“公老虎送的柱子”、“野牦牛送的柱子”、“海神送的柱子”,顾名思义,也都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几根柱子顶天立地,没有一点接缝,据考证来自萨迦县南边的陈塘沟谷,属于喜马拉雅自然保护区。大殿内供奉着释迦三世佛像和萨迦五祖,灵塔殿内还有历代萨迦法王的灵塔。这萨迦五祖在当地几乎妇孺皆知,很多人都能说上几段故事。
萨迦寺另一重要殿堂为欧东拉康,内有11座萨迦法王灵塔,殿内墙上绘有八思巴早年的画像和修建萨迦寺的壁画。殿后堂有反映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即萨班与阔端会晤的壁画。欧东拉康的南侧有座“普康”,是该寺修密的宗僧人诵“普巴经”的处所。
从大殿出来,经廊道而至前院,再沿数十级长梯,即可到大殿顶层。平台的西、南两面有宽敞的长廊,廊墙上绘有珍贵壁画,南壁绘有萨迦祖师像,西壁绘有大型曼陀罗(坛城)。
萨迦寺曾经过多次维修,特别是在1948年的大修中,局部有较大的改变,在大殿前增加了一些附属建筑物,大殿内的木板壁改成了泥墙,重绘了不少壁画,尤其是把围墙上开有垛口的女儿墙改成西藏形式的平合檐等。但从整体上看,寺院融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藏式平川式寺庙建筑的代表。
萨迦王朝当政时期是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因此,萨迦寺除了具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外,还有一些官署府邸之类的建筑。公元1265年八思巴回萨迦寺时,为他自己建立了一个“喇让”,专门管理他的私人财物和有关事宜。八思巴死后,传至贡噶洛珠坚赞时(14世纪前半期),萨迦昆氏家族分裂为4个“喇让”(“喇让”原指西藏宗教领袖的住所,后演变为宗教领袖办理政教事务的机构),“喇让”则以父子相承,而萨迦法王的宝座则由这4个“喇让”轮流继任。这4个“喇让”为:细脱喇让、拉康喇让、仁钦岗喇让和都却喇让。
细脱喇让的建筑为一长56.6米宽40米的长方形四合院,高四层共16.3米。原来是八思巴任法王时管理卫藏13万户时的官邸,后来一直是萨迦王朝的政府所在地,最后成为4大喇让之一。拉康喇让的建筑原是八思巴圆寂的地方,在萨迦南寺大经堂右侧城堡内,有3楼1顶,高与大殿差不多,后为四大喇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