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底寺院门前有条小路,一直向山坡上延伸而去,沿着小路爬到半山坡上,这里视野更加开阔,可以看到小河对岸苍松翠柏掩映的另一座山坡上,属于甘肃的郎木寺的白塔和金顶。再往前方,还可以看到对面绿毯般的高山草甸,成群结队的黑珍珠、白玛瑙般的牛羊,还可以听到蓝天白云下悠扬悦耳的牧歌。郎木寺后面的半山上,有座独立的转经房,许多来自草原深处的藏族牧民,也围着这座转经房在一回又一回不停地转经,有些人还十分虔诚地磕着等身长头……
与格尔底寺遥遥相望的是在甘肃境内的赛赤寺。过小桥,随着缓坡,漫游赛赤寺,最后爬上赛赤寺的高处,远望郎木寺乡和纳摩峡谷。赛赤寺的赛赤在藏语里是法台的意思(法台相当于寺庙的主持),由于创建者曾是拉萨甘丹寺的法台故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一般对担任甘丹寺主持者尊称为“甘丹赛赤”。
这里似乎没有阴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清晨,转经之后的当地人这才开始一天的生活,浣衣汲水,租马开店,以微笑迎接四方游客,以勤劳挣取财富。
郎木寺最热闹的是正月,届时将举行默朗大法会,即通常大众所说的传昭法会,寺院的喇嘛纷纷出动,戴上面具跳神、演藏戏,还要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那时的郎木寺是雪原里的火苗,升腾着一片热烈,那时的郎木寺,也在初春的日子里展望新的一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祈祷美好生活、呼唤吉祥幸福。
“国际化”的郎木寺
郎木寺不仅仅是一个古镇的名字,也是一座寺院的名字。其实,郎木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因纳摩峡谷口的石崖上有一天然溶洞,洞内的岩壁上有一酷似美女的天然浮雕像而得名。
郎木寺,建于1748年,由格鲁派高僧——第53任噶丹赤巴萨木察坚赞僧格创建。它的规模和名气虽没有拉卜楞寺那么大,但主持的声望却出奇的大,据说在藏区活佛中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坐落在山坳的郎木寺镇,寺庙屋脊上的法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僧俗民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蓝天,白云,红崖,绿树,碧水和绛紫色的僧衣,交相溶汇。大经堂传出的法号声声、经诵朗朗,使宁静安详的郎木寺小镇处处漾溢一种神秘的色彩。依坡而建的木板房、僧舍、昂欠,错落有致却显得毫无匠心,仿佛天然而成。小镇街上随时可见戴着硕大珊瑚项琏的藏族男女,神闲气定,从他们纯朴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心灵的安详,在这个小镇,人与自然浑为一体。佛俗两界相伴共生。佛光中的传统社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被称作“人间天堂”郎木寺的一幅幅动人画卷。
走进郎木寺古镇,不仅处处透出几分神圣神秘,也显露出些许休闲随意。高原的太阳总是那么灿烂,热烈的阳光夹杂着从寺院传出的浓浓的桑烟味,在整个小镇弥漫;通往寺院的弯曲小路上,磕长头的草原牧民一步一拜,艰难行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背着背包,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着高原小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沿川甘两省分界的不足两米的小河而建的街市加寺院,郎木寺有建筑的地方不超过2平方公里。由于白龙江的源头由众多温泉组成,在冬季太阳出来后,水面腾起层层雾气,村民们在水边洗衣、挑水,在江边漫步,像在云中,感觉惬意,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郎木寺虽然是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却也是个“国际化”的小镇。镇上的3000多居民,以藏族牧民为主,还杂居着一些汉族和回族居民。一条小河既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汉3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宏伟的两座藏传佛教寺院和一座清真寺各据一方,小溪两边的人们每天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信仰的虔诚和执著,对生活的企盼和追求。而游客来自四面八方,经营者也来自天南海北。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等国的游客随处可见,甚至还经常会碰上以色列的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小街上除了小旅店、小餐馆、咖啡屋之外,还有很多藏族的传统首饰工艺品店。店名大多用汉藏英文书写或汉英文书写,一走进去,老板们的口音就大相径庭了。有宁夏人,云南人,陕西人,也有甘、川当地人。一家生意红火的首饰店里,红红的炉火映着一位藏族老工匠的脸庞,他正在打制银首饰。他制作的藏式首饰,有戒指、耳环、项链等,大都镶上珊瑚、玛瑙,非常精致。光看他的工具就够晕头的,大大小小有几十种呢。老人说他老家在四川阿坝,今年70多岁了,从10多岁起就干这一行。原先他主要给当地牧民加工订做各种藏式首饰,这些年来郎木寺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没想到他们也非常喜欢手工打制加工的藏式首饰,每天都有外宾前来选购,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两个年轻徒弟呢!
在郎木寺,还有一件事会令你感到有些迷惑。这里总人口只有3000余人,且全以放牧为生,旅店、饭馆也只有三四家,而据说每年却有几千名欧美旅行者慕名而来,再加上许多从沿海城市来的背包族,很多时候这里的游客竟比当地居民还要多。有些人干脆和牧人同吃同住,而且往往舍不得离开,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也乐不思蜀。更有一位澳洲姑娘索性嫁给了一位当地的藏族小伙,所以现在好多人在郎木寺经常会碰到一位身穿藏袍的金发女郎在木板桥上轻轻走过。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之多欧美旅人的到来,在这里,除了可以品尝到藏式美食之外,你竟然能够吃到非常正宗的苹果派。这是一间叫做“LISA HOUSE”的屋子, 女老板LISA 是回族人,长得很漂亮,围着白色头巾,为人热情开朗,“LISA HOUSE” 的大名更是在许多网站的旅游论坛上被广为人知。
“国际化”的郎木寺成为汇聚微笑的地方,英国人、法国人微笑着离开了,德国人、澳大利亚人又微笑着走了进来,许多外国友人在僧人和导游的热情相伴中,微笑着在这里的山水寺院间随意漫游……
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
秋天,你绝不能把它当作普通日子一天天地过。如果可以旅行,我希望你去黑水达古,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它蕴含的绝美使我无法走出,它缤纷的色彩诱惑我入梦境。
达古,藏语意为美丽的深沟。阿坝州黑水达古冰山距离成都不到300公里。达古冰山是四川境内唯一的彩色冰山,绝美的景色是那身披婚纱的雪山与斑斓的红黄叶交相辉映。
一路向西,寻达古绝美彩林
从成都出发,向西过都江堰、汶川、茂县,改造中的茂黑路一直沿黑水河上行,行程240公里后,进入黑水境内。荒凉的干热河谷景象渐次消失,两岸花草树木被秋风印染得绚丽多彩,来回穿梭的一辆辆私家车和旅游大客车成为穿行在黑水彩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10月中下旬,黑水达古冰山又一次成为外来游客和摄影师的聚焦点。
达古冰山风景区,地处阿坝州地理中心区黑水县,位于黑水、红原、松潘三县交界处,与世界遗产地九寨沟、黄龙相望,与红原大草原山水相连。冰川、彩林、神山、长征、金丝猴保护地五大特色融为一体,是一处集观光、度假、探险和科考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让人身处宁静、和谐、充满神韵,亦幻亦真的世外桃源。景区四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红军长征翻越了五座大雪山,就有两座在景区内。昌德雪山和达古雪山,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雪山低头迎远客”,“更喜岷山千里雪”,一代伟人的浪漫情怀,一直在达古冰山萦绕,“雪山草地忆征途”已经成为广大游客一种深刻的缅怀!连绵起伏的雪山,无垠的雪域风光,这里是正在不断引起关注的冰雪天堂。
在这里,漫山遍野的彩林便是达古“雪域画廊”的灵魂。最为壮观的彩林要数流光溢彩的八十里彩林奶子沟。“奶子沟”在藏语里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向西出县城5公里,海拔渐渐升高,河水开始在山间跳跃,视线逐渐变得高远。蜿蜒流淌的河流两旁群山叠嶂,河两边的山地长满阔叶林、次生林和灌木丛。在纯净的蓝天下,紫红、粉红、橘红、金红、深黄、草绿、黄绿、棕红、褐色的树木形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势。进入彩林,你会感觉进入了色彩绚丽的油画世界。
秋风乍起时,河谷两岸枫树、槭树、桦树、鹅掌松、落叶松等五彩斑斓。红叶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地从山顶到河谷竞相争艳。阳光照射下,连绵彩林洋洋洒洒,在峡谷中、雪山下、藏寨旁、小河边,风情万种,蔚为壮观。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似玉……缤纷的天然美景与绚丽的色彩扑面而来,诱惑着我们的镜头。
朝圣之路,秘境洛格斯神山
当摇动洛格斯神山下的转经筒,我们便开始行走在朝圣之路上。或许是我们虔诚转动转经筒的原故,刚刚还云雾缭绕的洛格斯神山慢慢地露出了尊容。圣洁的神山在召唤我们,我们加快了步伐。
我们沿着跨过河流、越过湿地的栈道,向洛格斯神山深处走去。据悉,洛格斯神山海拔4900米,藏语意为“群山守护神”。当地的藏民在遇到不幸或喜庆丰收的时候,会聚集在这里以抛洒龙达、诵经、跳神等方式祈求神山赐福,保佑众生吉祥如意,来年风调雨顺。
从罗毕牧场通往娜姆湖的途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步一景”,黄透了的落叶松在阳光照射下让人心醉神迷。行走在林中,和着鸟的鸣叫,溪流的响声,一边走一边谈笑,就如行走在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中。随栈道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耳畔不时荡响阵阵涛声,犹如身临江海之感,又仿佛有客舟催发之声。据景区管理人员讲,我们运气真好,前几天都是云雾,根本看不见洛格斯神山真容,上山的人都空跑了一趟,而我们一到却是艳阳高照,神山全部露出了尊容。
在朝圣之路上看“飞龙崖”、赏“盆景滩”,长达数里的生态画廊,融入风情万种的高山草甸、冰川融水、浩瀚林海、苍劲群山。举目望去,红桦、花楸、杜鹃、红枫、箭竹、松、杉、柏各呈缤纷,满沟秋色。山腰茫茫林海,飞泉瀑布于其间,山脚宽谷曲流,镶嵌着明境般的湖泊。在这里雪峰、冰川、森林、溪流、瀑布、草甸,湖泊有机地组合,野生动物出没于其中,托出了一方安详静谧的净土。洛格斯神山端坐于栈道尽头,将这五彩缤纷的湖光山色尽揽怀中。
娜姆湖则静静地卧于洛格斯神山脚下。传说有两姊妹在游牧迁移途中,被冰川、神山深深吸引和震撼,于是两姊妹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姐姐变成娜姆湖,妹妹变成冰川神山边静卧的“睡美人”,任世人对她指指点点,无需在冰川、神山的轻言细语中娇羞,只用一种姿态仰望蓝天,用一生的专注守望,与冰川、神山传递亿年的守候。
此时,圣洁的神山、冰川、蓝天、湖泊、森林、秋叶……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蔚为壮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人们撒欢的声音沸腾起来,游走其间,让人似乎有迷离仙境的感觉。
红色经典,那些过往的记忆
走完朝圣之路,返回到罗毕牧场。回首望去,达古雪山、洛格斯神山分立前方两侧,山上山下散布着成片金黄色的高原杉树林。湿地中有潺潺溪水,牛羊在阳光下悠闲地啃食尚未变黄的绿草。
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五座大雪山,其中有三座在黑水境内,分别是雅克夏雪山、昌德雪山和达古雪山;而昌德雪山和达古雪山均在达古冰川景区内。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到过这里,厚重的红色文化让达古冰川景区成为了中国行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其实,一次达古冰川之旅,也就是一次红色经典之旅。
1935年7月,红军在翻越雅克夏雪山后,在山下的马河坝停留修整了两天,为翻越昌德雪山做准备,仅仅雅克夏雪山到马河坝途中,就有500多名红军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雪山上还时常能看到一堆堆白骨和被遗弃的手榴弹。翻越昌德雪山后,红军在达古河畔安营扎寨筹粮,为翻越达古雪山做准备。当时,下达古藏寨的一位老人,叫阿基,懂点汉语,她还主动为红军当向导,就这样,在阿基老人的带领下,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海拔最高也是最后一座大雪山——达古雪山。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为黑水留下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千古绝句。
在达古冰川景区内沿公路下行,当年红军在翻越昌德雪山后,在这湖边安营扎寨、饮马湖边,为了纪念红军的丰功伟绩,当地人便把这个湖取名红军湖。在中达古藏寨对面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桥是三达古居民生产生活的交通要道,也是红军当年翻越达古雪山北上毛尔盖的重要路径,取名红军桥。以前这里只是一座索桥,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更多人瞻仰红军长征遗迹,经过几次翻修,现在桥廊两边还有红军长征在景区的一些文字和图片的介绍。
当天际最后一抹阳光洒落在红军桥、红军湖,以及藏寨时。雪山、湖泊、藏寨呼应一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的宁静,格外的和谐。此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达古。
在黑水达古,你不能不惊叹这里的色彩是如此的丰富而饱满。秋天的达古,姹紫嫣红的色彩掩映在一片金黄之中,构成一个天然的色谱。每当晨曦初现时,那些雪山便随阳光的射入由暗变明,由白而红,由红而金黄;而夜幕降临时,昏暗的天空中透出一束灿烂粲然的霞光,投在雪山、湖泊、草甸、藏寨……尤其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