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把期望值的最高分判给中国时,中国能读书的人将面临日益丰富的人生选择机会。这是个充满机遇而又容易流失机遇的时代,是求职大军充满恐惧的时代,是追逐成功的时代,是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时代。一个人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时代的挑战不如说是面对自我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当代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就业恐慌。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高兴;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本领应用于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激动不已。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提供了挑战和竞争的基本条件。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另一方面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媒体对就业难度的过分夸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得不知所措。大学生在择业中的恐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理想,愿望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远大。经过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知识的羽翼已渐丰满。然而,由于他们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与主观现实条件。他们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深入基层。这些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平坦笔直;想进入层次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想一举成名。他们虽然也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但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二、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日趋成熟。在择业中,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才将被社会使用,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们也要求社会能够承认“自我意识中的我”,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择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偏高,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相反,有少数学生自我评价过低,时常产生自卑自贱、自怨自艾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低,缺乏主动争取和抓住机遇的心理准备。也有的学生常常处于上述两种情况的波动之中,择业时往往目标与行为不一致,缺乏理智、冷静的思考。
三、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和技巧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多数学生对此渴望已久,他们已经认识到,在商品意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经济面向“大市场”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参与竞争,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是,许多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面前顾虑重重、畏首畏尾。有的怕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怕竞争伤了和气,有的认为不正之风干扰太大,竞争肯定会败北。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在重重压力下,失去了竞争的勇气。
四、由这种恐慌引发的种种心理问题
只讲眼前实惠,忽视将来发展;互相攀比,强求平衡,互相嫉妒;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看着那花俏;孤芳自赏,虚荣侥幸;缺乏主见,依赖他人;见异思迁,反复无常;寻求依托,自命不凡以及由这些问题带来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自卑,孤傲,冷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