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参与支教、支农、支医等农村基层锻炼,特别优秀的可列入乡镇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重点培养,可以安排到县、乡(镇机关和学校或企业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或充实到基层金融、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等部门;选派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录用和接收的高校毕业生到村镇锻炼,作为其日后考核培养的依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集体和民营企业工作,为其办理各种手续提供方便等等。通过这些途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无非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都市型郊区经济、促进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大胆创新,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方式,使农村基层工作取得新进展,基本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人才新格局,开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的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统治和剥削的对象,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都是在城市压迫和剥削农村造成城乡对立的状态下向前推进的,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而这种对立最根本的还是城乡居民间的利益对立。所以,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就必须走城乡协调之路,只有使城乡居民利益统一起来,城乡协调才能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城乡发展在利益关系上才能相互依存、补充和促进。“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个条件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
但从总体上讲,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状堪忧。农村环境恶劣,底子薄,技术落后,资本积累率低,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不相适应,农村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农村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日益突出,同时还存在着制度束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村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现如今,“三农”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早已吹响,如今是全国上下热火朝天、紧锣密鼓地实施。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工作,这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农村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要加速城镇化,生活、工作条件都会改善。大学生去农村工作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的栋梁,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生命力,最富有时代性、带动性和创造性的群体。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青年一代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为农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献身农业的理想和信念,鼓励毕业生面对国民经济主战场、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真正做到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青年大学生投身农村,可以实现多种联系和统一: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中去;可以通过艰苦条件的锻炼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可以巩固和加深了解自己的书本知识;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和辛苦劳动服务于祖国最需要服务的农民,实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自己的脚踏实地和艰苦奋斗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面对当前我国农村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要树立强烈的时代观念和责任意识,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把视野投向农村,把事业投向农村,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迫切需要,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到广阔的农村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在实践中开阔眼界、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贡献力量。
大学生应该知道,中国农村不仅仅只有闭塞,只有落后,只有贫瘠,只有困苦,这里更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淳朴的人民,有着勃勃的生机,有着辽阔的天空,有着发展的大好机会……
选择农村,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