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自我
在雅典达尔菲阿波罗神庙门廊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一行字“认识你自己”。此言平实但充满哲理,耐人寻味。一个人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严峻的就业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备受就业问题的困扰。如何在千变万化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是每个求职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都曾努力拼搏过,因此,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是谋生,二是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焦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情绪亢奋,四面求职,一旦碰壁,又灰心丧气或怨天尤人;有的人怀才不遇,弄得焦头烂额;还有的人,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整日心绪不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关键是没有认清自己,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分析。
认清自己,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傲,也就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正确的做法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主要技能,找一份相当的工作,你的优势将使你脱颖而出,你的技能,使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大多数人不善于表达他们具有的技能,在求职者中,很少有人能马上说出自己擅长什么,更少有人能很快地展示自己的技能。
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能干什么,不善于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避免在择业中的盲目性。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至理名言,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择业来说,都是很有道理的。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即便工作本身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你也会感到兴致勃勃,趣味盎然。有兴趣,这无疑是一种工作的动力,可以促进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兴趣和能力的合理结合不仅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带给你充分展示自我的成就感。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很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倦。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
怎样根据你的兴趣特征确定你的职业意愿呢?你可以想想自己是喜欢与工具、机器等打交道,还是喜欢与人接触、研究人的行为?是喜欢从事文字符号类的工作,还是喜欢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是喜欢行政和管理工作,还是喜欢从事具体的工作?是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工作,还是喜欢从事想像的和创造性的工作?是喜欢地理地质类职业,还是喜欢生物、化学和农业类职业?等等。
诚然,一个人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很幸运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特别是在当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强调个人兴趣,这是不可取的,况且,人的兴趣爱好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总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吧。因此,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在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的原则下,把握住并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据此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二)能力
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能写会画,有的人能言善辩,有的人心灵手巧,这就是能力的表现。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保证。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里所说的“金刚钻”实际就是指一种职业能力。能力是指才干、技能或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素质。
现在虽然工作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也不能简单地从工作经验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工作经验是过去的东西,而能力则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东西,可以靠成长和磨炼不断提高。
(三)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在现实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性格特征是外向和内向。外向型的人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关心和兴趣,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乐于与人交往。而内向型的人却恰好相反。有的人性格内向,善于思考,肯于钻研,不妨考虑做技术工作,将来朝工程师的方向发展,但刚工作只能做技术员;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思维敏捷的人,可以考虑做市场营销工作,刚开始也只能做业务员;做事稳重,吃苦耐劳,善于规划协调的人,可以考虑做管理工作,但刚开始只能做助理、文案工作。
我们只是粗略地把性格分了两类,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
二、找一份“好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摆在每个大学毕业生面前的选择方案是多方面的。如:工作地点、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使用意图等,毕业生在选择时不可能样样遂心所愿,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在择业时必须把握好主次,首先满足自己最看重的选择项,同时要从是否有利于个人才能和作用的发挥,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单位即将安排的工作出发进行选择,切不可一味求全,急功近利,好高鹜远而导致坐失良机。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工作的好坏之分、完美与不完美之别,取决于个人的衡量标准和态度,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想说说一份“好”工作应该或至少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有些人以为,有高收入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事实上,好工作不简单等同于高薪水。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每天我们都会面对变化。今天看起来前景广阔的行业,明天就有可能全行业崩盘。对于个人来讲,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今天你干着一份好工作。收入不菲,算不上金领也是超级白领。可是,有一天,你接到一纸通知,让你另谋高就。那时,你会不会发呆?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以下的几个基本特征:
(一)良好的培训机会
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东西,不久就全过时了,因为更新的技术出现了。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三年还原地踏步,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已经老了,没有活力了。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重视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公司,既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表明了自己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很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一般来说,一年的培训时间都应在30个工作日以上。了解公司的培训体系,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并给予员工有利的培训机会和完善的培训,还是只看重员工的无条件付出,而不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要求,这样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决定去留。
每一个员工都需要不断地“充电”,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对首次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一份工作,重要的不是挣很多钱,而是这个工作能不能让人得到一个发展的良好机会。如果一份工作无法提供良好的“充电”机会,那么,这份工作就不能算是一份好工作。
(一)和优秀的人共事
只有和优秀的人共事,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因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挥得越充分。
首先应当找一个优秀的领导。领导的个人能力以及领导力的好坏,不仅影响公司的发展,而且对自己的成长有多大的好处,这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出色的“领导者、管理者”,但同时也希望被“好的领导者”管理自己,使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是有优秀的同事。诚然,优秀的人都是明显的对手,但是,也应当是珍贵的朋友。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时,每当枪声响起,同一起点的庞大人群就会马上被不同速度的选手拉开不同层次的距离,渐渐形成了第一集团、第二集团、第三集团等,每个团体中的人仿佛具有一种强烈的黏着力。他们彼此竞争,彼此交锋,又在彼此互动,彼此支撑。置身于这样的团体中对自己而言,既是一种难得的锻炼,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只有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才会有希望变得更优秀。
(一)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晋升制度
这是对一家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个侧面了解。该公司是不拘一格发掘人才的,还是任人唯亲,讲求与领导的关系的。员工能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一向是判断公司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原因很简单:如果奖罚不分明,优秀的人就会另觅高枝。公司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好企业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应给予个人发展的机会。平等的发展机遇给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既留得住人才,又能充分激发人才潜能。
尽可能地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这些,可以让你对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发展空间做一个最充分的估计。
(四)先进的制度管理
制度大于人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在一家公司里,就应当是制度大于总裁,法治大于人治;按章办事,奖罚分明。有序的办公环境可排除许多干扰和人为因素,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员工业绩的兑现。很难想像一家财务状况极其糟糕、管理极其混乱的公司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长体验。
有些人常常会被公司内厚厚的规章制度吓坏。其实,如果完全没有规章,只是凭上司的分派,那么,这样的管理就是典型的人治。
当然,还得留心管理层次复杂的公司。一般来说,管理层次越少,效率就越高。在一些公司里,存在着一些严格而复杂的等级,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开明的管理层次既能保证公司健康发展,又对员工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再大的险阻也不在话下。
(五)诱人的发展前景
一般人喜欢去大公司,喜欢去一些很成熟的公司,这很有道理。不过,我总以为,成熟的公司并不意味着它的将来也是好的。一些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上,不知不觉就走了下坡路。而且,企业的创业者往往产生疲倦感和惰性。只不过是因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已。
反观一些成长中的公司,虽然规模和名气并不太大,但前景一片光明。还有一些公司,尽管如今发展不很如意,但公司发展潜力大,可保证你至少工作10年以上。
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公司下一步的市场发展方向:是固守原有的市场,不再进取了,还是计划进一步地拓展相应的市场,并有更大的举措;还是很多项目正在撤销,市场正在萎缩。也许你会说这是高层的决定,与我无关。但是要知道,如果说公司是一艘正在航行的船的话,它的好坏,往往也决定了个人命运的好坏。
(六)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也像广告一样打入人们的心中,大家都习惯于去那些形象良好的公司。至少,提起来,别人会肃然起敬。同样,如果你能在世界驰名的大公司上班,即使干低人一等的小职员工作,也会信心百倍,倍加珍惜,因为你将获益匪浅。这样,就算有一天你踏入求职者行列,特殊的工作经历也会让用人单位眼睛一亮,从而对你另眼相看。
也许这样的想法有点拉大旗做虎皮的意思。事实上形象良好的企业,至少都相当成功,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就凭这一点,就值得去一回。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郭为认为,一个年轻人不必太在意物质待遇的高低,有许多企业可能会给你比别的企业高10%、20%的薪水,甚至更好的待遇,但是这不应该是一个人选择企业的出发点。尽管刚开始生活会比较艰苦,但是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或发展方向的时候,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是什么,什么地方能够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和环境,这是你必须想清楚的东西,这就是一个人的信仰。一个人生活在他的信仰基础上,他会非常执著地去追求。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一种表面的、短期意义上的好处,那他一定不能坚持。只有那种跟自己的理想、信仰结合在一起的选择,才有真正持久的动力,当人遇到委屈、挫折的时候,才不会动摇。这是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的。
总之,毕业生在择业时,既要考虑个人的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有利于现在的发展,又要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毕业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和单位,防止短期行为。但同时又要看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毕业生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而职业目标的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一次定终身。所谓“从一而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和社会都没有益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职业选择应处在动态过程中,在暂时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岗位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考虑一些条件相近的单位和职业,或索性选择到基层锻炼,通过牺牲眼前利益以便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而为将来的进一步调整和发展做好准备。
从这个角度讲,“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就业策略。与其在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的高端求职市场上奋力厮杀,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先找一些运行机制灵活、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公司安稳下来,增加业内经验值和能力附加值,以图长远发展。有时,退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及青年择业指导专家汪大正说,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我们进行的是长距离的马拉松赛跑,奖牌授予的是“跑第一的人”而不是“第一跑的人”。所以,当你不能直接到达求职目的地时,何不走一条曲线求职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