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域选择:你要落脚何方
在进行了科学的知识梳理、能力盘点、本领测试、自我定位与择业的战略思考之后,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选择,选定适合自己的行业,你必须确定自己究竟要留在所在的城市,还是到外地寻求发展。对毕业生而言,对地域的选择首先着眼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因此,本书基于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将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本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三大地带的自然、经济、发展等特点,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和城市,以期为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提供参考。
一、东部地区发展简介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逐渐东移的趋势。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些地区以先天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大胆突破、解放思想以实干精神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诸多奇迹,能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
北京、天津与河北在地理位置上虽比较靠东,河北有秦皇岛做出海口,天津自古就是有名的大港口,但除了北京为全国首都这一政治因素外,在经济上,目前这几个东部省市在人们心目中,还不如东南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发展迅猛。不过比起一些经济发展较缓慢的中西部地区,京、津、冀地区仍是就业者理想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对就业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北京户口,在很长一段时期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不管外地人有多少怨言,天子脚下的地方就是“牛气”,就连作为北京外围的河北省,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身价陡升。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除了政治方面的因素外,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发展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只凭以前的老本儿,是吸引不到大量优秀的人才的。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非常发达,被求职者视为“风水宝地”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北京经济与生活水平的发达与提高,更使许多大学毕业生把能在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当作一次把握成功的人生机遇。天津作为老牌的大都市,再加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仍是就业者的理想地之一。相对北京与天津,在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的河北就逊色了许多,除了秦皇岛一带沿海外,该省的其他地区深处内陆。虽然在行政划分上,北京地区以外的周围地区全部隶属河北省,但在北京光环的照耀下,这些地区显得失色不少。对于许多大学毕业生来说,能进北京工作是一种幸运,而去了河北,这种感觉就打了许多折扣。不过这几年来,河北省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省会石家庄也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再加上北京、天津在经济上向周围的辐射,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很是迅速,虽然任重道远,前景却光明灿烂。
辽宁是一方肥沃的黑色热土,它有着大连、沈阳、锦州等美丽的城市。辽宁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别占全国产量的近20%;纯碱、烧碱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的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五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六个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开发区27个。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当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之一,经济综合实力排在中国城市中的第五位。50年来,沈阳市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机械、电力、化学、建材、纺织、造纸等工业均很发达。大连被誉为“北方香港”,它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西邻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大连是辽宁省第二大城市,以造船、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工业而著称。来自全球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这里兴建了1252家外商投资企业。合同金额达9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达6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达29亿美元。其中,来自世界排名500强的跨国公司和集团就有39家在这里落户,如日本的佳能、东芝、三洋、三菱电机、三菱商社、丸红……美国的辉瑞,法国的道达尔,德国的西门子,韩国的浦项、现代等。技术密集型、效益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是大连开发区工业企业的一大特色。大连开发区工业项目数量多,技术水平含量高,产出规模大,社会生产力高速、高效发展,已成为大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技术先进型企业占30%以上;已投产的700余家企业由于投入回报可观,有一半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占全部投资额的30%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250个,其中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34个1亿美元以上的有9个。全区40多个工业门类初步形成了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石油加工、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专业设备八大主体产业。
山东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当我们聚焦山东时,首先会想到“山东大汉”的形象。豪爽的山东人在国人心目中树立了自己的“大汉”形象的同时,也得到了与这个形象相匹配的事业,而名牌城青岛更是为众人所知。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为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有着天然的海陆形势,众多的优良港湾。从秦代开始就对琅琊湾有过开发,以后对丁字湾的金口,胶州湾的板桥镇、塔埠头和青岛口,以及近、现代对大港和前湾的开发,使青岛与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并称为中国五大外贸口岸。青岛既是华北南部、华东北部和西北地区进出口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国家联系的纽带。
青岛市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中,电器机械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食品饮料加工、化工橡胶等行业已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汽车、啤酒等主导产品在国内有较好的市场份额。经过多年发展,青岛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企业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企业,综合势力居国内同行前列。到2002年初为止,青岛市政府已树立12个“青岛市重点工业园”。另外,青岛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35个山东名牌和70个青岛名牌。而且青岛科技发展基础较好,全市有各类独立的科研机构62个,科技事业发展迅速。
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中华巨龙腾飞的龙头地区,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任何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也许都会知道“深圳速度”、“苏南模式”、“东方明珠”,这些名词体现了这些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够较早冲破思想牢笼,打破旧有束缚的东南沿海地区,已远远走在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前列。除了地处东南沿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外,思想的深刻变革,也许是该地区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
对一个就业者来说,优越的条件是吸引他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客观上讲,人才是伴随着财富的流动而流动的。在目前“财富东南聚”,的状况下,“孔雀东南飞”是不可避免的。
以“深圳速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闻名全国的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目前国际知名的大都市,没有众多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是不可能创造出那么多的奇迹的。在深圳发展初期,由于人才奇缺,不得不动用行政命令来强行调拨人才来满足深圳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深圳取得巨大成就后,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处于改革浪潮中心的深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财富和发展的代名词,以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全国各类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92-1996年,深圳接纳的各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到了数十万人,深圳成了众多就业者,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首选的目标之一,这就是财富的魔力与作用。
东部地区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着中国这列经济列车快速前进,也吸引着无数的人才,深圳的热火还正烧得旺,上海又迎头赶上。以“东方巴黎”著称的上海一直是老牌的国际知名大都市,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经济重心,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与广州、深圳这些新兴的大都市相比,发展速度较慢。但上海毕竟是上海,从1992-2000年,上海的GDP连续9年呈两位数增长,2001年上海的人均GDP达到4180美元,跨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在这座城市投入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金,项目累计2万多个,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的一半以上已经落户上海,平均每天有1400万美元的国际资本流入上海。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些枯燥的数字代表着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丰厚的薪金收入,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富裕的物质生活,而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一个就业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上海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重新为世界所瞩目,更为就业者所瞩目。《亚洲周刊》曾以《探索上海不灭的传奇》为标题回顾了上海的百年变迁,并且对在上海的创业者和就业者给予了关注,对在上海常年定居的20万台商而言,上海的吸引力胜过香港、新加坡,甚至纽约。上海在迅速崛起,其他东部城市也不甘示弱。在2001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吸引外资数量中,苏州第一次以46.81亿美元的合同外资额,超过多年来一直雄踞榜首的上海(合同外资额40.02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经济各地区的竞争就是东部各地区的竞争,这种格局在中西部地区迎头赶上以前,也许还会继续一段时间,人才流动的趋势也必然会继续受这一格局的影响。
二、东部地区部分省市人才需求状况
北京市:2004年北京市用人单位将需求毕业生48890人,其中需求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十大专业依次为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数学、英语、临床医学、建筑、会计、企业管理、护理,这十大专业非京生源毕业生可优先进京。据了解,2004年北京市属各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比上年增加8000多人,增幅达20%。在学科需求上,对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大,占46%,增幅为5%。
天津市:电子、医药、制造业仍是天津市吸纳人才的主要行业。居人才需求前10位的是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软件、企业管理、国经、保险、计算机网络、财务管理、机械与仪器仪表、人力资源管理。以上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大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且具备相关工作经验。
上海市:目前,上海紧缺的人才有12类,它们是:金融管理、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市政建设与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涉外法律、社会中介、经贸营销、企划咨询、港口航运航空、社区管理与发展。这些紧缺人才中,90%以上与知识产业有关,知识产业的发展将为上海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上海同时还需要大量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中高级人才。根据这一预测,计算机、通讯、电子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较大,相关服务产业的中高级人才仍然紧俏,一般性人才则将继续“滞销”。
杭州市:缺乏旅游、通信设备制造、医药、电气机械及器材、动画设计、高分子材料、物流、汽车、农林、园林园艺等方面的人才。
宁波市:稀缺小语种、外贸、计算机、机械、化工、模具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苏州市:2003-2010年将吸纳30万人才,构建人才新格局。目前,高校人才已占苏州引进人才的70%以上。其中苏州高新区连续多年成为录用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最多的区域,区内企业2003年吸纳应届毕业生3600多名,涉及440个学校500多个专业,高端研发人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为各企业“抢购”的重点。预计2004年吸纳的毕业生人数将超过5000人。
广州:从专业需求看,位列前13位的依次是计算机类、中文类、英语类、财会类、管理类、电气类、机械制造类、法律类、建筑类、金融与贸易类、公安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数学类人才,约占整个需求的60.70%。
深圳:据深圳市人才大市场目前的用人需求显示,需求量最大的是贸易销售类人员,所占比例达到了24%;其次是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电子通讯类人员、计算机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S%和6%。专业需求量排在前3位的是经济管理专业、电子专业和机械专业。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要求来看,本科学历的占20.7%,硕士学历的占0.3%,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