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择业的标准是薪酬福利 企业实力 职业发展。薪资福利仍旧是毕业生们择业时关注的焦点,企业的实力也是毕业生衡量的标准,而毕业生们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考虑也较往年有明显地提高。高薪和优越的福利,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着莘莘学子。毕业生的眼球也总停留在大公司、外资公司,甚至某些民营、私营企业上,因为它们能提供得起高薪。这些公司当然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一味地看重薪资福利,盲目以此作为求职的标准,往往走上了“钱途”走失了“前途”。报酬高的就是好工作,报酬少的就不干,这样片面的职业价值观,使很多人白白错失了好机会。目前就业市场不景气,毕业生供大于求,各大公司纷纷降低了薪水标准。所以,如果此时把薪水作为求职的指南针,你一定得不偿失。要提醒自己一切从头开始,学校里的一切荣誉成果,都只是过去式。现在是踏上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要使得自己成为一张白纸,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明白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合适的工作,没有永远的高薪,只有发展的高薪。
一、要分析市场需求
观察外面的世界,看看自己所处就业环境、区域宏观经济走向、本专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周边的知名企业,以及最近两年的就业情况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要记住,在你真正走上职业道路之前是很难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实习和兼职其实只是浮光掠影,只有真正投入工作才会有切实的体会。应当确定专业方向并做好准备,确认自己应该投身哪个领域,哪类岗位适合自己开始职业之路。
跟着市场的需求走,是目前毕业生最应该具备的择业心态。求职者应当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看看这类人才的需求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这类工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否稳定,这类工作的发展空间如何,从事这类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己的能力会不会有所提高,等等。薪资行情是反映某一职位热门程度的“晴雨表”。求职者往往受薪资“杠杆”的调度选择职业,但是盲目追求高薪会对自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确定择业目标
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某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未来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为了这些甚至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今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前的必要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找个合适的工作,开始职业之路
根据届时的就业形势,费尽心思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自己规划的跑道上起跑,看看自己的预想是否合理,脚下的跑道是笔直平坦还是弯道过多(也许跑出500米后发现自己居然站错了跑道!那也没办法,跳槽换个跑道再来过吧……)。在我们看来,花个两三年时间学习怎么做事做人还是很值得的。3-5年后,你已经是个老练的职员,甚至已经是中层干部了。好,找个机会,静下心来充分地回顾一下,看看自己目前的定位是否合理,需要做怎样的调整。可能的话,试着确立未来十年的职业发展目标。接下来的事情那就自己把握了,你也可以找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顾问,花个千儿八百的,为自己好好参谋参谋。
四、要做好先就业再择业,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准备
中国的中小企业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未来的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将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和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最快的时候。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中小企业的概念:在中国年产值5亿元以下的企业,雇用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就叫中小企业。像这样的一个企业,它的规模可以超过很多在华的外资企业、甚至是500强企业的在华部分。这样的企业绝对不会埋没任何一个人才。从个人职业规划方面来看,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未来的希望,如果你参与了这样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你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如果你现在进了一个现在看来还过得去的大企业,在这些企业里做的事情是很固定,甚至是呆板的。或许薪水能过得去,但是老板离你很远,等级制度森严,晋升困难,几年以后,同样可能面临裁员,精简的风险。做好创业的准备,创业准备不是学习比尔·盖茨马上就去创业,而是种下创业的种子。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长远的个人发展来看,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打工,不只是为了就业,更为了未来的发展,能得到在大公司里无法得到的创业经验。对所有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