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话》 文\高军
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高军:山东沂南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当代》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近二百万字,作品多次入选《读者》等。
他从茶几上拿起自己刚写的纸条,狠狠地几下撕碎,攥成一个小团扔进了垃圾桶。他长出了一口气,又跺了几下脚,心里说,我就不信改不了这个毛病,过会儿我直接说出来不就行了,好好想着,一定好好想着……
孩子上大学后,为了筹措那昂贵的学费,快五十岁的他和妻子到南方打工,每天的上班时间经常达到12小时。他和妻子又不在一个工厂干活,上班时间严重错位。这个上班走了,那个还没回来;这个回来,那个已经又上班去了,所以两个人有什么事情总是用写纸条的形式互相告知。他记得,曾有过夫妻几个月不见面的时候,所有交流,包括相互思念之情,全部靠窄窄的一张纸条传递。当时感到既苦涩又甜蜜,所以临回家的时候,就把五年里两人之间写的纸条装在行囊中背了回来。
不一会儿,妻子回到家中,看他在院中的小菜地上忙碌着,就进屋打了个转,然后去了厨房,忙他们的晚饭去了。
干完菜地里的活儿,他洗了手,走进屋子,先来到茶几跟前,踅摸了一眼,上面没有妻子写的纸条。他知道没什么事,就在沙发上坐下来休息,等妻子把饭菜端上来共同吃饭。突然,他快速地跳了起来,在纸条上唰唰唰写了一阵,迅速地把纸条放在茶几上,来到厨房把妻子拉过来,让她看纸条上的内容。
妻子扫了一眼纸条,一下子出了一头汗,用手使劲戳了他一指头,急三火四地跑出了门。他狠狠地打了自己几个嘴巴,又把左右食指使劲拧了几下,颓然地歪在了沙发上。
直到两人辞掉打工的工作后,才感到了异常。他们很难用嘴巴交流了,有什么事情还是需要写纸条互相告知对方,否则就会丢三落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两个人都想努力改正,半年多了,却还是改不过来。
晚上十点多,妻子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妻子走后他接手做的饭菜已经全部凉透了。
妻子来到茶几跟前,快速写了一张纸条,啪的一声拍在了他的面前。他哆嗦了一下,伸头一看,上面写着:“这么急的事情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他赶紧抓起笔来,在纸条上写道:“我把纸条撕了,想直接告诉你的,可是你回来时就说不出来了。”
妻子又写道:“没这本事就别逞能了。”
他再写:“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啊。”
妻子再写:“这倒好,这么大的事全耽误了,你说说这算怎么着!”
他走出去,不一会儿攥着一把斧头回来了,把右手食指和中指平铺着伸在一把矮小的椅子上,左手举起斧头就要往下砍。
妻子愣了一下神,马上反应过来,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僵持了一会儿,斧头放下了。
“唉——”他长叹一声,头使劲低了下去。
沉闷了半天,妻子又写了一张纸条递过来:“咱们得赶紧学会重新说话,别心疼那点钱了,明天咱们就报名去,行不?”
他皱着眉头,过了半天,拿起笔来,在纸条上写道:“行!去!”第二个感叹号把纸张都划破了,他看了看钢笔的笔尖,好像也有些劈裂。
其实,他们早就发现离本村十几里的小镇上开办了一个针对打工返乡人员开办的重新学话训练班,但他俩根本没有当回事,不相信自己从小学会的说话能力就这么丢失了,并且还得经过训练才能重新获得。他们想靠自己的努力恢复说话能力,现在看来短时间内是做不到了。
第二天一大早,根据培训要求,他俩提着装有此前夫妻二人写的所有纸条的旅行箱来到小镇上,先交上一大笔钱,老师才接过他们的纸条箱翻转过来,把纸条全部倒在地上,让他们点上一把火烧掉:“彻底向过去告别,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吧。”
火燃烧起来后,老师让班长把他俩领到教室里去。班长走上前来,伸出右手在胸前晃了几下。夫妻二人看到,那架势就像是手中拿着一支笔的样子。班长嗫嚅了半天,嘴里才发出生涩的声音:“欢迎你们。好好训练会有效的。你们看,我已经开始会说话了。”
两人回过头去,看着尚未彻底燃烧透的那堆黑黑的纸灰,眼泪像开了闸一样流淌下来。班长很理解,静静地等着他们。老师抬起下颔指指教室向他们三人示意:“去吧。”他拉起妻子的手,跟着班长向前走去。
原刊责编 何光占 本刊责编 申平
编者按: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恢复开设小小说栏目,并特邀著名小小说作家申平担任这个栏目的主持。小小说是文学的精灵,它以短平快的方式,迅速反映时代生活,又因其发表园地多而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传播媒体的不断增多,大众的阅读往往被挤压在地铁里、临睡前、马桶上,即所谓“碎片式阅读”。人们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完美的精神享受。小小说正是适应了这种阅读需求,所以才能大行其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刊也是顺应读者需求,在为读者精心做好“大餐”的同时,也为您奉上几道精美的“小菜”。如果你仔细品尝一下,也许味道更鲜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