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儿子3周岁了,最近变得特别黏人,像个“小尾巴”一样。我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让我很有挫败感。
我打电话,他坐在我身边听;我做饭,他坐在旁边看;吃饭,一定得我喂;玩游戏,一定要我陪;就连我上厕所,他也要等在厕所门口,还不停地敲门,叫我快点儿出去;出去玩儿,必须抱着。
因为我一个人带孩子,累得不行,就告诉孩子:“妈妈累了,你先自己走一会儿。”孩子却不理会,就坐在路边大哭。有时候真不想理他,可谁让我心软呢?
有人说,孩子这种依恋很正常,等大些就好了。但也有人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恰是锻炼独立性的最好时机,应该狠心让孩子独立。
该怎么办啊?该不该甩掉我家这个“小尾巴”呢?甩掉了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呢?
“正常现象,正面回应”来自:刘爽一诺1楼
孩子3岁至4岁的时候,都会出现黏人现象。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和妈妈建立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渴望从妈妈那里得到温暖和勇气,这样他们才能感到满足和愉悦。假如这时候妈妈狠心让孩子独立,会导致孩子将来很难跟人沟通,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孩子的黏人现象很正常,楼主要好好回应孩子,不能想办法摆脱,更不能不耐烦。这样才有助于建立孩子的信赖感,以便将来能够成功和周围的人相处。
“黏人也要有个度”来自:HELLO罗2楼
孩子黏人虽然是好事,但是楼主家孩子显然属于太过黏人了。如果楼主不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不仅会导致孩子不合群,也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做什么都会担心自己做不好,渴望妈妈来帮忙,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性格也容易暴躁、懦弱,更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家庭是早教最好的课堂”来自:罗占飞沙3楼
我觉得孩子之所以那么喜欢当小尾巴,跟楼主的错误教育方法有关。
就拿孩子出门让妈妈抱这件事来说,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妥协?因为你太宠孩子了,不舍得让孩子哭,才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差。你能陪孩子一辈子吗?不狠心放手,孩子能长大吗?
其次,从楼主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楼主应该属于情绪化的人。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够耐心地被小尾巴黏着。可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把孩子推开。正是这前后不一致的态度,让孩子无所适从,反而更黏人。
“专家意见”来自:原来如此4楼
我家孩子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不知道怎么解决,就去咨询了专家。专家说这是孩子渴望爱和关注,渴望安全与保护的表现。家长不能听之任之,要积极应对。下面将专家告诉我的两个方法与楼主分享:
方法一: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平时多和孩子沟通,面带微笑,不强行甩开“小尾巴”,以免伤害亲子关系。教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鼓励爸爸也参与其中,让孩子意识到亲人不只有妈妈,其他人也会像妈妈一样爱护、保护他。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足够多的关爱,尽量减少孩子的不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不会总黏着妈妈了。
方法二:正确的教育方法
平时楼主可能比较忙,既带孩子,又忙家务。当你忙家务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给孩子玩具玩,因为那样孩子会觉得你是“玩具供给站”,更黏你了。想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到安全,就不能拿《大灰狼来了》的故事来吓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胆小。当孩子有不当的需求或无理哭闹时,不要立马跑过去满足他,而是等他安静之后再慢慢跟他讲。
当你有事情必须离开时,告诉孩子:“妈妈有事,必须出去一趟,等我办完事之后再跟你一起玩。”(当然这是在楼主老公在家的情况下,要不孩子一个人在家会更害怕,缺乏安全感)等孩子形成了习惯,就会知道,妈妈总会有一段时间要办事,她离开我也只是暂时的,时间一到就会回来陪我了。你回来后别忘记跟孩子说:“妈妈没有骗你吧,我回来了,一起玩吧!”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好妈妈。等你下次离开的时候,他就不会那么黏人了。
“增强孩子的成长意识”来自:天亮了吗5楼
楼上说的没错,应该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好妈妈,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轻易食言。如果没做到,要向孩子道歉,换取孩子的信任。
此外,应该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特别是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通过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孩子会意识到“黏人”是小孩子的事,不是大孩子的表现。增强这种成长意识,对改变孩子黏人的现象十分重要。
“最重要的是玩儿”来自:小小小妹妹6楼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早日让“小尾巴”长大,不再那么黏人。
第一点:态度坚定
再遇到孩子要妈妈抱的情况,态度一定要坚定。无论他怎么哭闹,都要坚定地摇头。一两次之后,孩子发现没效果,就不那么做了。
孩子和家长分开时哭闹,家长一定舍不得。所以,分离对母子双方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事。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创造分离的机会。
第三点:提前说清楚并与孩子协商
在你出门办事之前,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孩子如果不同意,就好好跟孩子协商。
第四点:跟孩子玩分离游戏
比如跟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我要出门了,我希望我的宝宝在家里是个乖孩子,妈妈回来后会非常开心的。”然后,你就消失。过一会儿,假装从外面回来,先拥抱孩子,然后夸奖孩子懂事。这样潜移默化,在你真正离开的时候孩子才会乖。
第五点: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穿衣服、换垃圾袋等,有助于独立性的培养。
综上所述,虽说孩子“黏人”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过于黏人,就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对,是不是太宠爱孩子了。找到真正原因,再对症下药,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并让孩子充满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