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昨天带女儿出去遛弯的时候,在小区里看到这样揪心的一幕:
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大喊:“妈妈,你在哪里啊?我怕!不要丢下我一个人!”我忙走上前去询问。就在我准备带孩子去派出所的时候,孩子妈妈从墙后面走了出来,跟我解释说:“我是故意的,这孩子平时总是乱跑。为了让孩子体验到乱跑的危险,我就悄悄躲了起来。”解释完,孩子妈妈又对小男孩说:“以后在大街上可别乱跑了,跑丢了你就会被坏人抱走,再也看不到妈妈了。”孩子听完,不停地点头,还说:“妈妈,我下次再也不乱跑了。”
回家的路上,跟女儿讨论这件事。女儿说:“那个妈妈真狠心,孩子该多害怕啊!”我听后,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但又觉得那个妈妈的方法其实不错。让他自己汲取一次教训,以后就不会再犯了。
我女儿走路有东张西望的毛病,想要改正她这个毛病,难道明明看到前边有石头,也不提醒她任由她摔倒吗?孩子不懂得开水烫手,难道故意让她烫一次才会记住以后不摸了吗?
各位家长舍得这么做吗?
“温和以对”来自:壮壮的外婆1楼
我肯定不会这么做,就像楼主女儿说的,孩子该多害怕啊,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我觉得最好采用温和的手法来处理这些安全隐患。比如,和孩子一起看教育题材的宣传片,遇到类似情况就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如此孩子才更容易接受,也不会产生负面后果。
我儿子曾经特别喜欢动电器。为了教育他,我从网上搜了一些关于被触电身亡的新闻图片,给孩子看了之后,他就再也不敢动了。孩子动电器只是好奇,想一探究竟,类似的情况还有玩剪刀、打火机等。如果像故事中的妈妈那么做,被开水、剪刀吓过之后,孩子会不会不敢喝水,也不敢拿剪刀了呢?因此,最好不使用这种方法。
“让孩子体验危险”来自:天佑旋颖2楼
我比较认同让孩子体验的做法。
父母有时候太“无微不至”了,看孩子削铅笔就担心削了手指,看孩子拿剪刀就担心伤到孩子,都去代劳。这种行为无疑夸大了事物的危险性。孩子好奇心强,你越不让体验,他越觉得好奇,越想体验。
所以,应该适当让孩子体验危险。比如,我家孩子喜欢玩饮水机,几次警告他不能碰热水那个旋钮,他还是想摸。后来我就先放了点儿热水,等水凉一些再让孩子去摸。孩子一摸就哭了,以后再也没摸过。我拉着他摸,他都使劲儿把手往回缩。还有一次,他看我们吃辣椒,自己也想吃,不让吃就闹腾。我就弄下了一小块,放到他嘴里。结果他被辣哭了,最后喝了杯牛奶才解决。以后看我们吃辣椒,再也不闹腾了,问他吃不吃,他回答:“辣椒,辣,宝宝不吃。”
所以,适当地让孩子体验危险,并不是坏事。
“在危险中成长”来自:有翅膀的孩子3楼
同意楼上的看法,适当让孩子体验危险并不是坏事。危险无处不在,孩子不会一帆风顺,难免磕磕碰碰。因此只有放手让孩子多体验、尝试,孩子才会知道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应该怎么面对。家长也应该多帮孩子正视危险,避免危险,从而克服危险。
前段时间,为了让孩子知道走丢后该怎么办,我狠心将孩子“抛弃”在马路上四次,观察他的反应。第一次,孩子被吓得不知所措。第二次和第三次,他依旧大哭,但惊吓程度明显减小了。到了第四次,孩子就学会了找路边的警察帮忙。
总之,让孩子适当地体验危险,孩子才会成长。楼主有时候该学学母狮的精神,偶尔让孩子体验危险,孩子才会学习克服危险的能力。
“引导为主”来自:我的大林4楼
不同意楼上的做法,一点儿都不顾及孩子的情绪。在我看来,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训练孩子。教育孩子,应该以引导为主。前段时间,儿子的幼儿园开展亲子互动活动。活动中有个游戏,要求家长蒙着孩子的眼睛,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指引孩子迈过各种障碍。过十字路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告诉家长不能抱,也不能让孩子自己走,而是要想办法引导。通过这次活动,老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孩子是意识不到危险的,我们不能阻止他们触碰危险,也不能听之任之体验危险,而是应该正确引导,指引孩子顺利渡过“危险”。
“给孩子上一堂安全意识培养课”来自:chenjiali12035楼
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上一堂完全意识培养课,平时只要多重复,就能发挥防范作用。
(1)吃饭的时候不能玩、闹、笑;平时不要把花生、豆、纽扣等各种坚硬的小粒物品放在嘴里玩;不要将小东西塞到鼻子里、耳朵里。
(2)当别人拿着尖锐的木棒、铅笔等对着自己挥舞的时候,及时躲避。当然自己也不能拿这些东西吓唬别人。
(3)喝水的时候先用嘴唇试试,不烫再喝。
(4)化妆品有毒,不能放到嘴里。
(5)不能玩插着电源的插线板。
(6)不能乱动煤气,以免发生火灾或中毒。闻到煤气味的时候,及时告诉大人。
(7)不随便站在窗台上向外看,必须有大人抱着才可以。可以把电视、报纸上相关的案件报道在家里多讲讲,以吸取别人的教训。
(8)告诉孩子不能把塑料袋套在头上,容易窒息。
(9)不能把手伸进电扇,要不手指就断了。
(10)教会孩子报警。
“年龄决定”来自:大风歌6楼
楼上的方法不对。光靠嘴说,孩子是不会意识到危险的。最好还是让孩子真正体验一下。
该不该体验危险,应该由孩子的年龄决定。如果还小,就不能去体验,但要让他认识危险,大一些才可以适当去体验。但不管怎么做,都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1)对于还小的孩子来说,怎么认识危险呢?比如:
①认识高
故意将孩子放到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当然,这个平台不能高出大人的受控范围,保证孩子安全最重要。看看孩子什么表情,什么动作。然后告诉孩子这是“高”,很危险,不能爬到上面来玩。
②认识烫
找两个毛巾,分别浸过冷水和热水。当把热毛巾给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烫”。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认识“扎手”“咬人”等危险信号。
(2)大一些的孩子,如何体验危险呢?
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让他自己攀爬栏杆。在孩子身上扎好安全带后再让他们自己去玩。如果孩子不小心掉下来,也不会有危险。
对于危险的事物,单纯用嘴巴说,孩子是不会意识到危险的。最好还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亲身感受到。如果楼主家孩子还小(0~3岁),最好只是让她认识到危险。如果大一些(3~6岁),就不妨让她亲自体验一番,但要记住引导为主,避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