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我家女儿5岁了,特别叛逆,总喜欢跟我对着干。不喜欢吃我做的菜,就扔到垃圾桶里;故意把杯子或碗摔碎,故意把我辛辛苦苦洗好的衣服弄脏。据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也很难管,上课时大声说话,打扰其他小朋友学习。当然曾听过邻居议论我家孩子,说她没教养之类。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原本我认为:对待孩子,能讲道理就讲道理,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实在不管用就打。可这套理论在我女儿身上并不奏效。
昨天下班回家,看到女儿在屋里看电视,问她看了多久了,她说刚开始看,可保姆阿姨告诉我她已经看了俩小时了。我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她长时间看电视影响视力。可孩子根本不理我。我有点儿生气,就把电视关了。然后对她进行批评教育,告诉她不能说谎。女儿百般狡辩,还顶撞了我几句。我心想既然唠叨、批评都不管用,只能体罚了。可没想到,在我打了她之后,她竟然离家出走了。
如今的孩子实在太难管了,管轻了不起作用;管重了被孩子仇视,甚至离家出走。管教的尺度太难把握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同样困惑”来自:360du1楼
我儿子的情况跟你女儿的情况差不多。儿子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爸爸,我真怀疑我不是你亲生的。要不你怎么总看我不顺眼呢,总爱绷着脸、找碴儿。”真纳闷孩子怎么会产生如此偏激的想法。
老婆说我对儿子太严格了,可我真的是为他好啊!我小时候也没少挨爸爸的打和骂。恰是他对我的严格要求,才让我没沾染到任何不良习气,取得了今天的优异成绩。如今的孩子都怎么了?不能骂,不能打,只能讲道理。可就算把嘴皮子磨破了,他们也不听,只能严厉管教了。
“严格无益”来自:小屯民2楼
楼上的做法是不对的,管教孩子并不是越严越好。想想我们实施严格教育,无非是为了规范孩子的言行习惯,而不是让孩子害怕,甚至厌恶。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将严格进行到底。孩子做错了事,你可以严格,但没错的时候就应该“慈爱”。想想孩子对你的评价:总爱绷着脸。哪个孩子会喜欢这样的家长?所以,还是掌握好“严格”的度,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不要管得太细”来自:东成西咎3楼
我觉得,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做人问题,孩子最好不要管得太细。
大多数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关怀过了头。吃饭的时候,担心孩子吃不饱,就不断给孩子夹菜。家长以为这是关心,但你越是这么做,孩子越觉得吃饭是家长的事情,从而失去自主性。
对于楼主家的问题,我觉得孩子是希望受到你的关注,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才不得不做一些“离经叛道”之事。建议楼主平时多关心孩子。
“别掉进陷阱里”来自:随鹏飞扬4楼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陷入几个误区,所以导致了自己把握不好管孩子的度。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楼主几条建议:
(1)不过度保护孩子。当孩子想跑、想玩时,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受伤就禁止。如此下去,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惰,容易得病,还阻碍心智的发育。楼主家孩子之所以能坐在房间里看两个小时的电视,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呢?楼主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呢?楼主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阻止孩子这么做。楼主还要明白,关怀不是行为上的干预,而是心灵上的沟通。
(2)让孩子多干些家务。楼主家有保姆,女儿平时肯定很少干活儿,所以就会觉得什么事都不必自己动手,就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变得任性、依赖、不能忍让。所以,楼主要教育孩子适当地干些家务,当然还务必和保姆沟通,不让她阻止孩子干家务。
(3)不强迫孩子学东西。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孩子既能文又能武,不输给任何人。于是从小就强迫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从来不管孩子到底喜欢什么。这就导致了孩子脾气暴躁、对人冷漠、不会与人相处等。
(3)不要以权威的口吻规范孩子。家长如果经常以权威的口吻规范孩子,孩子不仅会失去自信,还会经常发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大吼大叫。
(4)该夸孩子的时候就要夸。中国的家长很少在人前称赞自己的孩子,只会批评,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孩子撒娇耍赖,有时候只是希望你夸他几句。
(5)不要经常唠叨孩子。我觉得楼主家女儿之所以对你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是因为楼主平时太喋喋不休了,孩子都麻木了,说什么她也不当回事。唠叨多了,会让人变得暴躁,无法情绪控制。所以楼主记住一句话:“适可而止,多说无益。”
(6)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楼主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经常剥夺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说话的时候故意打断,让他闭嘴。如果楼主经常这么做,就一定要改正。
(7)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楼主家孩子没教养、爱胡闹,但你不能和别人一样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就拿孩子说谎这件事来说,孩子告诉你她刚开始看,保姆告诉你他她了很久了。楼主就毫无疑问地相信保姆。可你想过没有,万一是你家保姆故意说谎呢,岂不是错怪孩子了。
你告诉孩子看电视对眼睛不好,这很明显是说“我已经知道你在说谎了”。如果是我,我会进去问孩子一句:“妈妈要去楼下逛逛,你要不要陪陪妈妈啊?妈妈需要你……”如此既给了孩子面子,又保护了孩子视力。跟孩子遛弯的时候,可以给孩子编一些故事,比如,喜羊羊说谎了、犯了错之类。寓教于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
(8)不挑剔、不斥责、不批评、不发脾气。楼主的邻居谈论的话肯定让楼主心里很不爽,回家之后肯定会发点儿小脾气,这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让孩子对你产生怨恨。所以,想办法克制住自己,不对孩子乱发脾气。
“尝尝后果”来自:上帝的老婆5楼
我女儿比较粗心,为此,她爸爸没少说她,可女儿根本不当回事。她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没拿铅笔,就是没带书。为了改正她的毛病,孩子她爸也同楼主一样,先说教,后批评,最后狠心打了孩子。可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老公一狠心,就让女儿尝了尝“丢三落四”的后果。女儿晚上回家后,竟然跟爸爸说:“爸爸,我知道我原来丢三落四是我不好,请你原谅我。”所以,建议楼主管孩子的时候,不要伤害孩子,更不能抹杀孩子的个性,最好让她自己尝到行为的后果。
建议楼主家孩子看电视的问题要以引导为主,适当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时代不同,衡量标准不同”来自:大忙人儿6楼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里,一个孩子的最佳品质是“听话”。也就是一切按父母的意志来顺从。但是现在的孩子毕竟和我们那时候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楼主也应该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要不影响人格发展,不涉及道德问题,楼主即使看不惯,也不要事事干涉。要把孩子锻炼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听话的机器或与你对着干的敌人。
楼主应该意识到,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思维方式和大人有很大差异,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楼主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引导为主,如此才能既不伤害孩子,也不抹杀孩子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