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5 教育方式上,处在“虎妈”与“猫爸”的纠结中
“纠结案例”
我和老公一直比较支持“黑白脸”的家教方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一个唱“黑脸”,采用打、骂、训斥的态度和方式;另一个唱“白脸”,采用哄、逗、护的方式。但我俩因为到底谁扮黑脸、谁扮白脸的问题起了争执。
我的观点是,中国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所以我觉得严父慈母更合适一些。我小时候是妈妈管得严,爸爸很疼我,所以我从小就比较娇气,因为有爸爸做主。我一直觉得假如我有了孩子,就一定让老公唱“黑脸”,毕竟男的凶起来更有气势一些。
老公的观点是,新时代父母角色的主流是“严母慈父”。平时他工作很忙,教育孩子的重担主要落在我身上。他平时很少在家,好不容易回趟家再对孩子训斥一番,孩子肯定会讨厌他。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究竟是谁唱“黑脸”更合适呢?选择“黑白配”的教育方式到底对不对?
“支持严父慈母”来自:花瓣舞1楼
楼主家是儿子,从很小就容易崇拜父亲的形象、能力和权威。因此,由父亲来主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理能力更合适。孩子一出生就对母亲比较依赖,他们已经习惯从母亲那里获得关怀,所以,母亲更适合培养孩子的丰富情感和道德意识。
因此,我支持的是“严父慈母”观点。男性很有必要扮演好家庭权威的角色。严父才更有利于培养男孩的魄力,慈母才会让男孩体会到女性的温柔和体贴。如果父亲过于软弱,就会影响到儿子的性格,让他过于阴柔,缺乏男子汉气概。
“支持严母慈父”来自:嘟嘟王子2楼
不同意楼上的观点,我的父母在家里扮演的就是“严母慈父”。从小我就特害怕母亲,有什么问题都是找我父亲解决。就因如此,才让我和父亲的关系更加融和。至于楼上说的“缺乏男子汉气概”之类,简直是无稽之谈。我从来没觉得父亲的威严会因为“慈爱”有所减少。我对我家儿子依旧采取“严母慈父”的教育方式,因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好处。
“让父亲积极参与其中”来自:xuewei3楼
暂且不谈到底父亲是“严厉”还是“仁慈”。楼主老公有一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教育方式,父亲千万都不能以工作为理由对孩子撒手不管,毕竟谁也代替不了谁。母爱如涓涓细流,是父爱代替不了的。但父亲的独到眼光和处事方式是母亲无法替代的。所以,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多和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看待事物。严,并不是让孩子怕你;慈,也不是让孩子无所畏惧。
“取长补短”来自:圈圈妈4楼
从心理学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同。
男性总体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和养分。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茁壮成长。
我的观点是:各有千秋。“严母”能帮助孩子在知识技能的培养上更胜一筹,让孩子更能立足于社会。但慈母能让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让孩子更有自信。
不管是“严母慈父”也好,还是“严父慈母”也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不能过于偏颇。母亲如果一味“严厉”,会导致孩子缺乏爱心的呵护。父亲如果一味“慈爱”,也会导致孩子无法坚强起来。教育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该慈爱时慈爱,该严格时严格。没必要分“黑脸”“白脸”。
“黑脸白脸轮流唱”来自:孜孜妈5楼
同意楼上的观点,白脸黑脸都得轮流唱,不能一个单严,一个单慈。否则孩子知道什么事情都会有人替他唱白脸,时间长了,家长的教育威信就会逐渐被孩子对利益的权衡所取代。比如,孩子想吃糖,妈妈不允许,他就会去找爸爸说情。爸爸如果同意,孩子以后有问题就都会找爸爸“走后门”。如此岂不害了孩子?此外,根据楼主家的情况分析,我觉得楼主应该多鼓励丈夫作决定,让他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中来。
“父母态度不同,带来不良后果”来自:蒙蒙妈6楼
不管是“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目的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个“有人疼爱,又有人教育”的环境。但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第一,不利于孩子分辨是非。
孩子本来就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需要大人指引他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可是夫妻两人对同一件事采取不同的态度,就会导致孩子混淆是非,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样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第二,见风使舵,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严一松,很容易导致孩子只怕一个人,只喜欢一个人。比如,有的孩子一提到妈妈就害怕。不管远离哪一方,都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
第三,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
一般“红脸”都会指出孩子错了,但是“白脸”就会站出来偏袒。这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不会知道如何改正。父母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还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
我觉得在家庭这个小集体里,孩子所受的教育应该是来自父母的“取长补短”,既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一致,该严的时候严格,该慈爱的时候慈爱。严慈结合,才能让孩子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来自:小小儿的世界7楼
从家庭关系来讲,不管“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都得根据双亲的性格来定。这种教育方式也是随机应变的,因为所谓的“严”,不是控制,而是教会孩子一些正确的观念;而所谓的“慈”,也不是娇纵孩子,而是正确引导。
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商讨出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努力帮孩子改正,并且达成一致意见。当孩子犯错时,双方要互相配合,不能一方批评,另一方就袒护,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应该一方指出错误,一方引导。
第二,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一致。比如,晚上睡觉前必须刷牙洗脸,不要“各持己见”。
第三,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始终一致,不能一会儿溺爱,一会儿又打又骂,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不利。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家庭,不是谁严谁慈的问题。既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每个家庭成员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集“严”“爱”于一身,取长补短,教子有方,爱子有度。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性格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