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午休的时候和同事讨论起教育孩子是不是应该回避众人的问题。
我的观点主要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常说:“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就是说教育孩子一定要在他做错事的当时进行教育,回家后再教育效果不明显;而教育妻子则需要背后进行,毕竟成人和孩子不同,总该留点儿面子的。所以,我家女儿巍巍只要做了错事,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我都会直接指出。做错了,就要当面承担责任。
但我同事的观点是,不管孩子在外面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该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不要觉得孩子小,孩子有孩子的小心眼,他们也是要面子的。所以,家长要想办法保住孩子的面子,最好找个没人的地方或回家之后再批评。
我觉得同事的看法也不无道理,就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对于孩子犯错这件事,到底是该立刻教育,还是背后私下再教育?
“人后教子是放纵”来自:妞妞波波1楼
原本我也坚持人前不教子的,可是我发现,如果当时不及时指出,过后孩子就忘了,再教育效果反倒不好。这样其实是在放纵孩子。所以,我现在选择当时就指出,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哪些会受到表扬,做哪些会受到批评。建立孩子的对错观念,从而强化好的行为,减少不良行为。效果果然好得多。
孩子还小,等他大一些了,再考虑人前还是人后教育吧!
“人前不教子”来自:神秘de猪2楼
坚持人前不教子。
别看孩子小,他们也是有尊严的。当面指责,只会让孩子变得敏感。我家孩子就这样,当面教育他,换来的是他的反抗、顶嘴以及更加叛逆。他会反问我:“我到底怎么做,你才满意啊?”有时甚至破罐破摔、对抗到底。明知自己错了,也绝不改正。可是如果我回家好好跟他说,他就会很诚恳地接受我的意见和建议。
其实,在孩子犯错误时,直接把他带离现场,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惩罚。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自尊心强度各不相同。而孩子懂事之后,一个眼神他就知道止步了,事后再跟他说道理,孩子还是能知错就改的。
总之,人前教子只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糟糕,严重的还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
“不重蹈覆辙”来自:大娇妈3楼
我小时候,家长就是人前教育我,甚至有的时候还故意做给别人看,让别人看看自己管教孩子有多严格。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记得我上小学的那次,因为上课淘气被请家长了。妈妈竟然当着很多人的面对我指指点点。我被骂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只听妈妈一直说:“你看看你像个什么样子,真是不上进,看你以后怎么办?”她这几句话深深伤害了我。
所以,我绝对不会重蹈父母的覆辙,绝对不在人前教子。带给孩子的伤害可能会让孩子记一辈子。
“尊重孩子,建立自信”来自:马桶控4楼
我老公是瑞典人,在他们国家,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如此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而当面斥责孩子的行为,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
我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蹲下来,和孩子的个头保持一致。”这样孩子才会认为“我们是平等的”。在一个被尊重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肯定热情大方、遇事不慌乱。
“视情况而定”来自:嫩帅滴孩子5楼
是否人前教子,我觉得得视情况而定。那么,哪种情况可以在人前教子呢?哪种情况不能呢?总结如下:
(1)可在人前教子的情况:
①有些事情发生得很突然,让你不得不人前教子。
某天带孩子去坐公交车,结果孩子两只脚开始不安分。你用眼神和手势多次制止,他依旧我行我素,这时就不得不人前教子了。但是一定要态度温和,可以对孩子说:“请把你的脚收好。你总踢别人的座位,人家会感觉不舒服的。想想别人踢你的座位,你不难受吗?”孩子如果说:“不难受。”你就只能严肃地告诉孩子:“妈妈数三下,请你马上停下来,要不妈妈生气了。”一般情况下,孩子会选择不踢了。
像这种情况,你如果不及时阻止,他会一直踢,只好“人前教子”了。
②人前教子的小秘方。
人前教子有很多种方法,不一定非要当面指责或者勒令制止。可以选择采取体贴又巧妙的小秘方。比如,用面部表情、手势等示意他停止,或者悄悄地与孩子耳语讨论。这样既达到了目的,也顾及了孩子的面子,还让孩子有一种与妈妈分享了一个秘密的美好感觉。
这种小秘方还有很多,需要家长们多动脑筋。
(2)不可在人前教子的情况:
①对于一些需要持久作战的问题,最好不采取“人前教子”。
因为你当时教了也没用,他很快又会犯错。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让孩子自尊受挫。比如孩子不喜欢与人打招呼、不喜欢与人分享等。这些问题都是某个阶段会出现的,不是家长说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当面说孩子,往往适得其反。假如回到家后再跟孩子谈,他虽然小,但还是会好好思考你说的话的,慢慢就会达到教育目的。
②大人觉得孩子让自己没面子。
有一次,孩子做了错事,对方的批评让我很没有面子。我走上前去教育了孩子,告诉他应该对阿姨有礼貌,不应该大吼大叫。孩子很委屈,回家后不爱理我了。后来想想,孩子这么小,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当那个阿姨批评他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很没面子了,而且会害怕。这时候我再去指责孩子,孩子就会觉得我给不了他安全感,所以就疏远了我。
所以,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知道孩子做错了,也应该先安慰孩子,微笑着将他带走,等孩子平静之后,再告诉他哪里做错了,如何改正。
“结合因素,诸多考虑”来自:数鸭子6楼
该不该人前教子,还要从其他方面考虑。
(1)根据孩子的性格判断。如果孩子属于敏感且自尊心强的,就不能人前教子。如果是属于那种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性格,即使人前教子,他也不会记恨。
(2)根据孩子是否是明知故犯。如果是故意的,可以及时予以警告。如果是无意的,那就人后教子。
如果孩子不注意自己的仪表,家长不能先指责,而应该先作出表率。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吃西瓜,孩子弄得遍地都是。你就可以拿个盆子接着,让孩子效仿你,并鼓励他讲卫生。回到家也要起到“榜样”作用。这就属于人前和人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了。
总之,不管人前人后,都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最好不采用打骂的方式。用妈妈的智慧告诉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如果孩子执意不听,就没必要在人前一争高下了,不如回家之后再教育,给予适当的惩罚。
教育孩子,没有绝对的人前人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平时楼主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斥责、打骂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只有“真诚、平等、及时、温柔”地和孩子沟通,才既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