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宝宝越大越不听话,说脏话、不好好吃饭、摔东西,越来越任性。不管我怎么耐心地讲道理,他就是不听。上次带他去朋友家,他竟然顺手拿了人家的东西。回家后,我告诉他这是不对的,是小偷的行为。想不到孩子竟然理都不理我,还说我说的是废话。当时真想揍他一顿,可还是忍住了。
真担心我的孩子越来越任性,可是打了又担心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小区里的妈妈们都提倡不打孩子。俗话说“三岁看大”,我家孩子马上3周岁了,现在不教育好,大了更难教育。
“不打不成材”来自:隐桥1楼
我原来也不赞同打孩子,可真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不打不成材,不打不听话。况且,打孩子也有很多“积极意义”。比如,让孩子迅速学会远离危险物,避免肉体伤害;避免孩子做坏事;克服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纠正任性;让孩子学会克服挫折,改正自身错误;树立正义的概念等。
但孩子如果太过分,一定要打,而且最好一次见效。孩子消气之后,大人要及时疏导、教育,至少让孩子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会挨打,应该怎样做。否则打得多了,孩子起了逆反心理,再怎么打也不管用了。
“语言需要提早开发”来自:xuan妈妈2楼
我觉得还是最好不打。
3岁孩子的是非观念不强,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家长要慢慢引导,多和孩子沟通。孩子也是有思维能力的人,打孩子只能带来片刻的屈从。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错的。打孩子只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影响亲子关系、养成孩子暴力倾向、伤害自尊心、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导致拘束、紧张情绪、学会撒谎等。
“家庭是早教最好的课堂”来自:顽皮乖宝3楼
楼主的育儿经验不足,才导致了孩子任性。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好妈妈,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多一分沟通,多一分了解。平时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会。这样一旦孩子任性的时候,你才会针对他的性格引导孩子。
(2)多学习育儿新知识。多学习育儿知识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不要以为孩子就是个“小偷”。问问孩子原因,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许孩子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好玩,并不是大人眼里的“偷”。
(4)尊重孩子,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比如可以这么对孩子说:“你想想,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等你想玩的时候找不到,会不会着急?”
(5)屡教不改的情况下,要让孩子“自食恶果”,当然前提是保证孩子的安全。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那就让他饿着。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任性不对。
(6)和孩子商量。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的时候,家长却不同意。与其双方都不愉快,倒不如各退一步。孩子可以跳,但必须到卧室的床上跳,或者给孩子规定时间和次数,只能跳几下。
(7)生气的时候不管教孩子。因为我们在生气时容易失去理智,打完孩子也会后悔。我曾经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打过孩子。过后非常后悔。其实孩子3岁了,和他讲道理他明白的。
“注重平时的培养”来自:燕儿宝贝4楼
对于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能不管,也不能训斥,更不能打骂。对不允许的事,态度要坚决。对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楼主可以这么做:
(1)故意冷落。当孩子发脾气或者摔东西时,要学会冷落他,即使他抱着你的腿哭,也要表现得无动于衷。当孩子意识到无论他怎么做都无法让你改变主意时,他就会不那么任性了。
(2)预防任性,约法三章。当你掌握好孩子的任性规律后,就要事前约法三章。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和他约好只买牛奶,不可以买垃圾食品。孩子答应再带他去。
(3)转移注意力。孩子大哭大闹时,你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说:“看,那个蚂蚁跑得真快。”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站起来跟你看蚂蚁。
(4)适当惩罚。当孩子摔东西时,家长要对他的行为作出批评,并要求孩子将东西捡起来。如果孩子不服从,就要适当惩罚一下。当然不是打孩子,比如可以取消给他买某件东西的承诺。
(5)如果孩子不像原来那么任性了,就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夸奖。这样孩子才会懂得什么是大人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大人反对和制止的。
“不能打孩子的几种情况”来自:丫丫头上的花6楼
以下几种情况,不能打孩子:
(1)孩子犯的错,是因为父母没有事先告诉孩子不能这么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说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也在犯。
(3)生气的时候不能拿孩子出气。
(4)不到3岁不要打,如果孩子特别调皮,适当地打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如此才能起到教育效果。
面对孩子的任性,建议楼主采用以下方法:
(1)冷处理。他任性,你不去答理他就好了。
(2)预防任性,约法三章。
(3)转移注意力。
(4)自然惩罚法。比如孩子想吃辣的东西,你不让他吃,他偏吃,就喂他吃一口。让他常常辣的滋味。
(5)转移注意力。
(6)适当惩罚。
孩子之间的个性有很大差异,采用哪种教育方法还要靠自己摸索。但如果孩子特别调皮的话,适当地打几下也OK的!教育孩子,要多些耐心,多些信心,多些爱心,多些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