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龙城虐你千百遍,不许你长安戏一言。
李陵一个飞步跳上央台,怒目瞪向匈奴彪汉,大声喝道:“果真当我大汉无人,容你蛮族野夫在此撒野!”
匈奴护卫还当是谁,看了李陵一眼,只见眼前这年轻人身材挺秀、清新俊逸,尤其是那双忧郁的双眸,不像是练家子。但他习惯性的向年轻人手中所持的利剑望去,却大吃了一惊。
那把剑竟然是破虏剑,是大汉皇帝命工匠取上好的精铁,经过万道工序,历时三年才打造完成。
这是专门是大汉皇帝赏赐给那些军功卓著的将士,是军人的至上荣誉。
因为消耗极大以及代表军功荣誉,所以数量极少,全天下也只有十几把破虏剑。
他自己也是久经沙场才能知道大汉朝还有这样的兵锋利刃,这是一把让他惧怕的武器。
他永远忘不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死在这种剑下,一剑挥去,人马俱裂。
而那位持破虏剑的汉军武将在全军覆灭和身受百创下仍死战不退。
为了报仇,自己率部族勇士将那人团团围住,直到那人力竭而死。
回望战场上,留下了无数匈奴武士的残肢断臂和被砍断的马刀,极其凄惨。
原来他本想把那把破虏剑据为己有,可是那位汉家武将死后紧紧握着破虏剑。
几个人使尽力气都不能取下。出于对这位武将的尊重,以及对武士荣誉的尊崇,他还是让手下人把这位汉朝武将与那把破虏剑埋在浩瀚的大漠中,希望来世可做朋友。
看着眼前这位眼睛血丝都快要崩出来的人手持破虏剑,匈奴护卫在想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何人,竟会有破虏剑在身。
虽然从他身上罡气来看,根本不是自己对手,可仅仅一把破虏剑就已经让自己忌惮十分了。
其实破虏剑本是李陵叔叔李敢的,有一次李敢随父亲李广出征匈奴,一行五千人马被匈奴数万人围困,当时将士胆颤,多有惧色。
李敢为提振将士们的士气,便率百人勇士,杀出重围,然后再杀回来。
来回三次,身受二十多创却无惧色,仍然持剑杀敌,既让汉家军士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也把匈奴士兵杀破了胆。
最后这五千兵马边战边退,直到汉军主力赶到,匈奴兵只能留下了几千具尸体逃遁而去。
后来皇帝为犒劳李敢,便赏赐一把破虏剑以示军功。
拿到破虏剑后,李敢在李当户的灵牌前倾述:
“大哥,如果你活着,这些军功肯定是你的。如今,兄弟把破虏剑还给你,你若泉下有知,保佑兄弟再多杀些胡人吧。”
那一夜,李敢在李当户灵牌前,哭了一夜。
面对李陵的呵斥,匈奴彪汉虽然一时震惊,但武者无惧,何况眼前这人根本不是自己对手,随即便要拔剑,可是被公孙通示意不可鲁莽。
公孙通也认识李陵手中的破虏剑,知道此人来者不善。
倘若武斗失手杀了这年轻人,恐怕会给使团惹上麻烦,要是不慎护卫被此人所杀,不仅丢的是匈奴脸面,自己更是无法向单于交代。
于是他有意缓解当前这种剑拔弩张的局面,笑着说道:
“俺答汗出身军人,话免不了难听一些,我带他向公子和在座的诸位道歉,咱们今天是以文会友,不能让莽夫登上台面。”随后公孙通示意匈奴护卫下去。
“公孙通请问公子大名?”公孙通问李陵,他想知道眼前这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看见匈奴护卫怒气冲冲的走下台,李陵也舒了一口气,毕竟若是真厮杀起来,自己肯定会交代在这里。
一想到还没上阵杀敌,便在大汉长安被胡人所杀,自己倒是不惧死,但是这样死的也未免太屈辱了,想起来都后怕。
看见公孙通有意缓和局势,李陵右手松开了紧握的破虏剑,双手合抱于胸前,对公孙通表以敬意,然后说道:
“我姓李,名陵,字少卿,乃是大汉骁骑将军李广长孙。”
听到李广二字,公孙通和刚走下央台的那我匈奴护卫着实震惊不已。
在战场上,李广是让所有匈奴武士都胆颤的一个名字,单单一把逐日弓,射杀匈奴将士不下千人,而且箭无虚发,中者应声倒地。
有言道:飞将李广,雄赳气昂,逐日声响,马伏人仰。
多年来,汉匈交战,匈奴兵只要看见汉军打着“李”字旗,就没人敢应战。
甚至在李广任太守的右北平郡,匈奴数年不敢犯境,边境竟然出现了久违的和平景象。
在公孙通看来,作为大汉传奇将军的长孙,手持破虏剑也算是最平常不过的了。
毕竟除了封侯,李广的军功荣誉多到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一把破虏剑,算不得什么。
这也许就是造化弄人,偏偏就这个封侯,却是李广永远可望不可及的心伤。
台下常年混迹在长安的那些学子,自是对李陵熟悉不过了,在有些人看来,李陵和霍光、上官桀并称为长安三杰。
李陵是武杰,霍光是人杰,上官桀是文杰。
当然在更多的人看来,这三个人是遗祸长安的三兽。
分别是李陵为虎—武力最高,霍光是狗—权势最大,上官桀为狐—损招最多。
但那些初来长安的人来说,对这三个年轻人还不熟悉,可是李广的名号早就如雷贯耳。
飞将李广,男儿从军皆以在李广麾下为荣,每战皆以死相从,竭战不退。
原本楼内一众人既被公孙通的巧舌善辩所震惊,又被匈奴彪汉的勇莽霸道所震慑。
直到董仲舒和李陵上台之后,大家才猛地感到这里是大汉的主场,加上听到大汉传奇将军李广的名号之后,台下众人便开始活跃起来,蠢蠢欲动。
李陵报过名号后,公孙通称赞道:
“原来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呀,果然英姿飒爽,大汉未来又添一名虎将。”
李陵并没有回答公孙通,毕竟自己迫不得已上台是为了杀掉匈奴使团的威风,给台下众人镇场。
再说自己也不善那言辩,所以尽量不要多说话,公孙通老谋深算,万一他几句话把自己套进去,岂不是要出丑。
看见李陵不说话,公孙通又说道:
“这次聚贤楼一行,收获颇多呀,让我见识了大汉将来的肱骨谋才和血气长城,未来为大汉鼎定乾坤的文唯有董卿,武唯有李郎。”
这一顿夸奖,公孙通既是舒缓一下气氛,毕竟到此为止,他这次来聚贤楼的目的已经达成。
更重要的是公孙通就是想逼着李陵说话,一旦李陵开口,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肯定会让他和他爷爷李广在这里丢尽脸面。
董仲舒回道:“董某不才,愧对先生夸奖,今日台下众人皆是我大汉今后的栋梁之才。董某一介儒生,只求参学,不求闻达诸侯。”
看见董仲舒说话,李陵不得不自谦回道:“我李陵世代从军,将来上阵杀敌,只为拓我大汉疆土,安我四方百姓,至于什么血气长城,李陵不敢当。”
看见李陵中计,公孙通暗自生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