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孝怀皇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
勒引兵掠豫州诸郡,临江而还,屯于葛陂。
初,勒之为人所掠卖也,与其母王氏相失。刘琨得之,遣使并其从子虎送于勒。因遗勒书曰:“将军用兵如神,所向无敌。所以周流天下而无容足之地,百战百胜而无尺寸之功者,盖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故也。成败之数,有似呼吸,吹之则寒,嘘之则温。今相授侍中、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将军其受之!”勒报书曰:“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君当逞节本朝,吾自夷难为效。”遗琨名马、珍宝,厚礼其使,谢而绝之。
石勒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自他一出,所向披靡,天下英雄概莫能制也。
石勒俘虏并杀了苟晞,诱杀了王弥,压死了王衍,司马家族有王公显爵的死在了刀下的更是不计其数——刘琨、王浚、段匹、刘曜……还有N多强人都被他终结。
天下大乱,石勒这支队伍就成了绝对的优质资产,各方都想收购他。
刘琨,字越石,是一个负责任的高干子弟。刘琨诗文写得相当好,才气逼人,曾经是洛阳顶级俱乐部“鲁公二十四友”之一,和贾谧厮混过。那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官宦及官宦子弟们变着法儿“呼儿high哟”,人人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及到八王之乱,昔日列锦障砸珊瑚走马斗狗的洛阳成了武斗的中心,刘琨和他的哥哥刘舆(也是颇有才干)不得不面临纷繁复杂的政局。一边要选择,另一边要被选择,在诸王轮流当政的风浪中间,刘氏兄弟仗着名声才华混到了“最后赢家”司马越阵营里,总算没有犯路线错误。刘舆在任范阳王司马鸠(司马越一系)的长史时,自己做主杀了成都王司马颖。文学青年刘琨也在斗争中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才华,被司马越任命为并州刺史。
当时,在幽州的王浚和并州的刘琨,都被认为是抵御匈奴的国家柱石,但他们自身的力量都有限,都要借助鲜卑人的力量。负债经营尤其是负债率太高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债转股,债主的债权变股权,最后夺取了主导权。刘琨在并州经营多年,一直没有解决好资产负债率过高这个问题。
刘琨也想分化匈奴和羯的战略同盟,想把石勒拉过来。刘琨得到了石勒失散的母亲和侄子石虎,他没有据为人质,而是把娘俩礼送石勒那里,并写信招降石勒(见引文)。
刘琨所倚者,晋是正宗大品牌,刘渊刘聪父子那是假冒伪劣绝对山寨,殊不知石勒心里也琢磨着从山寨到自主品牌的宏伟计划。所以,这一点根本不足以打动石勒,石勒讥讽刘琨“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干干脆脆拒绝了:你可以继续效忠你的朝廷,哥哥我要做的是解救天下的受苦人。不过石勒还是名马珍宝厚谢刘琨,并非全然混账。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认为:“琨虽慷慨,而旧为贾谧、司马越所污染,威望不足以动人;抑且沉毅不如刘弘,精敏不如陶侃,勒是以睥睨之,知非己敌,而孰其听之?使琨而能如郭子仪也,则香火之誓,动回纥而有余。”
明季知识分子看重气节,对人的品格缺陷零容忍,所以王夫之认为刘琨有“历史问题”,是个有污点的人,所以不能从威望上打动石勒。其实石勒对晋国及司马氏已经绝望到底,何况在此之前大杀司马氏子孙以逞快意,这会儿不管谁劝他,这个人品行有多高尚,都不会打动石勒。
唐代郭子仪不带护卫,扔掉兵器,去和回纥人谈判一起对付吐蕃,其形势与刘琨大相径庭。个人威望再高,但你身后的那个集团很臭很糟糕,而且正处在整体下滑的过程中,个人威望又从何说起?
在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者!
对比对方几近疯狂的大屠杀,刘琨的行为当然是应该肯定的,尽管他有招降的功利目的,但他送石勒母亲回去并不是以石勒必须招安为条件的。这种行为在古代叫“仁义”,在今天叫“人道”。项羽把刘邦的家属放回,刘邦接着打他;刘琨把石勒的母亲送回去,石勒后来也一样打他。北齐高湛把宇文护的母亲、姑母送回去,并约好北周不战,后来宇文护还是一样违约进攻……毫无疑问,仁义和人道在仇杀和战争中往往是纤细脆弱的,甚至在某些崇尚力量的人看来是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