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是中国“入世”3年过渡期结束的日子。除了大多数没有过渡期和少数几个具有5年过渡期的行业外,根据当初的入世条款,中国要在这3年内全面或部分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分销零售、证券、铁路公路运输、旅游、建筑、音像业和教育业。
汽车和农业是入世后冲击最大的两个行业,但逐年减让的关税仍然给了它们喘息的机会。
特别是汽车业,对内对外的实际开放程度均很高,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均按入世时间表执行:在关税方面,2002年,发动机排量在3升以下的轿车关税由70%降至43.8%,以后平均每年再降4%~5%;3升以上的由80%降到50.7%,以后每年平均再降约6%。在非关税壁垒方面……2003年1月1日取消发动机的配额许可证,2004年1月1日取消货车的配额许可证,主要整车以及轿车的许可证2005年1月1日取消。在过去的3年中,资本进入汽车业相当活跃。外资通过授权专卖的形式分别建立了进口车和国产车的销售渠道,日益趋向于将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网络进行合并。
在农业领域,入世承诺主要是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配额。入世3年来,根据入世承诺,农产品关税已经从2001年的17.9%下降到2004年的15.6%,已经接近入世承诺的货物贸易关税降低的终点,即2005年15%的平均关税率。中国的农产品配额主要针对粮、棉、油、食糖和毛,到2004年底,这些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增加已经到顶。入世3年来,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低,另一方面大国效应对进口起到了明显的限制作用,我国农业所受冲击并不大。相反,这3年中,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较快,2002年到200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3%……18%和10%。
证券业本应属于承受压力最大的行业,但由于入世承诺的开放程度有限,其行业改革基本没有启动。目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13家,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11家。合资证券公司有华欧国际证券公司和长江百富勤证券公司,外方的持股比例均为33%。
银行、保险业的改革尚在进行之中,银行重组、保险放开。在银行业方面,外汇业务已于2001年全面放开,2003年12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对象扩大到中资企业。目前,已有13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大众、通用、福特和丰田等4家公司已被批准从事汽车金融业务。此外,中国还作出了超出入世承诺的进展:减少了外资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的档次和数量要求;提高了单个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从15%提高到20%);允许外资银行从事衍生品业务和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境外托管业务。已有6家商业银行获准境外投资者参股……
在保险业领域方面,中国入世后首家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于2002年1月5日在广州成立,以后陆续成立的还有中法人寿、中美大都会人寿等合资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和韩国三星人寿、东方航空公司和台湾国泰人寿的合作正在酝酿之中。截止2003年底,共有39家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开设了70家营业性机构,124家外国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原则的建立,体现了监管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中国保监会新批设的18家中资保险公司,更加剧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
石化业的开放略显迟缓,基本在2004年才开始展开:1月1日,取消对三大国有公司成品油进口的配额管理;4月,新批原油进口贸易机构10家,其中5家为独立贸易商;8月底,15家非国有企业取得原油成品油进口资格――虽然辅以“所进口原油须由中石化或中石油炼厂加工并按配额进口”的规定,10月,法国道达尔与中国中化签署协议合资兴建加油站。中国石油业目前仍呈三寡头局面。
分销零售行业属主动提前开放的行业,已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2004年6月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此,外资零售企业将获准在中国境内所有省级城市合法开设店铺,一部分中小型外资零售企业可由地方商业主管部门直接审批。
该《办法》特别说明,自2004年12月11日以后,商业领域的开放将全面取消地域限制。
传媒和音像业也是中国主动提前开放的行业。入世承诺中并未涉及影视节目制作内容的准入……但2003年12月广电总局宣布允许成立中外合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之日起,2004年10月10日,允许外资以49%的上限进入电影制片行业的决定作出,10月中旬,华纳兄弟影业公司获准与中影集团和横店集团共同组建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11月25日,索尼宣布与中影集团组建中外电视制作合资公司。而此前,维亚康姆已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北京电视台在电视制作领域展开合作。11月28日,外资媒体公司可以以最高持股49%的比例入股国内广播电视制作经营企业的规定再一次为外资参与节目内容制作亮起了绿灯。同时,中国已于2002年如期对外国投资者放开了图书、报纸、期刊零售市场,已批准的外商投资出版物零售企业11家。
外资进入比较滞后的行业是铁路公路运输、旅游和建筑业。其中建筑业和旅游业呈现“表里不一”的特征,表面上已经对外开放,但由于关键业务和环节障碍凸现,行业主体太散,竞争无序等原因而导致外资进入十分谨慎。旅游业最显著的改变是饭店业的全面开放使全球主要的大型国际饭店基本都已进入。中国国家旅游局还于2003年7月批准了第一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迄今,中国境内的外商独资旅行社已达5家,合资旅行社13家。建筑业开放的威胁主要在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工程中,这是由建设部和当时的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2002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施行的必然结果。
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情况则相当复杂。中国入世时就铁路运输的承诺是比较大幅度的:入世3年后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份,6年后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条外资参股的合资铁路,更未见外资涉足铁路运输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铁路行业改革滞缓使政企合一仍然浓重,使外资“望而却步”。而公路多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有相当大前景。
交通部文件规定,2002年12月1日起,外商可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外商控股经营的中外合资道路运输企业,并规定外商的投资比例可以高达75%。但因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远未规范,外资进入仍然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