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世界,这是全球人类梦寐以求的壮举,这一盛事曾鼓动了多少人的努力,截至目前为止,人们知道有乘热气球,有乘汽车,有乘一叶扁舟,有乘骑自行车,更有用徒步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当然讲徒步只是指履痕所及行脚落触的客观许可的环境,并非说可在海洋上行走,也不是可在宇宙空间翱翔,那是主观上可望而不可即的。所谓徒步乃是说周游世界征途中,绝少或很少使用交通工具,而是主要从自身释出能量来完成这一壮举,自然这比前者要付出多得多的代价。正因如此,能徒步周游世界则是特别值得赞美的。当然徒步受于客观的制约,要想取得彻底胜利,确非易事,不过他们当中毕竟出现过佼佼者,凤毛可贵,麟角尤罕。
本文要说的便是中国第一位成功的徒步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的事略。
潘德明其人
潘德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生于浙江湖州,后迁居上海南汇。年方弱冠便立志要周游世界,考察五大洲的国情、人情、语言、风俗。作为一介平民,要完成此壮举真是谈何容易,但是潘德明靠着刚强的毅力、拼搏精神、坚持决胜的理念,以徒步和自行车代步,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得到中国驻外机构和世界各国华侨的支持和资助,终完成历时七载、行程数万里、跨越五大洲、游经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游世界的壮举。
徒步冲出亚洲
1930年6月,年仅二十二岁的潘德明,为了实现梦想,在上海邀集了七位青年男女,组织了一个“中国青年亚细亚徒步旅行团”,从上海出发,当这支队伍抵达新加坡时,该团七位团友,因不堪长途跋涉之苦,乃自动退出。但潘德明并未灰心,他决心继续前进。在新加坡他受到华侨们的欢迎,使他有置身于祖国之感。
潘德明从新加坡到达越南,因为当时越南是法国殖民地,对于入境者严加限制,规定所有外国游客都必须得到当地本国领事的保证才能入境。潘德明以其良行获得中国领事的支持,终进入河内。他深入民间发现越南人与我国西南民族的风俗习惯相近或相同,他也有宛如生活在母邦之幸运感。
潘德明从河内回到我国,又由西双版纳进入印度。不久,他目睹了宗教色彩极浓、宗教派系众多、宗教冲突频繁的印度。他认为正因如此,“印度民气不高”。潘德明的徒步旅行,受到印度舆论的重视,从而引起圣雄甘地的注意,甘地在百忙中接见了潘德明,对他徒步到印度表示赞赏,最后还送他一面印度国旗作为纪念。
潘德明随后到了西亚(亦称中东),他到了伊朗和叙利亚,首次看到这里沙漠千里,一望无际,特别是水源匮乏。随即去了巴勒斯坦,他说这是一个宗教势力强盛的民族。在这里他很苦恼的是几乎看不到华侨和祖国的亲人,因此他没有多加逗留,便取道非洲埃及和南欧的希腊到达土耳其。对比之下,他发现土耳其是一个“新兴国家”、“民族思想进步”,所遗憾的是华侨太少。潘德明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靠步行和自行车代步的旅行家,来到土耳其,这使土耳其总统凯米尔不胜惊讶,于是他接见了中国平民旅行家,对之多加勉励。
潘德明后来曾回忆说,他在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曾有过一段传奇经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他误入一个军事区域,不幸被卫兵抓获,当地军事长官准备将他以间谍进行审讯,他知道果真那样他将有口难辩,结果会是关进监狱,他心想那样他的环游世界的计划岂不是就要完结了吗?他不甘心,于是这位机智的青年瞅准了卫兵熟睡的机会,连夜逃出,他把随带物品全抛弃了,丝毫不敢耽搁,立即奔往邻国保加利亚,他庆幸自由了,尽管他已是身无分文,但他高兴他的周游世界的计划又在脚下了。
点评欧洲各国
潘德明来到保加利亚,这是他光临欧洲的第一站,对该国新奇自不待言,但他发现当地舆论对中国有不敬之处,如胡说什么中国文化落后、知识浅薄,还有什么中国妇女至今还在缠足等等。对此他非常不满,于是他在所到之地站出来为祖国讲话,当地人忽然知道有一位中国徒步旅行家来了,于是争相先睹风采,原来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徒步来自中国的气宇轩昂充满活力的青年,而潘德明乘机向保加利亚人宣讲中国的实情,这样保加利亚人方知自己是错的了,大家纷纷支持潘德明的旅行计划。
潘德明离开保加利亚到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他敬重匈牙利政府向人民大力宣扬反吞并民族要自尊的教育,认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的要素。
接着他经奥地利和瑞士到达法国,潘德明在巴黎住了一段时间,他本以为法国既是一个花花之都,必然流行着奢侈之风,在他身临其境后,他的观念有了转变,他发觉法国人是“质朴而纯正”的民族,巴黎弥漫着悠扬悦耳的音乐声,则使他陶醉。随后,他取道比利时、荷兰到达德国,在这个国家,他实实在在觉得“日耳曼民族确是南欧中最优秀的民族,国民无论贫富贵贱都严守纪律”;但他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向国民拼命灌输战争思想十分反感,他甚至亲眼看到大街上和百货商店里,有人竟将炸弹模型作为装饰品,遍地火药味,使潘德明预感到真是“触目惊心”。
潘德明带着一颗不安的心离开了德国,他急速去了北欧三国——丹麦、瑞典、挪威。他早知这三国素有“君子国”之美誉,当他步入君子国后,因是“稀客”,备受注目和欢迎,人们对来自遥远东方的徒步旅行家,给予彬彬有礼的接待,客人大感“耳目一新”,他觉得与战祸即将蔓延的德国相比,北欧三国真是另类天地。潘德明在君子国住了一个多月,直觉活在洞天福地之中。
离北欧后,潘德明横渡北海到了英国,在伦敦,潘德明大出风头,他立即被英国最大报纸《泰晤士报》捧为英雄,为数不多的华侨更是兴奋不已,伦敦沸腾了,甚至英国首相麦克唐纳也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接见了中国徒步旅行家,潘德明深受鼓舞。之后他游览了伦敦和邻近城市,他得出“英国非常保守,一切生产都比欧美其他国家落后”的印象。
受宠在美国
潘德明完成欧洲之旅,之后便横渡大西洋,开始了被时人誉为“新大陆”的美国行程。潘德明在旧金山受到了众多华侨的热烈欢迎,他说这是他徒步漂洋过海踏遍欧洲以来所见到的最强大的海外侨胞群体。华侨们对一介平民能够如此艰难地到达美国十分钦佩,侨民和商家纷纷给予物质支援。之后潘德明到达纽约,这使他大开了眼界,他为美国的摩天大楼群而折腰,他佩服美国的物质建设,比欧洲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更令他兴奋的是他的壮举,像旋风般轰动了美国政坛,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亲自接待中国民间杰出旅行家潘德明,罗斯福总统对潘德明多加勉励并深致贺意,最后赠送一枚金币给中国贵客作为不朽之纪念品。
离开美国后,潘德明便去了中美洲的古巴,令他高兴的是在哈瓦那,他看到了许多华侨,同在美国一样,他又受到热烈欢迎。他后来对采访的记者说,当时古巴有四万多华侨,不过生性耿直的这位华侨利益的受惠者并未掩饰真相,他曾坦言古巴华人喜欢玩乐、不大从事生产。但古巴留给他一个深刻的印象,则是“物产以烟、糖为大宗,每年出口量大得惊人”。旋去巴拿马稍做停留,旨在候船往南太平洋去旅行。
赞称澳大利亚
潘德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国和中美洲,他乘轮从海上到达太平洋中的檀香山,在这里他又看到来自祖国但已被同化了的侨胞,虽然这些土生土长的华裔,仍然使潘德明感到亲切。
1932年初,潘德明按照原先计划,他乘舟进入南太平洋,先经纽西兰接着到达他心中的伊甸园般的澳大利亚,他非常开心。当他游览了雪梨等地后,他对澳大利亚产生好感,他说:“澳大利亚虽然建国才百年,但由于人民锐意进取,其文化程度不亚于文明国家。人民服装整齐,纪律也好。”
经东南亚返国
此时抗日战争爆发,潘德明挂念祖国的安危,也担心故乡的命运。他很快便离开雪梨,再乘舟北上到达荷属东印度的巴厘岛,他对这座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但巴厘岛的明媚风光、怡人山水,令潘德明不禁直夸它不愧为蓬莱仙境。随后返抵新加坡,但他并未多停留,即乘舟过缅甸。1937年6月返回祖国云南省,旋即赴香港。1937年7月间,潘德明安返他的周游世界的出发地、他的故乡——上海。
誉满全球
潘德明乃一介平民,他于1930年6月从上海出发周游世界,到1937年7月返回上海,他用去七年多的光阴,徒步漫游了世界,这是前无古人的成功壮举,这一切足使潘德明流芳百世。他的壮举也震动了世界,二十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为他签名或题词,有的还送给他珍贵的纪念品。光荣归于潘德明、光荣归于祖国、光荣归于世界华侨、光荣归于全世界!
自强不息的潘德明,本欲再接再厉地对我国青藏高原进行勘察,无奈因上海、南京相继沦陷而未能实现。往后他一直隐居上海。1976年10月,因患心肌梗塞而去世,享年六十八岁。今年是潘德明成功周游世界六十六周年,特志小文,以示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