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代中国沿海通商口岸贸易发展,因需要与外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所以造就了买办的崛起。而此一阶级的诞生,不但带动中国资本主义架构的雏形,还进而影响当时政治活动和社团组织等。唐廷枢,被视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位买办,在振兴交通、矿产事业等方面不遗余力,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现代买办,也是“洋务运动”主将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唐廷枢(1832—1892年),字景星,广东珠海市人。他的一生,在十九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产生,外国洋行在华早期活动,买办资本的累积和民族资本发展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富有价值的工作。就其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而言,唐廷枢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物。
早年生涯
唐廷枢,出身于贫苦之家,其父唐宝臣是澳门(香港)马礼逊学校校长布朗博士(美国人)的听差,由于他自愿与布朗签订八年佣工合同,使唐廷枢兄弟三人因而获得免费在马礼逊教育会学堂读书的机会,日后得以继续进入另一所英国教会学堂学习。唐廷枢年少聪慧、成绩优异,毕业后于1851年先充任香港巡理厅副翻译,两年后即升正翻译。1856年至1857年间,先后在香港巡理厅和大审判院(高等法院)担任华人正译员。1858年,到上海海关任总翻译。可见他已是一位英语水准颇高并受到器重的人才了。
因为唐廷枢的英语和处事能力渐为外国人所知,1843年在上海成立的英商怡和洋行上海分行雇用他,这是一所除了进行鸦片走私进口和丝、茶叶出口贸易外,还垄断航运,并参与造船、码头、仓库、公用、地产等事业,并向清政府贷款,投资于汇丰银行等重大活动的重要机构。1861年,唐廷枢初则“代理该行长江各口生意”,这样的环境和活动不啻是为他提供宽广的表演舞台。因蒙受洋老板的青睐,两年后便荣升为“总买办”,即买办之领袖。不久,被推为上海茶叶公所和丝业公所的董事。
1870年,唐廷枢更上一层楼,再升任主持怡和洋行新设立的船务部工作。颇有作为的唐廷枢旋即投资英商主办的“协和”、“北清”轮船公司,待事业发展后,他又和怡和洋行经理筹组了“华海”轮船公司,从此也成了商业巨富。此时尚未进入仕途的唐廷枢已深知清朝官场的腐败政治,他也效仿他人花钱捐了一个“花翎二品衔福建候补道台”之虚衔,这样因穿上蟒袍而在商场上得到官府的依靠。
入主轮船招商局与创办开平煤矿
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了和在中国水域内猖獗发展航运的外国公司做竞争,他决心推展中国的商船力量,实现他的“官督商办”的经济模式,他先将主持“轮船招商局”失败的总办、上海候补道朱其昂撤职,并接受建议,在天津接见唐廷枢和徐润。唐廷枢受此宠遇,便提出“局中司事,应尽量在商股中选拔”,李鸿章对此表示赞赏。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6月,乃委唐廷枢为招商局总办,而他也接管这个官方赞助的航运事业并辞去怡和洋行要职。
在接管轮船招商局后,他先“凑集商股数十万,竭力挽救”这份濒临破产的政府代理事业,使附股洋行的资金转而注入中国官方资本的招商局,这是一项历史性的转折,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颇大。在这当中,徐润放弃美商旗昌洋行总买办的高位,甘心追随唐廷枢并充当助手,且将大部分家财悉数投入为“民族资本”,这些有识之士的功劳是不可湮没的。
但是,腐败的清廷和弄权的官僚们不时制造事端,1885年,唐廷枢周游欧洲进行商业考察活动,回沪后竟遭免职,从此脱离因他的努力而起死回生的中国航运事业。
光绪二年(1876年),当唐廷枢还在招商局总办任内,便已按照李鸿章的委派,主持位于天津东北的开平煤矿的工作,他上任后便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集资八十万两,分做八千股,采用西方机器开采。他又发现这个地方铁的蕴藏量极为丰富,提议同时开发,尤其具有灼识地建议修筑一条铁路,这种互为表里的运作方案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虽然修筑铁路一事被搁置,但这并没有使唐总办退却。
唐廷枢在1878年筹足了二十万两开办费后,与三位英国工程师共同努力,终于在1881年开始生产煤。在煤产量日多的事实面前,唐廷枢又旧话重提,因此当李鸿章向光绪皇帝奏禀时,承认并赞扬“唐廷枢熟精洋学、稽详博考、胸有成竹,开平煤矿经理数年,规模粗备”,终于得到同意修筑一条短途火车运输线,以解决煤的出路。1881年6月9日,唐廷枢聘请英国工程师克劳特·金达,利用旧零件制造出“中国火箭号”的火车机头,终在唐山至胥各庄之间行驶。这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运货铁路,全长十一公里,虽然线路不算长,但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式通车之日,李鸿章、左宗棠和唐廷枢等出席开通仪式。这条短铁路的诞生,这不能不归功于唐廷枢的锲而不舍的毅力。
受民景仰而墓地已湮没
唐廷枢置身于民族企业中,特别是投入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十多年,终因心力交瘁,在天津染上瘟疫,不幸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秋,病故于开平矿务局任内,享年六十岁。
逝世之后,开平煤矿附近四十八个乡村的矿工、农民和士绅及商人,聚集一起为唐总办送上一把“万民伞”,表达景仰之意。天津公祭之日,由李鸿章主祭,他对舆论说:“要找一个人来填补他的位置,是不容易的。”上海《远东日报》曰:“唐景星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时代,他的死是一个持久的损失。”英国驻天津领事丹尼赞扬唐廷枢的举措“造福了国家”。《华北先驱报》认为:“唐在上海商界与其他地方享有信誉,如果中国拥有更多像他那样的人物,则各式各样工商企业的发展将会顺利地展开。”
唐廷枢仙逝后,中外各界深表惋惜,多国驻天津领事馆在公祭日下半旗志哀。在灵柩南归途中,十三个国家的商务官员随舟护柩到今珠海市唐家湾的海面上。唐廷枢的墓地选葬在今珠海市吉大村一处无名山顶上。笔者曾前往悼祭,发现墓地早已湮没,墓碑也不知去向。下山前往唐家村寻访,其故居也无从得知,殊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