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来是个落后的国家。1868年以后,它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向外进行扩张。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支援。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对中国军队进行挑衅。
那时候,慈禧太后正在忙着办她的60岁大寿,不愿发动战争搅了兴致。而主管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希望列强能够从中调解,避免中日开战。日本见清政府这样软弱可欺,胆子就大了起来。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击沉了中国运兵船,又在朝鲜牙山发动偷袭中日谈判,签订《马关条约》,进攻那里的清军。清政府迫不得已,在8月1日对日宣战。由于这一年用农历纪年是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又叫“甲午战争”。
日军牙山袭击后,清军主将叶志超逃回了中国境内。中国决定加派兵力。9月17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主力舰队护送运兵船到鸭绿江口的黄海大东沟。当他们返航时,遭到了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丁汝昌果断命令列队迎战。北洋舰队以定远、镇远两个主力舰队居中,迎着日舰冲了上去。日舰瞄准丁汝昌所在的定远号,集中火力向定远号射击。定远号被击中,丁汝昌身负重伤,但依然在甲板上指挥作战。致远号的管带(清末海军名,相当于现在的舰长)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勇往直前,顽强作战,坚持了一个小时之久,舰上的弹药已经用完,舰体也多处中弹严重倾斜。这时,日本主力舰吉野号驶近致远号,横冲直撞,对北洋海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危急时刻,邓世昌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对大家说:“大丈夫在战场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决定以我舰撞沉敌舰吉野号,以死壮大北洋声威,报效国家!”于是,邓世昌亲自操舵,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不幸,致远号被敌军的鱼雷击中,邓世昌和舰上2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壮举激励了北洋海军的将士,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激战,击退了日军舰队。
1895年1月,日军又在山东半岛包围了北洋海军驻地威海卫。由于北洋海军一向由李鸿章主持,他怕自己实力受损失,就主张“避战保船”,不准北洋海军出战。最后,北洋海军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之中,全军覆没。
清政府不敢再战,向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