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飞行员把明斯克看作一个巨大的靶子,对西方方面军司令部和商店不加区分,肆无忌惮地扔下无数炸弹。许多人经历过动荡的革命和国内战争的蹂躏,但还没有人见过燃烧着熊熊大火的公园和化成一堆废墟的城市,也没有人想到过这样的破坏竟是人类自己所为。
大约4万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但无人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这些企求安全的人或者是被倒塌的墙体压死,或者是被大火烧死。有一些人是被德军梅塞施米特飞机上的机枪打死的。大约20万人留在了明斯克。有些人早已听说过从布列斯特、巴拉诺维奇、莫洛杰奇诺逃到明斯克的是第一批难民,人们已经听说过他们的可怕经历:道路堵塞,红军军官爱莫能助,树林中有逃兵,德国空军的袭击。一些人还相信明斯克将会奇迹般地被红军收回,但大多数人很可能徘徊在街道旁的废墟上,因为他们太害怕了,以至于不敢尝试做任何事情。
一些红军部队还顽强地留守在这座城市里,他们试图唤起市民的希望,鼓励他们留在这里。但是,士兵们自己也感到非常绝望,每个连队都已耗尽弹药。第100步兵师的师长伊万·卢斯(Ivan Russ),曾经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用汽油瓶攻击佛朗哥的军队。这次他命令部下从一个玻璃制造厂搜集了12卡车的玻璃瓶。当然,这种即兴制造的手榴弹——后来被称为莫洛托夫燃烧弹,但这并不能对德军坦克造成威胁。
机械化第17军被命令留在明斯克作战。这个军有3万人,但只有1万枝步枪。到6月26日,这支部队就不存在了。在古德里安坦克的强大攻势下,他们毫无防守能力,数以万计的士兵在战斗中牺牲了。侥幸活下来的士兵只好被迫躲进了树林里。
菲拉托夫感到无能为力。他的部队尽管被标在总参谋部的地图上,还被认为完整无损,但那只是一支并不真实存在的虚幻的部队。他不是从其属下的师或军得到报告,而只是从90人的连队那儿得到各种消息。
巴甫洛夫从他的新司令部命令第13集团军留守明斯克,即使这座城市已经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陷阱。为了鼓舞菲拉托夫的士气,巴甫洛夫又撒谎说,明斯克的留守部队很快会得到从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集团军的增援。但没人相信他的话。
6月22~26日 西北方面军
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周,最令人震惊的就是莫斯科没有人关注西北方面军的战况。
最初,西北方面军的战线跨越立陶宛的波罗的海南部地区,有175英里长。斯大林、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对白俄罗斯所遭受的损失恼怒不已。在几个方面军中,唯有西北方面军没有高级指挥代表和党代表。可是,和西方方面军一样,西北方面军的集团军撤退得也很快,列宁格勒正好就在西北方面军的后方。
几乎和苏军其他部队的指挥官一样,费多尔·库兹涅佐夫(F . I .Kuznetsov)上将也是新近被任命的指挥官。他出身平凡,被授权管理三个集团军:N . E . 别尔扎林(N . E . Berzarin)少将指挥的第27集团军,驻扎在爱沙尼亚沿海附近,远离前线;P . P . 索宾尼可夫(P . P . Sobennikov)少将指挥的第8集团军,驻扎在立陶宛的北部地区;V . I . 莫罗佐夫(V . I . Morozov)中将指挥的第11集团军,驻扎在立陶宛南部。按照斯大林先发制人的攻击计划,西北方面军在开战初期保持守势,不论谁先发起攻击,西北方面军的角色都是保卫波罗的海地区。然而,这个目标并没有达到。德军陆军元帅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摧毁了他们的涅曼河防线,然后直捣立陶宛。
彼得·库罗奇金(Peter Kurochkin)是一位工作勤奋、认真的人,但是,1941年6月,这位参加过四场战争的老兵、西北方面军通信部门的负责人,却感到很沮丧。他咒骂以前独立的波罗的海诸国,因为他们提供的通信设备太过于专业,以致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他不得不着手解决三个各自独立的通信网络问题,而现在又没有时间将它们连在一起。在库罗奇金看来,波罗的海地区太发达了,这里主要的电话线路都沿着公路或者铁路架设,所有的通信中心都设置在大城市或铁路枢纽,自然它们都是空袭的目标。库罗奇金不希望是这个样子。
此外,对波罗的海地区的人来说,俄罗斯人就意味着是他们的敌人。在俄罗斯、波兰、瑞典和德国之间近500年的争夺战中,波罗的海地区最终在18世纪落入俄罗斯人手里。在1918~1920年的俄国内战中,当地的民族主义运动赢得了人们的支持,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国家最终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主权。斯大林和希特勒之间的交易又让他们失去了主权,1940年红军“解放”了他们。这里没有多少人愿意和红军合作。因此,驻扎在这里的红军部队感到很不安全。
莫斯科军事当局也让库罗奇金感到担心,后备指挥所实际上并不存在。他一再向总参谋部要求提供更多的电话线,但是,直到6月22日,他得到的还不到所需要的5%,通信部队的人员数量也只有战争期间应配备人员的10%。
在局势变得极其严峻后,6月中旬,波罗的海军区司令部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代号“象”,来代表德军入侵这个地区。在令人不安和不确定的气氛中,没有人知道将面临什么样的战况。因此,人们又扩展了这个代号的意思。“小象”表示德军跨越了边境,而“大象”则用来表示德军大部队的入侵。然而,6月22日午夜12点20分,当“小象”或者“大象”的暗语还未来得及派上用场时,司令部的电报机就喀哒喀哒响起来了:“参谋部马上连线,准备接收紧急电报。”那是斯大林的1号指令传达下来了。
库兹涅佐夫将军花了大约两个小时才把他的命令下发给部队。
很快,德军的炸弹就从空中投了下来。德军飞机并没有注意到,红军司令部已经熟练地躲进了帕涅韦日斯(Panevezys)城东12英里处的茂密树林里,并继续向东行进。很快,库罗奇金就知道了发生在其他一些地区的战况,像红军空军前线司令部,以及希奥利艾(Siauliai)、乌克梅尔盖(Ukmerge)、考纳斯(Kaunas)、维尔纽斯(Vilnius)、利耶帕亚(Liepaja)等城市,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城镇。没有过多久,让库罗奇金感到恐惧的是,所有的通信联络都中断了。在帕涅韦日斯的司令部,发现自己被隔离在所谓安全的树林里。
在6月22日早晨发起攻击的几个小时里,德军勒布元帅的主要目标是苏军的第11集团军。这个军邻近白俄罗斯,驻扎在苏军第8集团军的南侧。他明白以后可以解决立陶宛的北部一隅,那里驻扎着庞大的第8集团军。同时,勒布必须占领一些重要的城市,以打开通向里加和列宁格勒的公路。
那天早晨,第11集团军只有25%的兵力坚守防线,而其余的士兵都留在兵营和训练营中。6月21日晚上,因为担心可能会有战争降临,有些军官命令士兵们准备好弹药。也有军官认为很安全,他们还计划第二天早上去钓鱼。但他们还没来得及拿起钓鱼竿,就听到了德军飞机的轰鸣声。
第11集团军应该保卫立陶宛的两个主要城市——维尔纽斯和考纳斯,考纳斯是立陶宛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所在地。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必须由当地人担任,但是斯大林不信任立陶宛人,他派遣了一批俄罗斯特派员到考纳斯,旨在监视立陶宛的当地干部。立陶宛的党组织对此非常恼火。战争爆发后,他们毫不犹豫地在俄国兄弟的后背上刺了一刀。
6月22日上午9点,斯大林的使者们被请到考纳斯党委所在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了这个灾难,并且让他们进一步等待。
特派员们非常气愤,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没有什么选择——不会讲立陶宛语,到外面去也不安全。总的说来,俄罗斯人和立陶宛人之间没有感情,并且早在一周前,一大批人的被捕激怒了立陶宛当地人。因此,处于惊恐和愤怒之中的特派员们一整天都待在党委的办公室里。同时,立陶宛的党组织也完全不理会他们。莫斯科的官僚们那一天得到的唯一一份情况简报就是中午莫洛托夫的实况广播。此后,他们只能消磨时间,由于过分紧张,也不敢离开那座大楼。特派员们怒气冲天但又不好发作,于是就试着通过电话与立陶宛的领导人联系。但是,立陶宛人不接电话,因为他们正忙着把家人疏散到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