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想想只有大脑单独工作、身体的其它部位无所事事的情况。譬如思考。多数人思考的时候,喉部收缩得很厉害。这时,喉咙还能有空隙进行正常呼吸,让人有些吃惊。舌头紧紧地绷着,下巴下垂,就好像患了急性破伤风。沉思时,尽管每次用力最多的是下巴和喉咙,但每个人的紧张方式不尽相同。专心静读的人会表现出不必要的紧张,而且紧张的程度与阅读的兴趣和投入程度成正比。非常明了的是,在不涉及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情况下,进行纯粹的思考,只需要大脑即可。如果活力都给了身体的其他部位,让它们保持非自然的紧张状态,不仅是在奢侈地浪费精力,而且是在剥削大脑。对于单纯的脑力劳动,大脑肩负所有的责任,身体处于清闲、被动的状态。其专注程度越高,获得的满意度越高。工作结束后,身体的反应就越健康,精力恢复得越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脑这台机器,可以把它比拟成一个团体。在团体中——教会、各州、机构或者家庭——只要每个成员各负其责,各行其道,不对他人吹毛求疵,这个团体就是和平的、有秩序的和成功的。假设州里举行一场重要的集会,在演说过程中,有几个人为了给演讲者助威,一起站起来高谈阔论,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如果身体的几个部位,在不需要的时候,出于对仍在工作的部位的“同情”,都紧张起来,难道不滑稽吗?有人会认为,人是一部机器,它只有一个大脑,而团体成千上万,大脑一定比团体更为有序。
认真听讲时,只需要大脑和耳朵;在招待会或在传道者高谈阔论的教堂中,人们倾听时,脊柱和脸部的肌肉都在工作。我指的并不是饶有兴趣时专注的那种表情,也不是那些心情自然、真实地反映出来的言谈举止,指的是专注时脸部肌肉紧缩而产生的紧张表情,这并不是因为与演讲者产生共鸣,而是因为倾听者精神紧张,肌肉收缩。“真不明白,为什么每个星期天下午我都奇怪地气喘”一位女士诉苦道。每个星期天上午,她都习惯去听传道。传道者说话极其有趣,但语速很快,思路转换突兀,需要人转几个弯才能恍然大悟。她所有的神经,有用的、没用的,都紧张起来,屏息静气地倾听布道者旁征博引,高谈阔论,布道者的每个动作,她都用双倍的力气应和——布道之后,她就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是星期天下午,不是其他时间,感觉呼吸困难呢?我给她讲了自然界规律,告诉她违背了这个规律,她渐渐明白了犯气喘的原因。这个例子非常有趣,甚至好笑,但却很好地解释了许多相似的神经受到侵扰时会发生的情况,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这样,就很容易地明白,神经侵扰在受害者无意识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侵扰,迟早让受害者患上某种神经衰弱。
听音乐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心态和效果。人们有同感,就是享受了两个小时悦耳的音乐后,都会感觉非常疲劳。不夸张地说,在欣赏完一场精彩的音乐之后必须休息一下。前提是这场音乐会时间不是很长。然而,我们的生活方式被扭曲了,再拜托前辈所犯错误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于违背自然之道。普遍认为,要是身心不紧张起来,怎么能很好地欣赏音乐呢?实际上,只要遵循自然法则,可以尽情地欣赏音乐。如果精神完全放松,人就会跟随音乐的节奏,跟随真正的自然规律的节奏,伴随着上帝给予的震颤的力量,发出和谐、悦耳的共鸣。其效果肯定是既让你休息了,又让精力得以恢复——除非单一神经震颤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就违背了另一个自然规律。
只要用力,身体真正地放松就无任何可能而言。只要精神力量用力方向错误,我们就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好比一架钢琴,如果有人在拉琴弦,钢琴就无法发出奏鸣曲的和谐之音。但是,可怜啊!紧张的性格现如今非常流行,以至许多人患上了慢性紧张症。即便自由自在地放松一天,也不可能,就如同人们不情愿自由地接受对人有恒久益处的自然规律一样。只有耐心、细心和关心,我们才能倾尽全力去接受和给予,而不再成为它们的绊脚石。
到处都有一些无法自然地倾听音乐的人——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音乐家,他们一听到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精神紧张。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很出色,感官敏锐超凡。只要大脑一工作,就不自觉地神经紧张。很多情况非常明显地表明,神经刺激似乎经常来自被误导的思想。受误导思想控制的人通常智力会下降——这阐述了一条规律,即当小溪流向草地的各个方向,就失去了集中起来,汇集一起形成水渠的那种强大力量。很多情况下,紧张的神经会带来反常的智力行动。幸运的是,为了国家的将来,很多人开始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开始自然地生活了。看到这一点,很让人欣慰;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身体,过于轻视他人的生活,不能恰当地关心和思考他人,显得过于自私。
另外一种经常使用大脑的方式是通过眼睛进行的。长时间地看画展是多么地令人疲劳啊!眼睛用力的强度要比耳朵大得多,因为所有的画作和色彩都同时展现在我们眼前,形式迥异,色差强烈,不能给人足够的适应时间。眼睛用力时间越长,越应注意方式。欣赏绘画作品,不该过分,应沉下心来,让作品走近你。知道何时停留片刻,欣赏作品,可以预防疲劳,对作品的印象也会令人吃惊地增加。从车窗欣赏风景或者其他任何有趣的事情,都是如此。我从未想过责备人们自然地表达愉悦,也不是说人们应该表现得漠不关心或者索然无趣;相反,我想说,越能避免虚假,越能获得真正的兴趣,而真正的兴趣越也能真实地表现出来。
发现这些不必要的紧张行为难道不会令人联想到自己吗?一段时间内当然会,但我们必须这么做。意识到脸上的污迹,才能洗掉它。洗过之后,就再也不会考虑它了。要避免弊病,必须认识弊病。必须清楚地认识所有身体上的弊病,一旦这弊病让你非常苦恼,你认为必须从自我意识中根除这种弊病,其必要性与你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成正比。
无论通过那个感官,人接受或留下某些印象,这时,只有大脑在单独工作,只要不受精神力误导的干扰,人就会获得新的动力,机体就会获得休息,大脑也会静心工作,而不在无谓地浪费任何气力。然而,真正的轻松自在,一旦实现,就意味着人们不再受自我意识的干扰,也不再受到由过于重视自我意识而产生的紧张感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