忸怩难为情的确切定义是指人无法摆脱个性束缚。一些人无论做什么,无论这些事多么正大光明,自己又是多么关注、欣赏、赞同这些事,也会百分之百地不好意思。事实上,他们为忸怩作态所左右,完全被自我束缚住了,根本看不到身心解放的曙光,但却以此为乐。
我们现在根本帮不了他们。只有当他们自己意识到束缚之苦,才能向身心解放迈进。奴隶们不清楚他们实际上是呆在监狱里的,却终生自得其乐地呆在那儿。看到他们身着手铐脚镣却自以为乐并将其称之为自由,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悲伤。也许要过很久他们才能顿悟,看见一缕曙光,开始进行天翻地覆的革命,他们有时会在这种情况下觉醒,有时会在那种情况下觉醒。如果看到了更为明亮的曙光,他们会在黑暗中迎着它摸索前行,个中艰辛一言难尽。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深信黑暗即将过去,希望之光即将来临。当痛苦过去,幸福来临,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总是自得意满的人一旦突然完全失去自我肯定的倚仗,也许会完全陷入精神崩溃之中,甚至是疯狂。摆脱束缚回归身心解放,必将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尽管我们有机会靠坚定、立竿见影的意志而不靠耐力获得身心解放,但缺乏耐心永远无法使个性更加坚强。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必须耐心、坚定,一分一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朝着我们的目标顽强、执着前行。如果跌倒,也要爬起来继续前行。即便遭受诱惑也不能片刻松懈。无论在哪块石头跌倒,都知道了那儿有块石头。也许同一块石头把我们绊倒多次,但每次我们都能接受教训,这使我们绊倒的次数逐渐减少,使我们的未来之路超乎想象地平坦。
这种耐心不可或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才能摆脱忸怩获得身心自由。只有意识到自己身受束缚,才有机会获得自由。这种束缚是很痛苦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绝对是一种折磨。除非受难者翻然醒悟、寻求自由,否则只有终生忍耐。不幸的是,很多本来有希望完全觉醒的人却不愿意睁开双眼,他们拒绝承认他们的痛苦之源是私心。很多女士喜欢称忸怩为害羞,因为听起来好听,所以不必为背负这个缺点而承担任何责任。人们很少说自己忸怩害羞,但一说到,总是多多少少带着气、带着遗憾,好像他们为外力所控却无法反控制。如果有人抱怨自己害羞影响了工作,就要耐心、和气地告诉他,他的痛苦之源百分之百源于私心。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也许会充耳不闻,要么说没听清,要么拒绝承认事实,继续抱怨,继续寻求帮助,继续幻想着催眠术或许有效,能帮他摆脱痛苦。事实证明,只有直面事实,身体力行才是通往身心自由的唯一之路。自怨自艾,或称之为精神懒惰,是自我折磨的根源。
有个人通过自我设计造出了一盏电灯,然后就一屁股坐下来,唉声叹气嫌灯不会发亮,他没有潜心研究电学原理,不了解有电就能成功点亮电灯。这个故事多可笑啊!还有人想引水上山,却不能给水提供更高的水平面。一失败就生气,梦想着是不是有什么姜太公的妙计能帮他得偿所愿,这个故事也够荒唐的了吧。无独有偶,还有人因习惯性地违背人性法则而受罪,还总是疑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外部力量要求我们尊重、遵守社会法则,否则社会将分崩离析,同样,一样强大的内部力量要求我们遵守精神法则,获得合理的自我控制能力。然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必要性,认为即便忽略人性法则,我们依然活着,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社会法则只在字面上遵守就行,不必在精神层面上遵守,但精神法则只有内心接受、身体力行才能终结善果。我们每个人都得做自己应份的工作,此外别无良方,毫无外力可以使人永获身心解放。
如果害羞会使我们脸红,越是害羞,脸红得就越厉害,直到红得像关公一样。于是,我们想办法躲开人,躲开生活,活动范围越来越窄。只要能忍受这种精神局限,就不会努力寻找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任由它肆意歪曲我们的天性。有时,如果任由私心左右,害羞反倒会使我们情绪激动,十分健谈,说个没完没了。这种恶习将削弱我们的脑力,使它失去连续思维和简洁概括的能力。
如果忸怩使我们手足无措、倍感压力、张口结舌,我们就无从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渐行渐远。要学会平和地放松精神和身体,否则只会更紧张。为了不再害羞,像爱脸红的人常做的那样,远离了人们,远离了社会。因为我们不敢面对压力、克服压力,压力也就分毫未减,仍在我们心里。
忸怩的极端表现形式是怯场。谁都会怯场,不怯场的人缺乏成为艺术大师的敏感特质。演员通过忘掉自我,克服了怯场,使自己演绎的角色、诠释的音乐清晰地、无我地表达出来,获得了更高的演技,而这归功于规避了起干扰作用的私心。
正是因为我们全力以赴解决了稀疏平常的忸怩不安的毛病;正是因为我们用智慧获得了身心解放,摆脱了各种不适,我们拥有了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治病良方在于顺应无私法则,并将其应用到解放精神痛苦中去。
无论他是怎么想的,无论他用怎样的借口回避事实,摆脱忸怩、重获身心解放的条件得靠他——受害者本人去创造。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就要勇于面对现实,坚定意志,完全顺从,或早或晚他定能找到出路。
首先我们必须乐于接受忸怩的不良影响,越是抵触这种影响,对我们的干扰就越大,就越遭罪。必须乐于脸红,乐于承认我们说得太多,甚至使自己显得愚蠢可笑了。无论忸怩的表现方式如何,必须明白它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适。问题的核心在于,必须面对现实,完全清楚忸怩的根源是私心,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总想着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一点儿。
这篇文章的很多读者都有害羞的毛病,但都否认有这个毛病;还有些人承认有,但却无能为力,就这么凑合吧;也许还有些人不但承认有而且意志坚定、顽强的要改掉这个毛病。我们能很高兴地看到他们最终会获得身心解放。
先哲曾说,当别人不太看好我们的时候,首先要看看他们是否正确。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他们的批评会掺杂些许恶意,但其中必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中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感激批评我们的人。接受他们的意见,我们才获得了人格力量和办事能力。如果批评一无是处,就不必理睬它,继续走自己的路。水落石出,真理自明。
只要我们良知恒在,别人爱怎么看就怎么看我们。如果别人的看法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帮助我们成长,那就欣然接受。如果在获得自由之路上受到令人难堪的批评,就不应该抵触它,规避它的缘由,要尽可能泰然处之,最终迎来更大的身心解放。
忸怩不安使人倍受煎熬,身心解放则使人心情愉悦,充满力量。
我国有一座口吃矫正学校。学生入校第一学期都要求保持沉默,这是克服忸怩的极佳的初步训练。克服抵触情绪首先必须乐于忍受忸怩的不良影响,其次必须承认忸怩的根源在于我们想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一点儿的私心。承认这两个事实并确认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我们才能平静地与人相处,一言不发地关注别人。这将极大地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自由。应该有更多的人学会默默地怀着恻隐之心关注别人。沉默无私、充满爱意的保护是很伟大的。沉默规避了一切私心、自信武断、自私自大、装腔作势、高谈阔论;沉默不会因为要开口说话、要炫耀、要掩饰自私、尴尬而被打破;沉默充满了同情和关心;沉默的力量永远不会被高估。
如果我们开口就是为了获得赞成,就得先练练沉默。如果说话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为了赢得别人对自己痛苦和悲伤的关注,为了释放自私的情感,那么还是保持沉默吧。除了充满爱意、关心的沉默,没有什么能帮得了我们。
只有不带任何私心杂念、自由平静、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影响,才能平静祥和、充满爱意地和别人谈话,才能谈到事实,才能不会冒犯别人(即便是有些激动也是十分健康正常的),我们的思想之门才会打开,接受别人言行中好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