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达人的加减乘除
营销策划是个创意行当,最能挑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实战水平,出于职业习惯,我经常在想: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就业这么难?对于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的庞大国度来说,消化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难道是很难的事情吗?就我了解的企业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都缺少销售人员和专业技术性人才,很多企业为了招揽人才,不惜重金,但却收效甚微。而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地县级政府部门招录公务员,几百个人竞争一个职位,为什么旱的旱,涝的涝,出现这么严重的供需失衡呢?
企业有巨大的人员需求,却不能聘用到急需的人才;政府部门不需要那么多人,却有大量的求职者涌向这些职位,这种结构性失衡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抛开我们无法改变的社会因素,我发现,很多求职者与其说是找不到工作,不如说是找不到自己。他们害怕面对挑战,害怕直面现实,希望寻找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不需要努力,不需要付出,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企业的生存压力大,而在政府部门,则相对要容易得多,这其实才是考公务员热兴起的社会心理原因。然而,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时代,商业时代的主流,就是强调竞争和张扬个体的奋斗精神,也许你是职场中的小虾米,也许你正在为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而苦恼,但你必须对自己负责,必须为自己寻找方向感。
寻找方向感,说的专业点,就是自我定位。具体到职场中,就是找到你的位置,才能找到你的价值。一块好砖,放在城墙上和放在厕所里,价值是不一样的。会开车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你在一个路口走错一步,最多时需要多走四个路口来纠错。正因为我们是小人物,在事关职业发展的大问题上,更要少走弯路,小虾米更要“站步高,留步宽”。这就如同你要追求一个美女,你总得了解人家的喜好(客户需求偏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岗位匹配程度),搜集一些竞争对手的信息(竞争情报分析),有了这些,你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追还是不追、怎么追?职场也是如此,你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所谓“头三年定好位,后三年有地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职场人的自我定位呢?
著名演员吴秀波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些自信的人做了企业家,自嘲的人去说相声了,自恋的人做了主持人,像我这样自闭的人,只好做演员。”职场定位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
一个女孩喜欢你,可能是因为你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她;一个老板付给你更高的薪水,是因为你能创造和别人不一样的价值。给别人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这就是职场定位的第二层含义。
喜欢雪的朋友,有没有观察过,雪花都是相似的吗?事实上,雪花在形成之初都是一样的,但在下落的过程中,随着他们遭遇的温度、湿度、下降速度和气流的不同而变得不同。雪花如此,人亦如此。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残酷地雕琢了我们,在职场的跌爬滚打中,每个人所处的平台、境遇、时机以及掌握的资源不同,人生也因此有了不同的轨迹。所以,职场定位的第三层含义就是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不同,那就要制造差异、制造不同。
简而言之,所谓职场人的自我定位,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目前在职场中是个什么角色,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人生就像一场戏,什么角色演什么戏!如果你现在还是个小人物,那就先做好小人物的事;如果你现在是麻雀,那就先不要做凤凰的梦;如果你现在是灰姑娘,那也别梦想马上变身公主。
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职场人因对自己定位不清而陷入迷茫。刚刚参加工作,就想赚够买房买车的钞票,而实际上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是极少的一部分。当梦想遭遇现实时,他们就满腹怨言,总觉得父母欠他的太多了,老板亏他的太多了,社会对他太不公平了。他们羡慕富二代,为什么富二代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们不能,这种不切实际的横向比较扭曲了心态。他们不知道,富二代不过是中国最高级的一批啃老族而已。
我在自己的公司——赵强冠军赢销策划机构,也经常面试求职者。我发现,凡是刚刚大学毕业的人,往往要求不高,有一份工作即可;工作两三年后的求职者,期望的薪水都在6000到8000元;而那些30多岁的求职者,要求往往比较客观,一般都希望根据工作能力来商榷月薪。很多企业为什么愿意用那些有一定经验和阅历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定位,做自己能做到的事,知道自己的价值,明白现实世界的冷暖。
自知者明,职场中的小虾米们,认清自我,踏踏实实从头做起,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有什么方法,来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职场自我定位呢?方法是有的,在我们掌握方法之前,先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贫困之神和财富之神一起来到了一个人面前,问他:“我们俩谁更漂亮?”
这个人很害怕,于是急中生智,开口道:“你们都在原地站着,我无法判断。你们走几步让我看看吧。”
贫困和财富二神开始走来走去。这个人打量了他们一番后,说:“您,贫困之神,离去时背影非常漂亮;您,财富之神,走来时身姿非常迷人。”
这个故事说出了所有职场人的心声:贫困离我们越远越好,财富离我们越近越好。但是,这个故事背后,反映的不正是我们一种贪婪的心态吗?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一切最好的东西。正如有个小伙子对我说:“赵老师,我的人生定位啊,就是二十年后要成为中国首富。”我笑呵呵地说:“我相信,你有这个可能。但我希望你的人生定位中不仅是成为首富,还能成为首福——最有福气的人。”
我们好多人,总是将职业目标误以为人生目标,一切都以钱和权来衡量。在他们的观念中,做什么事,都是做加法,永无止境地积累财富、毫不犹豫地占有一切。这种心态,不可能有一个理性的职场定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如果职位需要你弥补这种短处,那就必须做加法;有些工作,我们能够做,但是做不到最佳状态,那就应该做减法;有些工作,我们做起来很有天赋,那就让你的天赋锦上添花,这是做乘法;还有一些工作,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难以尽如人意,那就果断地放弃,这是做除法。在我看来,通过“加减乘除”,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自己应该在哪些区域发挥价值。这个区域,我称为“最佳才能区”(如图所示)。
一个聪明的职场高手,用流行的话说,叫职场达人,应该学会运用“加减乘除”四种方法,来锚定自己的职业路径。
所谓做加法,就是“有所为”。就是弥补你的知识或经验缺陷,这些知识或经验往往是你的短板。
在企业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两类人:一类是销售出身的人做管理,中国的很多老板,都是做销售出身;二是技术出身的人做管理。企业中很多中层领导都是这样提拔起来的,但是,优秀的销售员未必能成为优秀的销售经理;优秀的工程师也未必就是优秀的领导者。这两类人的特点是,基层出身,业务纯熟,他们最需要弥补的短板就是学会管理,学会如何领导团队。但是,我经常发现,这两类业务精英,一旦成为管理者,往往更容易在工作中迷失。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田边时,却发现耕田的机器没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头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看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夕阳西下,油也没有加,猪也没有喂,田也没耕。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类似农夫这样漫无目的的行为,在工作中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精力应该聚焦在哪些方面,我们的时间因为失去目标,而被随心所欲地浪费了。很多管理者是典型的业务员心态或工程师思维,只知道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而忘记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加法就是往工作最需要的地方使劲,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像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
所谓做减法,就是有所少为。减少那些你不太胜任的工作。
有些工作你可以做,但不能做到最好,不能有效发挥你的优势,类似这样的工作,能减则减。很多人有一种将就的心态,为了获得可观的薪水,做着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我不赞成大学生创业,因为老板这个职业,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胜任。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在一个你不太胜任的岗位上勉为其难,是一种痛苦,职场人应切记。
所谓做乘法,就是有所多为。说得直白点,就是“做你最拿手的菜”。
一个人最擅长做的工作,就是他的名片。每个人的兴趣、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是谋略家,那适合去做老板的幕僚;有的人是销售高手,那应该去一线拼杀;有的人属于工程师类型,那应该去搞研究。每个职位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专业优势,需要不同的角色和岗位能力去匹配,一个人的职业规划。应该向能发挥自己潜能和优势的方向延伸。
有一次,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老虎和狮子谁更厉害?狮子被人称为“非洲霸主”,老虎则号称“兽中之王”,都是大名鼎鼎的超级猛兽,他们居于食物链的上游,一个在草原,一个在森林,彼此不照面。让老虎和狮子相争,这个很难发生的场景,却很吸引人,两个“终极杀手”之间的竞争,谁会胜出呢?科学家们根据各种数据推测以及电脑模拟,如果在体能各方面相对同等条件下,老虎和狮子相争,狮子胜出的概率最高。为什么呢?原来,老虎喜欢单打独斗,它的突袭能力强,而狮子则是团队猎食,它们的实战经验多。在一个狮子兵团中,狮子能掌握更多的实战技巧,而老虎则要逊色一些。
这个节目给了我深深的震撼。群体协作是强大的象征,一个人要放大他的优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获得足够多的实战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大平台上,往往更能容易提升一个人的能力。我们要为自己的优势锦上添花,那我希望你尽快加入到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去。
所谓做除法,就是有所不为,就是要剔除那些影响你奔跑的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