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认真地说:“你缺少失败,缺少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我望着他,很真诚地说:“小刘,我看了你的资料,从小到大,你都很顺,都是最优秀的。因此,你对自己的期待很高。我毫不怀疑你的能力,也相信你能做好。但是,去分公司任职,我希望这个人不仅能力很强,更重要的是他能带出一个能力很强的团队;而在我看来,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就会对自己期待过高;同样,也会对别人期待过高,这样的人,是带不好团队的。”看着小刘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继续说:“如果你觉得我的做法不公平的话,那好,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你辞职的问题……”
小刘思考了很长时间,对我说:“谢谢您,赵总,我可以不辞职吗?”
我笑着说:“可以。”
第二年,我很快就调小刘做了一个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其实,老板在选择提拔下属的时候,一定会有他自己的权衡。面对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情,需要我们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小虾米不是一天两天变成大鲨鱼的,不要期望老板很快满足你的愿望。
每个人都有选择美好的权力,每个人都有上进的自由。学会适时放弃很重要,学会放手一搏则更重要。人生在世,总要有所追求,总要有所坚持,如果是水,就应该卷起巨浪;如果是土,就应该垒成高山。不要抱怨,而要坚守。抱怨的杯盏里只有消沉的苦酒,而坚守的乐谱中才有奋发的音符。抱怨,只能让你成为回忆的奴隶,而坚守,却能使你成为职场的主人。
【强人强语】
滴水见阳光,一朵花里能看到天堂,在不同的人眼里,往往有不同的世界。一些人的抱怨,却是另外一些人的机会。
让人遗憾的工作,只有一个——现在的工作;让人期待的工作,也只有一个——下一个。
如果把你的选择看做一次投资,那请不要害怕投资失败,因为失败了也是资本。
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忍耐的下一秒,或许就是成功;不要害怕坚持,因为没有人愿意一辈子都在错过。
一个人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做成事。但是,谁如果忽略自己的劣势,那一定会坏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才能增值的理念,职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就应该及时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破格提拔的秘密
职场中,总有很多人是幸运儿,他们像坐着火箭一样升迁,你是不是也很羡慕,希望自己获得破格提拔的机会?一个人的职场生涯,有时候会走弯路,有时候要走捷径。走弯路的时候,要学会驻足,欣赏风景;走捷径的时候,要策马扬鞭,一骑绝尘。凡事总有方法,而方法往往是相通的,我们不妨先读一个蕴含着丰富的方法内涵的案例。
有一位智者,某一天,他向三个徒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仨说说,怎样才能让猫吃辣椒?”
大徒弟自告奋勇地先说:“那还不容易,我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
智者摆了摆手说:“你这是霸王硬上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二徒弟沾沾自喜地说:“我找一条鱼,在鱼上面涂上辣椒,猫就会将鱼和辣椒一起吃下去。”
智者笑笑说:“这只猫,以后不仅不吃辣椒了,连鱼也不吃了。你这方法不能长久啊。”
三徒弟沉默了会说:“我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
智者也不赞成这种办法。
徒弟们面面相觑,一起问:“智者,那您怎么让猫吃辣椒呢?”
智者笑着说:“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
让猫吃辣椒,的确是件难事。智者和他的三位徒弟,给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平心而论,智者的三位徒弟,采取的是常规方法,而智者则用了策略。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那是因为我们总有好奇心,永远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找捷径是人的智慧天性。很多人,都希望升职也可以有捷径可寻。的确,升职有捷径。但这需要你有谋略。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巧妇也能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可以去寻找,但不能等火灭了。很多人寄希望于老板的赏识,而实际上你要寄希望于自己,发现并创造破格提拔的机会。
所谓破格提拔,就是说你不具备提拔的条件,但是你具有某项特殊才能,或者你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因而获得了非常规的升迁机会。中国人喜欢论资排辈,但中国人也喜欢变通。你看,我们在规定人事升迁的章程时,总会罗列出一大堆的条件来,但结尾往往会有一句“原则上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一句“原则上”就是为变通预留空间。
从我的职业经验来看,破格提拔,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第二种,你遇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老板;第三种,你是老板的心腹。
先说第一种情况。如果你所供职的公司,还属于初创阶段,人才稀缺,此时,你会有大把的机会获得升迁;或者你所在的公司,业务上进行重大调整,业务规模扩张必然带来大量升职机遇,这就是非常之时,用非常这人。这样的升职机会,主要看你的眼光是否独到,是否选择了一个具有成长空间的公司。相较之下,一个成熟的公司,往往制度完善,业务稳定,人才缺口少,提供的升职机会就少很多。
再说第二种情况。如果你遇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老板,那我要恭喜你,这是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的奢望。古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老板,往往更看重你的能力,有魄力提拔新人,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和这样的老板相处,你会时时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因为,他能从芸芸众生中挑选出你,如果你辜负他的期望,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你降职。但是,无论你有多大的压力,遇到一个知人善任的伯乐,总是你一辈子的福气,因为,你总能学到很多其他老板无法给予你的东西。
回溯历史,那些取得大功业、大成就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遇到赏识他的老板。汉武帝和刘备就是这样的“老板”。
汉武帝是敢于破格提拔人才的楷模。比如,地方官吏出身的汲黯和韩安国,被他提拔为朝廷的一品大员;出身贫寒甚至砍柴为生的朱买臣和主父偃,获得重用;家奴出身的卫青,成为汉朝击败匈奴的大将军……汉武帝时群星荟萃,他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与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刘备和汉武帝相比,也毫不逊色。三顾茅庐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时,他已47岁,而诸葛亮不过27岁,此时,刘备是左将军官衔,而诸葛亮不过一介平民,能够礼贤下士,谦卑地去请一位晚辈,这可不是一般老板能做到的。还有一次,定军山一战,黄忠临阵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当时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提拔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齐名。这种用人魄力,的确不同寻常。
当然,这种慧眼识人才的老板,毕竟罕见。如果你想获得这样的提拔机会,你一要判断是否遇到了一个英明的老板;二要自知,你确实具备干大事的能力。
再来说说第三种情况。
有人说:“赵老师,成为老板的心腹,这事我可做不来。再说,你这不是教我阿谀奉承吗?”我觉得,很多事情,不能用单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老板也是如此。一般而言,在一个企业中,最吸引老板注意力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能力强、业绩好的员工;另一类则是业绩差的员工。业绩差的员工是被淘汰的对象,而业绩好的员工,毕竟有限。试问,你有自己独特的才能,但是却不能被老板注意到,你何时才能出头呢?
道理很简单,老板熟悉的员工,容易有提拔机会;老板的心腹,容易有破格提拔的机会。既然想升职,为什么不想想办法让老板注意到你呢?其实,别看我们天天讲任人唯才,很多情况下,一个人与老板的亲疏远近,往往决定了能不能被重用。因为,人们对一个熟悉的人,往往能信任、放心;而一个陌生的人,人们自然会产生抵触和戒备心理。所以,不要埋怨老板用人采取双重标准,提拔与被提拔,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提了,真是不幸哦!”这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得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儿呢?”
“那她可就好命了。”妇人满脸笑容:“他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这是我们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妇人的想法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对媳妇是一套标准,对女儿是另一套标准。很多升职无望的年轻人抱怨连连,其实,现实的逻辑就是这样,它有它的合理性。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是啊,既然怕,对很多事,你就不能太认真。
人都有两面性,你不能太认真,也不能不认真。成为老板的心腹,你要把握好一个度。这就是,公私要兼顾。你和老板的私交好,不代表你就能怠慢工作。你和老板的私交,这是小局;而在老板那里,还有个大局——公司利益。一个优秀的人,就是平衡私利与大局的高手。成为老板心腹,很多人可能曲解为逢迎老板,揣摩上意。大家都很熟悉和珅这个人,你看他对乾隆的心思,揣摩得极其到位,但是这个人太贪心,只有私心,没有公德。乾隆这个老板,对他是很满意的,但是乾隆一死,他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和珅的问题就在于:他做任何事,都从私利出发,贪婪至极,完全不顾及大清帝国这个“企业”的大局利益,所以,老板一倒,他就完了。
我们都只是职业经理人,切忌贪婪成性,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有个观点:“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诚哉斯言。当你得势时不要飞扬跋扈、厚此薄彼,那些遭人忌恨的人,有几个不是做人上出了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过度地坚持原则。海瑞是中国古代清官中的楷模。你看他做什么事情,都考虑大明朝这个“公司”的大局,常常忘记了照顾一下大老板——皇帝的个人需要。结果名声很大,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水至清则无鱼,职场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变通处理,其中的分寸就在于:既不可失了公心,也不可没有私心。
我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这些年,破格提拔过很多下属。对于我欣赏的下属,我破格提拔他们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获得大老板的认可。我想破格提拔一个人,就会首先让我的上司,也就是大老板注意到这个人,并且相信这个人的能力;
第二步,对下属进行心理预热。一般情况下,我会提前跟所有下属讲,“公司准备提拔一个干部”,同时,要设定规则。这样,无论最终提拔谁,大家在心里都认为是“应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