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7300000022

第22章 X

消息

“消息”这一口头常用词语,最早见于《周易》,书中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一语。意思是说天之寒暑往来,地之山谷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生而灭,由灭而生,故“消息”的本义原为生灭盛衰之意。

《隋唐嘉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魏征问唐太宗:

“人言陛下欲幸华山,在外悉装了,而意不行,因何有此消息?”太宗笑答,“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这里使用的“消息”一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含义,即告之音信。蔡琐《悲愤诗》中,也有“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也是同一个意思。

相思

“相思”即想念,多指男女互相爱慕之情。李子仪的《卜算子》词中,就有这么两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关于俗语“相思”的来历,还得从晋代千宝所著《搜神记》中一则爱情故事谈起。

战国时,宋国有个叫韩凭的书生,在宋康王手下做官。他的妻子何氏,年轻貌美,温柔贤慧。两人自幼青梅竹马,兄妹相称。天长日久,岁月传情,两人终于三拜九叩,结为恩爱夫妻。婚后,韩凭越发勤奋苦读,文韬武略,无一不晓,无一不精。终于在廿六岁那年被人荐入朝内从政。丈夫春风得意,何氏更是高兴万分。

却说有一天,几个派头十足的差人,驾车来到韩凭家里,进门便扯出块玉片,高声宣嚷道:“大王有旨,传何氏即刻起身进宫;韩凭从政有功,晋升为大夫!”说完,那几个人未等夫妻挥泪泣别,硬把何氏抬上马车扬长而去。

原来,那宋康王是个无道昏君,贪恋美色,常派心腹人到处打探美女,弄来供他淫乱。何氏的才貌,他早巳垂涎三尺,急不可耐地要占为已有。

妻子被抢之后,韩凭狂饮烈酒浇愁,发疯似地大哭大叫:“苍天哪,你开眼者!当今国君如此荒淫无道,神该执法呀!”这话很快传到了康王的耳朵里,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杀害他,于是将韩凭囚禁起来,罚他苦刑。韩凭受不了侮辱与虐待,愤然自尽。

何氏得知丈夫惨死的噩耗,心如刀绞。她觉得只有一死才对得起自己那可怜的郎君。

有一天,何氏登上高台,乘左右不备,投台自尽。验尸的时候,人们在何氏的腰带里发现了几行遗迹,上面有这么一段文字:“臣妾苟且活着只有益大王,唯有一死才有益于自己。韩郎与我生不能如愿,死后乞大王恩赐,将我们夫妻尸骨合冢一起。”

康王对何氏之死十分愤怒,他命人故意将何氏与韩凭的墓各葬一方,谁料过了一夜,便有两颗梓木生长在何氏与韩凭墓的两端。十天后,梓木长大盈抱,弯曲相就,根交于下,枝缠于上。还有两只雌雄鸳鸯栖宿在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声音动人垂泪。

宋国善良百姓对韩凭和何氏之死非常同情,并把这两颗树命名为相思树。“相思”一语,由此而起,沿用至今。

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两首歌谣。歌曰:“南山有鸟,北山怅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康王。”

小姐

“小姐”一语,是对未婚女子的称呼。在大陆上早巳绝迹了,不过在港台还很普遍。对未婚女子都可以称小姐,而且含有尊敬的意思。然而小姐的称呼最早却是对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子而言的。

“小姐”的称呼最初起于宋代王宫,用来称呼官婢的。据宋代史料记载,当时被称为小姐的还有侍姬、艺人和妓女。

北宋钱惟演在他的《玉堂逢辰录 荣王宫火》中,记载了当时人们称一个“掌茶酒官人”的女子为韩小姐的事情。这位小姐是荣王宫中的使女,南宋马纯的《陶朱新录》记陈彦修侍姬,岳柯的《捏史》记洪恭妾,都称为小姐。

至于艺人、妓女被称为小姐的,则见于南宋洪迈的《夷坚志》,里面有这样两个小故事:一个叫传九的,喜欢交游,与一个被称为“林小姐”的卖艺女子亲密,两人相约私奔,没有成功,共缢而死。

另一个故事是:南宋建康的一个妓女,死后又复活了,嫁给一个叫警五的为妻,后来被一个老道拿剑把她赶走了,并说:“此建康娼女,杨小姐也。”

到了元代,“小姐”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王实甫《西厢记》中有“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至明朝,由于有人在诗中写过“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来”的句子,从而“小姐”被移作深闺女子的专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小姐”更是随处可见。清末以后,“小姐”的称谓又从贵族豪门逐渐传到了民间。

学问

“学”与“问”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种学习方式。王充说:“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只有好学爱问,你才能有“学问”。

关于“学问”这一俗语的起源,还得从《列女传》中的一则故事谈起——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宁戚的学者,想求见于齐桓公而不得。一次,他趁齐桓公外出之机,击牛角而歌。

宰相管仲前去寻问究竟,宁戚却只吟了一句“浩浩乎白水”的诗句。管仲听后不解其意,一连五天没有上朝。后来,他请教于地位卑微的妾婧,才解开了这句诗意,从而使齐桓公得到一个得力的辅僚。事实说明,人微未必学浅。有的人,对胜于自己者可以问,自以为不如己者就不屑于问了。其实,从来的贤者学士,都认为“不能问者,学必不进”,欲学必问,学贵多问。“入泽问渔夫,进山问樵子”就是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唐代诗人杜牧说过,“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做学问不能走马观花,要追根求源,弄清来龙去脉,求得真知。

那么,“学问”一语,为何“问”应在“学”之下呢?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爱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能够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之下。”

清人魏际瑞在《伯子文集》中也说过:“有疑要思,到上下四旁寻路不出,然后可问,受过困惑,闻言则迎刃而解。”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是思索不解而后问,切不可一遇疑点,不加思索就去问别人。

先生

如果说,有哪一种称谓具有异乎寻常的判断价值的话,那么,这就是“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像的。

《论语·为政》云:“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

《孟子》云:“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指的是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先生又是对有德行的的长辈称呼,如《国策》云:“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

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

“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如今称教师为先生,本出于此。

辛亥革命后,在交际场中彼此见面时,对年老者也称“先生”。如今,港澳同胞、华侨人士,对女辈的丈夫亦称“先生”,以示尊敬。

总之,凡是年老而品德、骨气、学识和功业无可非议者,仍可以先生称之。

行李

所谓“行李”,一般乃是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物、铺盖等物。在运输部门,则指凭客车票托运的物品。

“行李”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外交使节,但这个“李”字当时解作人物,并不是指物件,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云:“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周语》中也有“行李可以节逆之”,就是明证。

把“李”作为实物称呼,大约始于晚唐时期。舒元褒曾说过,元和、长庆年间,赴任中丞的行李不过半坊。可见那个时候已经有“行李”这种叫法了。

吸血鬼

一提“吸血鬼”,人们都认为这是神话故事中的虚构,不仅中国古典神话中有“吸血鬼”的描述,而且世界各地都有“吸血鬼”的说法。早在1930年,加拿大的卢格希就饰演过吸血鬼,钱尼曾于1948年扮演过吸人血的“狼”人加拿大一位名叫多尔芬的教授,对“吸血鬼”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了它的来历。他认为,“吸血鬼”实际上是一种叫做“卜淋症”的疾病。人们患上这种病之后,被阳光晒后,或吃了大蒜,面部就会逐渐变得奇形怪状,而且必须昼伏夜行。治疗这种病,只有打一种针剂,刺激血液增加红血素,但在古代,没有这种医疗技术,患者只好饮用大量的鲜血。这就是“吸血鬼”一语的来源。

徐娘半老

我们读古典小说或历史传奇时以及看古装戏时,时常以看到听到“徐娘半老”这一词语。那么,这句俗语中的“徐娘”指的是谁?“半老”又蕴含什么意思?

要弄清这两点,还得从一位皇帝的妃子谈起——

据《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记载:

自朝梁元帝有个妃子名叫徐昭佩。她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花枝招展,风流得很。据野史记载:她每日描眉打鬓,卖弄风骚,极不得体。于是,文人笔下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

关于徐娘自作多情的风骚,正史上只作了极为简单的记载。南宋有个叫陈与义的诗人,是河南洛阳人,曾当过副宰相(即参知政事),他写的五言律诗《道中寒食》、《晚步》很有名,他还写过一首名叫《书怀》的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开窗逢一笑,未见徐娘老。”可见,旧时封建文人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徐娘”。

后来,人们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纪不轻却还精心打扮的风流女人。当然,不能绝对地,把“徐娘半老”看成是一句尽含贬义的俗语。

信口雌黄

人们常用“信口雌黄”这句俗语比喻不问事实,轻下诊断,它与“信口开河”不同,后者为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那还得从一本名叫《梦溪笔谈》的书谈起。

在我国的北宋年间,有位学者名叫沈括,他写了一部长达二十六卷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气像,厉法、数学、地质、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医学等等。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俗语“信口雌黄”就出于此书。

雌黄,又称鸡冠石,黄色。在古代,雌黄是文人用以改正错别字的颜料。

改正错别字,是书写中不可避免的。在竹简木简的时代,文人用刀笔刮削竹木改字,故有刀笔吏之称。使用纸张以后,刮、洗容易损坏纸张,用纸粘贴,容易脱落,甩粉涂抹,又盖不住浓墨。可是,如果用雌黄来涂,会使字迹全无,其色又与古人常用的黄纸相近,再说,雌黄又有毒性,能杀菌,灭虫、防蛀。

由于“雌黄”有这么一个作用,于是古人形容某些人随口更改言论,像用雌黄改错别字一样,也创造了“信口雌黄”这么一个词语,或称“口中雌黄”。如《晋书·王衍传》:“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心坚石穿

平时,我们常常会用“心坚石穿”这么一句俗语来说明有决心,有耐性,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困难就可克服,理想就能实现。

这句俗语出自一个古代故事——

据说古时候有个姓傅的,他很喜欢道法。有一天他到焦山去找太极老君学道,太极老君给他一个木椎子,叫他把一个石盘钻通。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石盘终于被他钻通了。他因此得道,成了神仙。宋朝江邻几的《杂志》中引了封特卿的一首名叫《离别难》的诗,其中就有这么两句:“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就是出自上述神话故事。

喜上眉梢

我国民间历来把喜鹊视作吉祥鸟。如果恰好有一对喜鹊飞到大门口或树梢头,便被作为双喜临门、“喜上楣梢”的佳兆。常见的“喜上眉梢”是“喜上楣梢”的笔误。

“楣”,是门框上的横木,门楣在我国民间,一般作“门第”解。过去官绅人家的大门,以高大为贵。做了官,发了财,便要把大门造得比平民百姓家的高大,以炫耀于乡里。“喜上楣梢”便是从这种心理要求出发而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吉祥颂词,通常作为喜事到了大门口的意思。

那么,“喜上楣梢”又怎么变成了“喜上眉梢”的呢?原来,它是受了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

旧时,木版年画常在画上题一、二句讨口采的话作为标题,以满足读者的心理愿望。民间画工由于大都文化水平较低,画上颇多谐音错字,有时由于避讳、习俗等影响,有意把一些字的偏旁去掉,通俗而讨口采的“喜上眉梢”便因此而流传开了,并成了一句口头俗语。

雪里送炭

洛阳才子吕蒙正,自幼丧父,只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纺花织布糊口,家里缺吃少穿没柴烧,日子过得很清苦。

有一天,村里赵财主家刚拉过煤,在街上撒下了星星点点的碎煤。吕蒙正路过这里,便回家拿了把笤帚,想扫起来拿回家烧火。赵财主看见了,硬说吕蒙正偷了他家的煤。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吕蒙正劈头盖脑打了一顿,还抢走了他的篮子。

村里有个叫刘海的小伙子,家墅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穷得吊起铁锅当钟敲。他给赵财主家当长工,还能混个半饱哩!他很同情吕家母子俩,看到吕蒙正为扫煤被打得鼻青眼肿,便用自己当牛傲马换来的点滴积蓄,今日一升米,明日一担煤地资助吕家。吕家母子非常感谢,总是絮叨刘海的好处。

吕蒙正十三岁那年,洛阳遭了旱灾。一直到除夕那天,母子俩才拉着讨饭棍回来。夜里,有钱人家都在喝酒吃肉熬年哩,可是,吕家的灶火已经一冬天没冒烟了。眼看母子二人就要冻僵饿死了,吕母愁眉苦脸地坐在纺花车前,流着泪对吕蒙正说:“孩子,人家在过年,咱家在纺棉,纺车转到哪一天,咱能过上年!”吕蒙正虽然年龄小,却是个有心思、有志气的人。他给母亲擦着泪说,“娘啊!他过他的年,咱纺咱的棉,有朝一日得了第,一天一个年。”他们刚说完这话,只见刘海担着米面和煤炭,冒着大雪,又给他家送来了。吕家母子看着衣衫褴搂的刘海,感激万分。吕蒙正流着泪,从被子上撕下一块补钉布?在破布上写道:

人生之路何蹉跎,

世事更比浮云薄;

富贵易助银千两,

贫穷难借米升合;

雪里送炭第子少,

锦上添花小人多;

涌泉相报滴水恩,

刘海恩重似江河。

写罢,送给了刘海。

后来,吕蒙正中了状元。刘海呢?虽然成了家,日子过得仍然十分贫寒。他仍然离乡背井,出外打长工。吕蒙正得中了状元,名扬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不少乡亲邻里对刘海说;“你当初雪里送炭,救过他吕家母子的命,如今你不会找找他?”那个姓赵的财主说的就更酸了:“去吧!就是不给个金骡子银马,也总会给你点好处吧!”刘海是条硬汉子,穷得有骨气,从来不愿在别人下巴底下求涎水,一听这话,便火冒三丈地说:“施恩图报非君子,当初我救他们,只是想着他孤儿寡母怪可怜的,可没想别的啥!”所以,刘海每日照样在外当长工!家小照样在家吃糠咽菜。

刘海在外打了一年长工。除夕之夜他顶风冒雪回家了。刚到家门口、猛地吃了一惊:草屋也不见了,新盖了一所齐齐整整的四合大院!刘海哪里敢进,站在门口愣了神。

这时,他又想起吕蒙正写的“世事更比浮云薄”的诗句,心里很不是味:老婆、孩子连间草屋也保不住,如今不知流落在哪里了?想到这里,忍不住大放悲声痛哭起来。这一哭,他老婆从院子里走了出来。这可把刘海弄懵了,他急忙问妻子是咋回事儿?妻子才把事情的原委述说了一遍。

原来,刘海出门以后,正好吕蒙正到洛阳巡察灾情。到刘海家里一看,穷成那个样子,便派人给刘海家盖了一所院子。置了田地,还留了三百两银子。

“雪里送炭”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

提起“新官上任三把火”,还要从诸葛孔明初出茅庐,刘备拜其为军师,连烧了三把大火说起。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孔明先生将羽毛扇一摇,熊熊大火漫山遍野,烧得夏侯惇十万大军只剩下九十六兵卒。

第二次火烧新野。孔明先生羽扇一摇,熊熊烈火烧遍新野,张辽十万大军被烧得焦头烂额,死的死,亡的亡,全军覆没。

第三次赤壁之战。孔明先生登七星坛借东风,羽扇一摇,火烧曹营百万兵。民谣有“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百万兵”。结果,百万曹兵败走。

孔明出山的第一年连用三次火攻。因此,留传到今天有句俗语叫“新官上任三把火”。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说到“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这句歇后语,还得从三国前谈起——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互吞互夺。割据西凉的马腾为曹操所杀,其子马超起兵为父报仇,率军十万进攻曹操,连破长安、潼关。曹操急调大军迎战,双方在渭口一带对阵。

渭口一带全是沙土,质地松散,加上马军不断袭扰,曹操三军筑不起寨墙,曹操为此十分焦虑。一夜北风大作,天气严寒,曹操下令兵士往沙土上浇水筑城,土墙随筑随冻,乃至天明,一座冰冻的土营垒屹立在马军阵前。马超闻报大惊,心想趁土城初立之时攻破曹操营寨。想到这里,他便调集军队,鸣鼓而进。曹操带领一员大将来到营前,扬鞭呼马超出阵答话。马超挺枪催马而出。一见曹操,恨不得一下擒拿过来。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曹操一见马超如此盛怒,便说:“你这小子,欺老夫立不了营寨,如今我一夜筑成,你何不趁早降我,否则饶不了你这条狗命!”

马超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催动坐骑要捉拿杀父的仇人。忽见曹操背后一员骁将,手提钢刀勒马而立,虎目圆睁,威风凛凛,一脸的杀气,不觉有些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他素闻曹操有一名虎将许褚,心中猜疑是此人,便勒马扬鞭问曹操:“贼子,我听说你军中有虎侯,此人在哪里?”

“我就是!”曹操身后的猛将一声大叫,马超不禁一震,无心交战,便转马收兵回营而去。

再说,许褚性情焦躁,一见马超要走,便对曹操说:“丞相,来日一定拿获马超。”曹操回顾众将说:“马超有吕布之勇,万万不可轻敌!”

曹操这么一说,许褚更按捺不住,拍马舞刀追杀马超去了。马超忽听背后有马铃响,便转回头来与许褚决战。二人一来一往,足足斗了一百多个回合。直斗得战马困乏,汗水淋淋。于是各回军中换了战马,又来交战。

双方越战越勇,越斗越酣,又是一百多个回合,胜负难分。军士都看得眼花缭乱。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了盔甲,露出一身疙疙瘩瘩的筋肉,赤膊提刀,翻身上马,再来同马超决斗。双方的将士们倒抽一口冷气,惊得呆若木鸡。阵地上刀光枪影,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许褚斗起威风,一刀砍向马超。马超灵巧地闪过,挺枪朝许褚心窝刺去。许褚扔掉大刀顺势把枪挟住,两个便在马上奋力夺枪。

许褚力大,只听一声响,折断了枪杆,两人各拿半截枪在马上乱打。曹操怕许褚有失,下令将士出阵夹攻马超。马军两翼的骑兵也冲杀过来,两军混战一场,各自收兵。

马超回营对众将土们说:“我身经百战,从未见过像许褚这样的虎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虎痴’啊!”

许褚赤膊上阵的故事便是这个歇后语的来源。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性别问题

    性别问题

    本书准备在借鉴西方性别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述了性别问题在中国的表现以及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问题,尝试阐明本人对性别问题的一些看法。本书的主要资料来自一个小样本(共162人)的口述史。这一样本以都市女性为主,也有少量的男性和农村女性。由于样本规模较小,这一研究只具有探索性研究的意义,并无推论确定目标总体的价值。
  • 金羊毛的寻找者

    金羊毛的寻找者

    本书收集了78篇研究人类学这一课题的文章,且内容都只涉及我国本土民俗文化,如《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茶艺美学论》、《论镇物与祥物》、《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注重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而辛苦获得,因此,不似其他有些研究课题,书斋气十足。
  •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当代]学习理论流派发展与教育论著选读

    [当代]学习理论流派发展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半善半恶之遇卿真假

    半善半恶之遇卿真假

    一个画着半张脸是天使半张脸是恶魔的女孩,在某一天被世上大部分人称为恶人,没有人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样,有人说她生得十分丑陋,也有人说她生的十分美丽,更有人说她生如恶魔,心狠手辣。一个被称为世间大善人的徒弟。为了寻找他的师傅死亡的原因。在历经磨难的过程中,与一些有缘人相识,去寻找那要通过49道关卡的玲珑血镜,只为揭开真相的面纱。
  • 基金致富

    基金致富

    本书采用迥异的阐述风格,紧密结合当前的大市趋势和演变状况,从应对震荡市入手,为大家准备一套好的思路来挑选优秀基金,并从新的基金攻势开始,深刻认识基金,使基金投资者充分掌握市场应对技巧,加息也罢、调整也罢,保持投资收益的常青不衰才是实实在在的。
  • 惧内

    惧内

    大周女子清贵,由其以褚氏一族为甚。宏元元年,褚氏生女褚清君,少聪颖纯善知书达礼,时人初异之,后倾赞不已,其族甚喜。然则其体弱多病,久不归京长居山中静养,此令人叹息。宏元十四年圣赐婚于六皇子,举朝皆惊。盖因六皇子幼时顽劣不受教,后腹中草莽性情纨绔难成大气。却因帝后甚为溺爱,故虽为中宫嫡次子,却无人说教。此番赐婚不禁令人瞠目结舌,皆为褚清君叹息。居于深山却见识非短,天之骄子却不成气候。圣旨、红线或是缘份……此般婚姻却是如人饮水,需要细细品来。
  • 我的体内有只鲲

    我的体内有只鲲

    在太清界,人们依靠仙种修炼。世上存在无数仙种,它们拥有独特的力量。或是操控日月、或是翻江倒海。最强大的仙种,甚至可以沟通六道轮回,化身世界意志!然而牧扬的体内没有仙种,注定此生与仙道无缘。牧扬:但是我的体内有只鲲!开局一只鲲,无敌全靠吞!
  • 斗破苍穹之征程

    斗破苍穹之征程

    一直喜欢斗破,喜欢里面的人物,希望能去到那里来一场纵横之旅。
  • 掌故演义

    掌故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意魔魂

    剑意魔魂

    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被一个捡破烂的老人抚养长大。他6岁时进入大学,18岁时读了4000本书。这是属于贵族和强者的盛世,充斥着强横的魔法元素,霸道的嗜血战魂,天价的稀有武器……以及世界大战的阴影。而他,却一无所有。他被命运席卷,进入了帝国权力斗争的中心,与阴谋与死亡相伴。超人的意志和智慧,是他唯一的凭借。风暴就要降临,横扫一切,令无数强者战栗臣服。只有他在风暴中挺立,向黑暗拔出了长剑。
  • 曾经也爱过吧

    曾经也爱过吧

    顾曦曾经对爱情的向往被江泽全部打碎了既然都破碎了,那干脆就不要了
  • 极品女婿大神医

    极品女婿大神医

    青衣药门有三条死规,一:弟子三十岁前不得独自行医。二:穷不收富多收。三:传男不传女。李默自小被一老道士收养,学医,修炼,二十多年后下山,来到繁华都市结婚育子。妻子背叛,事业低谷,人生转折点在三十之后。
  • 公主请翻牌

    公主请翻牌

    巫族后人一朝睁眼,灵魂穿越到女尊时代,身份尊贵的公主,也有着别人羡慕嫉妒她却避之不及的十位美绝人寰的“夫”,话说这里的男子沉稳内敛,以妻主为天,中规中矩,很青涩,每每都是把自己洗干净等着妻主来宠幸,可为何到她这里就变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