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7300000023

第23章 Y

月老

人们常将为男婚女嫁牵线搭桥的媒人称为“月老”。

这一流传至今的俗语是怎么来的呢?它出自一个带点儿迷信色彩的传说。

据唐朝李复言的《续幽怪录》所记:

有一位名叫韦固的青年,路过宋城南店,见一须发如雪的老人正在倚着背囊对月翻书。韦固走近老人身边,俯身窥视,却一个字也认不得,于是拱手施礼,好奇地问:“老伯,这是什么书呀?”老人微微一笑,回道:“我这书是五百年前的婚牍,又名婚姻薄,记载着天下少男少女的姓氏与眷属。”老人指了指背囊,又接着说:“这里面装的,全是拴系人间夫妇的红绳,用以连接男女双方姻缘的。此绳一系,无论是亲是仇,是近是远,谁也逃避不了这婚姻安排。”那专管人间婚事的神仙,见书生韦固瞠惑不解,便翻了翻书,然后对韦固说:“你韦固的婚配,这书上也写得一清二楚,红绳的另一端,早巳系在此店北面的陈婆女脚上了。”韦固当时一笑置之,拱手而去。

十四年后,韦固娶得相州刺吏王泰的女儿为妻,婚后得知,王泰之女正是陈婆之女过继给王泰的。所以,后来人们就把“月下老人”或“月老”作为媒人的代称,宋城城宰亲笔题匾将南店改为“定婚店”,以记此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著名藏书家丁松生,据此传说在西湖白云庵建造了月老祠堂,祠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两旁是一副对联,说出了月老的心愿。联云:

愿天下有情人都结成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可惜的是,这座在全国绝无仅有的月老祠,因兵荒马乱,早巳倾圮了,真乃憾事矣!

舆论

“舆论”这一词语的含义,泛指大众言论。《晋书·王沉传》中有这样的话:“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舆论”一语即由“舆人之沦”简缩而成。

相传汉武帝曾兴师动众地登泰山封禅,藉以利用神权惑众。他上山乘坐一顶黄缎大轿,鸣锣开道,前呼后拥。轿夫抬着沉甸甸的大桥,一步一爬地在那蜿蜒曲拆,坎坷狭窄的山道上行走,加上一些如狼似虎的官员呼呼喝喝,轿夫们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呼呼,而皇帝老子坐在轿子里却舒舒服服。

轿夫们在羊肠小道上爬行,又累又饥,他们便边走边谈起来了。谈到老百姓太苦了,连吃饭都吃不上。汉武帝坐在轿子里听到轿夫的谈论,才知道一些民间的疾苦。因此,汉武帝在泰山“筑坛祭天,辟基祭地”回到朝廷后,便派人外出巡视民情,并且改革了一些弊政。

在我国古代,称轿子为“舆”,轿夫也称舆人,为国家办事而地位低微的卑卒也叫舆人。舆人是那时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言论一般可作为劳苦大众的心声来对待。因此,舆人的议论便演化成了“舆论”这一词语。

摇钱树

“摇钱树”是个俗语。

据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摇钱树》记载,在我国北方,民间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每逢大年三十夜晚,全家未吃守岁酒、团圆饭前,先用大龙盆装满锅头上的饭,饭上布满了红枣、黑枣和豆类,盆中插一枝松枝和柏枝,然后把花生、白果咬开口,夹在松柏枝上,还挂上一串黄元纸、锡箔纸合做的钱串儿和元宝锭儿——这就是聚宝盆上的“摇钱树”,以求财源广进。后人便把赖以挣钱的人或技术、物件,喻为“摇钱树”,久而久之便成了句口头俗语。

那么,这种民间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摇钱树”是传说中的一种宝树,据说用手摇动,即可落下许多钱来。那样,“摇钱树”是何等形像呢?从四川省东汉崖墓中出土的一件陶制艺术品展现了它的形像。

这件陶制品全称为“飞羊乘人钱树座”。全身可分四层,最上层为身有双翼的飞羊,背上骑着两个手执鲜花的人。古时,羊即称祥,汉代人认为羊是善良吉祥之物。当时,人们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主观臆造了一个神仙世界,认为神灵在天,灵魂不灭。因此,飞羊乘人,即是一种吉祥升天的幻想。飞羊下面是神兽。最底层是双龙衔璧。而第三层,便是摇钱树。

在这件艺术品上,一棵摇钱树弯曲向上,树上果实累累。这果实便是钱币。钱树下站着数人,有的以棍击钱,有的在拾钱,有的正在把钱挑走。这些人都不穿上衣,正是“赤膊上阵”。这些人物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可见,在汉代就已盛行“摇钱树”的浪漫幻想,并一代代地相传下来。

应声虫

“应声虫”是二句蕴含讽刺的俗语,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世界上并无此物。然而,古人所著的野史笔记却绘声绘色地说确有此虫,可谓奇怪笔墨。

宋朝陈正敏《遁斋闲览》载:杨勔(音免)中年得了一种怪病,每讲一句话,肚子里都有一种细小的声音学舌。几年之后,声音越来越大。有一个道士知道了,说这就是应声虫。如果不治好,还会传染给妻子。

怎么治呢?办法是读《本草》,读到那一种药应声虫不敢应,就服用那种药。杨勔照此办理,读到“雷丸”,肚里的虫就不作声。于是吃了几粒“雷丸”,病果然好了。陈正敏还说,他有一次到福建省的长汀,遇见一个乞丐,也得了这种怪毛病,好多人围着那乞丐瞧热闹。陈正敏教他服雷丸可以治好。那乞丐却说:“我没有别的本事可以招来过往行人,就靠这天生的本事——借肚子里的应声虫逗乐,以收点赏钱来求得衣食。”竟不肯医治。

无独有偶。唐朝张鷟(音浊)《朝野佥载》也讲到:

洛州有一个读书人得“应病”,讲什么话,喉里就有东西答应。求治于名医张文仲,那郎中也叫他读《本草》,把应声虫害怕的药合成药丸服食,把病治好了。

上述种种,当然都不过是马路新闻,肯定没有其事的。但是,“应声虫”讨人嫌,这却是事实。

一窝蜂

人们在口头上常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一齐说话或行动加以形容,管叫这种情势为“一窝蜂”。

说起俗语“一窝蜂”,它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当时,有一股起义农民队伍的领袖人物叫张迂,他的的绰号就叫“一窝蜂”。我国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在他所写的《入蜀记》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建炎中,‘大盗’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那时,宋高宗赵构昏庸无道,备受民族战争及阶级剥削压迫之苦的百姓,灾难深重。

“一窝蜂”这个绰号,大有一触即发,揭竿蜂拥而起的气势。

到了明朝,就有人用“一窝蜂”来比喻人多声杂的情景。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神话小说《西游记》问世。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写道:“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这里的“一窝蜂”,系比喻人众声杂,如群蜂一拥而前。

一鳞半爪

人们常用“一鳞半爪”(或一鳞一爪)这句俗语来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它出自清代学者赵执信所著《谈龙录》中一段“三友论诗”的故事: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一次与大名士王士祯及赵执信在一起讨论诗歌。洪昇说:“诗,好比天上的龙,首尾鳞爪无一不备,方是龙。”认为作诗应当讲究章法,务求完整。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领袖,主张“神韵说”,他听了洪昇发表的见解后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认为诗像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叱咤云中,露出一鳞一爪罢了,岂能看到它的整个身体呢?贤兄适才所云,乃雕塑绘画匠人之工夫也。”

他的外甥女婿赵执信接着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说:“晚生以为,神龙的屈伸变化虽然只露一鳞半爪,而其首尾鳞爪仍宛然存在。如果把仅仅看到的一鳞半爪说成是龙,雕匠画师是不会同意的。所以我认为,心目中有了首尾鳞爪齐全的神龙,才能雕画出见首不见尾,或露一鳞半爪的神龙!”

这三位文坛名士中,洪昇强调了描写的完整性;王士祯则强调了描写的精粹什,各执一端,独有才子赵执信把二者辩正地统一起来了。

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原是一句称赞某人射箭技术很高明的成语,后经人们引申,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收到两种效果,便逐渐演化成了一句口头俗语。

据《北史·长孙晟传》中记载:

长孙晟善于骑马射箭,武艺高超。有一次,他奉命彼派到西北访问突厥族。在这次访问期间,他曾应邀与突厥王摄图共同去打猎。

在行猎中,有两只雕在天空中争夺一块肉,摄图便将两支箭交给长孙晟,请他把雕射下。长孙晟接过箭,正当两只雕同时叼住那块肉,相互拚命撕抢时,长孙晟弯弓劲射,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嗖”的一声,两只雕便被箭穿串,一齐应声落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是位能文能武的大才,他在一首名为《遣兴》的诗中,也曾写道,“壮年一箭落双雕,野饷如今撷药苗。”

这句俗语在使用中,往往放在带争取性的语言环境中,这就和“一举两得”略有不同。比如:“我们的目的是一箭双雕。既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又可赢得准备主攻的时间。”倘改用“一举两得”,语意就过轻了。

一孔之见

人们称狭隘的见解为“一孔之见”。它出自东汉荀悦的《申鉴·时事》,故事的大意是说,一个捕鸟人布下了罗网,等待着飞鸟来临。过了一会,他捕获了一只鸟。捕鸟人收网一看,原来鸟被缚在一只网眼里。于是,他想:要那么多网眼干什么?以后他做了一张只有一个孔眼的网,放在原地等侯鸟儿投网,可是再也没有捕到一只鸟。

自有这个典故以来,“一孔之见”便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具有片面观点的人。

还有些老夫子考证说,这句俗语最早出于《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余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反,同“返”。涂,同“途”。所以后来称狭隘的见解为“一孔之见”。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而得到两种好处,用俗语说叫做“一举两得”。

它出自《战国策》中的一个故事——

有两只老虎在山下争吃一个已经死去的人,相互扑击着,撕咬着。有位名叫管庄子的年轻人见此情景,立即飞奔过去,举起短刀,准备杀掉老虎。站在一旁的邻人管与看见了,一把拉住他,说:

“你这样鲁莽干嘛?老虎是猛兽,现在两只猛兽在争夺那踏在它们脚底下的死人,它们会不顾死活地斗下去的。结果,小的一定会死去,大的也会受伤。那时候,你无须费多大的气力,就可以用短刀将大虎刺死,连小虎一块背回家去,那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一窍不通

从前,有位望子成龙的土财主,慕名请来一位老学究教家馆。

不料,半年来到,那老学究就对土财主说:“敬禀乡贤,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告辞了。”

那土财主听说宝贝儿子有了学问,乐得手舞足蹈,忙设宴为先生饯行,酒过三巡,那土财主笑问:“老先生,我儿子的文章如何?”那学究放下酒杯,诙谐地说:“高山鼓响,闻声百里!”

土财主一听,乐得合不拢嘴。过了片刻,那土财主又捋须相问:“那在经史子集方面,吾儿也通了吧?”

老学究佯佯一笑,揶揄道:“令郎天资聪慧,七窍巳通六窍!”土财主一听,更是乐得眉飞色舞,连连举杯向先生敬酒致谢。

送走教书先生之后,土财主连夜乘轿赶到县衙,将喜讯告诉在衙门当书吏的胞弟,要他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先弄个“秀才”当当,慢慢再攀龙附凤,去作东床驸马。

那书吏一听,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孔门夫子给戏弄了。”

土财主一惊,瞠愕地问:“此话怎讲?”

那精于文墨的刀笔吏长叹一声,哭丧着脸说:“大哥,高山鼓响乃卟(不)通,卟通!七窍已通六窍,则是一窍不通啊。唉!”

土财主一听,气得捶胸跺脚,大骂儿子是“小蠢猪”!

这便是“一窍不通”的由来。

一路顺风

说起俗语“一路顺风”的由来,还与唐代诗人王勃有关呢。

唐朝有个官吏姓王名福畴,原籍太原祁县。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名叫王勖、王励、王勃,皆因文才出众,人称“三株树”。

王勃由于才华闪烁,年来及冠便被聘为沛王府修撰,但因作《檄英王鸡》而遭厄运。后来,到虢州任参军又因“恃才傲物、凌辱僚吏”险些丢了小命,其父也以“教子不严”被贬到交趾。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6年),王勃乘船南下去探望父亲,途中遇上风浪,只好停泊上岸暂歇。王勃来到一座古庙前,见庙宇虽旧,但飞檐起甍,气势轩昂,情不自禁而吟:“马当下山泊独舟,岸侧芦花簇翠流。忽睹朱门斜半掩,层层瑞气锁清幽!”他刚吟罢,忽闻背后传来一声“好诗!”只见一白发老翁手持竹杖,笑吟吟望着自己,“你就是王勃吧?”

王勃拱手施礼:“贤翁是谁?怎知晚生姓名?”,那怪叟哂曰:“吾乃中原水神是也,因久居此地,世人很少知道。今幸逢才子路过并留下佳句,小神这块边远之地,定将与才子的这首《七绝》扬名四海了!”水神接着又说:“明日是重阳佳节,洪都阎都督欲作《膝王阁记》,王才子怀玉抱珠,乃一代俊彦,何不前往献赋,以博千古之誉?”

王勃举目长江,叹曰:“洪都南昌路途甚遥,晚生这木橹小船,一夜之间何能赶到,真乃鞭长莫及也。”

那水神微微一笑,对王勃说:“才子倘欲赴会,老朽助你一袖清风!”旋即用手一招,云端隐隐现出一叶扁舟,眨眼间降至江面。王勃上船后,只觉得耳畔风声呼呼,眼底白云滚滚,很快抵达洪都。

打那以后,神州百姓每逢送别亲友,常用“一路顺风”这句话寄予祝愿。久而久之,便成了人们口头的一句俗语。

一毛不拔

从前,有一个美丽富庶的村庄,人们辛勤劳动,年年都是好收成。可是,有一件事总是使人们心里不快活:这个村里出了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整天价什么都不干,走东串西,到处晃荡。而且鼻子尖耳朵灵,谁家做了好吃的,只要往桌上一端,他准到,端起碗来是毫不客气。久而久之,人们都讨厌他,但是,又没办法。后来,衬里的老年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在村头修建一座庙,求助于过往神灵。庙宇很快修建起来了,庙门横匾上书写“圣贤愁”三个大字,还特意镀了一层金。

一天,张果老和吕洞宾二位大仙下界游玩,看到这座庙宇匾额上书写着“圣贤愁”三个字,不解其意,找了几个村人一问原由,哈哈大笑,决意当场试试这位白吃先生。张果老随手把宝葫芦取下,放在石桌上,吹了一口气,一葫芦仙酒香气扑鼻。二仙正要对饮,白吃先生也恰好赶到,不客气地往石凳上一坐,二仙相视一笑,料想来人定是白吃先生无疑了。吕洞宾欠了欠身和白吃先生打个招呼说:“今天我俩对饮,正觉无趣,先生此来,正好一助酒兴,三人痛饮,美哉!妙哉!”还没等白吃先生开口,张果老急忙接过来说:“妙!妙!不过我提议咱们作诗饮酒,趣味更浓。咱们不妨拿庙宇之上‘圣贤愁’三字为题,每人取其一字作诗一首,作得上的就饮酒,作不上的就不喝,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吕洞宾马上表示同意,白吃先生也不推辞。

张果老欠了欠身说:“我先以‘圣’字作诗一首,抛砖引玉。”接着便作诗道:

“耳口王。耳口王,今日有酒我先尝,有酒无菜难下酒,割下耳朵尝一尝。”

吟罢,将宝剑拔出来割下了自己的两只耳朵,切了满满一盘放在石桌上。

吕洞宾也欠了欠身说:“我以‘贤’字作诗一首,二位指教。”接着便作诗道:

“臣又贝,臣又贝,今日有酒我先醉,有酒无菜难饮酒,割下鼻子来做陪。”

吟罢,将宝剑拔出割下自己的鼻子,切了满满一盘放在石桌上。

看到这种情况,白吃先生心中暗想;今天晦气!碰到这二位,一个割耳朵,一个割鼻子,都挺慷慨大方,唉,没办法,自认倒霉吧!他也欠了欠身说:“现在该我了,我就以最后一个‘愁’字作诗一首,二位见笑。”说完就作诗道:

“禾火心,禾火心,今日酒菜我先吞,有酒无菜难下手,拔根汗毛表我心。”

吟罢,将裤腿一提,拔下一根汗毛放在盘子里,伸手就拿宝葫芦。

张、吕二仙急忙用手挡住道:“不行!不行!我们一个割耳朵,一个割鼻子,你只拔一根汗毛就想喝酒,实在不像话,你要重作一首才行。”

白吃先生双手紧紧抱住宝葫芦,不慌不忙地说:“实不相瞒,今天是碰到二位这样慷慨大方,又割耳朵,又割鼻子,要不然,我连一根汗毛都不拔!”说完,独自大吃大喝起来。张、吕二仙哭笑不得,起身拂袖而去。

疑心疑鬼

“疑心疑鬼”这句俗语,最早出自《荀子》中的一个故事——

有个生性愚笨、胆子又小的人,名叫涓蜀梁。有一回,他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出门赶路。

白蒙蒙的月光照在他身上。他身边的地上就投下了一个黑黝黝的影子。

他定一步,那黑影也跟着他前进一步。他低下头一看,看见身边有个黑簇簇的人形,以为一定是个小鬼紧紧地跟着他,便害怕起来了。再抬起头来一看,看见自己头上的头发,飘呀飘呀,他以为那一定是另一个鬼的长头发。于是,涓蜀梁急忙拔腿,回头就跑。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家里。因为跑得太快,透不过气来,便憋死了。

衣冠禽兽

人们常用;“衣冠禽兽”这么一句话来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为禽兽。说起这句俗语的由来,还与古代的官服密切相关呢。

官服是权力的像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我国明、清两个朝代官服上的徽饰,是用金线或银彩丝所绣成,补缀在前胸和后背,以标志官的等级。

据《明史·舆服志》和《清史稿·舆服志》的“文武官冠服”条记载;文官诱禽,武官绣兽。文宫中,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鼬艄,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则为,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另外,御史、按察使、提法使等,均诱獬豸。(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兽类,据说样子像羊。《异物志》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可见,当一些为官者奸淫民女,百姓痛骂其为“衣冠禽兽”,那是再确切不过的。

原形毕露

“原形毕露”出自《孟子》中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跟妻妾生活在一起。这个人每次出去,总是吃饱了肉,喝醉了酒才回来。

妻子问他跟什么人在一块吃喝,他总是笑着回答说:

“跟有钱有势的人一起吃喝呀。”

他妻子因从未见到有这样的人来过,心里起了几分怀疑,于是私下与小老婆嘀咕了一番,决定暗地里去探视一下丈夫究竟到些什么地方?干些什么?

第二天,那妻子悄悄跟随在丈夫后面,迂回曲折地向前走去。只见他走过城镇的大街小巷,并没有一个人跟他点头打招呼,更不见有人站着跟他说话。最后,走到东门外的坟山上,只见丈夫苦苦地哀求祭墓的人把那些剩余的酒肉赏赐给他吃,没有吃饱,他又伸头四面望望,到别处祭墓的人面前去乞讨。这就是他每次都酒醉肉饱回家的原由。

他的妻子一回到家里,就把见到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他的小老婆,说:“丈夫是我们终身依靠的伴侣,可他现在竟变成这个样子!”于是两在一起嘲笑和咒骂丈夫,过了一会儿,不禁“呜呜”地抱头哭了起来。

那人已经原形毕露,但是他还不知道,照常大摇大摆地从外面走进来,在妻妾面前显示出骄矜而又洋洋得意的神色,继续进行欺骗。

妻妾二人看到丈夫是这么一个卑鄙下流、不知羞耻的人,都越想越伤心,不觉放声痛哭起来。

鹦鹉学舌

人们常用“鹦鹉学舌”来比喻那些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的人。“寂寂花盼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享,鹦鹉前头不敢言。”这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宫中词》。

为什么宫女在鹦鹉面前不敢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因为鹦鹉会学舌,害怕它学会了张扬出去,招惹是非。

在百鸟中,鹦鹉是以乖巧著称的,原因就在于它善于学舌,会说几句“人话”。林黛玉的潇湘馆里,就有这么一只鹦鹉,常常学说丫头官脚话:“姑娘回来了,快倒茶来!”偶尔也能博得这位潇湘妃子解颐一笑。因为是鸟类而学说人话,即使只会这一句,已属难能可贵,所以尽管天天重复,人们也并不苛求于它。

鹦鹅为什么能学人讲话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鹦鹉的发音器官十分完备,它的舌根发达,舌尖细而长,非常柔软灵活,鸣肌(声带)也比较发达,可以发出比较准确,清晰的音调。

鹦鹅不是生来就会学舌的,要经过长期的驯养才能学会这一本领。人们对它反复说一个词语,它才会逐渐发出模仿人言的声音。鹦鹉模仿人说话,和人类能够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思想的语言来比,是有本质区别的。鹦鹉学舌,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已,它只能是机械地模仿,学一些简单的词句,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叶落归根

在台湾的中华赤子,回大陆探亲时常用“叶落归根”来表达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说起这句口头俗语,还有一段演变过程。

“叶落归根”一词的意思,最早见于《荀子·致仕篇》,原句是:“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水。”这在《汉书·翼奉传》的注里被引申为“木落归本,水流归末”。当时的语义比较浅显,也比较接近“叶落归根”这句俗语了。

宋人所作的佛教书籍《传灯录》便明确地出现了这句俗语,其中有云:“(六祖慧能大鉴禅师涅椠时)答众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比喻不忘本源。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干脆把这句俗语纳入诗中,作成“云闲望出岫,叶落喜归根!”

现在,这句俗语也常用来说久居异乡,到了晚年,想要返回家乡,以便最终埋骨于故土。

一亩三分地

何谓“一亩三分地”呢?

原来,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每年以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于是人们把它推而广之,便称其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一去不复返

“一去不复返”这句俗语,出自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中关于祖逖的故事——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他和河北魏昌人刘琨,一道做司州主薄官,两人同床睡觉,半夜听到鸡啼,祖逖就踢醒刘琨,起床舞剑,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闻鸡起舞”。

撤退到江南以后,左丞相司马睿任命他为军咨祭酒。祖逖驻守京口,集合了勇健的士兵,他对司马睿说:“现今人人都想奋发有为,如果大王果真能够派遣大将出兵,让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率领军队去收复中原,那么,各郡国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望风起来响应的!”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雄心,但还是任命祖逖做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却不给他铠甲和兵器,让祖逖启已去招募军队。

祖逖率领他的军队百余人渡江,船到江心,他敲着船舷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像这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就这样,他将人马驻扎在淮阴,开始冶铁铸造兵器,招募得两千多人,然后向北方进军!

俗语“一去不复返”就是由此而来的。

依样画葫芦

做事情缺乏创造性,只是依照原样模仿着做,对这种现像,我们常比喻说是“依样画葫芦”。

这句俗语的来源,出在宋初陶谷身上。据《夷坚志》说:“太祖闻陶谷每草制,些检旧稿,谓‘依样画葫芦’。”

谷书壁云:“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陶谷是个老官僚,在五代十国时期,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入宋后又历任礼、刑、户三部尚书,他办理文牍,经历多了,所以只须检阅旧稿,“依样画葫芦”一番便可以了事。

眼不见为净

“眼不见为净”是一句表示自我安慰的常用俗语。它出自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卖豆芽的汉子,由于他的豆芽白嫩壮实,价钱又公道,生意一直很好,连县太爷也买他的豆芽吃。

一天,那汉子挑着二担豆芽路经离衙门不远的空场,见有人正在耍枪弄棒,便放下担子凑过去看热闹。这时,忽然来了一条大黄狗,朝豆芽担上嗅了嗅,然后抬起一条后腿,不偏不倚地把尿撒在豆芽筐里。真是无巧不成书,县官刚好经过这里,把这一切看了个一清二楚。

当那汉子将豆芽往衙门里挑时,县太爷在门口拦住了他,劈头盖脑地问:“豆芽汉子,你说说世上什么最干净?”,那汉子含笑相答:“敬禀老爷,豆芽一天淘洗几次,我看它最干净!”

县官乜斜了一眼被狗尿淋过的豆芽,怒从心头起,于是喝斥道:“大胆刁民,竟敢胡说八道!”接着令衙役“掌嘴”,狠狠刮了豆芽汉子几记耳光。

县官见豆芽汉子捂着腮邦叫屈,便说:“我亲眼目睹狗往这豆芽筐里撒尿,你还口口声声说豆芽最干净?”

那汉子不敢强辩,于是巧言回道:“青天大老爷请息怒。其实,什么事不是眼不见为净呀?”从此,这句俗语,便传播开了。

要钱不要脸

一天,三个秀才同行。拾到一枚铜钱,三人争吵不休,都说是自己先看到的,这时,县官老爷坐轿路过,于是三人拦轿请断。老爷想了想说:“你们每人作一首诗,说自己最穷,这个钱就给谁。”

于是,三人苦思一阵,一个说:“断炊已三日,日无鸡啄米,夜无鼠耗粮。”第二个说:“他不算穷,听我的,上无布挡乳,下无丝遮丑,一日出门去,上穿风,下穿雨。”第三个说;“他们都不穷。我说,月亮当腊烛,天地是我屋,上盖肚子皮,头枕后脑壳。”老爷一听笑了笑,作诗说:“千里来做官,都为吃和穿;要钱不要脸,此钱归我得。”

有眼不识泰山

传说鲁班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庄姜。庄姜长到十五岁,出脱得像朵鲜花。不仅会一手好针线,而且会写诗、绘画。她经常跟着父亲到山上去,捉到飞鸟,采来百花,就用五彩线把它们绣出来,绣的活灵活现。

鲁班年纪大了,想招一批徒弟。一为传艺,二为挑个合意的女婿。消息传出后,几天时间来了一百多人。鲁班很珍视自己的声誉,对徒弟们要求很严。头一年练基本功,春季每人要到南山伐九百九十九棵大树,夏季每人要刮九百九十九根车轴,秋季每人要锯九百九十九块木板,冬季要凿九百九十九块石头。有些人受不了苦,溜回去子;有些人没做完规定活计,被鲁班辞退了。年底只剩下三个人。一个叫虎英,一个叫灵泽,再一个叫泰山。

为能找到意中人,庄姜经常和三个师兄接触,有的还暗中出个题目考考他们。一次,庄姜到院中洗衣服,见三个人正聊天,就走过去问道;“你们可知道是谁开天辟地才生出万物?是谁发明房子人们才有了住处?谁划九州洽服了洪水?谁曾炼五色石把苍天补住?”虎英想了半天答不上来,说:“叫俺扛木头行,干这个可不行。”灵泽说;“连这都不知道?是玉皇爷开天辟地才生出万物,咱师父发明房子人们才有了住处,老龙王划九州治服了洪水,太上老君曾炼五色石把天补住!”该泰山答问了,他不紧不慢地说:“是盘古开天辟地才生出了万物,有巢氏发明房子人们才有了住处,禹王爷划九州治服了洪水,女蜗娘娘曾炼五色石把苍天补住。不知对不对?”庄姜一笑,走了。

还有一次,庄姜拿了块白绢。她说要绣四样东西,一是树,一是草,一个精灵,一是鸟。用四句话说出,每句头一个字联起来倒着读,便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天倾地覆的方位“西北东南”。她要三个人猜。虎英搔了半天头皮,说:“俺猜不着。干这个还不如搬石头轻快哩!”灵泽说:“俺猜着了,一定是南极老寿星的仙鹤,东海龙王爷的兵。北山沟里的老人参,西王母的蟠桃树绣在正当中。”泰山想了想说:“是不是要绣南山坡上的青松,东海深处的蛟龙,北山涧里的灵芝,西山顶上的彩凤?”庄姜喜欢的差点儿蹦起来。

日子一长,庄姜选中了泰山。她觉得虽然虎英憨厚正直,灵泽听话守谱,但都不如泰山聪明稳重,有毅力,有志气。鲁班却看中了灵泽。他觉得虎英笨头笨脑,不如灵泽能说会道;泰山好高骛远,不如灵泽守谱规矩。他传授给三个人四种绝技。一是盖房子,无论楼台亭榭,还是殿堂阁室,都样式各异。精致优美。二是造车,木人木马,自动行走,三是制鸟,栩栩如生,会振翼而飞。四是雕石头,各种图案,五彩缤纷。最后,鲁班拿出四个白天和晚上,要三个人分别用一天一夜仿“四绝”造一件东西。说谁的手艺赶上了,他就把庄姜嫁给谁,赶不上的也要出师。

虎英造的房子模型是一座凉亭。虽然很像,但样式挺简单。制的木马车虽然会走,但像只乌龟在爬。制的木鸟飞不到一房高就掉了下来。石头上雕的图案,是一只缩脖子鼓眼睛的青蛙。鲁班摇丁摇头,把他辞退了。灵泽造的房子模型,是一座五花楼阁,走龙梁,飞虫栋、十字样架起,秀气玲珑,是鲁班所传最复杂的一种。另外三件,也跟鲁班传的一模一样,难分真假。鲁班满意地点了点头。泰山造的房子模型,虽然比灵泽那件还精美,但鲁班没传过那种样式。造的木马车虽然走的很快,但木人的头不会转动。制的木鸟飞到空中后吱吱直叫。原来泰山不愿循规蹈矩,想用木人辨别方向,把木鸟制成会又会叫的。但鲁班看后很生气,说他想入非非,目空一切;怕给自己丢人,要泰山出师以后改名换姓,不要说出自班门。

泰山要走了,庄姜很难过,一直送到南山口。泰山说:“俺一定继续用功夫,等手艺超过了师父再来见你。”庄姜也说一定等着他,海枯石烂不变心,并把青松灵芝的绢绣赠送给了泰山,嘱咐他说:“俺爹还留着一手没传,明年三月初三,你要到赵州去学。”

回到家里,鲁班要女儿跟灵泽成亲。庄姜不答应,说灵泽的手艺还没学全,非让父亲再传造桥技艺不可。鲁班无奈,只好应允。来年闰四月,老皇历规定正月不做工,二月不动土。一直到了三月三,鲁班才带上灵泽到了赵州。怕人学艺,他俩白天睡觉,晚上才干活。一直干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完工。完工以后,按照庄姜的要求,灵泽还得到浑河上再造一座同样的桥。也是用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一天鸡鸣时由庄姜亲自验收。因为到了雨季,浑河来了水,直到九月九才动土。为了娶到庄姜,灵泽很卖力气。到了第四十九天半夜,庄姜站在浑河东南的山上一看,桥已快修好了。她很着急,便学起公鸡打鸣来,四外的公鸡也都跟着她叫。灵泽以为期限到了,只好停工。结果那座桥没有造完,后来好长时期还存留着。浑河东南那座山,至今还叫鸡鸣山。

娶不到底姜,灵泽很着急,便打起了坏主意。趁庄姜上山摘花的时候,把她劫到木马车上逃走了。鲁班很伤心,便坐上木马车去找。找了九十九个白天和夜晚,八十八个都市和庄村,连庄姜的影子也没见到。鲁班只好转回鲁国。这一天离家不远了,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坐着个小伙子,近了一看,原来也是木马车,比鲁班那辆还精美。鲁班惊奇地问时。小伙子说这叫“四宝车”。木马拉车,自动行走是一宝;车上木人永指正南,迷路时能辨方向是二宝;车厢里装有石磨,车行十里,磨面一石,是三宝。“还有,”小伙子指着石磨上的木鸟说,它会飞会叫,会传信,“是第四宝”。鲁斑问是谁造的,小伙子说是主人东岳造的。鲁班又问他到什么地方去时,小伙子告诉他,听说木匠大师鲁班的女儿很聪明,东岳久慕其名,特意让他前去求婚。鲁班听后难过的掉下了眼泪,把自己的遭遇一说,小伙子也很同情,就把他送回了家。

庄姜被劫走后,木马车拉着她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穿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到了一座密林前才停下来,灵泽威逼她成亲。庄姜不从,灵泽就拿树枝痛打起来。庄姜高呼救命。这时,密林中出来一人,灵泽一看,吓的急忙逃走了。原来那人是虎英。虎英出师以后,自知手艺不精,怕给师父丢人,一直躲在这里练艺。刚才正在伐木,听到呼喊声,出来救了庄姜。问明原委以后,就把师妹送到了家中。

鲁班进门一看,女儿已经回来了,非常高兴。拉着庄姜去看“四宝车”。说这是东岳造的,手艺比我还强。人家今天是来求亲的,不知你乐意不乐意。这时,小伙子又拿出一件东西交给庄姜,说东岳让亲手交给你。庄姜一看,原来是她绣的青松灵芝绢绣:上面新写了一首诗:“南山路口知心话,东海流水情意深。北山灵芝压群芳,西山石烂不变心。”庄姜知道东岳便是泰山,就一口答应了亲事。

洞房之夜,庄姜问起别后情况,泰山说:“正丹里闹元宵,俺在家制木鸟,木鸟上了天,会飞又会叫。三月里三月三,俺学艺去到赵州桥边,四十九夜没合眼,九月又上了鸡鸣山;后来的事情甭细说,你已见过四宝车。春夏秋冬把艺钻,一直盼你到今天。”

回门那天,鲁班一看招的女婿原来就是泰山,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听女儿一说,不禁深感悔意,仰天长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从此,“有眼不识泰山”这句成语,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是句俗语,意思是说有志向的人终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句俗语出自《后汉书·耿宾传》所记载的一个故事——

光武帝的车驾到临溜,亲自慰动军士,许多臣子隆重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攻破历下开创了汉朝的基业,现在将军攻下祝阿而发展了伟大的事业,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边界,功劳完全相等。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的人,将军是独力攻下强大的敌人,这功劳的建立比韩信还更难。将军从前在南阳地区,建立那么大的谋略,还经常以为自己疏阔难以成功,现在可以看到有志气的人终于会得到成功!”

光武帝赞扬耿弇的功劳和志气,目的在于激励将士树立大志,为其封建统治服务,以巩固他的王朝。

有缘千里来相会

古时,洛阳城内有位富豪子弟,名叫乐子春,年方二十一岁。从小,他很喜爱珍禽异兽,父亲特地从南方给他买了——只猿。那猿机灵敏捷,非常惹人喜爱。它虽然不会说话,但很懂人的言语表情。子春爱不离身,常常带着出外游玩。

这年三月,桃李盛开时节。乐子春带着猿,千里迢迢来到襄樊。一日,正在街市上游逛,忽然传来悠扬的玉箫声,那箫声如怨如诉,婉转动听。顺着箫声抬头看去。见街边楼台上,有一妙龄少女,正在弄指晶箫。那女子牛得十分标致,如花似玉,典雅秀美。竟把子春看得出神入迷。直到乐曲结束,那女子转身进屋,他还呆呆地站在大街上,不肯离乐子春对那女子一见钟情,内心十分爱慕。竟留连忘返,在对面的一家客店里住下来。他向店老板娘一打听,才知道那姑娘叫兰清芳,年方十七岁,也是个富家小姐。这使他惆怅入怀,害起相思病来,每天茶不思,饭不进。姑娘的容貌不时在他眼前浮现,玉箫之声不断在他耳边回响。那猿见主子愁眉不展,心中也十;广痛苦,时常含着眼泪,偎依在他身边。

猿看他常常站在窗口,望着对面的绣楼,长吁短叹,便留神观察他的举动,猜测短的心事。联想起那天他站在街中,不住向那楼上姑娘理看的情景,心里明白了几分。当天夜里,那猿毫靖窿楼,跳入兰清芳室内。见清芳正在熟睡,一只雪白的胳搏露在衾被外边,手脖上带有一只玉镯,它便慢慢地取取下来,目转客店,交给了子春。

子春得了玉镯,喜上冒梢。第二天一早,他找着老板娘,央求她从中做媒,并拿出十两银为谢礼。老板娘一见白花花的银子,哪肯推辞。当下带着礼物和玉镯,来到兰家提亲。那兰家父母,对女儿娇养溺爱,不愿冒昧许亲,再三不允。

这时,老板娘把清芳的玉镯拿了出来,说道:“你家小姐与那官人,早有来往,已经私汀了终身,凭据在这里,你们达有啥不肯?”清芳父母一看,确实是女儿的玉镯,一时张口结舌,无言对答。问起女儿,清芳只说没有此事,玉镯也不知怎样失落!二老心想,莫非是女儿害羞,不好说出真情?如若不应,一来怕伤女儿的心,二来怕张扬出去外人耻笑,左想右想,只得应下这桩亲事,并让乐子春过府相见。

次日一早,子春随同老板娘来到兰府。那猿随人前后,蹦上跳下。清芳父母见乐子春相貌堂堂,也有几分喜欢。清芳小姐一见那只猿,机灵调皮,十分惹她喜爱。当天,清芳父母设宴款待子春。席间特意讲明,要他备置四种贵重聘礼,缺一不可,才能定下这门亲事。子春满口答应。

回到洛阳以后,他把和兰家结亲之事,向父母诉说一遍。父母非常高兴,赶快叫人速办各种礼物:苏杭绫罗绸缎各购一匹;伽南香木镜套,珍珠首饰各置一付;银镀金手镯购买一双;三种聘礼很快备齐,只是这第四种礼物,想来想去无法备置。如果过于简单,又恐亲事不成。子春猛然想起,当初,清芳小姐非常喜欢这只猿,何不把它的皮剥下来,里面装上东西,做成一个活猿的模样,不是比什么都贵重吗!他虽然非常喜欢这只猿,但是为了结亲,只好忍疼割爱,舍猿联姻。

于是,他把猿叫到跟前说:“我是很喜欢你的,只是聘礼尚未备齐,缺少一件最珍贵的礼品,我想把你的皮借来一用。你若愿意成全我,就点点头。”那猿一听,潸然泪下,痛苦地点了点头。

没过几天,四种聘礼俱已备齐。他派人日夜兼程,把聘礼送往襄樊。清芳父母看到各种昂贵礼物,又见那猿,活灵活现,做为上等聘礼,再好不过,心里十分满意,两家商量择日完婚。

五月初,乐子春披红挂彩,八抬大轿,把兰清芳娶过门来。子春父母看到美貌的儿媳妇,喜得合不拢嘴。可是,那兰清芳心中却想;今生我怎样和乐子春成为夫妻,这还真是个谜。就在洞房花烛之夜,问及子春。

子春说:“我与你为夫妻,是那只猿牵的红线。”随把前后经过细说一遍。

清芳问到那猿现在哪里。子春说:“为了娶你,我把它勒死,剥下皮来做成了一件礼物,送到了府上。”清芳一听,猛然一惊,心中暗想:你好狠毒的心哪!为了娶我,你竟不择一切手段,不顾一切情义,连牵线的猿都害死了。你还会有什么真情实义待我吗?清芳想罢,厉声对乐子春说道:“有猿千里牵红线,无猿你我怎相识?今天,你若能把那猿变成活猿,我们是好夫妻;不然,你我只是陌路相逢,各自东西。”说罢,拿把剪刀照喉咙刺下,挺身而亡。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

后来,人们根据谐音,将“有缘(猿)千里来相会,无缘(猿)对面不相识”的成语,也流传下来。

有天理,无良心

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天理,聪明伶俐,不想到六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他一个人只好依靠讨饭度日。

有一天,他讨饭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叫万人村。村中住有百十来户人家,他在这个村中要着吃着过了三、四天。一天,一位老汉很同情他,便对天理说:“我家中只有我一个人,你就住在我家,给我做些小零活怎么样?”天理自然高兴。

一转眼就是三、四年。天理长到十多岁了。他不论干什么都干得很好,手脚又勤快,老汉非常喜爱,把他当成亲孙子一样看待。不幸,万人村一连大旱了三年,颗粒无收,村里水泉、水井都干涸了,距这村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方圆十丈的大水塘,水塘的水清澈透明。大家只有到那里去挑水。

老汉年岁已大,实在没有办法,整天唉声叹气。这个孩子看到老爷爷一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他对老人家说:“爷爷,别怕,我给咱家和一些没劳力的人家拉水。”这个老汉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给他做了一个小车子,天理便天天出去拉水。一些无劳力的人们为了感谢他。常常给一些碎银子。这个孩子也不用,把它拿回去给了老汉。老汉对他说:“我给你把这些银子攒起来,你长大了好娶媳妇。”

一天,他在拉水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比他稍大的孩子讨饭,他上前问道:“这位大哥。你叫什么名子,为何出来讨饭?”这个孩子对他说:“我叫良心,因为没有办法才出来讨饭。”

天理很同情他,说:“你现在和我一路回去,到万人村去绐那里的人们拉水,维持自己的生活,怎么样?”良心说:“感谢小哥的恩情,我永生难忘。”他们两个回去后,天理对老汉说了,老汉答应了。良心比天理大一岁,天理叫良心哥哥。

从此,二人每天就一块去拉水,一路上又说又笑,十分快活。

转眼一年过去了,良心也存了十几两银子,他也得知天理存了三十多两银子。一天良心暗自想道,我一天在这里干这么重的活,多累人,不如将天理存的银子骗来和自己的银子加起来一共四十两银子,然后远离他乡。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毒计。

这天晚上,他对天理说:“小兄弟,咱今晚不如把咱们的银子全部拿上,晚上去拉水,赶明天早晨回来,将银子买些东西拿回来如何?”天理说:“行!”于是,他俩向老汉讨了银子,走到路上时良心对天理说:“小兄弟,你不如把银子叫我给你拿上,你丢了咋办!”天理说:“好吧!”于是,二人连夜向水塘走去。到了水塘边,良心假意爬在水塘边听了一会儿,说:“呀,小兄弟,你来听,龙王小姐今晚在结婚,热闹得很。”

天理到水边一听,并没有什么动静。良心说:“你要爬在水塘边才能听见。”天理就爬在水塘边用耳朵听。这时狠心的良心在后面将天理的两脚向上抬,推到水塘里,拔腿就跑。

不想良心将天理推到水塘里,刚好落在水塘边的草丛上,草丛把他架起,没有往下沉。可是天理上不来,急得没有一点办法。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水里一阵哗啦啦的重响,来了五条龙,有黑龙、白龙、黄龙、火龙、青龙。

黑龙忽然对其它四龙说“啊呀,好像有人掉到水塘里来了。”火龙和青龙说:“我们不如将这个海跟填了吧!”黄龙说:“不能填,皇上的女儿得了疮病,非要这水塘的灵芝草才能将疮病治好。”白龙说:“唉,万人村的人们哪里知道,在他们村的东南面有一个照壁墙,上面镌有福禄二字,那照壁底下也有一个海眼,如果把它挖倒,就会有水出来。”它们几个又说了一会儿,就哗啦啦的一阵水响,都游走了。

天理将这五条龙说的话都记下来,他随手拔了一些灵芝草,装在身上。第二天天明,万人村拉水的人走到水塘边,忽听水塘里呼救声,急忙将天理救上岸,送到家里。

几天以后,天理身体慢慢的恢复了。一天晚上,他问老汉;“爷爷,你们村东南面有一个照壁墙,上面有‘福禄’二字,是吗?”老人说:“是有个碑,不知是什么时候立的?”

天理说:“你明天叫人将碑挖倒,看下面有何东西。”

第二天,老汉叫了好多人来,不一会儿就将照壁墙挖倒。忽听里面有水响,又挖了一会儿,只见一石板,下面水的响声更大。当人们把石板一揭,只见一跟清澈透明的泉水一个劲的往外流。人们高兴得欢天喜地,他们马上修了一条水渠,灌溉已经干枯的禾苗,又把水引向水池,人们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万人村的人们无不感激天理,常常这家叫去吃两天,那个叫去住两天,把他当成了一个宝贝。

当老汉问他如何知道下面有水,天理就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老汉听了十分高兴,他对天理说;“天理呀,你为我们万人村办了这么大的一件好事,干脆就住在这里,我们给你盖房,娶媳妇。你在这里自由自在的,何苦去冒险。假如你给公主治好了疮病还好,假如治不好,他们就会杀你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天理说;“老爷爷,你放心,是龙王说的话,一定能治好的。”

到了京都,他果然看见有许多人在看皇榜。他走近前,就将皇榜揭了下来。守卫皇榜的武士就将天理引到了金殿上去见皇上。皇上听说,十分高兴。天理就用灵芝草给公主治病。三天之后公主的烂疮就好了。皇上欢喜,将天理传进宫来说:“你现在治好了我皇儿的病,你就先住在皇宫里,公主的身体修养好了就给你们成亲。”

公主的身体很快复原,皇上使命天理和公主成亲。这一天,皇宫十分热闹,贺喜的人川流不息。这时候,有一要饭的小伙来到门前,他对守门的武士说:“请武士慈悲慈悲,放我进去吃些饭吧!”

这时,天理来到门前,问守门的将士:“谁在这里讨饭?”守门的将士说:“老爷,就是他!”天理向门外一看,原来是良心,马上对守门的将士说:“去,给我把他先捉起来。”

三天后,刑部审明良心谋财害命一案,送往法场处斩,良心对天长叹:“尘世间有天理,无良心!”

就这样,“有天理,无良心!”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家都记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格言式的俗语吧。在说这句俗语的掌故之前,先讲讲时间为什么用“寸”来计量。

地球有规律地每二十四小时自转一圈。人们对于昼夜的划分比较容易。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便把时间称作“光阴”。“光”即是明亮的白昼,“阴”则为晦暗的黑夜。光与阴结合起来,就是昼夜,这是时间的最初代称。那么,光阴为何以“寸”计算呢?

原来,我国古代有一种专门测量日影长短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晷表。晷是一块测定影子长度的刻板,表是直立在刻板两端的标竿。根据刻板上日影的长短,人们便可知道时间。

那么,“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比喻时间宝贵,劝人珍惜光阴的俗语,最早出自何处呢?它最早出自唐代诗人。

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诗云: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是江西广丰县人,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中进士,七年后才当了个校书郎。后来退居治学著书,勤奋不辍,不再出来当官。这首小诗乃是王贞白早年就读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时所写。诗中记述了他自己有次苦读而被人引笑之事,奉劝人们珍惜时光,执着追寻,深入探讨,学习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学问。寥寥数语,精炼简朴,含意深邃,使人受到启迪和教益。

值得指出的是,新版《辞源》在“寸阴”条中,引用元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有的词典则引用元史九敬先《庄周梦》:“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寄知音。”所指都不是这一俗语的最早出处,应予更正。

有的人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惜时如金,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争分夺秒,力求以自己约有限生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可也有的人常将宝贵时光断送在酒杯里、牌桌上和闲聊中,实在令人惋惜。让笔者借引现代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收篇吧:“有的人虽然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尽管活着,却已经死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遵守信用,说话算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常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俗语来强调语重千钧。

意思是说,品行好的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是决不改口和后悔的!

这句俗语是从《论诽·颜渊》里的“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这段话引伸出来的。

古代人驾车,有时用四匹马并驾齐驱,中央的两匹称作“服”,两旁的两匹叫做“骖”,两服两骖称作驷。

驾驭驷马,远比驾驭一匹马为难,奔驰起来当然也迅猛得多。所以,“驷不及舌”就是说:言出于舌,虽驷马也不能追及。衍用到后来,逐渐通俗化,成为今天所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或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俗语,出自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据说有一个淮南王名叫刘安他修成了仙,可以升天了,他却舍不得他的妻子。大悲大慈的玉皇天帝答应他一人得道,全家飞升。可是刘安的老婆又久久不肯走。为什么?

原来她舍不得她的鸡犬,于是刘安只好把鸡犬也带到天上去了。这便是俗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上由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奉为信条,成为封建社会的陈俗与弊端。

在佛教故事中,许多“得道”者并没有“九亲沾光”。唐僧成佛要抛弃凡胎,韩湘子成仙带不走老婆孩子。

遗憾的是,在今天,还有些崭露头角、小有名气、身居官位的“得道”者,凭着权力提拔亲信,抬高老乡,开会出差带妻子,旅游观光携子女,真可谓是“鸡犬升天”。可见这些“得道”者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何等心领神会,连僧侣、佛祖都不如,岂不值得反思吗?

同类推荐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技巧和心得,虽然主要针对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秘笈”实际上对其他语种的翻译也是适用的。大同小异,其他语种的译员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吸收。考虑到自己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还专门采访了10多位优秀的成功翻译人士,多角度介绍了他们做翻译的经验、心得,比如女士做翻译应该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小语种译员的从业心得以及营销策略,等等。希望能“授”读者以“渔”。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本书以轻松、风趣而又求真的风格,记述了东南大学建校百年的时代风云、办学脉络、重要人物和事件,并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关于办学规律和治学之道的研究。阅读本书对了解东南大学的发展史和我国近现代高校的轨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重生韩娱之无敌气场

    重生韩娱之无敌气场

    人,只有经历了才能成长,她此生前世的苦难换来了此时的无限风采,舞台女神,影视天骄,综艺王者,她一路而来,告别艰辛后的她更能体会得到的幸福."我的朋友们,你们也要幸福啊"—闵雯翾无敌流,亲情友情,韩娱作品,少暖昧情节,女主,接受建议,拒绝谩骂,不喜请离开
  • 砒霜

    砒霜

    1992年,包工头张强因经济纠纷意外的走进了一个属于武者的世界。他们是纵横江湖的镖师,他们是漂泊天涯的戏子。一个不足十万人的小地方,一万来人参军,烈士三千多,竟没出一个比营长更大的官。他们是一群已经被遗忘却不该被遗忘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如天堂没有太阳》

    《假如天堂没有太阳》

    曾今她以为她拥有全世界,可是世界始终是虚伪的。把她推下水的,是她最爱的人。把她逼疯的,是她最疼的人。让她失去一切的人,是她最相信的人。“难道我的世界就这样了么。”她以为她是被诅咒过的人,不配拥有一切“既然我得不到,那任何人也别想!”当刺刀狠狠的捅进她认为她恨的人时才懂得,错的是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何时遇你

    何时遇你

    谨以此书献给我第一个心动的人,感谢她从我的世界路过
  • 异次元:末世余光

    异次元:末世余光

    一颗由星球炸裂而溅射出来的陨石,经过漫长的旅行到达了地球,同时带来了那颗行星上的某种生物……这种生物一度使得地球上的人类陷入绝望。一名少年,在这场灾难中不断的生存下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朋友的死亡,亲人的离去,还有……,见证了一个个人类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最真实的一面。就在人类与这名少年都陷入无尽的绝望的时候,一声来自异次元的呼唤,点起了所有人生存下去的希望!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腹黑王爷绝度宠妃

    腹黑王爷绝度宠妃

    某男指着墙上的月亮说:“你看,今天又是十五了。”某女的脸瞬间黑了,:“滚开,那明明是你自己画的。”“我不管,反正今天就是十五。”“你无赖……唔…”龙墨殇眼睛一眯,欺身而下。两个铃铛,绑住了他们永生的情缘。“铃铛收好,你只能是我的。”
  • 所向非晚

    所向非晚

    (民国.玄幻.番外有惊喜新手上路,不喜勿喷)一份漫不经心的生日礼物,一株紫花常盛的碧绿青藤;一扇旧城老街深巷常掩的木门,一座不为人知尘灰轻覆的深山。上海城内藏着未知的凶吉,那历史之下深埋的血色江山,又造就了谁的命格无双?而千帆过尽后,又还有谁的一份家常小菜,谁的一声戏谑轻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