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500000011

第11章 记忆中的佛陀(1)

印度教智慧让我们对加深自我感知的重要性留下印象,我们也许会回应,通过致力于探索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最深刻、最强烈的自我感知。正如《辨别的宝冠》中的学生,在我们论断我们是谁和我们不是谁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受益匪浅。然而,《辨别的宝冠》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过快地漠视我们现在已经成形的状况,对自我的重大探寻可能就会变为一种极大的困惑。在目前的环境中,没有困惑地或没有混淆地观察和了解我们现在的自我可不是一件小事。

在这一点上,佛教传统能够给我们一些帮助。虽然它坚持认为,我们需要放下自我,停止追寻一个我们希望超越生老病死的自我,并以此闻名,但佛教教义也帮助我们在现状中得到平和与宁静。如果我们消除对恶我和善我的困惑,我们就能愉快地活着,就会成为一个更平和的人。为了这个原因,我们现在转向佛陀乔达摩,他教导我们如何恢复对现在的我的感知,从而在当下找到平和。我们这么做,不是因为“佛教智慧”是“印度教智慧”的分支——它不是!——但是因为如果我们对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已经相互影响了几个世纪表示欣赏,那么我们很自在。

如果我们认识到佛陀在生与死、束缚与自由方面对每一个印度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就会更全面地把握住印度教智慧。

如果我们以一种更宽泛的印度背景去研究佛陀,我们就会更好地了解佛陀,就如前后章节所呈现的。

高尚的生活

佛教之所以能在身份问题上给予如此有力的启发,一个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佛陀乔达摩自己的故事。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他的生活就已经激发和鼓励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长期和诚实的观察。他是一位活生生的人物,是我们自己看自己的一面镜子。他的生平故事也在我们所能想象的人类范围内传达了他的信息。传说中也把他的生活描绘成向前、求索和发现的经典故事。我们听说,他生长在一个安全、舒适的宫殿中,不知道普通生活和人类世界中的困苦。在三次离开宫殿时,他偶遇一位老人、一个病人、一具被运往火葬场的尸体,他开始思考人类生活的脆弱和短暂。此后,在他舒适的环境中他无法找到安慰,并开始对受到保护的生活感到厌倦。最终,他逃离了宫殿,跑到了森林中进行苦行和宗教探索。在那里他师从不同的老师,致力于严格的苦修,希望能解开真正平和与自由的秘密。他遭遇了很多失败、挫折,受尽了苦难。但经历过这些后,他逐渐关注更深刻、更单纯的灵性现实。排除障碍后,他最终能够放掉他狭隘的个体和他自己的自我圆满计划。他解脱、觉悟了。通过这种方式,他为未来几个世纪的无数的人们开启了一条可靠的道路。既然乔达摩经历、找到了永恒的平和,我们也能够,因为他也经历了人生、它的极限以及死亡。

如果我们把他作为提供人生存在问题答案的特殊拥有人来崇拜,这好像有些讽刺意味,因为他使智慧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直接,剥离了一切我们容易执着的不必要的内容,包括崇拜英雄。他不愿意将其作为对其他人所存在的问题的答案,因为如果这样,就会使其他人分心,但他们应该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亲自发现答案。

为了了解我们应该如何最好地向佛陀学习,我发现去看看他是如何运用他自己的故事是有帮助的。有鉴于此,我仔细阅读了佛教《中部经典》。这是一部非常古老的由152篇故事和传闻组成的经典汇编,被称为“Sutra”(经),叙述了佛陀的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们的交流及他的教义。有的经典很短,有的则很长。有一些让我们想起了柏拉图式的对话,另一些则像福音书中的情景。在《中部经典》的152篇经典中,我只发现有5篇详细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地说明:他在用自己作为范例的时候是很保守的,只有在有帮助的时候,他才如此做。

只有当他与愿意聆听他的人在一起谈话时,他才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第26部经中,他偶尔拜访了一些和尚,他们正在讨论对解脱的探索和根据正道而生活的努力,正道是指通向涅盘的正思和正命。他们向他询问他是如何求法(dharma)的。于是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告诉他们他是如何遇到并教诲他的第一个学生的。在第4部经中,他讲述了在森林中的弃绝生活,以及如果一个人要在那里生活,就要做好不受保护却毫无恐惧的准备。他解释了森林的真正危险在人的内而非外。为了说明这点,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第100部经中,我们看到一段有关苦行者在调整修行时可能依据的权威来源的讨论。佛陀指出,许多苦行者依据口头或书面传承,只有少数人(比如他自己)为他们找到了正道,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施教。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说明这点。在第85部经中,佛陀遇到一位菩提王子,和他讨论了痛苦在通往更加恒常快乐的道路上是否必要。他向王子解释了快乐是通过信念、健康、诚实、精力和理解得到的。痛苦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应该追求。他自己的生平和似乎无用的苦行表明关键在觉悟,而不是痛苦。第35和36部经提供了更广泛的例证。佛陀在与一位尊敬的苦行者和学者萨遮迦的长谈中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在第35部经中,萨遮迦和佛陀讨论了生命的本性;在第36部经中,当他们讨论躯体戒律的本质时,佛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以便证明记忆和单纯的觉悟作为打开不朽智慧之钥的价值。在本章中,我将重点放在这15个例子上,以便看到佛陀是如何讲述他的故事的,我们能从他的智慧中学到什么。

萨遮迦,何为自我

在第35部经中,萨遮迦(Sacchaka)被誉为伟大、充满活力的辩论家,敏捷、聪明,对宗教严肃,正思和正业的扞卫者,热衷于让那些推广错误的观点和修法的人闭嘴。他似乎完全主导着自己的生活,条理清晰,原则性强,聪明过人——还有些愤世嫉俗。

他已经知道人们是名不符其实的。他们并不以身作则。当他听说乔达摩教导说没有永恒的自我时,萨遮迦感到不悦。他决心驳倒乔达摩,于是在一大帮追随者的簇拥下,他前去挑战乔达摩。

佛陀和萨遮迦会面时,就自我的本性交换了问题和答案。

这个问题无疑在理论上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但是佛陀却将萨遮迦引向一个有关他自己生活经历的更简单、更锐利的问题:不是“什么是自我?”,而是“你的自我的体验是什么?”他慢慢地将他自己潜入萨遮迦的心意中,逐渐地转变着他顽固不化的观点,动摇了他原有的看法。他让他更详细和清晰地思考在他自我的生活中的自我、非自我和自我控制,让他对他的躯体、他的感情、他与周边世界的互动、他的思考方式,甚至他的自我意识进行反省。逐渐地,萨遮迦退缩了。在每个事例中,他必须承认这些事情确实比他愿意承认的要更难在他的掌控之中。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似乎都存在着局限性和混乱。实际上,萨遮迦无法指出他的自我的任何层面是可靠、不会改变、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的。他的自我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他所坚持的立场在佛陀追问下变得分崩离析。他的信心丧失了,他的套路崩溃了,他树立起的真理的扞卫者的完美自我形象被摧毁了。他变成一个站在另一个能够洞穿他的人面前的俗人。佛陀向他建议,去想象一个超越事物变化方式的自我既没有用处,也不真实。最好是在生活的真相中了解并学习解脱。

最后,萨遮迦承认,“自我”不可能是他所描述的那种被完全达到、定义明确的实体。他以慷慨地宴请佛陀和他的弟子作为结束。即使他不完全是一个改宗者,他也被佛陀引导他的思考性更强的体验分析所折服。

虽然佛陀没有什么耐心去听萨遮迦的自我观点和自我重要性,但他还是认真地把他当作一个人物来对待。他让其直接参与,以便让他清楚和区别地思考。确实,佛陀相信专心的对话和清晰的思想是宗教询问的根本。问题是重要的,观念也有关系。

想避免把我们自己的思想卷入其内是没有价值的,满足于自信的答案也同样没有价值。

我们当然可以从这个智慧中受益。即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灵性事物上,也需要认真对待思想。要对知识的地位进行认真的考虑和推敲。但是如果我们享受知识生活,如萨遮迦那样,我们就会量化和操纵宗教,陷入知识之中,之后陷入与我们的最佳利益是背道而驰的灵性习气和程序之中。如萨遮迦那样,我们也许会为我们所发现的最佳道路奉献我们自己,然后假设这条路在各处将每个人引向圆满、快乐的自我。佛陀建议,我们应该少占有我们的知识才能和成就。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思考和学习,因为生存是一个前进的过程。萨遮迦落败,不是因为他的所思所为,而是因为他没有能够保持专注和开放。在有的问题上,他满足于既定答案,正是这些使佛陀让他重新思考,再度审视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验自我的。

佛陀,告诉我你自己

根据第36部经的记载,在萨遮迦的第二次见面中,佛陀给他讲了自己探索和觉悟的故事。也许第一次会面是为这第二次会面和更亲密的对话做必要准备的。这次萨遮迦的开头是询问有关躯体发展的真正本质,以及身体的训练是如何与心意的形成相关联的:一个人是如何控制和训练躯体的,快乐到底有没有主角?他还想知道一些与佛陀有关的事情:您下午小憩吗?您犯懒吗,还是真的像我一样苦行?

他们讨论了身与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发展。萨遮迦提到躯体的苦行、戒食和大餐。他提到,一些苦行者自我惩罚是多少可怕。对于佛陀认为许多苦行者看上去并非营养不良的错误看法,萨遮迦回答说,这些苦行者通过足吃足喝在禁食后恢复体力。于是乔达摩提出了问题,修心及消除心意对快乐的吸引和对痛苦的恐惧的最有成效的方法是什么。当他评述说快乐既非被追求,也非被躲避时,萨遮迦问他,他是否曾经体验过快乐。

在这点上,佛陀运用他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开始讲述他还是一个王子时的故事:

予未成正觉于菩萨时,生是念:“在家杂闹、尘劳之处,出家是空闲也,住此家是一向具足、一向清净,难行如真珠光辉之梵行,然予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从在家为出家修行者。”彼之予其后还在少年,有漆黑之发,充满幸福与健壮,于人生之春,于父母不乐,于涕泪恸哭之中,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从在家为出家修行者。

他勇敢地遁入森林,但是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他对教他的老师们感到失望。他与他们相处了很长时间,学到了他们所教的内容,每位老师都把他当作最合格的学生。但是他发现最终他一无所得。他们的教义似乎没有改变什么。作为初学者来说,如果能有所得的话,至少应该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当我们在寻求智慧的时候,把他的觉悟牢记在心是有帮助的。最着名的老师、最受敬重的书籍、最稳妥的道路都不能保证一定会将我们引导到一个更好的灵性状态中。即使它们在过去是有效的,但现在也许它们对我们毫无用处。我们在寻求智慧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失望的准备。就像乔达摩一样,我们需要超越我们的失望,继续寻找新的目标。

首先,乔达摩走过另一条弯路。他进行过很可怕的苦行。

他疯狂地修习呼吸冥想,进行可怕的禁食。结果,他憔悴不堪,肤色黑暗,濒临死亡。他按自己的设定试图用心意制服心意。

但他仍然一无所得。他没有得到他所追求的内在平和。此时,他自问所有这些痛苦是否真的是永恒快乐的前奏。他对已经得到的产生了困惑:

“凡过去之沙门或婆罗门虽有受激苦痛烈之受,如是予之苦行为最高,无有比此更上者!凡未来沙门或婆罗门虽有受激苦痛烈之受者,予之苦行为最高无有比此更上者。

凡现在之沙门或婆罗门虽受激苦痛烈之受者,如是予之最高,无有比此更上者。然予以此过酷之苦行,尚未到达超越人法、特殊最圣之知见,故想达到菩提,应有其他之道。”

他的充满激情和真诚的自我提升计划没有效果。于是他停了下来,开始思考。

记忆中的佛陀

当乔达摩深思的时候,一件非常简单又特殊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他想起在他以前的生活中他曾经坐在一棵树下,毫不费力地达到了在他目前倾力探索中也未能找到的平和:

予父释迦王行耕事时,予坐于畦畔之阎浮树阴下,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成就初禅之记忆。

他根据早先那个容易、无烦恼的时刻,回顾了他奋发却无结果的活动:

彼时予作是念此应是到菩提之道耶?阿义耶萨那!彼予随念智生:“此乃至菩提之道也。”

他所寻找的早已在他的生活中免费地给予了他。他去追求,是因为他忘记了过去的那个时刻。他所追求的那个果实不是新物,只是需要具有回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的能力。记住他在阎浮树下找到平和是如何改变他的当下,甚至为他准备了不久就发生的觉悟之途。

同类推荐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献,颇具价值。
  •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素雪清尘

    素雪清尘

    世间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她所愿所求,不过是亲人相伴,一世心安,但事事又岂能尽如她所愿?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本应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相府小姐,但父亲的冷酷无情,娘亲的意外失踪,如今就连哥哥也要抛下她,或许,她注定是所有人的负累。“丫头,灰头土脸的,干啥呢!”她翻墙爬出后院,生出了离家的念头,但脚后跟还没站稳,就被那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她抬头望去,只见在墙边的梨花树下,静立着一位少年,指尖梨花胜雪,但他嘴角的那丝笑容,却温柔了她今后的岁月。
  • 网游之拂晓

    网游之拂晓

    曾经最黑暗的日子里,少年寸锋寒芒,让人生畏。而如今黎明欲归,当争最强!且看落拓剑士携神域遗志扶摇直上,腾飞启航!
  • 仙女现代爱情故事

    仙女现代爱情故事

    不能与凡夫俗子相爱是天庭万古来的规矩,但凡违反,天帝之女也只能接受最残忍的惩罚——你的爱人永远也认不出你。认不出就重新追呗,仙女有法术,网红绿茶白莲花,全都等着被干趴!
  • 启明星的指引

    启明星的指引

    在黑暗中,有人踽踽独行,唯一能指明道路的,只有头上的启明星,告诉她光明即将来临,当太阳照耀到大地时,启明星也就消失了……
  • 春秋争霸之圣皇大陆

    春秋争霸之圣皇大陆

    大地的开裂,地球的分化,象征着新的大陆的诞生,在这强者连连的圣皇大陆上,分着三个国家——鬼影暗派,龙门派与圣皇教。冥冥之中天注定,世界的战争再度开启,无法突破100大限的人类,成为王者战场上的累赘,天赋异禀的他为何不被老天所宠?不愿拖累伙伴,总该做出贡献,战争,将在他的生命完结之时完全平息,虚弱的身体上,是一张英俊的面孔,在这刺眼的极光之中消失殆尽。哪怕力量不够,哪怕不能打败对手,他也绝不向暗势力屈服!啊!死神的鬼镰!我已生命为代价!赐予我一时强大的力量!让我的同伴们从这时空裂缝中逃生!死神的斩字令缓缓落下,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是不是会有人逝去呢?豪杰会就此为一块冰冷的石碑吗?
  • 国民影后穿越了

    国民影后穿越了

    :据报道!国民新晋影后突然消失!可谁知?某位白发长老:凤小姐,你是天选之人呐,你有你的任务!快!跟我走!影后大大:啥?任务!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另一个国度。:凤小姐,你的任务就是勾引夜将军!风中凌乱的凤小姐:……勾……引?于是,凤影后开启了她的勾引模式。与此同时,凤影后开始了她的暴走模式,修灵大佬?丹药大佬?各路美男表示:凤小姐,我们和心仪你!某男表示:“我的女人,你们也敢妄想?”这时异世大陆,开始动荡。
  • 穿越之凰者归来

    穿越之凰者归来

    现代杀手天涯因为飞机失事穿越到古代,成为雾都战家五小姐,这个孩子是战家不存在的人,被父亲老仆偷偷养大,死于蛇毒。战天涯偶然得知,原身的死并不是一个意外,咬伤她的毒蛇是战家七小姐战天依所养,战天依纵仆行凶,视人命如草芥,战天涯为了给原身报仇,杀死了放毒蛇的仆人,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战天依也被毒蛇咬伤,成为废人。大仇得报,战天涯却又得知,战天依之父为了泄愤,而让所有下人陪葬,战天涯十分厌恶这个地方,决心早日恢复以前的实力,离开战家。
  • 山野诡事之善爱

    山野诡事之善爱

    经历过少年时代各种诡异事件的山村小丫头善爱,转眼已成了一名初中生,这个身世神秘的鬼眼女孩,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并没有随着她离开老家而消失,反而在她步入中学时代后,身边同样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事情,善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又会面对怎样的坎坷?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