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伯
与湄洲岛一水之隔的台湾,信仰妈祖最为普遍,许多台胞一直把到湄洲朝圣当作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湄洲妈祖祖庙也成为台湾妈祖信众所向往的祖庙。
早在宋、元之际,福建、广东等地沿海民众就开始移居台湾。他们将自己故乡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所承袭的汉族文化带到台湾去。他们在横渡台湾海峡时,凭借妈祖的保护,顺利地战胜了海峡的惊涛骇浪。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遇到旱涝灾害时,他们都祈求妈祖保佑,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特别是在台湾沦为殖民地时,许多台湾同胞就是通过对妈祖信仰的活动来表达对祖国的怀念。据台湾一些妈祖宫庙史料和有关书籍的记载,从元、明开始,一些妈祖宫就奉祀着从湄洲请回去的妈祖,还组团到湄洲祖庙进香。在《唐山过台湾》等书中记载,台湾鹿港天后宫于1922年组织朝圣团,抬着本宫妈祖神像到湄洲祖庙谒祖朝拜。至今,该宫还保存着当年拍摄的“圣地湄洲祖庙圣迹相片”。该宫现在还保存有“自昔以来岁往湄洲祖庙奉请灵火正炉及旗子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纪念日时,台湾总有轮船运载着渔民和香客到湄洲进香。
两岸隔绝往来后,台湾的妈祖信众并没有忘记湄洲妈祖。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到湄洲朝拜。直到1980年前后,一些老家在莆田的台湾渔民,利用出海打渔、避风的机会,把船开到湄洲湾或平海湾,在此避台风期间返回老家探亲,然后由莆田县对台办联系,带他们到湄洲岛进香。从此,台湾渔民无论是在福建、广东、浙江,都利用避台风的机会,由当地对台办与莆田县对台办联系,来到湄洲岛朝拜。这时候,湄洲妈祖祖庙的主要殿宇已被拆掉了,妈祖神像就安奉在佑德祠(父母祠)里,台湾渔民就挤在佑德祠里焚香跪拜。这时,湄洲岛林聪治等召集一批渔家姐妹,自带工具和午餐,在寝殿废墟上清理地基,准备重建。有一天,正在佑德祠里朝拜的几位台湾渔民看到了,就悄悄地到废墟上焚香跪拜。1981年农历三月,从十五日到廿三日,莆田、仙游、惠安等地的信众陆续到湄洲岛进香,约四千多人。廿三日即妈祖诞生日那一天,有3位回福建探亲的台胞也来到湄洲进香。当他们在佑德祠里,看到妈祖神像时,激动地说,原以为“大陆的湄洲祖庙早在‘文革’期间就被红卫兵彻底摧毁了,以往的妈祖庙文物也荡然无存,想不到今天会瞻仰到真正的湄洲祖庙妈祖”。他们非常虔诚地焚香跪拜,还题了缘金。当林聪治问他们的姓名时,他们笑笑说:“妈祖知道。”同年7月30日上午,湄洲下山村渔民在海上打渔时,及时营救了一位在海上漂流的台湾渔民陈上陆。陈于前一天早上不慎落海,同船的渔民没有发觉,以致使他在海上漂流了一天一夜。当湄洲岛渔民发现他时,他因灌进海水而胃出血,情况严重。下山村渔民顾不得捞起渔网,就立即返航。经一阵抢救之后,陈的神志渐渐恢复。当他听到“湄洲”的名字时,就迷迷糊糊地说:“湄洲……湄洲妈祖……妈祖救了我……”上岛后,经过湄洲公社保健院抢救、治疗,陈已脱险了。县对台办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到湄洲,要把这位台湾渔民转到城里医院继续治疗。当车子从下山村开到祖庙山下时,陈就打听湄洲祖庙在哪里?当他得知妈祖庙就在山上一片树林中时,就提出要到祖庙拜妈祖。大家劝他,待身体恢复后再去。他就抬起头,双手合掌,向祖庙方向拜拜。陈上陆返台后,恢复了健康。当年10月底,他特地托人带来一面锦旗,感谢妈祖故乡骨肉同胞的救命之恩。
1982年,莆田县为了方便台湾同胞来湄洲朝圣、避风、参观,就在湄洲岛对岸的文甲建立了“文甲台湾同胞停靠点”。中国新闻社发了这条消息,香港等海外报纸刊登了。从此,台湾渔船就不断地来这里停靠,到湄洲进香、参观等,还进行了一些小额贸易。
1983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生日时,不少台湾同胞来到湄洲参加,其中有三位台湾同胞从台湾带来凤冠和风帽、风帔及烛台等。上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是50年代前台湾同胞来湄洲祖庙参加妈祖诞生日的习俗。从此,每次来湄洲参加活动的有数百名,还照例带来他们所奉祀的妈祖神像来“走娘家”,又从祖庙再请妈祖神像回台湾。直至湄洲岛举行“千年祭”活动时,海峡两岸已形成一股滚滚而来的“妈祖热”了。台湾的妈祖信众也把到湄洲岛朝圣,作为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有一次,台湾南瑶宫朝圣团到湄洲时,一位女信众高兴地说,我们在台湾举行朝拜、祭祀、游行、请香火和绕境等活动,但最大的心愿还是到湄洲祖庙来朝拜。一些年过古稀的老人,不顾车船之劳苦,千里迢迢地来到湄洲朝拜。有的甚至是坐着轮椅,一路上由亲人抬着上车、上船来到湄洲岛,以了却心愿。台湾的张先生,专程来到湄洲岛拍摄朝圣新闻。他说,在台湾,很多人告诉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是能到湄洲祖庙朝拜。因此,张先生等决心要拍好湄洲祖庙纪念妈祖诞辰的盛况。22日晚上,他通宵达旦地在祖庙大殿、寝殿之间守候着,抢拍着动人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