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辉
2009年8月20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著名妈祖文化研究专家、莆田市政协委员蒋维锬先生,怀着对妈祖文化研究和传播事业的深深眷恋,走过了76年的人生历程,永远地离去了。凡是认识他的人们,无不扼腕叹惜。
蒋维锬先生退休前系副研究员、原莆田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退休后任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文化顾问,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蒋维锬生前曾接受笔者一次采访,他说:“我与妈祖文化结缘始自1976年8月,那时在莆田县文化局工作,在一次普查和清点野外和馆藏文物中一幅来自涵江下徐港天后宫的古代星图挂轴引起我极大兴趣,于是邀请老航海家黄季成先生做指导,关在文化馆古籍室里埋头研究起来,写出《涵江天后宫明代星图》一文,发表在《文物》杂志,后被收入《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文集》。”他还介绍说:“1986年,莆田召开纪念妈祖诞辰1026年学术研讨会前夕,我才真正介入妈祖文化研究,撰写第一篇正式学术论文《还其大海女儿的本色——妈祖形象刍议》,此后一发不可收。”1987年时任市政协主席的林文豪先生兼任湄洲祖庙首届董事会董事长,要他赶写《湄洲妈祖》一书。当时莆田本地相关资料有限,他就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找朱天顺老教授,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福建师大图书馆等十多个单位查找大量资料,夜以继日辨别比较,分析归类,分为“家世生平”、“护航神话”、“闽台同祖”等八个部分,终于赶上妈祖千年祭暨学术研讨会。
1990年,莆田举行纪念妈祖诞辰10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湄洲妈祖研究会先后编发大型史料画册《妈祖》和《妈祖文献资料》、《妈祖信仰与祖庙》两书,为与会一百四十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第一手资料,引起很大震动,广受好评。而1990年4月由蒋维锬编校、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妈祖文献资料》一书,蒋维锬自甘寂寞、不辞辛苦、劳心劳作,广收博采并有所选择辑录了近四百篇史料,计30万字;他把浩繁、分散的史料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进行系统的汇编并认真考订、校勘,不仅校正了部分讹误,而且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使该书成为迄今为止收集最广泛、内容最丰富最完整的妈祖史料集之一。若干年以来,这本书引起了许多高校莘莘学子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了他们选定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做学问的自选教材,成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颇有感触地说:“许多研究生写研究妈祖论文,就是引用蒋维锬先生这本书的史料。许多研究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佐证了蒋维锬编校出版发行的《妈祖文献资料》等著作,学术含金量之高、影响作用之大,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见显著。仅此一桩,也值得我们在中华妈祖文化研究史上记上一笔。
三十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妈祖文化,治学态度严谨踏实,植根于博,力求于精。他先后到海内外几百个妈祖庙实地调查、联谊,参加各地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和传播妈祖文化竭尽全力。2007年8月上旬,他还应邀到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国际妈祖文化研讨会,后到马六甲和新加坡调查考察。2008年4月上旬,他还随协会组织的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赴台开展为期十天的参访、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他每到一处,不仅畅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非常留心汲取别人论述的新角度、涉及领域有所突破的新论点、新论据,取长补短;同时广交新老朋友,广为收集妈祖文化研究的最新资料。蒋维锬“用心、用脑、用手、用脚”痴心地做好妈祖文化研究工作。他已编著(含合作主编)出版十多部书籍,包括《湄洲妈祖》、《妈祖文献资料》、《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妈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历代妈祖诗咏辑注》、《妈祖研究文集》、《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等。他满腹经纶,厚德可风,成了莆田研究妈祖的知名学者,在海内外妈祖文化研究圈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7年10月底11月初,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举办第九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由蒋维锬、杨永占主编的《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精装本,分赠给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嘉宾。大家一拿到精装本,就爱不释手。10月31日晚上,由蒋维锬等四位专家学者编纂的《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四册装包括档案卷、碑记卷、散文卷、诗词卷(约122万字),在莆田湄洲岛隆重举行首发式,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的欢迎和好评。11月3日,新华社播发题为《《妈祖文献史料汇编》湄洲首发》的新闻消息通稿,被海内外众多媒体采用,产生了很大反响。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的编纂出版,对于发掘整理妈祖文化史料,科学揭示妈祖精神,促进海内外妈祖学术交流,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促进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蒋维锬生前热心提携帮助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一批年轻的学者,共同致力于妈祖文化研究工作,硕果累累。他们以妈祖文化研究作为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点,蒋维锬具体帮助他们策划选题,出主意、想点子,无私提供宝贵资料,加上一批年轻的学人自身努力,已陆续发表百余篇论文,研究所还承接省、市级研究课题多项,出版了一系列研究传播妈祖文化的著作。其中2005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妈祖诗咏辑注》一书,就是在蒋维锬经过多年费心搜集历代有关妈祖的诗两百二十多首,已辑有《天后宫题咏》初稿的基础上,与学院中文系刘福铸、王连弟教授合作,再组织广为搜罗、扩大篇幅,并加以校订、注释,完成的。出书署名时,主编为刘福铸、王连弟,蒋维锬自己署为副主编。蒋维锬曾动情地说过:“人生总是有限的,妈祖文化的研究工作是无限的。我常想,岁月不饶人。只要年轻人热心妈祖文化研究工作,肯下功夫做学问,我就肯把心掏出来!”莆田学院为了感谢蒋维锬的无私帮助,于2006年7月20日专门召开“蒋维锬从事妈祖学术研究30周年座谈会”。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发来贺词,天津等地天后宫发来贺电,来自台湾、澳门以及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福建社科院、福建师大、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3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会给予高度评价。中华妈祖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在会上说:“妈祖文化是妈祖故乡莆田发展的动力和优势,蒋维锬先生对妈祖文化研究和发展是有突出贡献的。”
蒋维锬是近年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一名优秀使者。他先后出席1986年5月莆田纪念妈祖诞辰1026周年首次学术讨论会、1987年10月妈祖千年祭学术讨论会、1990年4月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年2月在厦门召开的闽台文化学术讨论会、1995年8月在福州召开的闽台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1999年3月与两岸学者共同主持妈祖文化学术交流会等会议,结识了一批来自台湾的妈祖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不论是在会上发言,还是私下彼此交流,他们都能推心置腹地互相交流思想感情、学术观点、对妈祖文化的共同景仰以及对两岸的民族团结前景和振兴大计的关切和看法。蒋维锬还多次赴台湾参加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到各妈祖宫庙实地考察参访交流,他有感而发,十分勤奋地分别写下了若干篇参访纪实的文章,如“湄洲祖庙赴台访问团侧记”、“一尊妈祖两岸情——记湄洲妈祖金身巡安金门”、“台北一夕谈”等,刊发于《炎黄纵横》、《湄洲日报》、《莆田政协报》、《莆田乡讯》等报刊上。今天重读这些文章,从中更能感悟、体认出蒋维锬对传播妈祖文化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更值得一说的是,蒋维锬研究历史,舍得下功夫,考证史实、鉴定史料、辨伪求真,一旦有新的研究成果,敢于直言,不跟世俗走。那是2006年9月间,蒋维锬应上海社会科学院之邀参加两岸妈祖文化研讨会,他引经据典提出考据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台南大天后宫非施琅所建。台湾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称大陆学者的这份报告“极具震撼性”。蒋维锬也将相关资料寄给台湾台南大天后宫主任委员曾吉连,曾先生看时“着实吓了一大跳”,但同时对蒋维锬先生追根究底的精神表示感佩。该宫原是清朝在台唯一祀典天后宫,皇帝御赐匾额最多。蒋维锬以宫内现存御匾查证史料记载,作出五点考识。此文现刻于该宫石碑上,落款是“甲申仲春莆阳蒋维锬谨识”,成了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生动例证。
蒋维锬把毕生献给妈祖文化研究和发展事业。由于他对妈祖文化研究深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然,三十多年来,蒋维锬呕心沥血研究妈祖文化,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一种惯性,更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正如他老伴说的那样:“他退休后比上班时还忙,一坐下来就看书,写文章,就忘记了时间,也不出去散步,连身体也不顾了。”2008年4月中旬到台湾参访返莆田后,他身体不适,胃出血动了大手术,仍全然不顾,忘我工作,继续笔耕不辍。从2009年1月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除6月间去福州看病未供稿外,每月都为协会会报《妈祖之声》提供一篇文字稿和两张相关天后宫的照片,为《中华妈祖》杂志提供几篇很有分量、有独到见地的学术论文,令《中华妈祖》、《妈祖之声》编辑部工作人员感动不已。蒋维锬在病逝前两个月,即2009年6月18日写信给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信中第一段报告《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二辑总计约80万字、几百张照片已编完成,提出涉及出版的具体建议;第二段谈派人到京为第三辑预作准备需做的工作;第三段还是谈工作,他写道:“《妈祖文献史料汇编》这部书是我用生命打拼出来的,我希望自己能善始善终完成这个任务,把全套书出齐出好。但根据我现在病情反反复复,这一美好愿望能否实现,还无十分把握。所以对第三辑我要早做准备,只要身体撑得住,我就(见)缝插针做一点。至少也要把原始材料收集全,万一身体不能操刀,别人亦好接手。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尤其老年得病,前程充满着未知数,我只能按先哲的教导去做:‘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而已,别无他想。”接着又写下一行话:“又:顾问名单如有变更,请一并示下。”这一行字有明显颤抖的笔迹。不难想象,蒋维锬先生在沉疴缠身、即将走过生命尽头的沉重时刻,他抱病写下了这长达两页稿件的信是何等的不容易。这封信字字句句充满了他对中华妈祖文化事业的无限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充满着他生命不息、忘我工作不止的崇高思想境界;充满着他用生命打拼的拼搏和奉献精神;充满着他对妈祖文化研究和传播事业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坚忍不拔的恒心……他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要做,但没有想到他走得太早、太匆促了。人们都说,蒋维锬先生病逝,是中华妈祖文化研究和传播事业的一大损失,是妈祖文化界的一大损失。蒋维锬先生三十多年来包括他在生病期间忍受着病痛,超负荷地辛勤工作,实在是太累太累了。
蒋维锬病逝后,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形式表示沉痛哀悼。莆籍作家陈章武、陈章汉在唁电中说:“蒋公维锬先生,满腹经纶,两袖清风;斯文千古,厚德可风。他的辞世,是我莆阳社科学术界、文化艺术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留给后来人的精神遗产是异常珍贵的。”天津天后宫管委会、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在唁电中称:“蒋先生一生致力于妈祖文化研究和弘扬妈祖精神,其成绩硕果累累,他的去世无疑是妈祖文化界的损失。”蒋维锬生前好友王琛撰写挽联:“遗子孙厥德斯文铭立子孙座右,为妈祖呕心沥血魂归妈祖灵前”以表达深切哀思。
2009年8月24日上午9时,蒋维锬遗体告别仪式在莆田福山殡仪馆举行,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原莆田市政协主席林文豪,原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玉连,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台湾妈祖文化学者董振雄,澳门文化司《文化》杂志主编黄晓峰,蒋维锬生前部分好友、同事及社会各界朋友和他的家属等前往送别,沉痛悼念蒋维锬先生用生命研究传播妈祖文化所作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