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李鑫,天旭的家庭算是幸福的,尽管父母都是农民,但是家庭和睦,而且母亲是一个开明人,始终支持着他的学业。
李鑫的家在县城周边的一个村子,这里靠近市区,人们的生活显然要比更偏远的地方富裕些。李鑫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学中医的,爷爷年轻时走街串巷给人看病,到父亲这里积攒了些本钱,就在村里经营起了一间诊所。但是李鑫讨厌医生这个职业。小时候,他讨厌看到那些到父亲这里求医问药又吝惜钱财,企图得到廉价奇迹的家伙们的嘴脸,现在,父母婚姻的破碎让他看到,有一种无药可医的东西叫做感情。是啊,即使医术如神又如何,还是难圆破镜,无力回天。
回到家的那个晚上,李鑫终于对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爸,我不想上了。”
听到这句话的李鑫父亲怔住了,这曾是他离婚以后设想了的无数个恶果之中最坏的那个,尽管有着些许的心理准备,却不曾料到它会来得如此之突然。
此时,怒气已经充斥了他的胸膛。
“你说什么?”
“我不想上了!”李鑫的话更坚定了。并且做好了被父亲打一顿的准备。
父亲已经举起了拳头,那拳头在空中悬停了许久,最后还是没有砸在李鑫的身上,而是锤在了旁边的饭桌上,震耳欲聋的响声霎时打破了屋里死寂的气氛。他不舍得打儿子,他知道孩子并没有错,一切都怨自己无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他也不可能说服儿子,这小子像他年轻时一样固执且倔强。
我们不知道现在这个少年的决定会将他的命运引向何方,也不知道将来他是否会为现在的叛逆而懊悔,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当他有了家庭,绝不会让自己的悲剧重演。一代又一代人正是在选择与总结中不断探索前行的。
对于他的堕落,也许并不会引起旁人多大的反应,就如星河中某个光点的陨落,消失便消失,星河还是那个星河。
面对儿子的消极态度,李鑫父亲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是坚持要让他拿到一个高中毕业证,这一点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妥协。至少要上完高中吧,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能去闯荡社会呢?儿子愿不愿继承自己的中医技能,他选择尊重孩子,是啊,他长大了,看懂了一些东西,也必将失去少年时代的纯真。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这是北方收获的季节,是属于农民们的盛典。
可能是父亲去年从表哥给的那本关于果木种植的书里学到的剪枝和培育技术起了作用,今年天旭家的果树收成格外喜人,瞧那苹果和梨都红润可人,娇艳烂漫,一串串挂满树梢,压弯了枝头。
如果在城里人看来,这些果实一定能换来不少财富,如果常年如此,农民也能发家致富啊。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农民阶级都将注定是最卑微的,这种卑微并不主要表现在他们所受到的社会待遇上,而是由国家成分决定的,贵如泥土也微如泥土。
天旭的母亲正是凭着对命运的一知半解而一心支持者儿子的学业,这对于一个仅有初中文凭的农民而言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她和丈夫现在才四十出头,正是又把子力气拼生活的时候。现在,天旭上高中,家里还有个比他小六岁的妹妹在上小学,一家人正处在生活的关键阶段,这不得不使他们夫妻二人日夜操劳,好在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让人满意,这无疑给他们烦乱的心灵带来了不少安慰。
国庆节假期的第二天,在基本上做完了作业之后,天旭就跟着父亲来到了自家的过树林,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天旭身手敏捷,几下子就爬上了树,站稳之后,接过妹妹的篮子,把它挂在一枝看起来十分结实的树杈上,然后把能够找的果子一个个摘下来放进篮子里,篮子装满了就递给父亲。因为苹果的品质参差不齐,所以需要再挑选一番,品相好的卖给来村里大批收购水果的商贩,一般的自己就拿去集市上卖,最后剩下来的没人要就留给自家人吃,而那些散落在树下草窠中的,就交给天旭了,每年这时都有人低价收这些烂掉的果子,至于用处,据说是用来做城里卖的果酱,其实也没人能说的清。天旭不管这些,他更在意每年得到的这百十块钱,在他看来已经不算少了。
此时,他正坐在一棵树上休息,望着远处的天空和群山。
忘了从何时开始的,他开始对一望无际的辽远的自然产生一种向往的情感,有时会望着夜空出神,而不知不觉陷入深深浅浅的思考,但是却也不具体想什么,只是怀着一种对未知的远方和自己未来之路的猜想。他从没见过真正的大海,却一直希望身临其景。心怀探索以及见证的欲望是一个成熟青年的必要特质,这说明天旭正在成长啊。他至今为止的记忆中,已经和有许多人分道扬镳,又和另外一群人不期而遇,这一切都是那么具有随机性。
“哥,你给我摘一朵花行吗?”妹妹指着不远处一个小土丘说。
这时,天旭才发觉自己已经发呆有一会儿了。
“行,你在这里等着。”天旭说完便敏捷地从树上跳下来,又敏捷地攀上了那座土丘。
这是一簇野菊,他采了其中的六七朵送到妹妹手里。
天旭的妹妹今年10岁,在村里上小学,就是那个天旭也曾上过几年的地方,老师们也基本都没换。相比之下,妹妹要比同龄的小孩显得懂事,这可能和母亲的教导以及天旭对她的影响有关。现在,她经常识破天旭的恶作剧,并且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对他某些过头的玩笑,甚至会教育起他来。
我们可以想象,多年以后,这个小孩子将会成长为一个朴素善良的大姑娘,她的身上也将带有朴实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光芒。
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眼前的这片海在柳依依看来似乎已经不再神奇。海风还是那样干涩且带着淡淡的腥味,沙滩还是那样绵软,头顶的烈日依旧灼热,炙烤着大地万物。事实上,她早已不再喜欢海南这个地方,她不喜欢这里四季常青的气候,而更倾情于北方时刻变换着的四季,然而这种情怀现在又变得矛盾起来,尤其是哥哥的离开似乎加深了她悲秋的情感。
这次海南之旅是由母亲决定的,她怎么好意思拒绝父母用掉年假来陪她呢,行程所需的一切都已经被父母安排妥当,她只管散心就好,是的,她已经明了了父母的心意,却还是挥不去心头的那一点忧伤。当她忘却了它,她还会另添一些新的烦恼。难道这就是青春进程中所得到的收获吗?她说不清,也暂时不准备向谁透露自己的想法,她厌倦了平淡又不得不听命于平凡。
是啊,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哈姆雷特式的浪漫和动荡时期的无畏献身,尤其是在当代,和平社会加之刻板的教育制度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被禁锢了思想的青年,他们在经历了各种考试的筛选之后成为了为各行各业创造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青春就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流逝了,有些人永远的错过了少年时代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