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园岁月]
地址:苏州锦帆路38号
去过苏州几次,可惜每次都行色匆匆,逗留一天便走,于是寻访故居也是见缝插针,偷得一点闲,便立马前往。
探访又称章园的苏州章太炎故居,便是这种情况,的士司机是外地人,不知章园也不知章太炎,但却很熟悉故居所在的锦帆路,他说听本地老人提过这里,原先是河,后来填成马路。
他的说法并不算准确,锦帆路原先是吴国内河的护城水道,古称锦泛泾,又称锦帆泾。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泾旁种满柳树,倒影如泛锦;二是春秋时吴王乘舟游乐,舟挂锦帆;三是元末农民起义,自立吴王的张士诚乘锦帆花舟在此游玩。不过第三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南宋时这一代就相当繁华,反倒是到了元末,两岸已成废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锦帆泾被填成马路。
章太炎故居就在锦帆路38号,如今已成为市侨办和华侨活动中心。后来查了下资料,发现这是当地政府对名人故居抢救性保护的一例,一方面按原貌进行加固修缮,保留院内的衣冠冢和纪念碑,并开辟纪念陈列室,另一方面以用代养,防止故居废弃。
章太炎于1934年至1936年间在此居住,那是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不过他与苏州的缘分,倒要上溯至1900年,他因反清而遭追捕,避走苏州任教,不久又因言论过于大胆,险遭逮捕,终至流亡日本。在搬入此宅之前的1932年,章太炎已开始频频赴苏州讲学,引起轰动,有人便建议在苏州设立一个讲学组织,于是,便有了大名鼎鼎的“章氏国学讲习会”。
既然长期讲学,那自然要寻觅住处,何况朋友李根源力邀他来苏州时,还说过一句“养老以苏州为宜”,也让章太炎动了心。可老章一向不沾人间烟火,买房子也闹出笑话,他先是看了一套房子,窄巷之中,院内有竹有假山,他一看就喜欢,对方看他喜欢,就开了个高价,他居然不讲价,立刻成交,办好手续,起名双树草堂,可之后才发现隔壁是个纺织厂,每天机器吵嚷,压根没法住人。好在后来他那位精明干练的才女夫人汤国梨来了,四处陪他看房,1934年某日途经锦帆路,见到一栋正在兴建的西式宅院,二人都很喜欢,进去询问,原来是一位官员的产业,但他即将赴异地任职,刚好打算低价出售,章太炎便将之买下,既用来自住,也是章氏国学讲习会会址。
此院内有前后两栋西式洋楼,大门有抢眼的罗马柱,又有中式的青砖和青瓦元素——我所寻访的民国故居,地域特点都极鲜明。如青岛的名人故居,往往是纯粹洋楼,并无中式元素,共同特色是以当地盛产的花岗岩为基,这显然与青岛的历史有关,它本是小渔村,后由德国人设计兴建,并无传统烙印。至于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苏杭,虽民国名人故居多半也是洋楼,但总带点江南特色,青砖是常用元素。
这两栋楼初建时都是两层,现在去看,却均为三层,据说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加盖。后来,国学讲习会学子增至五百余人,小院已无法承载,又是那位干练的章夫人汤国梨,购下院后空地十余亩,又盖了两栋二层小楼,作为课堂与宿舍,如今,这两栋楼已被拆除,余平房五间,据说是章氏后人居住,旁边还有章太炎的衣冠冢。
好玩的是,当初章太炎“一时兴起”购下的那间纺织厂旁的双树草堂,也算物尽其用,一直作为国学讲习会预备班之用,章夫人亲任班主任。
章太炎一代大师,又特立独行,被称“章疯子”,晚年的他依旧狂傲,逸事也多。据载国学讲习会刚刚成立时,章太炎手头也不宽裕,一度靠卖字维系,后居正来访,走时留了张一万元国币的支票,在当时堪称巨款,显然并非居正个人所赠,而是当权者蒋介石的试探。章太炎与蒋介石素不来往,按他过往的脾气当然不收,可这次却顺手收下,并告诉大家:“章氏国学讲习会自今日起,全部免费了!”
所谓狂狷而不拘泥,便是如此吧。
1936年6月14日,六十八岁的章太炎逝世于章园,因抗日时局,无法立即安葬,灵柩一度置于章园内的防空洞中,直至1955年,章太炎迁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后设纪念馆,成了景点。前不久去杭州,有次在路边打车,背后恰恰是纪念馆,对面西湖游客如云,喧嚣嘈杂,可这马路的另一边却安安静静,从纪念馆门口望进去,幽深寂静。
我不知道,若让章太炎自己选择,他喜欢杭州还是苏州,不过他曾提过,晚年选择苏州是因为范仲淹和顾炎武二人,他曾写道:“深念扶微业、辅绝学之道,诚莫如学会便。其秋,苏州有请讲学者,其地盖范文正(仲淹)、顾宁人(炎武)之所生户业,今虽学不如古,士大夫犹循礼教,愈于他俗……顾念文学微渺,或不足以振民志,宜更求其远者。”
他的心中,总有一个士大夫救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