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能收到太极拳协会的请帖,邀请我去参加国家或成都市的太极拳的比赛或研讨活动。”当被问到如何平衡各项事情时,李老师乐呵呵地和我们摆起了龙门阵,“我现在的体重还保持在当年二三十岁的水平。要做好科研、教学和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只有靠自己的体力、智力去拼。”
在同事和学生眼里,李老师不仅严谨细心、工作拼劲不亚于年轻人,而且为人谦和、有感染力,是一位人人称道的良师益友。
三十余年的成电情缘
1950年出生的李广军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由于“文革”的影响,过早地中断了学业。刚读完初中的他,来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插队,开始了艰苦的劳动:在农忙时,甚至早上4、5点起床,晚上7、8点才收工。但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仍抓紧时间学习。晚上收工后,他便点着小煤油灯在仓库里看书。1973年,李广军参加了“文革”十年中唯一的一次高考(邓小平同志“文革”期间复出,高考恢复一年)。通过这场考试,李广军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成电生活。
77年毕业后,李广军留校在遥测遥控专业任教。凭着对无线电技术的极大兴趣,他在五年后又考入1系(无线电技术系),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中的一员。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李广军师从杨国雄、虞厥邦教授,当时全国著名的“南冯北孟”中的冯秉铨先生的高足,在三年的学习中,李广军从导师的敬业和严谨中得到教诲,“那时候做事情很认真,我们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全是手画出来的图像,虽然临时学绘图,但那些框图甚至可以直接拿到教科书上用。”回忆起那段经历,李广军总结到,“那时候的学生是很认真的,他们做事情的方法和态度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从1977年毕业算起,李广军已经在成电的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负责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并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多项称号。此外,他还担任国家学位办“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领域指导小组副组长、四川省“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通信学院副院长以及四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主任等行政职务至今。
在1997~2006年期间,他十年四度获省教学科研成果奖项。1988年,李广军所在团队研制的“电脑血液分析系统”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谈到这些成绩,他微微一笑:“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团队,归功于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
“他对学生从来不怕花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警示自己不能误人子弟,对学生要负责。”谈起自己三十年的教师生涯,李广军语重心长,“在我看来,当老师的首先教给学生的不是做事的‘理’,而是做人的‘理’,会做人、做好人才能会做事、做好事。”
“亲切、随和、相处没有压力。”研究生二年级的张艳如此描述对他们的“老板”——李广军的第一印象。“李老师上课除了教授知识外,很喜欢和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会做事不难,但一定要会做人。他很看重责任心,经常告诫我们要能够‘对别人有始有终’,即使东西做不出来也要‘给别人一个交代’,不能‘做不出来就不管了’。”
“李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常常给学生讲问题一讲就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共事六、七年的阎波老师将李广军多年来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看在眼里,“他对学生不会去下什么死规定,但会定期抽查一些学生,与他们聊聊近况。而且李老师和学生聊天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那个学生感觉没什么压力,聊过以后就会感到有压力;而如果那个学生本来就是压力重重、心情郁闷,和李老师聊一聊反而觉得轻松许多,备受鼓舞。”“他还很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对于家境困难些的学生就会多些照顾,甚至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学生有时也会打电话回来找他聊聊天。李老师对学生从来不怕花时间。”
性情随和的李广军对学生也有“包公脸”的时候,但对于那些有错的学生他并不是一味的批评责难,而是一边慢慢讲道理,让他们认识错误、自我反省;一边帮助他们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李广军非常强调要能够“给学生机会”,实验室里很多给本科生上课的实验设备就是由他拍板决定交给研究生去做。“那些实验板比较简单,加上老师从旁指导,研究生完全可以做出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不怕失败,但一定要能给学生再做一次的机会。”他向记者坦言。
对人对事要能担起责任
在成电的三十余年,李广军早已习惯了忙碌而有规律的生活与工作,早晨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这种年轻人也很难吃得消的生活规律对他来说却成了家常便饭,因为他将责任二字看得重于泰山。
“李老师工作时间长、精力好在我们教研室是出了名的,他的事情好像总是忙不完,经常晚上都要到十点多才会离开办公室。”2000年开始就和李广军共事一个教研室的林水生教授对李广军的敬业非常佩服,“经常是他下午工作到六点多,晚饭就到食堂随便打点饭菜,吃完立刻回教研室工作。”
“李老师有时会被我们昵称为‘救火员’,因为每当有重大或是急迫的项目时,无论他再怎么忙,都会每天和我们在一起督战一线直到项目完成。”在张艳眼中,“李老板”其实非常辛苦,“你不要看李老师头顶着各种光环,其实这一项一项的事情做下来一点也不轻松。”教学、科研、会议、还要出去跑项目,为了能让时间更多些,李广军也只能对有限的时间“拉一拉、挤一挤”。
对于年轻教师,李广军总会以一种爱护后起之秀的心态去关心鼓励他们。“李老师在面对年轻人时,从来不以年龄长或是职务高而摆什么架子,总是很谦和、平易的对待大家,交流时的气氛很简单融洽,他还常常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以鼓励。”阎波老师在回忆与李广军的共事时,对他给予年轻教师的无私和关切感到钦佩,“李老师常常叮嘱我们做项目要能边做边学,在一些具体情况下他还会指出我们要去学习哪些知识来扩充自己才能做得更好。他还经常为我们年轻的教师争取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研室参加某些会议时,他就会把本来属于自己发言的机会让给我们去讲、去表现”。
“无论对人对事,李老师都会报以强烈的责任心,这大概就是他所具备最能感染身边人的品格”。林水生教授最后这样对记者说道。
(傅睿 彭自求 邵道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