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砖上刻着一只展翅的三足乌,在三足乌雕刻的下方,是一块刻了好几行蝌蚪文的方形石碑。
“玄羽,那两张照片在哪儿?拿出来看看。”老程提醒说。我连忙取出夹在黑皮笔记里的照片,两相比较之下终于可以确定,照片中的地方,就是这里。直到这时候我才终于知道,那张照片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暗夜里拍的了,这竟然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一个冰川内的山洞中。
从拍照的角度甚至不难判断出,第一张照片的拍摄位置是站在隧道尽头,大概是第一眼看到这面照壁时便下意识端起相机所拍下的。而第二张则是出隧道后往右侧走了几步。
一卷胶卷通常有24张或36张,按当时的情形应该不止拍了照壁的这两张,而是对这整个建筑物做了详细的记录。
我顾不上细看石碑上的蝌蚪文,连忙绕过照壁,想看看这个神秘的建筑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照壁背后是一处天然形成的岩洞,底部空间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高约八九米,四壁已被逾千年历史的寒冰彻底冻住,仿佛时间也被凝固在了其中一般。放眼四顾,岩洞中只有一座青灰色的石室,此外别无他物。燕昆仑和大伯、向蛮子这时已经走到了跟前,点燃了一支荧光棒细细查看这间石室。
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砖石建筑,但在形制上却完全不同于海底所见到的那种风格,而是地道的中式传统建筑样式,造型古拙粗犷、结构简单大气。
石室格局方正,筑有高台底座,设阶基以承阶面;屋顶是一种叫“九脊”的样式,屋脊平直而短,飞檐斗拱。据说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屋顶式样,在屋脊四周再绕多一层腰檐,两层屋檐间呈阶梯形态,也就是所谓的重檐之制。四壁则全用青石砖堆砌而成。
古建筑屋顶式样
“从造型和工艺特点看,应该也是汉代的。”老程跟我解释了一大通传统建筑工艺和形制特点后得出结论。若汐在一旁默默听着,也投来赞许的目光,点头称是。
从石阙、青铜门到眼前的风格来看,粗略判断这一处建筑修筑于汉代基本上是没问题了,但要具体断代,还需要更为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检验才行。
“听老程刚才这么说,这完全就是一座汉代建筑嘛,搞不好还是一座汉代古墓呢。但我们不是要找若木神树的入口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唐娅也露出了疑惑的神色,问了一个我也想不明白的问题。
“我说,你们单位之前都已经调查过了吧,这时候就不要藏着掖着了,有什么情况都拿出来和我们说说。”向蛮子撇了花满庭一眼,嚷嚷道。
花满庭略一沉吟,才开口说:“这的确是一座修建于西汉时期的建筑。但那个入口的具体位置我们也不清楚,前一支队伍进入隧道之后通讯就中断了。我猜应该就在这间石室底下。”
“这是不是说,西汉时期有人发现了若木神树的遗迹,所以才在这上面修造了这间石室?”我连忙问道。这个套路,我遇到过不止一次了。
花满庭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我的假设。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很多看似怪异的地方也就都解释得通了。
陆离之前说过,海螺沟的大冰川实际上是1700多年前才形成的。也就是说,在2000多年前修筑这间石室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座飞瀑凌空的高山。当时的人找到了这隐藏在大瀑布之后的山洞,从瀑布背后架设栈道出入其中。甚至连那个青铜门也很可能是当时的人所修筑的,将岩洞彻底封闭,留下可供人出入的唯一通道,而且看起来,修筑这间石室的目的,似乎也是为了掩人耳目,暗中研究上古文明的遗迹。
布莱克看了一番照壁上的文字,习惯性地转过头问若汐:“这上面写了什么?”
这一次,若汐却只是默默地起身,说了一句:“教授,我已经不再是您的学生了……”
若汐默默地走开时,布莱克的神色竟然有些怅然。
“布莱克,这里是什么地方,有没其他出口?”我问。
“很遗憾,当年我并没有来过这里……”布莱克摇了摇头。“陈博士和白教授对于这间石室的位置一直守口如瓶……”
也不知道他说的有几分是真话,又有几分是假话。
我本来还指望布莱克多少了解一些当年的内情,但看起来希望是落空了。
“修筑这个的是什么人?”唐娅问。
“当时的墨者。”燕昆仑说道。
“老陈,有情况。”这时,向蛮子低声招呼了大伯过去。
隧道口不远处,散落着一些冰爪、冰镐、登山鞋、安全帽、帐篷、羽绒服之类的装备,看起来似乎是上一支到达这里的队伍抛弃的物资,但上面却有已经凝固的暗红色血迹。
毛幂不发一语,翻检了一下地上的东西,找到一个贴在衣服上的玩意儿,端详了一番后揣进衣兜。花满庭神情严肃地捡起一件已经撕烂破碎的抓绒服,上面也染了一大滩殷红。当时进到这个岩洞之后,已经出现人员受伤的情况。但看起来,他们在这里应该还没有遭遇到什么大麻烦,否则我们看到的就不是杂物,而是尸体了。
“上一支队伍难道也遇上了冰雪崩?”顾医生也眉头微皱,露出费解的神色问道。
“不清楚,上一支队伍进入这里之后就与外界断绝了联络,里面的情况我们完全没有掌握。”花满庭坦言。
“我们进去看看再说。”大伯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之后,便起身朝着石室走去。
踏上台阶之后,我才发现,这间石室似乎并不纯粹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从其雕梁画栋的精细程度和特意选用坚固的石材来看,应该是想长久地保留下这座建筑,而且当时可能还有类似于祭祀之类的特定功能用途。
石室两侧设有镂空窗户,门框同样用青铜打造,铜框门扉呈开启状态,想必是之前那支先遣队所为。但此时为止,还没有遇到任何一个人的踪影。
走进石室一看,我却不禁愕然。里面竟然空无一物,也没有看到有任何暗道入口。但一整支队伍总不可能都人间蒸发了,屋子里一定设有暗道机关才是。
石室不大,我们人多势众,便分头仔细找起了入口。
然而找了一圈,我们却没有发现任何可能的入口,简直是咄咄怪事。所有的地砖都是严丝合缝,在低温冰冻的作用下甚至撬都撬不动。
唐娅趴在并冰冷的地砖上敲了敲,呵了一口气搓了搓手说:“这是空心砖。”
向蛮子这时候蛮劲发作,抡起冰镐就要去砸,我连忙按住了他。上一支队伍到底遭遇了什么目前还不清楚,而且唐娅刚才也说了,这地砖都是空心的,万一里面要装点水银火药什么的也不好说。情况未明,最好不要贸然行事。
这时候,作为一名从小考试考到大的学生,我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就换位思考,猜测起了“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当时的墨者既然在山中岩洞建了这么一座建筑,并且暗中进入底下研究若木神树的遗迹,那这个机关的设计一定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排除突然来袭的外人,让他们找不到。机关的精巧有时候不一定在于门锁的复杂程度,而很可能是在于找到门锁的难度。既然上一支队伍已经找到了门路进去,并且没有破坏任何地砖,很有可能机关并不在这里的地砖上。
我想了一想,便拉着老程、若汐和唐娅又出了石室,回到那块照壁前。
实际上我并无多少把握,只是抱着不妨一试的态度,想再看看那面照壁是不是有些什么古怪。而且,从庚叔叔那里得到的照片背面,还有一句引用自《墨子》的话也让我多少有些在意:“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这句话绝对有暗藏的玄机。之前我先入为主地以为这句话是照壁上那些蝌蚪文的注释。但现在看来,当年写下这些字的人,一定是煞费苦心地留了一些线索在这张照片上。
按常理推断,如果重点是那间石室,为何不直接寄一张石屋的照片,而要用这么迂回曲折的方式?但如果结合当时的情况,这张照片是九十年代初从美国寄到父亲当年工作的研究所里的,大概当时出于谨慎考虑,才采用了隐晦的手法来传递某些只有事先约定好的双方才看得懂的信息。
而今想来,照片背面的第二行字,写的地址是河洛古村而并非照片的拍摄地点,恐怕也是有意为之。而这句话写在前面,说明这句话跟这个照壁的关系更为密切。
实践证明,长期题海战术训练所培养出来的猜出题人思路能力,还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没怎么留意到照壁的背面。此时带着“问题意识”,顷刻间就发现这个照壁绝不简单。
照壁背面,看似是一个熟悉无比的太极八卦图,但走近仔细一看,我就发现,有八卦浮雕的八块青砖是可以松动的,机关在这里。
“嘿,你小子有进步啊。”老程嘿嘿一笑,拍了拍我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