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以善射覆而取悦于汉武帝。宫廷的优人郭舍人见东方朔受宠,心中不服,在武帝面前要与东方朔比赛射覆,不中者认罚。
郭舍人出谜,以东方朔之姓取笑说:
“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腧我园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之,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
东方朔听过之后,也随口说出:
“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日蚊。”
第一轮,东方朔与郭舍人算是平局。郭舍人说的是“蚊子”谜,东方朔猜时,以谜猜谜,较先出谜者难了许多。武帝听了后,说:“你二人一同射覆,谁射中得奖,不中者认罚。”
武帝差人将守宫(壁虎)放盂下扣住,众人射之不中,郭舍人射之亦不中。东方朔说:“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无足;跂跂(爬行)脉脉(看的样子),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武帝说:“太好啦!来人,赏东方朔帛十匹!”后又让东方朔连射覆,中后又多次赏赐。同时还重击舍人的屁股。
东方朔巧猜“镜”谜
郭舍人让东方朔猜镜子谜,见《渊鉴类函·卷三百八十》:“舍人曰:‘珠籀(zhòu大篆)文章,背有组索,两人相见。朔能知之为上客。’朔曰:‘此玉之荣,石之精,表如日光,里如垂星,两人相覩相知情。此名为镜也’。”故事见《五色线》。
东方朔猜枣
这个故事见《汉书·东方朔传》:“汉武帝尝以隐语召东方朔。时上林(御花园)献枣。帝以杖击未央前殿槛曰:‘叱叱,先生束束。’朔至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乎?’朔见上以杖击槛为两木,两木林也,束束,枣也,叱叱(谐七七),四十九也。”
总之,那时的射覆,与现在射覆谜完全不是一回事。
汉末童谣咒董卓
东汉末年,民间流传谜语童谣诅咒董卓当死。《后汉书·五行志》:“献帝初年,京都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董字;十日卜,卓字;不得生,当死;合成‘董卓当死’)。”
注:童谣系谜语中的组合体。此时的组字童谣已具谜语雏形。
“白水真人”汉光武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于南阳白水乡,时谶语盛行。(谶chèn预言;预兆)
谶语迷信的说法,谓将来会应验的话。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二:“张步溪中有石,里人号日团石,有谶语云:‘团石圆,出状元;团石仰,出宰相。’”
谶纬汉末流行的宗教迷信。“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其起源是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西汉后期,得到封建统治阶级支持。主要把自然界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为封建统治说教。王莽和光武帝就分别利用图谶和“符命”,作为“改制”和“中兴”的合法根据。
东汉章帝召集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同经同异,写成《白虎通义》,更进一步把谶纬和今文经学混合一起,使儒学神学化。东汉末期,谶纬逐渐衰微,但直至隋炀帝正式禁毁以前,仍断续流行。纬书今留存者不多,除去其中迷信部分,在天文、历数、地理知识等方面,也包含着某些科学史的资料。如《书纬·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yǒu,窗户)而坐,舟行不觉也。”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动的朴素的臆测。
谶语称“白水真人”。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新莽时曾铸“货泉”钱币。当时有人说“白水真人”是“货泉”二字拆得。后来刘秀从白水起兵,恢复汉业,人们认为这是“白水真人”谶语,以隐刘秀成东汉帝。这事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货泉”中“货”化作“真人”;“泉”化作“白水”。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由谶语演化而成的拆字游戏,已经应用于当时集团的斗争舆论上了。实际在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已开始有谶语。
此后知识阶层,受谶语影响,开始将某些汉字任意拆成单字,组成无甚意义的拆字游戏。汉魏六朝时孔融的四言诗,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孔融《郡姓名字诗》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按:渔离水即为“鱼”字。
与时(時)进止,出寺弛张。
按:時出寺,即“日”字。上四句合成“鲁”字。
吕公矶钓,周口渭旁。
按:吕去口为“口”字。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按:域去土为“或”字。上四句合成“國”字。
好是正值,女回予匡。
按:好离女,即“子”字。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按:据资料记载上四字离开后,出一“乚”。是从截字旁“戈”字而定,取其形似。上四句合成“孔”字。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
按:翮离羽,即“鬲”字。
龙蛇之蜇,它也可忘。
按:蛇离它,即“虫”字。上四句合成“融”字。
玫璇隐曜,美玉韬光。
按:玫离玉,即“文”字。
无名无誉(譽),放言保藏。
按:譽离言为“舆”字。
按辔安行,淮渭路长。
按:按离安,为“手”字。上四句合成皋,即举。
这首22句四言《郡姓名字诗》经过分离组合成为郡属:鲁国;姓:孔;名:融;字:文举。连缀成“鲁国孔融文举”六字。
孔融的离合体诗,合辙押韵,而且一韵到底,内容无甚意义,旨在拆字离合,文字拼凑自是不在话下,故文义不连贯,但它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离合并。这种技法,确实是最早的离合体字谜形式,这对秦汉时期的隐语形式,是极大的突破,向着谜语的字谜法则,大大迈进了一步。
这种离合体诗,在当时的文人中间颇为盛行,也只是在文人中间相互交流,甚至那些王公贵胄也花大力气拼凑一些毫无文采又无实际意义、为了离合而离合的所谓诗句。
多疑曹操巧制谜
这一时期的曹操,在军营中很活跃,将他平时的爱好,也借机会展示出来,不过他的爱好不单纯是娱乐,还带着他多疑猜忌的心理。
曹在新建的门上写一个“活”字,主簿杨修以为曹嫌门太宽了,便命人改成小一点的门。曹在酥糖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把酥糖分给军士吃了,说写的是“一人一口酥”。这个故事很明显是后人附会的,仅就那合与盒,便可看出,这两个字,不是一回事,更不是今天的简化字。可想而知,曹操的文学功底不浅,还不至于写白字吧!
曹操公布军令是“鸡肋”二字。杨修意识到曹要拔营起寨。因为“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杨修才认为是曹要逃走的暗示。
从这几件事看,无非说明曹操深知谜道,且会制谜。杨修虽聪明过人,岂知曹操之用心。这位破谜高手,最后还是死在曹操的刀下。编制这谜故事的意图还是在于斥曹之忌贤妒能而已,而谜故事显示了作者的政治主张罢了。
曹孟德药谜试华佗
曹操多疑在《三国演义》中描述得非常突出。
曹操患头痛,军中请来了神医华佗。曹不轻信华佗医术高超,想用谜的形式测测华佗是否真的辨识草药,便口授徐庶16句四言诗。华佗看后,自语道:“丞相又在测佗耳。”于是挥笔写下了16味草药的名字,交给徐庶。曹操看后,非常满意,说:“华佗不愧为神医。”
这16则谜是: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穿心莲、杭菊花)
晴空夜明,初入其境。(天南星、生地)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万年青、千年健)
老娘获利,警惕家人。(益母、防己)
五除三十,假满期临。(商陆、当归)
注:陆,大写的“六”。
胸有大略,军师难混。(远志、苦参)
接骨医生,老实忠诚。(续断、厚朴)
无能缺技,药店关门。(白术、没药)
这16句诗,从谜的谜面的遣词造句来看,与当代灯谜无大差别。只是第五、六两句的谜底中“万年”、“千年”,在谜面中没有隐含,首句“花”字和第十六句的“药”字与谜底重了。
这16句四字诗,可以肯定是后人杜撰而成。医生、药店、白术(zhú)、苦参等词的读音及其形、义,远在魏晋时期还没有出现。
袁、吴著书谜作跋
东汉袁康与吴平合著《越绝书》(一说吴平审定),书末有诗,隐作者姓名,也是离合字诗句。
以吉为姓,得衣乃成。(袁)
厥名有米,覆之以庚。(康)
禹来东征,死葬其乡。
释:自言为会稽人,相传禹葬会稽。
不直自诉,托类自明。
释:不明确作者姓名,以隐语示后人。
以口为姓,承之以天。(吴)
楚相屈原,与之同名。(平)
释:屈原名平。言与吴平合著。
《四库全书》明确注明是袁康撰,吴平定。
汉代射覆非谜源
管辂(209—256)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幼年好天文,既通《易》和占卜,又善于射覆。
当时馆陶县诸葛原升任太守,管辂为诸葛饯行。来了不少宾客。诸葛原就请管辂射覆以助兴。于是差人暗将三样东西,分放在三个盒子里,让管辂猜射。
管辂见第一个盒子,说:
“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雌雄以形,羽翼舒张。——此燕卵也。”
第二个盒子,管辂说:
“家室倒悬,广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
第三个盒子,管辂说:
“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
在坐的人一一看见打开盒子之后,果然都被管辂猜中了。人们无一不惊叹管辂的奇才。
在许多资料中,记载汉代的射覆形式,无一不是将一物置于器中,外封以盖,让射覆能手猜器中何物。如果事实果是如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不久前轰动的所谓特异功能,实际是反科学的。作为古代谜的一种形式,一丝一毫的提示都没有,就能猜中覆盖之物为何,同样是古代人所不能的。所谓谜,前提是谜面有提示,也得是隐语,含而不露,猜者根据隐含的意思,揭破谜底。因此说,古代的射覆离奇到神话地步,故而也就不属于谜的范畴,而近似占卜巫术之类的活动了。
如果把射覆之前的那几句话,作为射覆的提示语,让人去猜覆下之物,那还有什么难度!还算什么奇才?东方朔、管辂等人,也就无奇可谈了。难道郭舍人以及诸葛原的朋友,都是弱智者,可又不符合资料中描写的那样。究竟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有一项关键的过程,都没有涉及,就是给射覆人提供的思考范围。作为谜来说,这是必须有的,即便是后文谜格部分所说的“骊珠谜”和“即物赠谜”即或没有谜目,但谜面文字中的文义也给了猜者一定的条件,方合谜道。
魏伯阳歌
这一时期朝野上下受“谶语”解字潮流冲击,文人魏伯阳为自己作歌。以姓名为题,作文字游戏,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
委时去害,依托丘山。
循游寥廓,与鬼为邻。
伦寂无声,形化而仙。
百世一下,遨游人间。
敷陈羽鬲,东西南倾。
汤遭厄际,水旱隔开。
柯叶委黄,失其荣华,
各相乘负,安稳生长。
释:前四句是将“委”与“鬼”为邻,合成“魏”字;接着四句是将“百”字去“一”,成“白”字,再与“人”组合成“伯”字;接下来四句拆出“湯(阳)”:“陈”字的“东”字倾斜,余“阝”,“(湯)”字水干涸,余“易”,合成为“湯”;最后四句“柯”字去“木”,余“可”,相乘加倍为“哥”字,“负”为不足之意,会意为“欠”,组成“歌”字。
这则拆字的谶文,含拆字、会意两种技法。但行文没有什么意思在内,为拆而拆。
当时不仅文人做这种纯为拆字的游戏,南朝宋武帝刘裕,也喜欢图文谶语。他以“悲客他方”为隐字,撰得似骚体的四言诗,共16句,隐四个字。
霏云起兮泛滥,雨霭昏而不消;
意气悄似无乐,音绝而莫交。
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以成昭。
阁盈图记,门满宾缭。
仲秋始戒,中原初凋。
池育秋莲,水天寒漂。
惜归途以易感,日月逝而难要。
分中心为谁寄,人怀念而必谣。
释:前四句为“霏”字去掉“雨”,“意”字去掉“音”,合成“悲”;五至八句为“守”去“寸”,“阁”字去“门”,合成“客”;九至十二句为“仲”去“中”,“池”去水,合成“他”;十三至十六句,“惜”去“日”,再将“心(忄)”与“昔”字的两竖去掉,最后将“分”字去“八”,再将“二”变形为“亠”,合成“方”字。
这16句文字,通过减笔画,余下的笔画或部首,另组成新字。究其内容没有主旨,但韵脚还能上口。这类行文专为拆字而拟,仍是形式主义的附会文字,为后人所不法。
吕安题“鳳(凤)”嘲嵇喜
魏晋六朝时期,在文学界有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籍兄子咸、王戎、刘伶。嵇康好友吕安,与嵇甚笃,同为孤傲清高之士,又都睥视无才庸者。
这天吕安去看望嵇康,不巧嵇康出去了,他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没见嵇康,很扫兴。他知道嵇喜不像他的弟弟,为人粗俗,所以看不起他。吕安连门也不肯进,便在门上写了一“鳳”字就走了。
嵇喜看见这个“鳳”字很高兴,认为这是个富贵吉祥的字眼,便一直保留在门上。邻居也知道嵇喜的为人。为什么吕安给嵇喜写这个有吉祥意思的字呢?一位邻居看出其中的奥妙,便对众人说:吕安写的这个“鳳”字,是谜。“鳳”字拆开是“凡鸟”二字,这是说嵇喜不过是个庸俗的凡鸟而已。
这一时期,拆字手法,不仅用于平时曲折地表达一个人的心情和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上、舌辩中也用拆字的方法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薛综贬蜀而尊吴
《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记录了吴国薛综在外交场合以字谜,贬蜀刘而尊孙吴。
西蜀使者张奉在孙权面前用尚书阚泽的姓名嘲笑阚泽,阚泽不能对答。薛综下位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獨’,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张奉说:“不当复列君吴邪?”薛综应声说:“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
薛综将蜀、吴二字增减笔画。倾向性很明显,说到“蜀”加上犬就是獨,将蜀上的“罒”称作横目,“勹”称为“苟”字外身,苟谐音“狗”,最后还说满肚子的虫。一个“蜀”字在薛综的叙述里,带着强烈的报复情绪。因为蜀使曾以嘲讽的口气将阚泽的姓名贬了一通,可惜没有记录下张奉是如何嘲讽阚泽的,估计也是在字形上下的功夫,所以薛综才立刻反击。而对“吴”字,说是没有口就是“天”字,而且吴地是天子之都。这种增减笔画的字谜,开始走出娱乐圈,为外交事务所用。
曹操以谜选婿
传说曹操有个小女儿,因未选中合意的夫君,所以迟迟未嫁。以曹操所居的地位,重权而高位,满朝中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而曹都不中意。
一天,差役来报,说门外来了一位年轻人,他自称是沛郡人姓丁名仪。曹操曾听说过这年轻人,勤奋好学,博览古今,便叫来人请丁仪进府答话。曹丕在一旁向曹操进谏:“丁仪是有才学的人,可他的相貌与小妹实难般配,请父王三思。”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用人唯才是举,择婿也应德俱备。为父看重人的才学,至于相貌嘛……不求十全十美,你办你的事去吧!”
丁仪进入客厅施礼寒暄,礼毕。曹操斜视丁仪,胸有成竹地说:“老夫有一字谜,请公子当场揭破。”
一字六竖九横,问遍天下先生,
先生去问孔圣,三日方才想通。
丁仪听罢之后,说:“借丞相墨笔一用。”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晶”字。
曹操微微一笑,取出已备好的纸条,见纸上四句诗,递给丁仪。
道士腰间一对铃,和尚胯下中底空。
本是平常两个字,难倒了多少书生。
丁仪看过,含笑指着纸条上第三句中间“平常”二字。曹操见丁仪才思敏捷,对答如流,点了点头,可以考虑将小女许丁仪为妻。
第一则谜的首句笔画,在当时那样说还可以,实际“晶”字没有那么多笔画,取其字形近似。第二则是用了象形法,第三句点出谜底,的确是险中取险。具一般思维方式的,误为议论,而不敢点出“平常”,这确实也是欲擒故纵的手法。
这类谜语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这里安在曹操头上,不知曹可有一位小女否?
这一时期不只是文人热衷于拆字游戏,或以拆他人姓、字,嘲笑他人。就是国君,也喜欢以此取乐。
北齐高祖煎饼谜
北齐高祖曾宴请近臣为乐。高祖说:“我给你们作一个谜,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卒律葛答。”
众人皆猜不到。
石动桶说:“臣已猜到。”
高祖说:“是何物?”
动桶回答说:“是煎饼。”
高祖笑着说:“动桶猜中了,的确是。”
高祖又说:“你们也为我作一谜,我来猜猜看。”大家都没作。
只有动桶作一谜,说:“卒律葛答。”
高祖猜不着,问:“此是何物?”
动桶说:“是煎饼。”
高祖说:“我始作之,何因更作?”
动桶说:“乘大家热铛子头,更作一个!”高祖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