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律葛答”是突厥语音,见近人岑仲勉《突厥集史》附录。宋曾慥《类说》说:“齐高祖作煎饼谜‘卒律葛答’,反‘前火并食’字。”(“前火并食”合成“煎饼”二字)。近人任二北《优语录》上疑是油爆声。
上面煎饼谜的故事在《太平广记·二四七卷》引唐代人侯白《启颜录》有记载。
当代相声传统段子有“打灯谜”。
甲:刺啦。
乙:您这是什么?
甲:贴饼子。
乙:怎么呢?
甲:热锅面凉,往锅帮上一贴,刺啦!您再听这个:刺啦!
乙:不知道。
甲:趁热锅,又贴一个。
拓跋禧、龙武猜谜解忧
北朝时北魏成阳王拓跋禧谋反,事败后,官兵到处追捕他。他逃跑一路,身边只有兼防阁尹龙武一个人了。此时,他二人心情非常紧张。成阳王对龙武说:“你何不说个谜语咱们猜猜,也好解除烦闷呢?”
龙武到此时正与成阳王共患难,他说了下面这个谜: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
拓跋禧想了想,说:“这是眼睛。”
龙武点了点头,又摇头说:“不对,这是筷子。”他们二人一路猜谜,忘记了烦恼。
愧煞须眉刘令娴
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他家兄弟子侄七十余人均能文,他的三妹名令娴,才华更为出众,世称刘三娘。
一天令娴的大姐夫王叔英、二姐夫张嵊来看望刘孝绰。几个人一起畅饮闲谈。王、张二位深知三妹有才,张嵊作诗一首,四句打一物:
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
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头撞墙。
令娴接纸笺嫣然一笑:“二姐夫这四句说的可是算盘?”张嵊点头称是。令娴补充说:“二姐夫,这四句仅猜用物还不够吧?”张嵊听了愕然。“愿领教一二。”令娴指着诗的三四句说:“照此二句所言,谜底应是‘打算盘’,因有三个小子,为手指,不知当否?”张嵊急忙答道:“三妹言之极是!”王叔英也连连说:“三妹真乃奇女子。”
令娴忙答:“二位姐夫过誉,小妹实不敢当。令娴这里有四句儿童戏语,愿领教。”
砍去左边是树,砍去右边也是树,
砍去中间是树,只有不砍不是树。
令娴说:“此四句含一字。”
张、王二位,猜了一会儿,都无结果。
刘孝绰在一旁看到二位面有难色,忙答道:“小妹说的那字乃是‘彬’,二位当是知晓吧!”张、王二位连连称道:“是!是!三妹果真不让须眉,佩服之至。”
注:算盘系木框竹签。第二句“猪”与“珠”系同音同声字借代。“三个小子”象形,指打算盘的拇、食、中三指。
彬bīn,彬彬有礼。彬字去左边、中间均为杉,为树木。
陶渊明解谜慰少女
陶渊明辞了彭泽县令,回到家乡过上悠闲的田园生活。
这一日陶渊明到河边闲游,见一少女坐在河边掩面泣不成声。陶渊明赶忙上前,问她为何如此伤心。少女哭泣着说:“日前家父请了一个算命的巫士,说是我已到出嫁年龄,算算我的命是好是坏。那个巫士写给父亲四句话:
风流女,河边站,杨柳身子桃花面。
算命打卦她没子,儿子生时娘不见。
说罢少女又呜咽地哭着说:“先生您听,我的命好苦噢!”
陶渊明笑着对少女说:“不要哭了,快别哭啦!那算卦的先生说的是一个谜,是他对你貌美的赞语。他把你比作一朵花,你猜得着吗?”
少女深思了片刻:“先生,他说的是荷花吗?”陶渊明拍手大笑:“对啦,快回家告诉你父亲去吧!”
高爽鼓谜嘲孙抱
南朝时,广陵有个叫高爽的,博学多才,他与孙抱很要好,平时相互往来过从甚笃。后来孙抱考中,到延陵县做了县令。有一次高爽去延陵拜访老友。可是孙抱对高爽却十分冷淡,满口都是官腔,没有丝毫旧友重逢的情意。高爽非常气愤,便立即告辞出了孙抱家。
高爽出了孙家,路过县衙大门,见那班衙役人员站在门外,好不威风。大门的两旁有两面大鼓,高爽便拿出笔,在一面鼓上题了四句诗:
徒有八尺圆,腹无一寸肠。
面皮如许厚,受打未讵央。
人们走过县衙,看见鼓面上的诗,知道这是讽刺孙抱的。
实际高爽写的诗,也是一个谜,谜底是鼓。
季毅解梦悬三刀
《晋书·濬王传》:“王溶梦悬三刀于梁上,须臾又益一刀。季毅曰:‘三刀为州,又益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
这则记事是解梦拆字游戏。将“州”字拆成“三刀”以应其梦。“川”象形为“刀”,“三点”为“三”。又益,即又增加的意思。这是同僚对王睿梦屋梁悬三刀的解释,而且不久王溶果升迁益州刺史。
这种带有随意性的臆测,在后来的隋、唐两代文人的笔记中时有所见。梦境的解说虽有很大随意性,但其中的拆字,则为后来人们对汉字剖析,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谢小娥圆梦报父仇
唐代小说家李公佐(约公元770~850年),在《谢小娥传》中,写了借拆字谜破案的故事。
小娥姓谢,豫章人,其父巨商,夫段居贞。翁婿经常同舟往来江湖之间。小娥14岁时,父、夫及亲戚仆人等数十人,俱被强盗所杀。小娥落水遇救,寄身尼庵。
一日小娥梦见父亲,父亲告诉她,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梦见丈夫,说:“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
小娥牢记父、夫所言,到处寻智者,以解梦中之语。后遇李公佐,解说:“杀汝父是申荫,杀汝夫是申春。”小娥不解,于是又进一步解析说:“‘卓(车)中’为‘申’,猴亦十二生肖之属;‘门东草’,门中有东(東,亦作束)加草字头为蘭(兰),此人姓申名兰。‘禾中走’,谓之田中走,即穿过田间,亦为申也;‘一日夫’者,夫字加一画,下有日,为‘春’,此人姓申名春。
小娥以此为据,果然报了杀父、夫之仇。
这个梦中所得是四个字谜,含离合、会意、借代三种体裁的字谜,在当时来说,确实显示了作者制谜的水平,较前朝拆字或谶语,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用在人的姓名方面,摆脱了前朝为了拆字而拆字的生硬做法。
大明寺水天下无比
五代时笔记小说《桂苑丛谈》(作者一说为五代严子休,一说冯翊子子休),书中记多文艺故事。《崔张自称侠》条,为《儒林外史》张铁臂故事所取材。
《桂苑丛谈》中,记有唐令狐绚(795~872)游大明寺解壁诗的故事。
扬州大明寺游客不绝,令狐往游,见西廊壁上题四言诗一首,共10句:
一人堂堂,二曜同(重)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烘然,除去双折,两日不全。(其中后四句又作“三梁四柱烈火燃,添却双钩两日全”)
令狐与左右随从人等,思索时久,不解其意,颇为难堪。入禅房饮茶,令狐饮香茶,顿觉清爽无比,便问小和尚,此茶何处水冲之。小和尚说:“是小寺清泉之水。”令狐绚一听,恍然大悟,便立即返回廊壁处,再看诗句。
“一人”为“大”字;“二曜”为“一日一月”合成“明”字;“尺一”为“十一寸”,合成“寺”字;“冰旁去点”为“水”字;“二人相连”为“天”字;“不欠一边”为“下”字;“三梁四柱烈火燃”为“無(无)”字;两个“日”字,去掉两处东边一笔,余“匕匕”合成“比”字,共计八字:
大明寺水天下无比
小和尚笑着说:“大人猜得极是。”
这个故事由八字的赞语组成,完全是离合法成谜,而且有题有解有底。唐代的字谜已开始孕育后来的增损离合体字谜。
杜甫谜联赞郎中
诗圣杜甫晚年到了四川奉节县,在沙头镇开了一家“百草堂”药铺。镇上有一位祖传郎中刘玉霍。他的医术高超,医治好许多病人,并且接济贫穷百姓,医药都不收钱。杜甫闻知,备受感动。
第二年春节,杜甫亲笔书写了一副春联,赠给郎中刘玉霍。
阿斗跨桥过蜀地
昭君出塞去异乡
横批:
立起沉疴
郎中刘玉霍看过春联,连连称谢,当即摆酒,与杜甫同饮。席间刘玉霍道:
“感谢先生赠联,褒奖之词实不敢当。”座旁的陪客问道:“敢问二位先生,春联所含深意,还望赐教。”
郎中笑道:“工部先生赐联,含四味草药。上联乃‘使君子,独活’。汉刘备败于当阳,常山将护甘糜二位夫人及阿斗(刘禅)过当阳桥,到蜀地。刘备曾为豫州牧,人尊之为使君,上联为‘使君之子独活’。下联乃‘王不留行,生地’。汉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到塞北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因汉王没有留她在汉宫,故去生疏的地方——‘王不留行、生地’。这横幅嘛——工部先生溢美之词,老夫实不敢当。”
杜甫笑道:“刘先生医道超人,药到病除,这横幅,赞先生霍,立即去病,为汉将霍去病。”
众人听罢,赞叹不已。“二位先生俱为当代之奇才!”
杜甫给郎中刘玉霍所写的一副春联,含谜底,也就是说谜面——包括上下联和横批,既含对联的规则,文字中又隐含谜底。
近些年来谜界有人依照这种形式制成灯谜有上下联,只是没有横批,上下联各打某些名词术语等。如:
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横流(打一字)慧
释:“远树”象形,“慧”字的上面两个“丰”;“山侧立”为“彐”;“扁舟一叶”象形,心字下边的一横勾,“水横流”三点水横写。上下联的字平仄押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外国名著)复活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用物)灯芯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用物)木杆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字口语)无风不起浪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四字市招)精修仪表
注:谜目“市招”为商业门市外的招牌,说明经营门类,如彩扩打印、美容美发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四字语文名词)写作能力
民间谜语中,也有以对联为谜面的。如: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权用手摸,中间安个喜鹊窝(打一字)
攀
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大哥(打一宇)
樂(乐)
联谜从属谜语类,自成一体,现在则为谜之别体。
骆宾王谜柬请挚友
唐代的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写有一首咏“鹅”的诗: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就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
一次,骆宾王过生日,给亲朋好友发了请帖。这天,客人们按时应邀而来。他发现只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还没到。骆宾王心想,这位好友可能有更要紧的事来不了。但是,他是我的挚友呀,他怎么可以不来呢。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催请友人来。他提笔在请帖上写了四句话,打发人立即给友人送去。
这位好友打开请帖一看,见是四句诗:
自西走到东边停,蛾眉月上挂三星。
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
“这是宾王再次至诚请我去,看来我得把家中的事暂缓一下,参加他的生日宴,不然的话,要发生误会的。”友人心想,所以立即往骆家来了。
一位书生问他:“骆宾王给你的四句诗是什么意思?你说说让我们大家也明白明白。”
友人说:“他的诗是说‘一心奉请’。每句猜一个字。他知我好猜谜,所以他写了一首诗谜,让我猜。让我一定去他家。”(请字为繁体“請”)
故事是后人编的。但其中的字谜“一心奉请”是谜语式的。这很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谜在唐朝还只是口头流传,距灯谜的形式还有一段历史发展的进程。
柳公权彻悟“望断南飞雁”
我们知道我国的书法四大家颜(唐代,颜真卿)、柳(唐代,柳公权)、欧(唐代,欧阳询)、赵(元代,赵孟頫fú)。柳公权创“柳体”,在书法史上,有相当的影响。柳公权年少时,书法并不出色,但经人吹捧,他便洋洋自得起来。
一天柳公权在村头树下,铺上纸,写了“会写鳳(凤)飛(飞)家,敢在人前夸”,十个大字,围观的人都异口同声夸柳公权写的字好。
此时,从村口走来一位老者,见人们围在一处,一位青年人站在那儿眉飞色舞。听到旁边人夸字写得好,老者随口说道:“这字怎值一夸!”
柳公权听后不以为然,说:“有何不妥,但请指教。”
老者说:“这字无筋骨,无形体,岂能自夸!”老者见柳公权还带着不服的样子,便拿起笔在纸上写了“望断南飞雁”五个大字,含笑离去。
柳公权看着老人写的五个字,低下头沉思良久。只见老人那字体笔锋苍劲,雄浑潇洒。猛然间,柳公权拍着自己的额头,恍然大悟,“望断南飞雁”是在说自己“目中无人”。往村口望去,那老人早已无踪无影。
柳公权悟出老人那五个字分明是教训自己。雁行为“人”字,“望断”岂不是没了人吗?柳公权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此,他闭门苦练,虚心求教于人,终于有了大成就。
这个故事也是后人附会的,意在勉励年轻人不要自喜一得之功,要勤奋,要虚心方有成就。
老人写的“望断南飞雁”打成语“目中无人”。这则是正宗的灯谜,且是现代灯谜。雁,象形人字。
我谜吞你谜
唐代有不少人编的谜在民间口头流传。当时有个人叫曹著,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舌辩之士,反应敏捷,又能制谜,又能猜谜。他的才能颇受四乡八邻的推崇。
一天有个自作聪明的人,一心想和曹著斗一斗,看谁有真本事,于是他找到曹著家,说明来意。
那人抢先说:“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你可猜得?”
曹著听了应声道:“一物坐也卧,卧也卧,立也卧,行也卧,势在必得。”
那人听曹著的谜,头懵了,根本猜不出,可他还强调让曹著先猜他的谜。曹著笑了笑,当即回答道:“我谜能吞你谜,还用我猜吗?”那人听了感到十分惭愧。
“先生谜道精深,在下愿领教。”
曹著看他态度有所转变。
“你的谜是蛙,我那谜是蛇,可吞得?”
“谈马砺毕主田数七”
汉太尉许馘(guó)死后,人们给他立了一个石碑,时间长了,碑文有的字模糊不清了。到了唐朝开元年间,许氏的后代重新镌刻了已经磨掉的字。然后又在碑阴处新刻了八个大字:“谈马砺毕,主田数七。”二百多年间,一直没有人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直到南唐时,著名的文字学家徐铉的父亲徐延林才解开了这八个字的谜底。
“谈马”:谈,会意为“言”;“马”,十二生肖相应字为“午”,合成“许”字。
“砺毕”:砺,磨石为砺,会意为“碑”字。
“主田”:合成“重”字。
“数七”:六一相加,合成“立”字。
重立碑的人,留下谜是告知后人“许碑重立”。
徐延林有二子,长子徐铉,次子徐锴,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字学家。
徐铉(916~991)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初仕南唐,后归宋,与弟徐锴齐名,号“大小二徐”。他精通文字学。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新补19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说文》未载的402字,附于正文后,世称“大徐本”。大名鼎鼎的文字学世家,解字谜,为后人传为佳话。
“怎奈方除夕”
唐代长安有一家富户李氏,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年方二八,花容月貌,能文善诗,已到婚嫁之期。一天,李员外为女选婿。某公子一表人才,员外相中了,便要夫人去问女儿可愿意。原来她在屏风后偷看,已满心愿意。母亲来问,她含羞作了一首诗:
雀屏选佳婿,双亲询女意。
元宵去观灯,怎奈方除夕。
老夫人不懂女儿的诗意,拿诗给员外看。员外笑呵呵地说:“女儿很满意。”
夫人说:“这四句诗中没有说女儿乐意呀?”
员外说:“夫人哪里知道,这四句诗的后两句是个字谜。元宵观灯是正月十五,女儿说‘怎奈方除夕’,是打比方,明天才是正月,‘正月’二字去一,不是‘肯’字吗?”
这是一则暗示减笔画的字谜。看来这位小姐是位制谜里手,其父又是猜谜行家。
“半鲁之席”
山东历城有寇、蔺两家门当户对的儿女亲家,两家都很吝啬。一天寇家接到蔺家的一张请帖:
谨定于某月某日上午敬备“半鲁之席”,请阖家光临。
寇家按时来到蔺家,门口既无人迎接,又无佣人招待,只好自己走进正房,冷坐桌旁。等候多时才见厨下佣人端来一条鱼,放在桌上,别无所有。寇家人觉很诧异,沉思良久,方明白亲家的请帖写得很清楚,“半鲁之席”就是条鱼呀!只好把鱼吃了,不告而去。
寇家人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极不礼貌之举,于是便想让蔺家更难堪。他也备了一张请帖:
兹定于某月某日,在舍下特备“半鲁之席”,以为回敬,请光临。
蔺家也以为请他吃鱼,便按时前往。走到大门口,不料大门紧闭,只得在门外太阳下站定。半天过去了,忽然明白过来。那天我请他家“半鲁之席”,是鱼;他请我是吃“鲁”字那一半,是“日”啊!亲家报复我晒太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