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品货源紧,供应困难,价格一度上涨过快。1994年3月起,实行限价管理,由省内、省外价格变为一县一价。1997年开始,公有住房租金纳入价格调控计划。2001年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大米、面粉、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合理回升。
畜产品价格也由政府控制逐步进入市场调节,价格有升有降。建材、煤炭价格虽有起伏,但总体是逞上升趋势,与1989年的价格相比,增幅年均在20%左右。主要生产资料的供应由供销、物资部门实行专营,执行平、议价“双轨制”。1995年下半年“双轨制”取消,实行平议一价。1995年春耕时计划内二铵2400元/吨,计划外3000元/吨。1998年,市场零售价格放开,价格一直在2200元/吨左右。石油成品油市场2000年已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其定价权已由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批量定价变为国家计委统一划片定价,其他品种的生产资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主要公用事业收费自1995年始进行了数次调整。生活用水由1989年的0.4元/立方米调整到0.62元/立方米,行政事业单位用水由0.4元/立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1.05元/立方米,营业和建筑、工业用水由0.4元/立方米提高到2.2元、1.4元。住宅暖气费由1元/平方米·月调整到9.3元/平方米·月,办公、商业、宾馆、学校、医院等按建筑面积4.1元/平方米·月。
天祝县于2003年春季在农村中小学首先执行“一费制”标准,2005年春季扩大到城市中小学,使义务教育生的负担小学保持150元/学年、初中260元/学年。药品价格管理上,自1998~2005年,国家先后17次降低药品价格,涉及上千个品种。
1989~2000年,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共调整4次,如照明用电1994年为0.478元/千瓦时,1997年调为0.558元/千瓦时,1998年调为0.5元/千瓦时,2000年调为0.55元/千瓦时,其它分类电价也做了相应调整。
2003年,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统一调整为0.47元/千瓦时,2005年调整到0.49元/千瓦时,2001年,政府放开了石油液化气价格。2005年末,液化气价格为57元/10千克,比2001年上涨35%。
基准地价城区土地分为四个等级。以Ⅱ级地为例,1990年商业用地101元/平方米,住宅用地63元/平方米,工业用地66元/平方米;至2005年,分别调整为为183元/平方米,112元/平方米,101元/平方米。
第四节质量技术监督
一、计量监管
1985年,计量所开始量值传递工作,项目是对杆秤、案秤、台秤、戥子、竹木直尺、量提、30吨以下地中衡等计量器具进行强制鉴定。1998年开展了对血压计、工业用压力表的强制鉴定工作。1989~2000年,进行计量鉴定的范围为15个乡镇的集贸市场和有关企业的计量器具。
1996年,开始对乡镇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计量设备、仪器、计量管理等开展计量合格确认工作。2000年底,5镇农贸市场均取消了杆秤。2001年起,对各类商用衡器、压力表、血压计(表)实施周期性强制鉴定,对全县15个重点乡镇集贸市场的定量包装物品、零售商品的计量行为监督管理,对部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进行修检,达到合格。至2006年,计量器具受检率每年均达到97%以上。
二、标准化管理
1996年,对县内企业的产品执行标准进行登记。1999年,对全县35户工业企业的69个标准进行了标准备案登记,制定了1个企业标准。登记的产品共43个品种。2001~2005年,县质监部门先后对44户企业的72个标准登记备案,核查清理7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13个。
三、产品质量管理
1989~1996年,产品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市场假、冒、伪、劣产(商)品的查处工作,查处销售定量不足的粮油、副食品过期商品,不合格产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四、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从2002年起,对县内的液化气站,氧气、乙炔气经营户,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装载机、厂内机动车辆,防爆电气实施普查登记和监督监察。2004年,制定了《天祝县特种设备应急救预案》。
第五节土地管理
一、土地资源调查
1985年6月,完成全县概查土地总面积为7149.83平方公里,合10724755亩,2002年,建成1:10000数据库工程,对国土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完成了7个镇的地籍调查,调查面积9.61平方公里。
二、地籍管理
(一)非农业用地清查、申报登记
1987年7月,对1982年以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和处理。1988年12月,全县共申报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1292个,用地面积2372.1亩,其中国家机关269个,用地面积2.7亩;工矿企事业单位259个,用地面积10.2亩;文教卫生102个,用地面积2.1亩;交通用地14.8亩,林、牧场用地2309亩,城镇居民及其它用地534宗,面积33.3亩。经武威地区土地管理局抽样验收合格率达98%。
2005年,全县19个乡镇均建立土地统计簿册。
(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
1991~1994年,完成了全县22个乡镇、193个行政村、1个国营牧场及驻天部队和铁路、水利用地的土地登记发证任务。
1989年8月,进行农村居民宅基地登记发证试点工作。至1994年11月底,共登记38089户,发证35652本,面积达15550.6亩,占应发证户的93.6%。1996年,全县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全部完成。
(三)城镇地籍调查
1991年5月,对县城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至1992年,完成了县城346宗地的土地权属调查,并完成县城5.9平方公里的控制测量、4.2平方公里的细部测量、33幅1:1000的地籍原图、346幅宗地图的绘制及面积量算和汇总等工作,12月2日通过省级验收。1994年,天祝县城镇地籍调查被国家土地管理局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土地变更
土地变更清理登记始于1992年,至1998年,国家、集体、个人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共有273宗,面积227334.5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80宗,面积53334平方米;农村集体土地193宗,面积51867平方米。
三、土地征用与执法
(一)用地管理
1988~1998年,全县共审批国家建设用地项目216宗,面积3264.2亩,其中耕地1126.6亩;审批集体单位建设用地128.2亩,其中耕地79.9亩;共下达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2875亩,其中耕地1079亩,实际审批3946户,面积1423.7亩,占总指标的63.4%,其中耕地198.6亩,占耕地指标的18.4%。至2000年,全县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控制在指标以内,节约耕地880.4亩,有30%的乡镇从未批占一分耕地。2001~2005年,经市上审批建设用地525亩,其中耕地355亩。建设用地中用于城镇建设207亩,其中耕地90.5亩,用于农民建房221亩,其中耕地31.29亩。
自1999年起为新建连霍高速公路天祝段征集土地2927.22亩,其中耕地1838.95亩;为兰武铁路二线建设征地1205.83亩,其中耕地773.79亩。西油东输管道工程建设征用土地154.36亩,其中耕地29.03亩。
(二)土地执法
1989年,土管局内设监察股,后成立土地执法队,194个村民委员会干部兼任村级土地监察信息员,后又在村民小组设信息员。1997年4月,在县人民法院成立了天祝县土地执法巡回法庭,对严重的违法案件实行联合办案,对于难以执行的案件依法强制执行。
至2005年,全县19个乡镇均达到“三无”(无违法批地、无违法管地、无违法用地)标准,达标率达100%。
四、管理机构
1988年7月,县土地管理局成立。2002年6月,土地管理局与地质矿产局(包括黄金管理局)合并成立国土资源局。同年成立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隶属国土资源局。
1989年6月,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土地管理所(站),负责本乡镇土地管理的具体业务工作。
第六节农业
一、种植业
(一)历代农业
天祝虽自古为少数民族驻牧地,但种植业历史亦很悠久。据东坪乡罗家湾和小沟村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址表明,天祝个别地区约于4000年前已开始了畜牧和农耕生产。
据栗家庄汉墓群出土文物表明,西汉时在周家窑、栗家庄等地已有中原移民徙居,垦荒耕种。
在明代,采取军屯,松山滩、金强川、东坪和赛什斯、朱岔等地区的一些沟壑、山峁都有了农田,至今田埂痕迹尚存。
光绪十四年(1888年)始,当地住户和寺院招户从垦,临夏、青海等地农民逐渐迁入,天祝农业又始复苏。至宣统元年(1909年)天祝已有水、旱地906公顷63亩7分,又有旱地大小79段。
民国时期,邻县贫民为逃避兵役和苛捐杂税,纷纷流入天祝县垦荒种地,耕地由原来的川、滩、浅山向二阴山区扩大。至1948年天祝地区已有耕地20.98万亩。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只种植青稞、燕麦、油菜籽。后随气候转变,作物种类逐步增加,至1949年作物有青稞、大麦、燕麦、油菜籽、豌豆、小麦、玉麦、洋芋。但小麦和玉麦均成熟不好,正常年景亩产仅有50~70千克。
耕作工具有犁(分独脚犁、双脚犁两种)、木耙、地耱、铁锨、镢头、榔头;播种工具有种犁、双行种耧(又称籽耧);锄草工具有小铲、锄头;收割工具为镰刀;打碾脱粒工具有石磙、碌碡、连枷、棒槌、木杈、木锨、扫帚;运输工具为木轮大车、铁瓦大车、手推车及少量胶轮大车;耕作方式简单粗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
天祝属高寒旱作区,基本为雨养农业。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修水利,平田整地,改革耕作制度,推行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由1950年的28.01万亩扩大到1988年的36.98万亩,其中灌溉面积5.05万亩。粮食总产由1041.5万公斤增加到4096.47万公斤,平均亩产由62.7公斤提高到167公斤;油菜籽总产量由88万公斤增加到441.3万公斤,平均亩产由31公斤提高到78.6公斤。农业总产值1950年为52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8年达到3924.3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由348万元增长到2040.68万元。
50年代开始进行耕作、栽培、施肥、良种引进和繁育技术推广。80年代开展科学配方施肥、冷凉灌区小麦栽培技术、金强灌区粮食综合增产技术、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油菜籽综合增产技术等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1990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73万亩,粮食总产量4150万公斤,油料总产量25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341万元。1999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6.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5.13万亩,粮食总产量5010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4.99万亩,油料总产量540万公斤,粮油总产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20.7%和115.6%;农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比1990年增加了1.7倍。从2001年开始,逐年压缩小麦播种面积,增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01年和2005年粮食总产分别为3450万公斤和4451万公斤,年均增长7.25%;油料总产分别为342.1万公斤和550万公斤,年均增长6.82%。至2006年,粮食总产量3840.76公斤,油籽总产量384.78万公斤,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3942.2万元,比2005年增长9.33%。
(三)作物品种改良
天祝县从90年代至2000年小麦主要品种有陇春8号、陇春9号、陇春13号、高原338、高原602、三根芒、兰天3号、定西24号、定西35号、高原448、高原465等;油菜主要品种有浩油1号、浩油11号、门油3号、东油1号、杂交油菜华协1号、青油331、互丰010等;青稞主要品种有昆仑10号、北青2号、北青3号;洋芋良种有下寨65、渭会2号、青薯168、青引5号、甘农薯1号、甘农薯2号、陇薯3号、大西洋等;豌豆品种有草原224、草原12号等;蔬菜有蒜苗、黄瓜、番瓜、西红柿、西兰花、荷兰豆、章丘大葱、红胡萝卜、甘兰等良种;中药材有党参、当归、黄芪、红芪等15个品种。全县良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
2001年起,引进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100多个,每年建立种子基地4000亩,各类作物品种更新面积5.5万亩,更换面积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