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长三角城市群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和协调,铁道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日前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正式报送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10年调整),至此,长三角地区城际铁路线网规划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新的长三角铁路城际规划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覆盖长三角地区地级城市及主要城镇,形成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区域内其他城市间3小时内到达。
5.1.1长三角城市群总体规划
1.长三角概况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共16个城市及其所辖的80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201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呈现高开稳走发展态势,GDP达到69871.97亿元,平均增长12.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其中实现三产增加值31665.26亿元,平均增长12.6%,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5.3%。分板块看,江苏、浙江板块总量占比分别为46.5%和29.3%,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上海板块总量占比24.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13个城市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10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增速,其中江苏板块增速均超过平均增速。总量前5的城市为:上海(16872.42亿元)、苏州(9168.91亿元)、杭州(5945.82亿元)、无锡(5758亿元)和宁波(5125.82亿元);增速前5的城市为:嘉兴(13.7%)、泰州(13.5%)、扬州(13.4%)、镇江(13.3%)和苏州(13.2%)。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150000亿元,达到147392.41亿元,同比增长26.0%,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长三角各市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年共完成工业投入14753.99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48.75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物价逐步上涨,物价水平总体居于较高位置,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均值为103.8,物价上涨3.8%,涨幅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2.长三角总体规划
长三角被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明确长三角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是“一核五副”,更具体把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和苏北及浙西南地区的区域产业发展分别细化。上海和杭州则分别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北南两翼现代服务业中心,上海着重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
2010年6月,长三角区域规划获批,标志着长三角整体联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将沿3个方向来展开,一条是苏浙沪陆域城市带、一条是沿海城市带、一条是长江中下游城市带。
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新城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很明显就是在这几个大方向上“选点”,最终肯定会形成一种“竞争合作”的格局,主辅联动,彼此互补。单一概念、单一层次,形不成有力的城市群结构。
5.1.2长三角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
1.有关规划获国务院原则通过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覆盖区内主要城市,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规划,将建设的5条城际轨道是: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295km;上海-嘉兴-杭州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160km;杭州-绍兴-宁波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158km;常州-江阴-常熟-苏州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124km;苏州-嘉兴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78km。
2.分2010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实施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建设投产。2010年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阶段目标节点。2011年将建成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城际轨道交通线、上海-嘉兴-杭州城际轨道交通线,构筑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轴。截至2011年,区域城际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达到455km。2020年前,建成常州-江阴-常熟-苏州、苏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城际轨道交通线。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不同于客货混跑的沪宁、沪杭等既有铁路,也不同于城市内地铁和轻轨,它是以城际中短途客流为主,主要承担城际铁路沿线各个城市和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兼顾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间的客流。据预测,到2020年,城际轨道交通承担的客流为44580万人次,全部为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客流。
3.列车时速250~300km/h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列车时速250~300km/h,并真正实现公交化运行,将推出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列车,尤其是高峰时段密集到发。因此沪宁杭城际列车设计列车编组为初期6~8辆,远期12辆,列车运行最短间隔为3分钟。沪宁城际直达列车旅行时分80分钟,大站停列车旅行时分96分钟;沪杭城际直达列车旅行时分45分钟,站站停列车旅行时分60分钟以内,将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据悉,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建成后,铁路运输分工将更加合理和细化,实行客货分线。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将全部是快速客运专线,主要开行江浙沪地区城市密集地区城际间的中短途快速旅客列车,兼顾借道开行的跨区域长途快速旅客列车;既有的沪宁、沪杭、杭甬线将以货车为主,同时开行少量的普速中长途直通客车。
5.2珠三角城市群
5.2.1珠三角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2010年9月25日,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按照《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枢纽,覆盖区内主要城镇,与城市轨道交通“零距离换乘”的“三环八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构架。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由原拟5条增至23条,总长增至1890km,相关规划于2009年上报审批。根据规划,到2030年,珠三角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城镇,线网密度达到4.8km/百平方千米。整个珠三角轻轨网络建成后,将以广州为中心,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互通,内圈层主要城市1小时互通,广州、深圳、珠海三大都市区内部1小时互通的目标。
广佛地铁已经正式开通运营,广州-佛山-肇庆城轨项目已开工建设,广州至清远项目前期加速推进,计划年内开工,加上已开工建设广州-珠海(含中山至江门)、广州-东莞-深圳、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珠三角城轨网近期规划建设的7条主干线网已有5条开工建设,开工总里程将大于400km,总投资近千亿元。
5.2.2珠三角城市群总体规划
1.珠三角概况
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3市的一部分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千米,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亿元(约折合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
2.珠三角总体规划
珠三角的奋斗目标是“十年大跨越”。其定性描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定量的描述则主要涉及到3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约2倍,达到72500亿元,力争赶上韩国;第二个指标,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约折合19400美元),超过现在台湾地区水平,实现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迈进的目标;第三个指标,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5.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2.3珠三角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
在珠三角城轨“同城化”规划中,未来的珠三角地区将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覆盖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形成“三环八射”路线图。
一环是广佛环线,扩大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重要客流集散点辐射范围,加强广州和佛山间的联系,加快广佛“同城化”的进程,将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形线路紧密地组合在一起。二环则由穗莞深、中山-南沙-虎门、广佛珠3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中环线构成。三环则是穗莞深、深圳至珠海、广佛珠3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大环线。
8条放射线分别是:广佛肇、广州至清远、广州至惠州、东莞至惠州、深圳至惠州、珠海至斗山、江门至恩平、肇庆经高明至南沙等多条城际线。
广深交通走廊内形成广深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城际、佛莞深城际组成的4条10线轨道交通线路格局。广珠交通走廊内形成广珠城际、广佛珠城际、广珠铁路组成的三条5线轨道交通线路格局。
该交通网从广州至佛山到肇庆;从广州到东莞到深圳,从东莞到惠州;从广州到珠海,到中山至江门,从开工建设的珠三角城轨项目线路走向看,城际轨道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格局已初步展现,随着广州至珠海、广州至佛山项目开始陆续建成投运,到2012年,以广州为中心,珠三角城轨网将连通珠三角9市及广州的后花园清远市,“一小时交通圈”从蓝图变成现实。
“三环八射”中其余的线路均在规划中,包括佛莞城际轨道交通、小榄-虎门城际轨道交通、中山-南沙-虎门城际线、深珠城际轨道交通、广清城际轨道交通、广惠城际轨道交通、莞惠城际轨道交通、深惠城际轨道交通、江恩城际轨道交通、肇高南城际轨道交通、佛肇城际轨道交通、惠河城际轨道交通、广清城际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