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回上课记得把手机开成免打扰。”江一帆顿了顿,挂断了电话。
学生们自然是乐意见到这样有趣的画面。秦时园此刻还不知道怎么称呼她,便只好用“这位数学老师”暂替。
剩下的时间,秦时园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把自己对职业初步想法写在卡片上。这些卡片是他提前拿着卡纸裁好的,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虽然看上去颇有教育小学二三年级的味道,但在职业规划上,这些孩子又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况且看上去这些孩子也不怎么反感这种走可爱风格的卡片。
“秦……秦老师,你出来一下。”她在教室外朝着秦时园摆了摆手。
“介绍一下,我……”她捋了一下鬓角没有扎好的头发,露出了洁白修长的脖子:“我是高一3班的班主任,江一帆。”
她之前在翻任职教师联系方式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秦时园”这个名字了。虽然有许多年没有想起,但猝然见到,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七八年前那个青涩的时光里。
那时候的他嘴上说着暗恋江一帆,但几乎全校人都知道了。她并不反感这样有上进心的男生,但真要说有什么男女感情,显然有些牵强了。
那时候的她更愿意将秦时园的情感理解为欣赏。但饶是如此,秦时园通过自己种种的行为,还是在她的记忆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那个时候的她,成绩常年位居全校前五,气质清新笑容甜美,用俗套校园文里的语句来描述再适合不过了。
总有男生会想着向他暗示或者明示那些懵懵懂懂的感情,但其中唯独秦时园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
当时比秦时园更加主动、更加出众、更加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唯独秦时园总是表现得不情不愿,就好像喜欢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累赘,偏偏这种债就是摆脱不掉。
她自然不会因为秦时园这一点的与众不同而青睐他,更多的是觉得这个男孩非常独特,即使两条眉毛总是紧皱着仍然摆脱不了稚气。
在大家都为了喜欢而喜欢的时候,他是那种会坐下来好好用理论分析这种情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怪胎。
但就是两人这种奇妙的关系,让她此时此刻发自内心的在意起自己的形象来。
秦时园下意识地要撇过头去,经过片刻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强迫自己直视她的眼睛。
看来多年来的习惯还是没有改掉,秦时园始终不敢直视江一帆,也许是因为她的优秀,也许是因为他的自卑,也许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毫无逻辑的原因。
谁知道呢?虽然这种解释有些不负责任,但在二十六岁的年纪回望过去,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当时的心境了。
“江老师你好。”秦时园向她伸出了右手。
“你好。”
随即是十几秒的沉默。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用余光打量着他。
以前的秦时园瘦瘦的,现在更加挺拔强壮了,那种稚气未脱却成熟有余的矛盾感实在让人觉得有趣。
她下意识地就把自己当做了年长者。实际上她也不过就是比他大了十几天而已。
关于这一点,秦时园曾经也在情书里写到过:“我们的生日相去不远,我愿意把我的生日放到你的那一天。这样别人祝福你的时候就总也要带上我了。这会给我一种我们不可分割的错觉。”
“小说还在写嘛?”她记得,秦时园的有一个兴趣就是写小说,或者偶尔写一些不讲韵律的诗。
她以前处于好奇的心也读过一些,但没有放在心上。
秦时园点了点头:“还在写,成绩也还不错。”
“那就好,能够坚持自己的兴趣是一件好事。”
她似乎在用过来人的口吻和秦时园说话,她不过也就是一个26岁的女孩罢了,总感觉在可以装作成熟的样子。
“那再见?”秦时园似乎也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氛围实在不适合继续对话:“加我的微信吧,以后要是有工作上的事也好交流。”
秦时园收齐了学生们的卡片,铃声一响就离开了。留下探头探脑眼里满是好奇的学生们,以及忙于备课的她。
她可以感受到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们此时已经可以写出一本《教师恋爱指南》了,里面的内容全是用来满足他们对于感情幻想的内容。
至于主角,必然就是她和秦时园了。毕竟从主观上讲,两人的过去非常复杂,现在的重逢又实在颇有戏剧性。
即使她可以看向那些八卦心爆棚的学生,用眼神示意他们要么好好休息,要么准备上课,但这些学生们似乎并不能感受到她眼里的警示意味。也许她真的看上去太过于温柔了,即便她非常努力地在尝试创造一个严师的形象。
“课代表,”她招手示意自己的课代表过来:“以后课前都去我办公室一趟,把u盘插上去。然后把该发的作业发掉……”
导学案只是让学生们预习一下知识点,讲起来也非常快。之所以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挤,是因为她要讲一些方法论的事情。
比如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的魅力何在?数学的工具是什么?要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怎样的工具?如何用简介的语言来运用工具?
她为这些知识点做了一个非常有序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们去更好的了解数学。
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还是没从上一节课缓过来,不知道是秦时园的课实在很有感染力,还是两人之间那些被虚构出来的故事实在让学生们激动。
她几次试图维护课堂纪律,但依旧有个别几个学生要打破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氛围。
尤其是李奕元那个角落。
她用了大概有五分钟,就只是和学生们对视着,主要是望着李奕元,到后来李奕元觉得就自己一个人说话实在有些尴尬,也闭住了嘴巴。
看来既然从语言上压制不了这些调皮的学生们,就只能用沉默来对抗了。不过这么说倒也不全对,老师和学生们并不是敌对的,他们更多时候是在统一战线上。
只是少数时候有同学不思进取,或者是破坏课堂纪律,不得不把老师和学生的这种行为推到一个大家都可见的场面上,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对立关系”。
多多少少有些叛逆情绪的学生们自然是很在乎这种事情的,毕竟一个人的好很难察觉到,但一个人的坏确实可以清清楚楚地列举出来。
比如说某个老师喜欢点名,有的老师要求过于严苛,有的老师又照本宣科……
到头来明明只占很小部分的所谓的“对立关系”,在学生的脑子里就演变成了全方面的对峙。而对峙的双方也有老师与学生们不恰当的行为转变成老师和学生了。
其实老师多是对事不对人的,她在高中的时候虽然或多或少也能理解老师,但到底还是个学生,并不能总是体会老师的用心。现在她当了老师,才知道这份职业肩上的责任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