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政权的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充分做好“三”的文章,最少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形成稳固、坚强的领导集团,二是两个弱小的力量联合起来可抗衡另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两方面的作用,即是三角形两种性质的充分体现。其一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二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真研究三角形的这些性质,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既有利于维持集团内部稳定,也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事物健康发展。
刘备利用“三”完成帝业的故事也许是个案,认真分析,还是有很多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才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却一跃成为一超独霸的世界强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合理的政治体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美国的体制也就是三权分治。三权分治对维护美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应该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这也算是“兴也三”的一个佐证吧!
二 亡也三
如果说三是万事万物兴盛之道,这是因为“冲气以为和”“言致一也”的缘故。如果不能做到“冲气以为和”,不能做到“言致一也”,那么可以说“亡也三”矣!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我固然当烹”,这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典故,意思是十分清晰明白的,但其寓意我们不得不深思。
这个典故的深刻的寓意就是告诉我们“亡二也三”。
“高鸟尽,良弓藏”。“高鸟”“良弓”“猎人”,本就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猎人借良弓捕获高鸟,现在没有了“高鸟”这个第三者,那么“良弓”也就失去了作用。“狡兔”“走狗”“猎人”也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有“狡兔”,猎人就一定会养“走狗”,现在,没有“狡兔”这个第三者,也就没有豢养“先狗”的必要。“敌国”“我”“主子”也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有来自敌国的威胁,主子就需要我们去为之冲锋陷阵,现在敌国已被消灭,主子就没有来自外面的威胁了,这时“我”就成了“主子”内部的威胁,“主子”为了他的长治久安,就一定会把我们当做“良弓”“走狗”一样废弃。由此,我们明白这个典故所深藏的哲理就是“亡也三”。
文种因为越王,没有来自吴国的威胁,那么,文种就成了越王身边的定时炸弹。所以,越王就一定要引爆这个身边的炸弹。韩信因为项羽已乌江自刎,刘邦已完成一统江山之帝业,再不需要韩信攻城略地,这时韩信也就被刘邦当做“走狗”而烹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兴也三,亡也三”,那么我们如何利用“三”来规避风险,开创、发展事业呢?请听第三个问题,三之权谋。
三 三之权谋
为什么叫“三之权谋”而不称之为“三之智慧”呢?因为对于“三”,我们用于开创事业就可称之为“智慧”,但是还是有人利用“三”玩些手段,尽管也是“智慧”,但我们有正义的人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时你绝不愿意视其为“智慧”。所以为了泛泛而论,暂且称之为“三之权谋”吧!
“二桃杀三士”就是典型的“三之权谋”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晏子使楚》中的晏子。晏子辅佐齐国已历三世,到了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名功劳显赫的武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三人不但武艺高强,勇气盖世,而且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但也自恃骄横,对晏子也不够尊敬。晏子担心这股势力会威胁到自己,威胁到齐国,建议齐景公除掉这三人。
一切准备就绪后,由齐景公出面召见这三位武士,说有赏赐,听到有赏,三位勇士很快就到场了。到场后见到的赏赐之物,居然就是两个桃子。晏子开腔了,三位均是国家栋梁,这宫廷后院新近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赏赐你们,让你们最早品尝这难得的果品,可惜现在只熟两个,就请三位将军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享这两个桃子吧。说完,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公孙接是个急性子,兴冲冲地前来抢走一个,他的理由是“我曾在密林中捕杀野猪、猛虎,国君让我品尝一个桃子不为过分”。
见状,田开疆也抓走了另一个桃子,其理由是“我老田曾两次率军作战,消灭凶猛的敌军,捍卫了齐国尊严,赏赐一个桃子也不过分!”
古冶子不好争先,稍一客气,桃子被两位仁兄抢走了,气愤地说:“你们杀过猛兽,击溃敌人就算勇猛吗?想当年,我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水中,我奋不顾身,跳入水中与大鳖搏斗,追杀大鳖几里之遥,终于杀死大鳖,论功劳,难道我就不能得到一个桃子的赏赐吗?”两位仁兄听了古冶子的故事,非常惭愧,他们是清高、要面子的武士,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维护尊严,他们拔剑自刎。见此,古冶子也拔剑自刎,追随两位仁兄去了。
区区两个桃子,顷刻间要了三位武士的性命,这其中的权谋就是利用不对等的利益,离间其关系,使其内讧,以致分裂,以致自残!尽管血淋淋,但晏子却是血不染刃!是悲哀,还是庆幸!
柳宗元有篇《童区寄传》的寓言。童区寄是一个打柴放牛的小孩,被两个人贩子抓走,捆绑在旅店里。人贩子甲睡熟了,乙微闭着双眼似乎在想心事。童区寄问人贩子乙,把我卖了,钱是一个人独得好,还是两个人分好?人贩子乙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一个人独得好!”童区寄说:“既然是这样,你何不趁人贩甲熟睡之机处死他呢?”人贩子乙真的这样做了。此时人贩子乙见童区寄捆绑得严严的,同伙又被他处死了,现在可独得一份财富,美滋滋地进入了梦乡。童区寄见状,将捆着的双手放在火上烧,虽然很痛,也不怕,一会儿绳子烧断了,又趁人贩子乙熟睡之机将其杀死了。人贩子与童区寄本是对立关系,童区寄的聪明在于利用利益,引进“竞争”机制,离间两个人贩子之间的关系,变人贩子、童区寄双方的利害关系,为人贩子甲与人贩子乙之间的利害关系,然后让其彼此对立,消减对方力量。这是“三之智慧”,没有“三”,创造“三”,利用“三”制造矛盾,消灭敌人,保护自己。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信奉《圣经》的国家里,国王规定,每一个国民要潜心研究《圣经》。有一个囚犯将被处以死刑,在临刑前,他对刽子手说,国王提出每一个国民要认真学习《圣经》,我有一个请求,让我通读《圣经》后再处以死刑,这样我就死而无憾,可以瞑目了。经请示,国王同意了囚犯的请求。过了几天,刽子手去问囚犯,《圣经》读完了没有?囚犯说哪有那么快?我要一字一句地认真读。刽子手说:“这样,你猴年马月能看完《圣经》?”囚犯说:“是的,穷我一生的时间都读不完”。刽子手明白了囚犯读《圣经》的真正目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双方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困境中,寻找第三方力量,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手段。
《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智慧屡见不鲜,诸葛亮唱空城计,司马懿的儿子都能识破,难道司马懿没有识破吗?显然不会,司马懿儿子等见到的是眼前利益,消灭了蜀军,就会有赏赐。而司马懿看到的是身后的危险,蜀军灭亡了,魏王没有来自外部的危险了,司马懿就是魏王身边的危险了,司马懿是要利用蜀军的存在,威胁魏王,保护自己。
关羽败走麦城,追杀他的,不是魏军而是吴军,其真实意图是魏想要利用蜀军的存在牵制吴军来保护自己。
另外,对于三,古人有很多告诫,如“事不过三”。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要注意适可而止,又如人是三节草,不知哪节好。事物是变化不定的,不要太执著。又如“三心二意”,告诫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所以,对于三,我们要认真思考,不可掉以轻心,三思而后行。能巧妙地调节好第三方的关系,平衡第三方的位置,处理好第三方的利益,做到“冲气以为和”,就能做到“三生万物”。忽视第三方的利益,不但不能做到“三生万物”,或许会毁在“三”上。
兴也三,亡也三,三是魔方,魔方六个面,六种颜色,每一个面由三个三组成,变化无穷。掌握了三的特点,运用三的变化,就能将魔方随意玩弄于手掌之间。魔方高手能闭着眼睛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魔方的六个面玩得和谐,使每一个面成为相同的颜色。初学者,怎么也玩不转,越转心越烦,越烦越着急,越着急,结果越糟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高手玩得转,是因为吃透了魔方的转换规律,初学者玩不转是对魔方一头雾水,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总是理不出顺序来,理不出顺序就会越转越乱。我们日常生活也如魔方,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这一生活魔方,没有掌握规律,就会被生活这一魔方搅乱。如何玩转三这个魔方,使一切变得和谐呢?请听第五讲:顺势而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