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诞生后,就成为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它坚固的装甲,威武的火炮,让战士们皆为之心折。它是一个梦,是一个战士心中永远的梦:风驰电掣的速度,横冲直撞的铠甲,所向披靡的火力,这样的战争,才是真正的酣畅淋漓!
没落贵族——挑战者主战坦克
英国二战之后发展的最新坦克,主要有“挑战者1”“挑战者2”“挑战者2E”三种型号,是英国陆军的主力装备,也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一种主战坦克。
与众不同的坦克
在新世纪世界著名主战坦克中,英国的“挑战者”有着更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是这种坦克一直坚定不移地沿用120毫米的线膛炮。在其他各国的主战坦克已经几乎全部采用了120毫米的滑膛炮的年代,只有挑战者坦克依旧一如既往地青睐线膛炮,让人不得不感叹英国人对于传统的坚持,而不宜宣传的内部原因是:在英国国内,已经没有能够生产出像样的滑膛炮的厂家。
挑战者系列坦克如同英国以往的其他坦克一般,重视火控系统而轻视动力系统。这是因为英国人认为:坦克瞄得准打得稳就够了,没有必要再让它跑得快,那属于浪费。
挑战者系列坦克首创了“乔巴姆”复合装甲,至今“乔巴姆”的结构仍然保密。“挑战者2E”是“挑战者2”坦克的发展型,在机动性、目标搜索和生存能力等主要方面都有加强。它增强了目标跟踪能力,能够更快速地攻击运动目标。
首屈一指的火控
历数现役的各种主战坦克,英军“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的指挥以及火控装置堪称最强。此车配置的车长周视潜望瞄准镜以及炮长瞄准镜都安装有独立的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车载计算机能同时运算车长及炮长标定的两组火控数据,在跟踪瞄准第一个目标的同时,搜索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当第一个目标被消灭后,只需按下按钮,炮口即可自动转向攻击第二个目标。这样可以无间隙地操纵火炮。
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几乎可以同时对付两个目标,将射击循环时间降至每2发6秒钟左右,这已经达到现役主战坦克火控系统的技术极限。
·没落的线膛坦克炮·
滑膛炮的使用寿命长,因为滑膛炮没有膛线,因此不存在膛线烧蚀问题,膛内阻力小,可增加使用寿命。
120毫米线膛炮的改进潜力也无法与120毫米滑膛炮相比。挑战者坦克配置的L-30的身管已长达55倍口径,接近坦克炮的倍径极限。使用加长身管的办法提高火炮威力和射程显然行不通。此外,L-30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难题:由于采用L-30线膛炮的国家相对较少,新型弹药的研制也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120毫米线膛炮的使用国仅有英国、阿曼、约旦、伊朗、印度五家,其中大部分国家还只是火炮的使用国,缺乏研制、生产新型弹药的实力。相比之下,目前使用120毫米滑膛炮的国家多达十几个,其中包括德、美、法、意、日、瑞士等工业强国。
陆上霸主——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M1A2SEP坦克是美国艾布拉姆斯系列坦克的最新改进版,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运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和新材料。
号称天下第一
M1A2SEP坦克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坦克,美国人也自认为“天下第一”。这种坦克的先进主要体现在“SEP”上。SEP”是指战车的整个系统,涉及观察瞄准瞄、火力控制、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这种坦克配备了车长独立瞄准镜,车长可以通过这种瞄准镜,搜索和瞄准新的目标,而不妨碍炮长正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美军在装备这种坦克之后,虽然还没有遇到更强硬的对手,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表现可以用无敌来形容,各方面的综合性能非常优越。当然,这也与对手的相对弱势有一定的关联。这种武器也与美军的其他武器一样,对后勤的压力极大,维护费用相当惊人,也只有美国人才用得起。
普鲁士骑士——豹-2A6主战坦克
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4人,坦克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门,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
阴错阳差的诞生
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准备和美国联合研制一种新型坦克,可是后来美国单方面撤出,于是联邦德国便作出单独研制的决定,并且命名为豹-2坦克。因为豹式坦克在二战中曾经名扬世界,第一批豹-2式坦克从工厂下线后,各项指标都非常优秀,让德国陆军非常满意。1978年年底,豹-2式坦克被联邦德国国防军用于部队训练。
真正的欧洲猎豹
豹-2主战坦克自身重量55吨,乘员4人。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其安装有120毫米滑膛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配备坦克弹药42发,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
它的炮弹是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另外还包括莱茵mG3A1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和mG3A1式7.62毫米高射机枪。炮塔两侧后部各装1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8具发射器,用于施放烟雾,以保护自己。
豹-2坦克装有mTU的mB873Ka-501型发动机,功率为1103kW(1500马力)。它的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45千米/小时,可以连续行进550千米。这在当时的同类坦克中是绝对的佼佼者,所以它一诞生,就跻身世界优秀坦克的行列。
豹-2坦克是德国陆军的主战坦克,也是欧洲范围内最具威胁的陆战武器。拒不完全统计,这种坦克先后生产了2000多辆,除了德国陆军,还有其他一些国家装备使用了豹-2主战坦克,其中包括荷兰购买了445辆,奥地利从荷兰那里接收了114辆,西班牙陆军向德国租借了108辆,丹麦和瑞士各购买了51辆和380辆,土耳其也购买了一批豹-2坦克。
1942年,德军在苏联战场上被一种苏联坦克打得很狼狈,这就是二战著名的苏氏T-34坦克。这种坦克重量大,防护能力强,而且速度奇快,可以说集中了当时坦克的所有优点。希特勒知道后很恼火,马上让研制一种超越T-34的新型坦克。
为了了解这种坦克的情况,德军花大力气从战场上拖回2辆T-34坦克,进行研究设计,一年之后终于造出了一种新版式坦克,希特勒将其命名为豹式坦克。可是这种坦克由于时间仓促,制作粗糙,性能很不稳定,经常中途抛锚,成为笑柄。直到1944年,这种坦克才慢慢地稳定,在战场逐渐发挥了威力,可是德军败局已定。
豹式坦克是在战场上唯一能对抗苏联T-34的武器,直至战争结束,一直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尽管豹式坦克没有挽救德国法西斯的命运,但这种坦克和它的名字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1943年7月12日,苏联军队已经展开对德军的反击,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而且双方的坦克也拉开了一场遭遇战:这一天,苏军出动约850辆坦克,德军则投入了约650辆坦克,双方在15平方千米的战场上进行了一场坦克“肉搏”。德军装甲军300多辆坦克齐头并进,“虎”式重型坦克在前,马克-5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千米150辆坦克的密度向苏军展开了冲锋。
但是德军坦克速度太慢,500至700辆德军坦克拥挤在一起,不能发挥作战优势。苏军则以快制慢。大批的苏军坦克开足马力冲入敌阵,利用其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战消灭“虎”式坦克。德军顿时阵脚大乱。最终,德国装甲军遭到重创,苏军大获全胜。
东瀛武士——90式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20世纪90年代初装备的一种主战坦克。它刚刚面世时,曾经引起轰动,多次在《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名列榜首,但在各国的新式坦克面世以后,多次未能进榜。
天价坦克
日本研制的新型坦克在1982—1984年进行第一次整车试制时,制造了2辆样车,进行了技术试验。1986—1988年进行技术试验,在1990年定型并投产。
在装甲防御上,90式也秉承了德国豹-2式坦克在这方面的优越传统,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抄袭。武器方面,90式采用的莱茵钢铁120毫米滑膛炮,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坦克火炮,2000米以内可以击穿俄国80式主装甲。
但是,这种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坦克排行榜上独占鳌头的先进坦克,有一个巨大的缺陷:价格。这种坦克的研制总经费约300亿日元,其单价将达12.1亿日元(相当于850万美元)。美国原计划采购800余辆(与74式坦克总采购量相同),但因价格昂贵,采购数量大大缩减,被控制在了400辆以下。其高昂的价格甚至连日本自己都难以承受,每年只能购进6辆。
日本也山寨
日本90式主战坦克是结合了来自美国M1A1以及德国豹-2式坦克等先进成熟的技术黏合而成的。它的动力部分,基本与德国豹-2C3式坦克相同。而在火力控制系统方面,则采用了美国M1A1坦克的环境战场监测的部分技术。
远看90式坦克的轮廓和框架,都和德国的豹-2有些相似,车体和炮塔的形状都是扁平且方正的,但90式的个头和体重要小得多,车下部负重轮和车上部烟幕弹发射器也少。它车体长7.5米,宽3.43米,高2.3米;最大重量50吨,比豹-2及改进型要轻5~10吨。外形尺寸小和低车结构是它有别于德国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征。
90式坦克武器系统装置了典型的德国莱茵公司精品120毫米滑膛炮,那是日本制钢所获得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许可生产的世界标准型火炮,威力很大。
90式坦克与世界其他最先进坦克的突出差距是没有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虽然单辆90式性能并不逊色,可它不能使坦克群结合成一个整体,难以发挥高度一体化的战斗能力。
韩国陆军正在开发的K-2“黑豹”主战坦克在2007年已经面世。这种坦克也同样采用了德国技术,据韩国人自己宣称:这种坦克的各项主要指标远远超出了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和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
只可惜好事多磨,这么一种冠绝世界的名牌坦克,却迟迟不能大量装备。首先是动力方面出现了问题,韩国想要国产,从土耳其引进了技术,但其成本却一高再高,甚至有超越日本90式坦克的迹象。
二战战场上的最强音——T-34主战坦克
T-34坦克是苏联于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约8万多辆,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革命性的深远影响。
名家绝笔
T-34坦克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著名设计师科什金的杰作。塔西诺夫为其设计了车身,采用革命性的斜面装甲,防护能力大为提高。
T-34坦克不仅继承了苏联坦克优秀的机动性能,火力和防护能力也有极大飞跃,其优异表现压倒了当时的现役坦克。在T-34坦克尚未完成样车之前,苏联领导层就决定同意用T-34装备苏联红军。1940年1月底,首批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后人称为T-34/76A。2月初,2辆T-34在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中,给在莫斯科红场观摩试验的斯大林留下深刻印象。
科什金因患肺炎于当年9月26日病逝,最终没有看到绝笔之作T-34的精彩表现。其助手莫罗佐夫接替了他,T-34坦克1940年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大批量生产。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相对较高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
T-34/76A坦克于1940年完成115辆,并将一部分派往芬兰实战试验,但未能来得及参加战斗。至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共完成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Ⅳ号坦克的数量。至莫斯科会战前夕,已有1853辆T-34交付部队使用。
二战中的T-34主战坦克
T-34/76A主战坦克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这就是“T-34危机”,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德军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作为应对措施,德国Ⅲ号改装长身管50毫米炮,Ⅳ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毫米炮,同时都大大加强防护力,可有效对抗T-34/76A。同时,德国又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号“虎”式,其中前者明显借鉴T-34的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