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蜕变
1991年9月,AIM-120A就已经开始装备美国空军的F-15重型战斗机,翌年2月又装备在F-16战斗机上。美国海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则在1993年10月首次换装这种先进空对空导弹。1992年12月,AIM-120取得了服役以来的首次战果,击落了伊拉克空军的一架米格-25“狐蝠”战斗机。此后,又相继在伊拉克和南斯拉夫战争中取得多次战果。目前,美国正在生产的AMRAAM型号已经由AIM-120B演进到AIM-120C。AIM-120C采用了更加紧凑的外形设计,缩短了弹翼的长度,使得其能装载在F/A-22和F-35战斗机的内置式弹舱内。
格斗豪杰
AIM-120是美国研制的第一款主动雷达制导视距外空对空导弹,十几年来衍生了A、B、C、D四种型号,是世界多国空军争相采购的武器。
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具有超视距空战的能力。该导弹由于大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发射导弹后,载机必须保持对目标的跟踪和照射,直至击中目标。在这段时间里,载机基本上不能有大动作,这对载机和飞行员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因为被敌方击中的机会很大。
空空格斗导弹诞生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1944年4月,德国首先制成X-4型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尚未投入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告结束。战后,空空导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空空导弹只能对机动性能比较差的亚音速轰炸机实施尾追攻击,射程2~6千米,主要有美国的“响尾蛇”AIM-9B,苏联的AA-1导弹。
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超音速轰炸机的出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空空导弹的射程、横向过载、适用的高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制导规律普遍采用比例导引,导弹具有一定的拦射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主要有美国的“麻雀”AIM-7E导弹等。但在越南和中东战争中的使用结果证明,这类空空导弹不宜用于攻击高速度、大机动飞行的目标。
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空空导弹在远距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拦射和近距格斗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C、“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AIM-120、“响尾蛇”AIM-9L,苏联的AA-11、AA-12,法国的“魔术”2、“米卡”,美、英、联邦德国等国家合作研制的AIM-132等。1981年以来,美国和利比亚、叙利亚和以色列、英国和阿根廷等在空战中,都使用了近距格斗导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空空导弹在空战中的地位。
阴险“飞鱼”——法国“飞鱼”导弹
“飞鱼”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掠海飞行能力强以及“发射后可以不管”、全天候作战能力等特点,主要装备在直升机、海上巡逻机和攻击机上,用以攻击各种类型的水面舰船,也可从陆地、舰上和水下不同地点发射。
看不见的“飞鱼”
法国模仿“飞鱼”的超低空飞行,研制了一种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空舰导弹,用以避开雷达的监测。这种导弹发射后,掠海面飞行,对方雷达很难发现,形似飞鱼飞行,因而叫做“飞鱼”导弹。
“飞鱼”导弹可以挂载在法国的“超军旗”“超美洲豹”“幻影”50“大西洋”海上巡逻机“超黄蜂”和“海王”直升机等。
“飞鱼”导弹外形采用典型气动布局,4个弹翼和舵面按X型配置在弹身的中部和尾部。制导方式为惯性加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自控段采用惯性导航,在自导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实施末段制导。代号是AM39的“飞鱼”导弹战斗部为带冲击效应的聚能穿甲爆破型,同时兼有破片杀伤能力,入射角为60°,击中目标时,能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在舰内爆炸。战斗部上装有延时触发引信和导引头控制的近炸引信两种引信,有机械、惯性和气压三级保险装置,从而可以保证战斗部适时解除保险,准时爆炸。整个战斗部总重160千克,装有高能炸药40千克。
·“飞鱼”在麻刀之战中的精彩表现·
1982年4月2日~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海战。战争中,阿根廷使用仅有的几枚法制“飞鱼”导弹,先后击沉英国海军最现代化的4200吨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1万多吨的辅助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并重创“格洛摩根”号驱逐舰。
1983年11月21日,伊拉克飞机发射“飞鱼”导弹,击沉正在波斯湾航行的希腊12550吨级的货轮“安提哥那”号。1987年5月17日晚10时10分,伊拉克空军的一架“幻影”F-l战斗机携两枚AM-39“飞鱼”导弹对航行于波斯湾的美国海军舰艇发动攻击,结果一枚导弹命中“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左舷首部,炸开一个3米×4.6米的大洞,舰上浓烟滚滚,舰艇遭重创,37人被炸死炸伤。继而,第2枚“飞鱼”命中该舰,因伊军未装引信,才没将舰艇炸沉。
·“飞鱼”新一代·
法国于2002年10月开始研发一种“飞鱼”反舰导弹最新成员,将使战斗力在原来水平上有进一步提升。据悉,新款“飞鱼”导弹同老式“飞鱼”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一是弹重减轻,由870千克降至780千克,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原发动机,使射程大幅增至180千米,末端机动性和突防能力大幅增加;二是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能在发射后立即转向目标,从而具备垂直发射能力;三是优化了弹体外形,降低了雷达反射面和红外信号特征;四是换装了新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并加装了GPS制导系统,不仅提升了抗干扰能力,且能对沿岸陆上特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五是采用了新的任务软件和导航模块,因而能根据需要选择多种飞行轨迹,使多枚导弹在同一时间内,在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对目标实施“饱和攻击”;最为突出的是,可在中途临时更换打击目标。
同时,新款“飞鱼”导弹,通用性良好,那些装备了老式“飞鱼”的平台,均可轻易换装。
俄国定海神针——“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
“白杨-M是一种技术性能先进的陆基战略导弹。其采用抗核加固型单弹头,投掷质量为1.2吨,弹头威力为55万吨TNT当量,相当于27.5个美军于1945年投放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命中精度的圆概率偏差达350米,使用寿命为15年。
击破美国防空网的利器
“白杨-M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是“白杨”(SS-25)导弹的改进型。1994年12月20日,“白杨”-M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原计划进行7次试射,实际上只进行了4次。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谢茨夫靶场“白杨”-M导弹进行了第4次发射试验,也是定型前的最后一次发射。设计者们认为,在“白杨-M导弹系统研制、试验过程中,以及在其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中有很多“第一”,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如第一次为高防护性的井基和机动陆基发射装置制造了标准化统一的导弹;首次使用了新型试验系统,借助它可检验导弹系统在地面和飞行状态下各系统和组件的工作状态和可靠性,这可大大缩小传统试验规模,减少费用。
天罗地网——S-400“凯旋”地空导弹
S-400“凯旋”地空导弹是由俄罗斯原金刚石中央设计局牵头设计,在S—300P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设计思路研制的。它充分利用了俄罗斯在无线电、雷达、火箭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最先进研究成果。
天网恢恢
S-400“凯旋”地空导弹配备了射程更远的新型导弹和新型相控阵跟踪雷达,雷达具有360的全向覆盖能力。据俄罗斯军方称,S-400在速度、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国的“爱国者”PAC-3地空导弹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防空导弹系统。S-400首次采用了3种新型导弹和机动目标搜索系统,可以对付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既能承担传统的空中防御任务,又能执行非战略性的导弹防御任务。
分心二用的系统
俄罗斯S-400系统采用新型的远程导弹时,射程可达400千米,为当今地空导弹射程之最,远大于俄罗斯现役防空主战兵器——S-300PMU2“骄子”系统的9M96E导弹(200千米),以及美国正在研制的射程最远的防空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拦截弹(200千米)。俄罗斯S-400系统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千米,比美国“爱国者”和俄罗斯“骄子”远出10~20千米,且拦截率高,可击落250千米远、飞行高度从数十米到同温层的目标,拦截“飞毛腿”之类战术弹道导弹绰绰有余。
爱国者导弹S是美国研制的全天候多用途地空战术导弹,用于对付现代装备的高性能飞机,并能在电子干扰环境下击毁近程导弹,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导弹长5.31米,弹径0.41米,弹重1吨,最大飞行速度6倍音速,最大射程80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炸药破片杀伤型。爱国者导弹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400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以发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远程的各类导弹。这些性能迥异的导弹互相弥补,构成多层次的防空屏障。S-400可采用的导弹达8种之多,包括48N6DM、9M96E、9M96M、48N6和40N6等。但目前除了9M96E和9M96E2有部分数据外,其他型号导弹的数据尚未公开。
每一种发射装置在待发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导弹。据称S-400已经完成所有这些型号导弹的发射试验。
S-400强过“爱国者”
S-400设计匠心独具,抗干扰能力极强。
S-400系统设计独特,其火力单元包括一辆相控阵制导雷达车和几辆导弹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可装载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的导弹,导弹发射车外形与S-300MPU系列相类似,配置极为灵活。指挥控制系统包括一辆搜索指示雷达车和一辆指挥控制车。S-400系统的照射制导雷达为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探测和跟踪距离远,可同时完成搜索跟踪目标、制导导弹、反电子干扰等任务。S-400系统可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尤其适合在强烈的电子干扰环境下作战。
从这些方面讲,S-400要强过美国的类似装备“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