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1],告曰:“愿有所记[2]。”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3],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4],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5]。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6],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7];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8]。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9]。”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10],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11]。”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12]。”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13],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14]。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15];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16]。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17]。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18],天下岂有遗利乎[19]?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20],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21]。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月□日记。
【注释】
[1]岳阳:今湖南岳阳,濒临洞庭湖。滕侯:滕宗谅。
[2]“告曰”句:使者转达滕子京的请求,说:“希望您写篇记。”
[3]问其作而名者:问他堤是谁修筑和起名的。
[4]利害:这里指“利”,益处,好处。
[5]荆:荆州,泛指今湖北。潭:潭州:泛指今湖南。蜀:今四川。四会:四面交汇。冲:交通枢纽,交通要道。
[6]南津:南津港,在湖南岳阳南五里。
[7]制:规模。
[8]“厚加二尺”二句:堤底的厚度为32尺,向上逐渐减厚,堤上面的厚度为20尺,为高度的三分之二。
[9]不逾时以成:没超过原定的工期就修建完工。
[10]三司:北宋最高财政机构,下设盐铁、度支、户部三部,故曰“三司”。
[11]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多次反复都没有变动滕子京原来的建议。
[12]可以书矣:值得写一篇记文了。书:写。
[13]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防备天下最险的不可预测的灾害。
[14]惠其民:使动用,使百姓得利。
[15]日凡有几:每天不知共有多少。
[16]殆废:懈怠废坏。
[17]遗迹:指古代有益于人民工程废坏后的遗址。
[18]则民到于今受其赐:那么百姓到现在都能享受他给予的好处。
[19]天下岂有遗利乎:天下还有该兴办而没有兴办的利事吗?
[20]可以为后法:可以为后人效法。此为该写的第一条理由。
[21]“不苟”几句:不为捞取一时荣誉、想为后人兴办有益事业,并永远继续下去,此为该写的第二条理由;岳阳的百姓希望给滕子京记载这些事,此为该写第三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