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齐威王,并从这件事情上联系到国家的政事,请齐威王要多听君臣的意见。齐威王连连点头。于是下令:“无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以及全国百姓,如果能够当面说出我的过失的,赐给上赏;能够上奏章规劝我的,赐给中赏;能够在朝廷里和街市上说我坏话,传到我耳朵里的,赐给下赏。”齐威王的命令刚下达,群臣们都向齐威王提出各种规谏,一时川流不息,门庭若市。
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形容做错了事或极其惊慌时,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三国时代,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吕布趁机攻占了兖州和濮阳。曹操闻讯,急收军返回以保其家。
曹军日夜兼程来到濮阳,吕布引军与之大战。第一个回合,曹军大败,后退三四十里。部将于禁对曹操说:“吕布的西寨兵卒不多,今夜可引军去袭击;如果占领了此寨,吕布的军士必然恐惧。”曹操认为于禁说得有理,于是在当天傍晚的时候引军攻击;吕布的兵将不能抵挡,四散奔逃。曹操夺了西寨后不久,吕布派出的援军便到了,于是三军混战。将到天明,吕布亲自引军来到。曹操势单力薄,只好后退,但往北走,被张辽、臧霸杀了过来;往西走,又有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去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众将拼命作战,曹操当先冲杀,但箭如骤雨,无法前进。曹操无计可施,大叫:“谁人救我!”叫声刚落,军队里一将踊出,此将乃典韦也。典韦飞身下马,插住两戟,取短戟数十枝在手,对从人说:“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而行。当吕布的数十个骑兵追来,离典韦五步远时,典韦飞戟刺杀,一戟一人一马,无一虚发,立杀十数人,余众皆逃。典韦又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前去。郝、曹、成、宋四将抵挡不住,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正当他们寻路归寨时,背后喊声大作,吕布骤马提戟赶来;曹操“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曹操正慌乱的时候,夏侯惇引军来到,于是夏侯惇便截住吕布大战。两军斗到黄昏,大雨如注,乃各自收军。
面无人色
“面无人色”比喻极度惊惧。
此典出自后人从“吏士无人色”这句话中引申出《汉书·李广传》:“匈奴左贤王以四万骑围广,广军皆恐,……会暮,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西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文帝时,他参加抗击匈奴的战争,为侍郎、武骑常侍。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的太守。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为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由于李广的威名,匈奴数年不敢侵扰,人们都把他称为“飞将军”。
李广在四十多年中,曾经担任过七个郡的太守,朝廷的赏赐,他都分给部下。行军作战时,遇到水、粮不足,如果士兵不吃饱喝足,他照例是不争着吃、喝的,所以,他深受士兵的爱戴。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迎击匈奴,被匈奴左贤王以四万骑兵围住。士卒们十分恐慌,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而李广却神色自若。后经奋力作战,加上援军的及时到来,才把匈奴兵击退。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因为失道被责,而自杀身死。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痛哭流泪。
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此典出自《元曲选·赚蒯通》:“项王见我气概威严,赐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尽,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还。”
韩信被封为齐王以后,萧何认为韩信兵权太大,害怕他将来会夺取汉朝天下,于是找来樊哙,共商计策。萧何把他的忧虑告诉了樊哙,并拍着他的肩头说:“朝内功臣虽然不少,但只有将军是天子的至亲,所以请你来商量。”樊哙听了有些得意地说:“丞相,想鸿门会上主公有难,某立破鸿门而入。项王见我气概威严,赐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尽,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还。”樊哙说到这里,非常气愤地说:“韩信本是淮阴一饿夫,不料竟拜为元帅!而今大事已定,可也罢了。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有什么本事。何必我老樊动手。只要派一两个能干的人,唤他来,喀嚓将他一刀两段,便永除后患。”
目光如炬
“目光如炬”形容非常愤怒,也用以比喻见识深远。
此典出自《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南北朝时,宋国有位大将叫檀道济,金乡(今山东济宁)人,是一位非常有谋略的军事家,官至太尉(相当于宰相)。他随宋武帝伐秦国,随宋文帝伐魏国,屡建奇功,声名远扬;不但国内的老百姓敬慕他,而且敌国也非常敬畏他。皇帝见他威信日高,便对他猜疑起来,后来找个理由将他杀了。
当檀道济见到差官拿着皇帝的命令来逮捕他时,怒不可遏,张大了眼睛,两道目光像火炬般射过来,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半天,命人拿出酒器,一下子喝了一斛(古量器,十斗为一斛,此处形容其多也),喝完,便将头上束发的布带解下,扔在地上,大声道:“嘿,这是你自己毁灭你的万里长城!”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形容人愤怒到了极点。
此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一天,赵惠文王问蔺相如说:“秦王想用十五城交换我们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蔺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得不同意。”赵王说:“我给他和氏璧,如果他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很难说,如他不给城,他就失礼;如果我们不给和氏璧,我们就失礼。权衡这两种选择,倒不如答应他而使秦国失礼。”
赵王采纳了蔺相如的建议,仍感到为难。他说:“这样,使者的任务就重了!谁可以担任呢?”蔺相如立即回答说:“如果大王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替大王前往。如果秦国的城市划入赵国,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愿意给我们城,我就把它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蔺相如就带着和氏璧出使西面的秦国。
到了秦国,秦王高高地坐在章台上,蔺相如奉璧献上。秦王非常高兴,自己把玩一阵之后,又递给身边的宫娥彩女观看,然后再递给臣下。众臣都高兴得呼喊万岁。
秦王这种傲慢的态度激怒了蔺相如,他知道秦王根本不想按约划城给赵国,就向前说:“大王,璧上有一点儿黑斑,我想指给大王看看。”于是秦王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紧握着璧向后退去,倚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向上冲动了帽子。然后,作势要将和氏璧击碎。秦王怕击碎了玉,连忙缓和下来。后来,蔺相如终于机智地巧施计谋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平易近人
“平易近人”表示态度和霭,使人容易亲近。
此典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是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他的名字叫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采邑在周,所以称他为“周公”。
周公辅佐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殷;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少,周公代他摄政,亲自率领兵马东征,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然后又封邦建国,推行井田制,制定礼乐,建立各种典章制度,同时又十分注重礼贤下士,得到百姓拥护。
周公被封于曲阜为鲁公,但他没去那里,仍旧留在都城辅佐王室。他派自己的大儿子伯禽接受封地,去曲阜为鲁公。
伯禽受封鲁地,去了三年后才把那里的政治情况报告给周公。周公非常不高兴,就问他说:“已经三年了,才告诉我鲁地的形势,怎么这么晚呢?”
伯禽答道:“我要改变那里的习俗,还要革新那里的礼法,花了三年时间才做完,因此报告晚了!”
正巧这时,姜尚也来报告齐地的情况。他受封于齐地,才过了五个月,就来报告那里的政治形势。周公觉得惊奇,便问他说:
“你怎么这么快就报告情况呀?难道齐地的政治已经整顿妥当了吗?”
姜尚泰然自若地说:“是的,一切都安定了,我是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周公沉思了半晌,自言自语地说:
“唉,鲁的后世可能要败于齐了,齐地一定会胜过鲁地!政不简不行,不行不乐,不乐则不平易,不平易百姓就不归服。为政简易的,百姓必然亲近,百姓亲近、归服才能强盛啊!”
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
此典出自《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害死了丈夫武大。武松向官府告状,催逼知县抓人。谁知知县贪图贿赂,不肯主持公道。武松决定亲自报仇,于是就在家里摆下酒席,要当场杀死潘金莲,请来街坊邻居作证。对门卖冷酒店的胡正卿,原是吏员出身,见此事干系重大,坚决不肯来作证?武松不管他,硬拉了过来,安排坐定。武松请到四家邻居,加上王婆和嫂嫂潘金莲,共六人。武松拢条凳子,却坐在横头,叫士兵把前后门都关了,那后面士兵只是来筛酒,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也不说干什么,士兵只顾筛酒,弄得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酒过三杯,胡正卿便要起身告辞说:“小人太忙了。”武松大声说道:“你不能走。既然来到这里,再忙也要坐一会。”那胡正卿心神不定,心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中暗想:“既然是好意请我们吃酒,为什么又这样对待,不许我走开?”胡正卿害怕武松动怒,只得坐下。接着,武松审问潘金莲、王婆,让胡正卿一一记录在案。武松杀了潘金莲,又去杀了西门庆,终于报了杀兄之仇。
千金一笑
“千金一笑”比喻美人的笑容难得。
此典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历史上最为罕见的暴君,他宠信奸臣疏远忠良荒淫无道。赵叔带要求周幽王勤政恤民,求贤辅国。幽王不但不听,反将赵叔带驱逐出朝,永不任用。
大夫褒听说赵大夫被驱逐出朝,急忙入朝进谏:“大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本动摇,社稷难保。”幽王大怒,以褒有慢君之罪,将他治罪。
褒的儿子洪德,知道这个昏君江山坐不长久,而且深知他酷好女色,遂在褒村买到一绝代佳人,取名褒姒,献与幽王,以赎父罪。
褒姒,生得眉似春山,目如秋水,指排削玉,发挽乌云,可说是羞花闭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幽王一见喜欢得合不拢嘴,立即就纳入后宫,并传旨将褒开释。
这个褒姒也果然妖艳动人,周幽王把她放置在琼台之上,日夜追欢寻乐。
幽王的正妻申后,听说天子获得一个妖妃,不理国政,心中非常忧虑。太子宜臼见母亲泪流满面,问明情由后,便借故来到琼台,乘父王不在时,将褒姒辱骂了一顿。幽王回来,褒姒便哭得像一株带雨梨花,使得幽王心都碎了立刻,把儿子贬到他娘舅申侯的国中,严加管束。不久,褒姒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伯服,百般怂恿幽王,废宜臼为庶人,立伯服为太子,并将申后打入冷宫。
母以子贵,褒姒从妃嫔的身份一跃而为正宫娘娘。
褒娘娘虽然宠擅专房,但她从来都没有笑过。幽王问:“爱卿进宫以来,寡人从未见你一展欢颜,朝朝夕夕,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你也全无悦色,究竟卿家所好何事?”
褒姒说:“妾妃无他好,惟自喜闻手裂采绢之声,因其声清脆悦耳也。”
于是幽王立刻到处搜收绸缎绫罗,派宫娥撕给褒姒听。褒姒虽然喜闻裂帛之声,但仍不笑。
幽王无奈,传下旨意:“凡有人能使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公献计说:“先生昔年因防御西戎入寇,曾在骊山之下,设有烽火台二十所。如有贼寇进犯,就放起狼烟,直冲云天,附近诸侯看到烽火台起了狼烟,就会马上兴兵来救。今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大王何不偕娘娘登骊山,举烽火,使各路诸侯见烽火而至,至则无寇,乘兴而来,败兴而返,娘娘必开颜一笑。”
幽王抚堂大笑说:“这个办法很好!”即便照计而行。果然各路诸侯,见骊山燃起烽火,连忙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匆匆兴兵驰至骊山。幽王这时正在山顶与褒姒设宴,饮酒作乐。褒姒见山下各路诸侯从四面八方跑得汗及重衾,来到山下,可是并没发生什么变故,大家都面面相觑,诧异不已。
幽王随即传旨:“敬告各路诸侯,并无外寇入侵,不劳诸公跋涉,请即回师。”大家懒洋洋的偃旗息鼓,各回本国去了。
褒姒见诸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并没有什么事,觉得愚笨得可笑,果然开颜一笑。
幽王说:“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公之妙计也。”乃赏赐虢公千金。
后来犬戎犯镐京,幽王再举烽火,诸侯仍然以为是开玩笑,就没有前来救援,西周乃亡。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形容礼物也许很轻微,送礼的人却怀着一片真诚,其中的情意是很值得珍重的。
此典出自宋代·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杳》:“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唐朝时候,有个地方官得到一只天鹅,他连忙派了手下一个叫缅伯高的人赶赴京城,将天鹅献给皇帝。
缅伯高在去京城的路途上,精心照料着那只天鹅。一天,他来到沔阳湖。经过几天不断地赶路,人和天鹅都很困乏。见到碧波荡漾的湖水,缅伯高精神一振,天鹅更是扑着翅膀想冲入水中。缅伯高心想,不如在这里休息一下,让天鹅在湖里洗洗澡,快活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