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就把天鹅放进湖水里,用手紧紧抓住,让它在水里洗澡。谁知天鹅见了水,高兴极了,拼命地扇着双翅。缅伯高一不小心松了手,让天鹅挣脱开去,他赶紧去追赶,天鹅却展开美丽的翅膀飞到了天空。缅伯高追了一阵,什么也没捞到,只拾到了天鹅身上掉下来的一根雪白的羽毛。天鹅飞跑了,可吓坏了缅伯高。他不敢回去见他的上司,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京城,向皇帝献上一根鹅毛。皇帝和满朝文武见他送上一根鹅毛,都觉得非常奇怪。缅伯高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还顺口念了几句诗道:“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皇帝听后,觉得其情可恕,诚心可嘉,就没有处罚缅伯高。
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原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此典出自《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的李夫人原先是个歌妓,她哥哥李延年深通音律,擅长歌舞,武帝非常喜欢他。有一次,李延年在武帝面前,一面舞蹈,一面唱着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了,感慨起来说:“妙啊!世上难道有这样的佳人吗?”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马上接口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人。”武帝把李延年的妹妹叫来一看,果然美丽非凡,而且擅长舞蹈。从此她深受宠爱,后来生了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昌邑哀王。
李夫人年纪轻轻就死了。在她病危的时候,武帝前去看她,她把脸蒙在被中说:“我病久了,容貌很难看,不能见皇上。但求我死以后,你能多多照顾昌邑王和我的弟兄!”汉武帝说:“你的病很重,可能会难以痊愈,现在见我一面,当面把昌邑哀王和弟兄的事托付我,不是更好吗?”李夫人说:“女人们没有妆饰好,不能见君王。”武帝坚持说一定要见她一面,她就索性翻过身去,哭了起来,也不说话了。武帝不高兴地走了。她的姐妹责备她为什么不与武帝见面,她说:“皇上这样宠爱我,只是因为我平日的美貌。如果给他看见我的病态,他一定会厌恶我,甚至会把我抛弃,哪里会再想念我,照顾我的弟兄呢?”
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形容着急到了极点,弄得坐卧不宁;也形容坐卧不安的情景。
此典出自《晋书·杜锡传》:“舍人杜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晋朝时,有一个姓杜名锡的人,他是杜预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以学识渊博而远近闻名。先被长沙王请去做文学侍徒,经过几次升迁,最后被调去做太子舍人,侍奉愍怀太子。
愍怀太子是个不求上进的人,行为乖张,做事也常不合情理。杜锡既天天在他身边工作,对太子这种作风非常看不惯,便常常向太子劝告,希望他能改进。杜锡的言辞非常忠实恳切,但愍怀太子却认为他多管闲事,很不高兴,便派人悄悄地在杜锡经常坐的毯(毛织成的毯,可用来作地毯或坐褥)中插了许多针,杜锡毫无觉察,坐下时被刺得流出血来。过了几天,愍怀太子问杜锡说:“前几天你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杜锡说:“我喝醉了酒,什么事都不知道。”太子打砂锅问到底,还说:“你喜欢责备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事呢?”杜锡被问得狼狈不堪,哭笑不得。
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这句成语通常与“两小无猜”连用,形容男女幼童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
此典出自唐代·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俊逸高畅,并且富有情感;有人曾说他,像天上的神仙,谪居在人世间一般。他有一首诗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机的情形,其中有二句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两句诗中得来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感情非常好,很少会发生打架、争吵等事情。
弱不胜衣
“弱不胜衣”泛指身体虚弱。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此典出自《红楼梦》第三回:“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姿态。”
黛玉母亲去世以后,贾母觉得她孤苦伶仃,就把她接进京来,一起生活。
黛玉来到外祖母这儿,刚进房门,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祖母迎面走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想下拜,却被外祖母一把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了起来。在场侍立的人没有一个不跟着流泪的,黛玉也哭个不停。经众人慢慢劝解,黛玉才得拜见外祖母。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举止言谈却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姿态。众人见她体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便问:“常吃什么药呢?为什么治不好呢?”黛玉道:“我从小就这样。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现在,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现在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听了便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碎尸万段
“碎尸万段”形容对仇敌最解恨的惩处。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国境界,如何敢发此言!吾若捉着汝时,碎尸万段!”
蜀汉建兴七年的夏天,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祁山展开大战。司马懿令郭淮、孙礼引兵五千去救武都、阳平,并从蜀兵后面抄袭,让他们自乱阵脚。在行军路上,郭淮问孙礼:“司马懿、诸葛亮谁强?”孙礼回答说:“诸葛亮远远胜过司马懿!”郭淮接着说:“诸葛亮虽高明,但司马懿这一计却有过人之智。蜀兵如果正攻打武都、阳平,我们抄到他们后边,岂不是不打自乱了吗?”二人正在谈论,忽然哨马来报:武都、阳平已被蜀兵占领。郭、孙听到这个消息,刚想退兵,蜀军已经来到,喊杀连天。二军交锋,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躲到山上逃脱了。
郭、孙失败后,司马懿又唤张郃、戴陵各引一万精兵,趁诸葛亮去安抚武都、阳平百姓不在营中之时去夺蜀寨。司马懿的计划早已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因而张、戴还没出手即被蜀兵包围。诸葛亮在祁山上大喊:戴陵、张郃,你们二人乃无名小将,我不杀你们,赶快下马投降!张磩闻言大怒,指着诸葛亮骂道:“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国境界,如何敢发此言!吾若捉着你时,碎尸万段!”说罢,纵马挺枪来战蜀兵。由于诸葛亮早有准备,结果,张郃、戴陵战败而去。
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比喻怨恨非常深,极端痛恨。
此典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呢就寡人。”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互相以婚姻联系(秦穆公夫人是晋献公女儿。后世称联姻“秦晋之好”就源出于此),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晋国安定君位,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国外,也国为得到秦国相助,才能够回国继承王位。但由于两国国境相接,双方都要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秦晋两国虽有亲戚关系,却仍不免发生冲突。从秦穆公到秦桓公的三代中,秦、晋两国一直争战不休。
晋厉公即位后,又因边界发生纠纷,于是两国君王互约定在令狐(故址在今山西省猗氏县西)会面,大家签订盟约。然而,秦桓公回国后,立刻又背叛了盟约。他一面约楚国攻打白狄(秦国边界的小国,是秦敌国,但与晋却是有姻亲之好),楚国答应了。另一面却打发人对白狄说:“晋国要攻打你们。”楚国也派人对晋国说,秦国违背盟约和楚国修好,要对付晋国。白狄和楚国都很明白秦国的意图,都恨秦国背信弃义。晋国派吕相去和秦国绝交,对秦国说:“如今各国诸侯都知道秦国唯利是图,不守信用,因此大家都愿意和晋国亲近友好。现在晋国已和各国诸侯作好准备。如果秦国愿意订盟约,晋国可以劝告诸侯退兵,不然的话,我们就与诸侯共同对付秦国”。
兔死狐悲
成语“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死亡而感到悲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宋史·李全传》:“将军非山东归附耶?兔泣狐死,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将军垂盼。”
南宋时期,山东一带处于金兵控制之下,老百姓不堪忍受金兵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队。
但是,起义队伍遭到金军的残酷镇压,杨安儿不幸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称四娘子),率领起义部队转战各地,继续坚持斗争。杨妙真擅长骑射,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红袄军中被称为“姑姑”。后来,杨妙真的起义军与李全的起义军在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山)汇合一起,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妻。公元1218年,他们归顺宋朝,部队驻扎在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一带,继续从事抗金斗争。公元1227年,他们被南下的金兵围困,战斗失败后投降金军。
公元1227年,宋朝派太尉夏全率领兵马攻打楚州,李全处境异常危急。杨妙真心想,夏全原先也是山东起义军的将领,可以却劝说他,于是派人对夏全说:“夏将军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可是现在,您却要攻打我们。狐狸和兔子都是同类,如果兔子死了,那么狐狸就会悲伤哭泣;如果把李全消灭了,难道您还能够活下去吗?希望我们之间不要相互残杀。”夏全终于被说服了。
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意即文章写好后不用改动。人们用它形容文思敏捷,整篇文章都很完善。
此典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东汉时期的祢衡(字正平,公元173~198年),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他很轻视重权在握的曹操,经常当众羞辱他。有一次,祢衡坐在曹操的营门口,以杖捶地,大骂不止。曹操非常气愤,对祢衡的好友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雀鼠一样容易。但是,他有很大的名气,如果我杀了他,人们会说我不能容人。我把他送交给荆州刘表,看刘表怎样处置他。”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之后,刘表虽然非常常识祢衡的才能,但也受不了他的傲慢无礼的态度。于是,刘表又把祢衡送给性情急躁的江夏太守黄祖。起初,黄祖很器重祢衡,尤其欣赏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曾经拉着祢衡的手,说:”您写的这篇文章,正中我的心意,说出了我心中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啊。”
黄祖的长子黄射是章陵太守,同祢衡的关系很密切。有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来鹦鹉。黄射举杯对祢衡说:“请先生写一篇鹦鹉赋,为嘉宾们助助酒兴。”祢衡提笔就写,文章写好后不用改动,而且文辞非常华丽。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原来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之道必须宽严相济,如今多用它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善于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此典出自《礼记·杂记下》:“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周朝时候,民间有一个习俗,每年的十二月中的一天是祭祀百神的节日,称作“蜡”。每当到了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载歌载舞,一醉方休。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陪同先生去看热闹,孔子问他:
“看到这热闹景象,你觉得高兴吗?”
子贡面带忧愁地回答说:“他们乐得发狂,可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孔子耐心地给子贡解释说:
“这个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你没有亲身休会过呀,人们成年累月地在田地里干活,偶尔遇上这么一个节日,能不感到高兴吗?这是君王赐给他们的恩泽。就像拉弓射箭一样,把弓拉得太紧,而不松弛一下,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这样做的;把弓松开以后不再拉紧,他们也不会这样做的。有张有弛,才是文王和武王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呀!弓拉得过紧,就容易折断,总放松不拉紧就又失去了弓的作用。对百姓也是同一个道理,所以一年之中给他们过一个节日,让他们尽情欢乐一下……”
子贡高兴地笑了:“还是先生知道的东西多!”
一往情深
“一往有深情”简化成“一往情深”形容对人或事物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向往得不能克制。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东晋时,有一位名将叫桓伊,谯国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字叔夏,小字子野。桓伊起初担任淮南太守,后迁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公元383年,秦苻坚南下,桓伊与谢玄、谢琰在淝水打败了秦军,稳定了东晋的偏安局面。后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他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却从不居功自傲。
桓伊喜好音乐,擅长吹笛,当时称为“江佐第一”。他也非常喜欢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就情不自禁,激动不已,口中叫唤着:“怎么办啊!”当时的政治家谢安也喜爱音乐,他看到桓伊对音乐如此痴迷,就说:“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情深啊!”
优哉游哉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闲适自得的样子。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