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夹谷,两位大将把兵马驻扎在离会场十里的地方,自己随着鲁定公和孔子一同上会场。开会的时候,齐景公有晏平仲当相礼,鲁定公有孔子当相礼。举行了开会仪式后,齐景公就对鲁定公说:“咱们今天聚在一起,真是非常不容易呀,我预备了一种挺特别的歌舞。请您欣赏。”说话之间他就叫乐工表演土人的歌舞。一会儿台底下打起鼓来,有一队人扮做土人模样,有的拿着旗子,有的拿着长矛,有的拿着单刀和盾牌,打着呼哨,一窝蜂似地拥上台来,把鲁定公的脸都吓白了。孔子立刻跑到齐景公跟前,生气地说:“中原诸侯开会,就是要有歌舞,也不应该拿这种土人打仗的样子当做歌舞。请快叫他们下去。”晏平仲也说:“说的是啊。我们不爱看这种打架的歌舞。”晏平仲哪里知道这是齐国大夫黎弥和齐景公两个人使的诡计。他们本来想拿这些“土人”去威胁鲁定公,以便在会议上向鲁国再要些土地。经晏平仲和孔子这么一说,齐景公也觉得难为情,就叫他们下去了。
黎弥躲在台下,等着这些“土人”去吓唬鲁定公,自己准备在台底下带着士兵一起闹起来。没想到这个计策泡汤了,只好另想办法,散会以后,齐景公请鲁定公吃饭。正在宴会的时候,黎弥叫了几个乐工来对他们说:“你们上去唱‘文姜爱齐侯’这首歌,把调情那一段表演出来,目的是羞辱鲁国的君臣。事成之后,就重重地赏你们。”他布置完了,齐景公说:“土人的歌舞不合鲁君的胃口,我们就唱个中原的歌儿吧!”齐景公说:“行,行!”
那些擦胭脂抹粉的乐工就在齐、鲁两国的君臣跟前连唱带跳地表演起来了。唱的是“夫人爱哥哥,他也莫奈何!”这些下流词儿。气得孔子拔出宝剑,瞪圆了眼睛,对齐景公说:“他们竟敢戏弄诸侯,应当定罪!请贵国的司马立刻将他们治罪!”齐景公默然不语。乐工们还接着唱:“孝顺儿子没话说,边界起造安乐窝!”很显然这是侮辱鲁国的君臣,孔子忍不住了,就说:“齐、鲁两国既然和好结为弟兄,那么鲁国的司马就跟齐国的司马一样。”说完他就扯开了嗓子向台下喊:“鲁国的大将申句须和乐颀在哪儿?”那两位大将一听见孔子叫他们,飞也似的跑上去把那两个领头的乐工拉出去。其他的乐工一见都惊慌失措地全跑了。齐景公吓了一大跳,晏平仲非常镇静地请他放心。到这时候,黎弥才知道鲁国的大将也在这儿,还听说鲁国的大队兵马都驻扎在附近,吓得他也缩着脖子退出去了。
宴会之后,晏平仲狠狠地批评了黎弥一顿。他又对齐景公说:“咱们应当向鲁君道歉。如果主公真要做霸主,真心诚意地打算和鲁国交好,应当把咱们从鲁国汾阳地方霸占过来的灌阳、郓城和龟阳这三块土地还给鲁国。”齐景公听了他的话,就把这三个地方都还给了鲁国。然而鲁定公却并不怎么高兴,向齐景公道了谢,就回国去了。
网开三面
“网开三面”的本来意思是说,将捕捉禽兽的网打开三面。后来,人们用“网开三面”比喻对罪犯或敌人从宽处理。
此典出自《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人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我国商族第十四代的首领叫汤,他灭掉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汤是一个仁德的人。有一次,汤外出,看见有一个捕鸟兽的人在野地里四面张网,并祷告说:“从天上飞下来的,从地上走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落到我的网里吧。”汤说:“唉,这样鸟兽不就都被捉光了!”他收去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的网,并让那个捕鸟兽的人重新祷告说:“想去左边的去左边,想去右边的去右边,只有那些不听从命令的,才落到网中来吧!”诸侯们听到这个故事,称赞他说:“汤真是太善良了,他的仁德施及禽兽了。”结果,有40个诸侯归顺了他。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意思是,像乌鸦一样暂时聚集在一起的群体。人们用它比喻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群。
此典出自《汉书·耿弇传》:“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公元8年,王莽大败西汉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他的这个行动,遭到汉宗室豪强集团的武力反抗。刘秀等人起兵以后,懦弱无能的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号称更始帝。
当时,豪强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欺骗天下舆论,在邯郸起兵。扶风茂陵人耿弇(字伯昭)辞别父亲耿况,前去投奔更始帝刘玄,以便自己能有一个好前程。跟着他一起去的官吏孙仓、卫包在路上对耿弇说:“刘子舆是汉成帝的儿子,投奔他是名正言顺。如今反而不去投奔他,我们千里迢迢往哪里去呢?”耿弇严肃地说:“刘子舆不过是一个下贱的贼,总有一天要成为阶下囚。我到长安以后,调用国家派驻在渔阳、上谷的兵马,迅速出兵太原、代郡,十几天后,回来后派出突击敌军的骑兵,践踏这些像乌鸦一样暂时聚合在一起的敌人军团,就如同摧毁、折断干枯而腐朽的木枝似的那样容易。我看你们二人不知何去何从,灭族之祸就为期不远了。”后来,孙仓、卫包二人没有听从耿弇的劝告,投奔王郎去了。
下车伊始
“下车伊始”这个典故,旧时指新官刚上任,现在有时比喻刚到一个地方。
此典出自《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暴虐无道,商王朝处于摇摇欲坠之中。在周族领袖姬发死后的第四年,姬发的儿子姬昌(周武王)乘商军主力在东南的机会,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会合西南的唐、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攻伐商纣,经过孟津到达牧野(今河南淇县)。商军中的奴隶兵掉转武器,发动起义,周军占领了商都朝歌,纣王自焚而死,商王朝遂告灭亡。
在打到朝歌以前,周武王见自己胜利在握,就迅速分封了一些远古部落首领的后代:封黄帝的后代于蓟(今北京市附近);封帝的后代于祝(今山东省泰安附近);封帝舜的后代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后来,又封夏禹的后代于杞(在今河南省杞县)。
因为在中国古代,被封的官都是坐释车上任的,所以新官上任后的文告中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刚刚到任。
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指的是先采取果断的行动,然后再向上报告。也可用来泛指事前不报告,迫使上级承认既定的事实。
此典出自《窦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敕赐势剑、金牌,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号已斋)在晚年写了一部著名的戏——《窦娥冤》。
剧情梗概是: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偿还欠下的债务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把女儿送到蔡婆婆家里去做童养媳。
十年后,窦娥的丈夫不幸早死,于是她就和蔡婆婆两个相依为命过着守寡的日子。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垂涎欲滴地窥伺着这两个寡妇。张驴儿本来想毒死蔡婆婆,结果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反而诬陷窦娥,逼迫她顺从。官府断案不明,斩杀了窦娥。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当了大官,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回到离别十六年的家乡,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
窦天章是朝廷命官,深受皇帝信任。在戏中窦天章有这样一段独白:
“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情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势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允许我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
虚堂悬镜
“虚堂悬镜”比喻只要存心公正,自能洞察是非。
此典出自《宋史·陈良翰传》:“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早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这段话意思是说:
南宋大臣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少年时丧父,非常孝顺母亲。性情庄重,写文章很有气势。在宋高宗(赵构)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考取进士,做温州瑞安县(今浙江瑞安县)知县。当地民风以强悍耿直闻名,官吏治民崇尚严厉,而陈良翰却用宽厚的方法对待百姓,催缴租税时不下达命令,只是宣布各种东西的名号物色,老百姓高兴地争着缴纳,审理诉讼案件与事实很相符。有人问他用的什么办法,陈良翰说:“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存心公正,洞察是非,就像在空堂里悬挂镜子一样。”
一国三公
“一国三公”形容主持政事的人太多,意见庞杂,号令不统一,让人无所适从。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士蕮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晚年的时候去攻打小国骊戎,骊国送了两个美女给献公,一个是骊姬,一个是少姬。后来两人都生了男孩,骊姬由于深受献公宠爱,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当时晋太子申生屡立战功,献公没理由废掉他,骊姬便作出主张,将太子申生派出去守曲沃(晋国大城),其他两个大儿子重耳、夷吾派去守蒲与屈两个小城。当时由于蒲、屈两地都是一片空地,于是献公就派大臣士蕮到那里去筑城。士蕮到了那里,命人用柴草夹在泥土中,随随便便地就完成了筑城的工作。有人便说:“你筑的城恐怕不坚固吧?”他笑着说:“过几年后,这里便是仇人的城了,何必要筑坚固呢!”夷吾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献公派人去责备士蕮,士蕮于是写了一首诗,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意思是权贵者众多,各说其是,自己不知怎样做好。
以人为鉴
“以人为鉴”的意思是,以他人的得失成败,作为自己的行动规诫。
此典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魏征(公元580~643年),唐代曲城人,字玄成。少年时代曾出家为道士。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跟随李密投靠了李世民,官至谏议大夫、秘书监,敢于直谏,唐太宗李世民对他非常器重。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得了重病,唐太宗派遣使者慰问并赏赐药品,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家,随时向皇上报告魏征的病况,唐太宗又亲自前去探望。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丧,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一生节俭朴素,如今用一品官的仪仗为他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她婉言谢绝了,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去埋葬。唐太宗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他亲自起草碑文,并亲笔写在石碑上。
唐太宗经常思念魏征。一次,他临朝时,叹息地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曾经决心保存这三面镜子,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出现过失。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一面镜子了。听到魏征去世的消息后,我派人赶到他的家里,得到魏征写的一封书信,刚写了一半草底,能够辨认出来的话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则国家安定,任用恶人则国家衰落。君主对待公卿大臣,有的喜欢,有的嫌恶。恨谁就只看到他的过错,爱谁就只看到他的长处,这是非常危险的。爱谁、恨谁,爱什么,恨什么;怎样才算爱,怎样才算恨等问题,君主要慎重地正确处理。如果能在爱的同时知道他的短处,在恨的同时知道他的长处,铲除邪恶不动摇,任用贤才不猜疑,国家就可以兴旺发达了。’我仔细思考、回顾,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恐怕会在这个方面出现失误。因此,我请众卿把魏征的临终嘱托写在自己参加朝会时所执的手板上,以防止遗忘了,看到我有什么过失,一定要不客气地进谏。”
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意思是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
此典出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叫夏。相传是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夏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夏朝共传了十三代、十六王,最后一个君王叫桀,又称夏桀。夏桀是一个荒淫暴虐的君王,最后被汤灭掉了。
汤灭夏桀后,建立了商朝。这个朝代共传了十七代、三十一个王,最后一个君王叫纣,又称商纣。商纣王也是一个荒淫暴虐的君王,执政期间,政治腐败,周族首领伯昌曾经规劝纣王,说:殷商的教训不用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告诉纣王: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但是,昏庸的纣王不仅没有听从劝告,还囚禁了伯昌。最后商朝终于毁在纣王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