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没日
这则典故以幽默的笔触、犀利的语言,揭露了衙门公堂残害人民的本质。“有天没日头的所在”这个警句,是百姓觉醒的语言,它大胆而机智地揭露了黑暗的统治,从而概括出整个封建王朝的凶残本质。
此典出自《笑得好》。
夏天天气炎热,几个长官在一起商议公事,偶然谈到天气太热,不知道去哪里乘凉。有的说某处花园水上走廊特别凉快,有的说某寺院的大殿特别凉快。旁边的许多百姓齐声说:“各位老爷想要凉快,不如去衙门的公堂上,那里最凉快了。”众长官诧异地问为什么,百姓们回答道:“那里是没有日头照耀的地方,怎么会不凉快呢!”
与民偕乐
“与民偕乐”表示领导与群众共同享受快乐。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有一次,孟子去朝见梁惠王。他去的时候,梁惠王正在御花园里观赏鸟兽游鱼。孟子看到梁惠王兴致正高,不便打扰,也就站在一旁观赏,梁惠王回过头来对孟子说:“有道德的人也喜欢享受这种快乐么?”
孟子回答说:“有道德的人,才能享受这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是无法享受这种快乐的。”
梁惠王问:“这句话怎么讲呢?”
孟子说:“《诗经·大雅·灵台》中说:周文王修建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要知道:在修建的过程中,周文王是很善于经营筹划的。他常常对百姓说:‘慢慢修吧,大家不要着急。’可是百姓听了这种话,就觉得文王非常关心他们,反而拼命地干活,于是灵台很快就修好了。灵台修好之后,里面养着油光水滑的麋鹿、羽毛洁白的飞鸟;池塘里养的各种鱼鳖都活蹦乱跳。周文王一进入灵台,就感到非常快乐。故‘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梁惠王听了,默然不语。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比喻订立法律,相互遵守。
此典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曰,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秦二世荒淫残暴,宠信赵高,陷害忠良,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不久后,江东项羽、丰沛刘邦也举起义师,拥立楚王孙心为怀王,建都盱眙。这时楚军上将军为宋义,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刘邦则自领丰沛起兵的军队,隶属于楚怀王。不久,刘邦封为沛公。
楚军立志要灭秦,必先占据关中之地(函谷关以西,今陕西等地)。楚怀王这日登殿,问殿前诸将,谁愿进取关中?项羽、刘邦,都表示愿意前往。楚怀王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即为关中王。”项羽、刘邦整军出发,项羽从北路进发,刘邦从西路进军。
刘邦兵进关中,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被秦朝的暴政所残害的秦地人民在,楚军进关时,箪食壶浆,夹道相迎。秦军望风而逃,刘邦直扑咸阳城下,秦二世、赵高等人,惊骇不已。
赵高杀了秦二世,立秦王婴,想与楚军和好。但秦王婴又杀了赵高,素车白马,出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咸阳,就留恋皇宫的舒适,不愿出皇宫。这位泗上亭长出身的刘沛公,布衣时代,贪酒好色,进入宫廷后,就只顾享受荣华富贵,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樊哙进宫劝他离去,他不听。张良又进宫劝说:“秦皇无道,天下大乱,你才能兵进咸阳,为的是替天下扫除残贼。你刚到了咸阳,就安于宫室犬马,醇酒妇人之乐,这岂不是助纣为虐?”刘邦大悟,遂出宫回至霸上,召集关中豪杰开会,约法三章:一、杀人者死。二、伤人及盗抵罪。三、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刘邦对大家说:“我这次出关,是为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攻打父老乡亲们的,请你们放心。我不住在咸阳宫中,回到霸上行辕,为的是等待山东六国诸侯会师咸阳,再定约束。”
秦国父老乡亲们大喜,回家之后,牵着牛羊,抬着酒食,去慰劳刘邦的军士。刘邦不接受,婉转地对父老们说:“我们军中有的是军粮,不能接受你们的酒食,但我们非常感谢你们的盛情,如果我们吃了你们的东西,花费了你们的钱食,就违背我们进关拯救你们的初衷了,东西请你们带回,心意我们领了。”
这和秦军搜括民脂民膏唯恐不尽的行为,完全相反。关中百姓奔走相告:“如果刘沛公不回关东,在我们关中做秦王,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立刻就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澶渊之盟
澶渊,又名澶州,即今河南濮阳。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国在澶渊签订和约,史称“澶渊之盟”。后以“澶渊之盟”比喻签订和约。
北宋大臣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仲平,在宋太宗时期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也非常信任他。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圣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宋朝疆域,直逼京都。参知政事钦若主张迁都南逃,蜀人陈尧叟建议真宗逃往成都。
真宗征求寇准的意见,寇准说:“谁为陛下出这等主意,罪不容诛。如今陛下正当英勇之年,将相团结,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一定闻风而逃。”
于是,真宗亲临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真宗把军事委托给寇准处理,寇准指挥果断,号令严明,士卒喜悦。辽国在战事上没有占到便宜,就派遣使者前来,要求订立盟约,寇准不答应。
有人造谣说,寇准不想讲和,是为了拥兵自重,谋取政治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寇准迫于无奈,只好答应了。
由于宋真宗对战争早已厌倦了,急于讲和。他派大臣曹利用到辽军谈讲和条件,答应每年朝贡给辽国银两,宋真宗向曹利用交底儿说:“每年朝贡给辽国的银两只要在百万以下,都可以答应。”寇准把曹利用召到军帐里向他交代说:“虽然皇帝作了交代,但是你谈判时,答应每年输送的银两不许超过三十万。如果超过三十万,我就杀了你。”曹利用来到辽国军营,按寇准的条件和辽国谈判,最终果然以三十万银两的条件签订了盟约。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此典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战国时,范雎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回来后,须贾在魏相魏齐面前说他的坏话:“范雎出使齐国时与齐王来往密切,不知暗地里都做了什么。”于是,范雎遭到严刑拷打,昏死过去。苏醒后,他逃到秦国,不久当了宰相,取名叫张禄。魏国的人却认为他已经死了。
过了一年,须贾出使秦国,不知是什么原因被秦国留了下来。一天,范雎穿一身破烂衣服,来到须贾的住处。须贾一见,猛吃一惊:“你不就是范雎吗?怎么在这里?”范雎叹息说:“唉,我从魏国逃出来后,就到了秦国。如今给别人当佣人。”须贾充满同情地说:“想不到你依然贫寒啊!”说着,就取出一件绸袍赠送给他,对他说:“我听说,秦国宰相张某深受秦王信任,秦国的大事都由他决定,不知你有没有熟人认识他?”范雎说:“我家主人认识他,我们前去问问看。”于是两人来到宰相府,府中的人看见范雎来了都远远地回避,须贾觉得十分奇怪。范雎叫须贾稍等一下,他去通报主人。
须贾在外面等了很久不见有人出来,就问看门人说:“范雎为什么还不出来?”看门人说:“这里没有叫范雎的人。”须贾说:“就是刚才和我们一起来的那个人。”看门人笑了起来:“那是我们的张宰相。”须贾一听,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在地上。不一会儿,范雎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须贾叩头说:“想不到你踏着白云直上青天(“贾不意君能自致青云之上。”)。我的罪过拔下头发也数不清,现在任凭发落。”(“摧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范雎说:“你的罪过确实不少,但先前赠我绸袍时,你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就像老朋友一样,所以我会放你回去。”说完,范雎就离开了。
第二天,秦国果然释放须贾回国了。
逐鹿中原
“逐鹿中原”是从故事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语演变而来的。人们用这个典故形容国乱无主,群雄争夺天下。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公元前196年,西汉巨鹿郡郡守陈狶在大将韩信的支持下自立为代王,举兵叛乱。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攻打陈狶,吕后用计杀死了韩信。
刘邦从征伐陈狶的军营中归来,到洛阳后,听说韩信已死,一边为除掉韩信而高兴,一边为他以往的功绩怜惜。刘邦问道:“韩信死的时候,说过什么话吗?”吕后回答说:“韩信死前,说他悔恨自己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刘邦说:“蒯通是齐国有名的辩士。”他下令齐国逮捕蒯通。
蒯通被抓来以后,刘邦问他说:“你叫淮阴侯韩信造反吧?”
蒯通回答道:“是的,我一再要求他造反,只是他不采纳我的建议,以致落了个灭亡的下场。假如这小子采用了我的建议,您怎能杀得了他呢?”刘邦大怒,说:“来人,把蒯通烹了!”
蒯通说:“唉,如果烹了我,那真是太冤枉人了!”刘邦觉得很奇怪,问道:“你叫韩信造反,罪不容诛,有什么冤枉的呢?”
蒯通回答说:“秦朝政权解体,东部各地大乱,各色人等同时起义,豪杰之士像乌鸦那样聚到一起。秦王丢掉了帝位,天下的人都起来追求它,本领大而脚又快的人先得到了。人们常说,‘盗跖的狗向贤明君主尧狂吠,并不因为尧不仁德,而是由于他不是狗的主人。’当我为韩信出谋划策的时候,我心里只为韩信着想,并没有为你着想。况且,天下许多人都磨快了刀想像你这样去争夺政权,只是力量薄弱罢了。难道你可以把他们全部烹杀了吗!”
刘邦听了,理屈词穷,只好对部下说:“算了,放了他吧!”为此,饶恕了蒯通的罪过。
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表示处以死刑也抵不过所犯的罪恶,用来形容罪大恶极。
此典出自《孟子·离娄十》:“罪不容于死。”
有人去见孟子,希望他谈谈对冉求的看法。孟子说:“冉求做季康子的家臣,不但不施仁政,反而把田税增加了一倍,孔子都不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谈的呢?”来见孟子的人又问:“冉求为季康子搜刮钱财都被孔子所唾弃,那么,那些帮助君主打仗的人又该如何看待呢?”孟子面有怒色地说:“那些好战的人们为了争夺土地,争夺城池,不知杀死了多少人啊!这种人啊,真是‘罪不容于死’(意思是:就是处他们的死刑,也抵不过他们犯下的罪)。”来见孟子的人说:“您说得非常正确,可是谁来处他们的死刑呢?”孟子听后默然不语,无言以对。
做贼心虚
“做贼心虚”指出了“为盗者”一个致命弱点,说明一个人只要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总是不能够理直气壮。
此典出自《梦溪笔谈·权智》。
枢密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城知县时,有人丢了东西,后来抓到了一些人,但却弄不清哪个人是真正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对他们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并暗地里派人把墨汁涂在钟上,过了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查看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有墨汁。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敢去摸钟。
作法自毙
“作法自毙”是说立法的人因自己触犯法律,而自受其害;比喻自作自受。
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战国时,秦孝公为了进一步改革政制,使秦国更加强盛,决定变法,并任用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商鞅为宰相,制订和执行新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一、编定户籍,加强内部管理。二、一个户主如有两个儿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各自独立生产维持生活,防止一家人互相依赖。三、全国百姓都要努力耕耘和纺织,如超过一般人的生产量,可免除徭役,以增强秦国的经济力量。四、重新规定爵位,奖励对外作战有功的人。五、凡是没有军功的贵族,都废除他们原来的爵位,取消贵族世袭的权利。六、普遍建立以县为单位的行政制度。七、废除井田制,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八、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内容,完全符合当时秦国生产发展和军事扩张的要求,因此不到十几年,秦国实力更强盛。但由于这一变法得罪了一些贵族,所以在秦孝公死后,一些反对变法的人便到秦惠王跟前诬告商鞅造反,又由于惠王以前曾与商鞅不和,便下令捉拿他。商鞅被逼逃亡至关下,想在客栈休息一下,客栈主人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的法律,凡客栈的主人不去验明客人身份而收容他的,处以死刑。”商鞅听了叹道:“想不到为法的弊端,竟到了这个地步!”说完,他继续逃亡到魏国去。